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高速發展,讓中國人找回民族自信 | 盛嘉麟

大多數人在討論中國科技進展能力的時候,往往眼光局限於一個關鍵瓶頸,無限誇大,營造中國人克服不了的印象。

譬如以前中國發展航空產業的時期,我大多數的朋友都聚焦於航空發動機的精密與困難,尤其是葉扇合金成份及單體結晶的困難度,都不相信中國人能克服。廿年後中國的渦扇,渦噴及渦槳發動機大放異彩,現在幾乎所有的國產軍機都用了國產的發動機。接著民航機C919使用美法合資的CFM公司的發動機又成了關切重點,再度營造中國人克服不了民航大飛機發動機的印象,殊不知中國早已開發建造了“長江一號”CJ-1000A的發動機,目前正在準備進行首飛測試,作為未來的備用。為了營造民航機C919國際合作,分享利潤,容易取得歐美適航證的目的,這幾年不會改用“長江一號”發動機,獨佔利潤。

中國開發北斗定位系統時,也同樣經過營造中國人做不到的印象。

如今遇到芯片產業的困難,同樣這些人又拿 EUV device 來說事,認為EUV是世界上最精密最高級的機器,是集物理化學之大成的機器,再來營造中國人恐怕無法製造的印象。

如果我們擴大視野,不要集中在EUV device 上鑽牛角尖,看看過去卅年的歷史,中國人沒有破不了的關卡。世界上最先進的G7國家,人口總和不到10億,中國人的集中智慧無人能擋。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kK9PO27I68306KIpIxiuaQ%3Ffbclid%3DIwAR3ILAd_Wlm-1kiP-8ibWJFlRqhf6EQOpCfot1TCVd5HfymYDDiD9UEy_Z0&h=AT3xSB-qQ1Pc0OAcxbgaKK4WgIUBD6cXzG1bEH1XhFtMRpNEdcrqKfp0MpsSDx8mSfc_lxTqUnRXAOQ8UocQumo3ZJ1OnM0bIBBJUpm4nGEBRoBgOSEGQxoY48WSUeicjM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