紐西蘭不是世外桃源 | 郭譽申

筆者曾有幾個朋友舉家移民紐西蘭或送子女去紐西蘭念書就業,在這些朋友眼裡,紐西蘭是一個世外桃源。紐西蘭的人口只有台灣的1/5多一點,土地面積卻是台灣的7倍多,而且地處天高皇帝遠的西南太平洋,因此是資源豐富而與世無爭的小國,其人均所得超過45000美元,人類發展指數在世界名列前茅,從這些數據看,紐西蘭算得上是世外桃源。

剛剛看電視,新聞節目正回顧去年的今天(3月15日),紐西蘭的基督城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恐怖槍擊事件,造成51人死亡及很多人受傷,而槍手行兇時還利用Facebook進行現場直播。電視的回顧使我對紐西蘭的美好印象瞬間消失,事件裡的槍手明確信仰「白人至上主義」,並且是基督教狂熱份子,他手持半自動步槍,先後闖入分隔兩處的清真寺和伊斯蘭中心,對信仰伊斯蘭教的非白人移民或移民後裔反覆掃射,因此這起事件既涉及種族主義,也有關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長期宗教衝突。

基督城的恐怖槍擊是罕見的孤立事件,紐西蘭數量龐大的黑幫組織則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警方估計紐西蘭大約有超過5千人可歸為幫派分子,人數比紐西蘭的軍隊還多,幫派分子在人口中的占比,在已開發國家中是數一數二的。

紐西蘭的人口中有15%的原住民毛利人,然而幫派分子中,毛利人卻占比3/4。1970年代以來,毛利人逐漸進入都市,他們受到歧視,難以找到工作,而陷入貧困,因此加入或組成黑幫。紐西蘭公認知名的黑幫大約有25個,黑幫最主要的營生手段是運銷安非他命之類的毒品,有時候還會為了爭地盤而互鬥。黑幫問題的背後顯然也是關於原住民的種族問題,早在1845年至1872年,英國殖民者與毛利人之間就發生了爭奪土地的多次戰爭,毛利人雖然被擊敗壓服,卻造成長期深遠的影響。

以它擁有的天賦資源,紐西蘭該是一個世外桃源,然而它卻逃不掉種族問題和宗教衝突的糾纏。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以來,歐洲白人殖民全世界,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資源,即使20世紀殖民地紛紛獨立,歐洲白人至今仍擁有明顯的土地和資源優勢。然而殖民的歷史也帶來了種族問題和宗教衝突,讓世界始終不平靜,在此紐西蘭只是一個小小的例證。世外桃源不僅要物質資源豐富,更要讓人們生活得和諧融洽。歐洲白人主導的現代化已經大幅改進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卻幾乎無助於國家社會的和諧融洽,後者應該是人類未來努力的方向。

中南美多混血,美國少混血,為何? | 郭譽申

筆者過去一直有個疑問:從膚色就能看出來,美國有很多純白人(雖然近年白人占比減少),而中南美洲卻很少純白人,白人多與黑人、印地安原住民混血了。美國與中南美洲的殖民歷史其實非常相似,都是歐洲白人入侵印地安人的地盤,又從非洲買來黑奴作為勞動力。多年來,為何美國白人少與黑人、印地安人混血?而殖民中南美洲的白人多與黑人、印地安人混血?

宇山貞榮所著的《從民族解讀世界史》解答了我的疑問。美國白人少與黑人、印地安人混血,有兩個主要原因:清教徒的嚴格戒律和白人優越主義。

殖民中南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冒險遠渡重洋的主要目的是要追求豐厚的經濟利益。與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不同,十七、八世紀大量移民北美的英國白人大多是因貧困和宗教衝突,而在英國待不下去的新教清教徒,他們「來到美洲新天地,想與神一同開創全新生活,對他們來說,宗教上的戒律是相當大的心靈支柱。清教徒們甚至把戒律視為首要價值,因而產生出極端的理想主義,經常排除異端分子與異類。」霍桑的著名小說《紅字》就「寫實地闡述了清教徒對於戒律的激進態度與矛盾。」由於宗教的狂熱和戒律,清教徒們自然非常排斥與異類的黑人、印地安人通婚。

美國的白人優越主義大約在十九世紀末逐漸興起,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美國越來越富強,而優生學正流行。「優生學的發祥地是在英國,而在美國發揚光大。」那時的優生學的很多論述雖然已被後世證明缺乏科學根據,當時卻是影響深遠。例如達文波特(Charles Davenport)在1911年出版《與優生學相關的遺傳》,成為各大學的教科書。書中「以白種人在智慧與文化上擁有最優秀的基因為前提,進而闡述道,為了要保持白種人優良的基因,不應該與其他人種混血。」不僅達文波特,當時「美國大多數的生物學者也都主張從優生學的立場來看,為了要排除劣等人種,必須要避免基因受到『污染』才行。」因此美國白人很少與有色人種通婚。

前有清教徒的嚴格戒律,後有白人優越主義,導致美國白人少與黑人、印地安人混血。這似乎不是好事。白人與黑人、有色種族的隔閡長期難以打破,即使法律上各種族一律平等,白人優越主義所導致的種族歧視問題始終揮之不去,而三不五時就發生白人警察「誤殺」無罪黑人的事件,使種族問題更加難解。至於川普擔任總統,不僅不能緩解種族問題,似乎還更激化種族問題。種族問題看來是美國的阿基里斯之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