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美論之關於成為美國的一州 | 郭譽孚

美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大家有沒有懷疑過?許多事業有成的人,想移民去美國;許多留學生,畢業以後,就留在美國,不回他們的祖國了。

他們的人生選擇是根據什麼?因為,從小,我們這社會的各個行業與它們的角落,到處都對於美國有強烈的嚮往,把美國認定為理想的國度,認為他們國力強大而人人生活富裕,他們認定那裏才有真正人樣的、理想的生活。

世界上流傳著美國流傳出來的經濟發展史觀;那是由傳統性社會開始,經過前發韌期、發軔期、成熟期、大眾化高度消費期、超消費期等五個經濟發展階段,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夠脫離這個狀態!

哇,剛好,我們自己與所有的落後地區大約都是在前一、二階段。誰不想上進,進入人人過好日子的大眾化高度消費期,真是沒有出息、那麼不自愛。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著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我島優秀青年,因而,難免出現一種似乎很高尚的設想,即,如果可能為何不讓我島也成為能夠大家高度消費的美國一州呢?

甚至,雖然不久之前,我島上還剛剛有一個名叫做「台灣民政府」的詐騙組織 ,由於詐騙總額高達七億元而被警方破獲,但是因為羨慕美國、仰慕其霸權地位而社會上仍存在著其他類似的嚮往。

我們相信書本上的自由、民主、人權;那些是受到我們當代文明高高標舉的種種核心價值。

我們的教科書中,由不同的角度不斷地聳動我們青少年們的心志,應該立定人生目標,不惜花費十年、二十年的歲月,追求一個多元的,以至於能夠讓所有的人類都能夠實現自身最佳生活的理想國,那讓我們鄙棄自身傳統缺乏當代核心價值的,那樣的諄諄教誨啊。

如今,讓我們由所耳聞與目見到的,美國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槍擊、搶劫、墮胎、麻藥與教育等五方面,來展開我們合理的認知與懷疑?

關於槍擊事件──

過去雖然也有槍擊案發生,但是那對於美國社會而言,還是一種「美國式自由」的特色;如今更多了些,還可以大力忍受,因為我們自身碰到的機會終究不多,若是不去人多的地方,好像就可以訴諸我們島民那不相信自己那麼「衰洨」的心理,來自我安撫,而將它當作那是為了維持「眾善」中,某種「必要之惡」,來處理。

因為,美國終究是有自由的,有兒童本位的,有相當完善的特殊教育基礎,因而,在它的學校中,獲得特殊教育〈含資優〉機會的學生人數比率頗有高過全校學生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者,且擁有所謂「不讓任何孩子落後的法案」的進步國家。

關於搶劫──

但是,如今超級市場附近的搶劫更多了,甚至還出現了警方只受理價值超過美金950元以上的案件的傳聞,其實,是如此罪刑竟由重罪改為輕罪,確實使得停車購物時的危險性大增。這是直接深切關係著人們日常食衣住行生活的情事,無論多麼嚮往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怎能不感到美國的當前情勢是如此地惡化著?

在這個2002年,布希總統簽署這個「不讓任何孩子落後的法案」之後的先進社會,仍有那許多孩子,在那個擁有周到社會救濟事業與福利事業的先進國度中,他們所受的教育竟然落後到那樣讓他們那麼憤懣不滿的程度?這些是怎麼一回事?

關於禁止墮胎──

這是不久之前,去年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作出的裁決,推翻了近半個世紀前有關女性墮胎合憲權的「羅訴韋德案」,裁定女性墮胎並非憲法賦予的權利——這一決定可能立即導致墮胎行為在美國22個州屬非法。新聞報導稱,最高法院剛剛向美國已白熱化的文化戰爭投下一枚憲法炸彈,圍繞墮胎問題數十年的紛爭又燃起了新一輪戰火。

怎麼會在女權上如此地大倒退,這真的是民意大翻轉的表示,還是官方有特殊的理由──這時是民主黨的拜登政府?

這是突然間美國社會趨於保守了嗎?還是由於最近疫情消失了一百萬人,有關當局認為有急需補充低端人口的必要所致?

關於毒品合法化──

與此前後另一讓人矚目的社會發展,是一方面毒品泛濫不斷加劇,另一方面美國一些地方卻在推進毒品合法化與非刑事化。2021年7月,羅得島州通過法案,允許吸毒人員在指定場所及醫護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使用非法藥物及毒品,10月份又宣布將設立全美首個「毒品注射中心」。2021年11月,紐約市成為美國首個宣布允許「人們在專業工作人員的監督指導下使用毒品」的城市。馬薩諸塞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多地也在考慮類似做法。這是為什麼?據稱美國上流社會染毒頗為嚴重,例如,拜登總統之次子就染毒達數十年之久。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其上班族中毒品尿檢呈陽性的人數創20年來的新高,比2020年增加了8%以上。由於勞動力短缺,用人單位不得不降低招工的體檢標準,而且這一現象將長期存在。

由其衛生部長貝塞拉對此竟稱,「聯邦政府部門不會阻撓各州類似計劃」看來。美國當局真是腦神在在,對於當年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飽受的鴉片吸食之苦的故事,似乎真的只看作是自由貿易問題,而非毒品問題;在據稱我島主張不可「疑美」的執政黨也將加快毒品合法化的步伐聲中;我們高度膜拜神國的島民自然更沒有可以不接受美國偉大身教的理由?

關於教育的展望──

此外,面對當前的情勢,如前述,會嚮往移民與留學的朋友們,願意為自身的前途而奮鬥的,大多是相當有遠見的族群,更重視生活的前景;讓我們來看美國未來的前景是否值得期待而大力投資?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因為高水準的教育保證了人力素質,他能成就未來社會的進退;美國自由主義在國民教育上強調社區主義;所謂的自由,除了各州對於國民小學給予基本維修與運作經費外,其發展可說任由各個社區居民負責;以至於平均收入低下的社區很難有能力改善其受教育的條件,雖然2002年聯邦提出過前述的「不讓任何孩子落後的法案」,也很難改變貧困社區的弱勢背景。這是美國低端人口的主要來源,也是部隊中士兵的重要來源。

以下,我們將以低端人口、高端人口與來自西方教育的自卑,來分述之。

一、低端人口

如果我們對於前述各社會現象有相當的注意,應該不難感受到那些不幸的承受者多是所謂「低端人口」的族群。他們主要被教導要安分地接受命運,成為良好的工具;據稱早在十九世紀初,美國已經出現了這樣特殊的教材,那是「潔本聖經」,其中的章節只有原本聖經的五分之一左右;所有的進步不被關切,所有的反抗不受肯定;發展到今天,據稱,黑人學童只要學會了四則運算,就會受到教師大大的肯定,但是教師並不會鼓勵孩子更為學習,將可以探究上帝賦予人類理性的全部奧秘,似乎就像1881年,清廷派往美國的留學生,雖然苦苦進修卻不被准許進入軍事院校深造似的。

原來,美國對於其國家的人力素質的運作,是有相當完整的整體設計的;此以1981年前後的雷根時代為例,當時一面批准為現役軍人增加工資百分之十點七到百分之十七;一面停止對約百分之十的領取福利救濟的人發放救濟金;同時,規定禁止「家庭加工」,包括婦女服飾、珠寶、手套、鈕扣、代扣、手帕、和刺繡方面,都在禁止之列。低端人口因而自動成為軍方的奧援。這是在低端人口上的一個「另有任用」的真實例子。

二、高端人口

所謂「高端人口」,在此是針對美國官方公布疫情期間死亡的「低端人口」而說的;其實,對於美國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早有「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的總財富已超過美國全民總財產的32%,其中,近70%的財富增長來自股票和基金,在股票和基金財富上增加超過6.5兆美元,而其他美國人總計增加1.2兆美元。」的情況;顯然,這百分之一的人口是其社會的高端人士;但是在我們這裡所提的「高端」,主要是人口素質上的,不是社經地位上的。

在高素質中,有極小一部份可能進入高端人士;面對美國社會中以前述「吸毒」為代表的落伍者不斷出現,需要有高素質者接替其工作崗位,是其社會發展的中堅。

他們提高人力素質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以優渥的學術環境吸引世界的高素質的青年,然後,以優渥的收入讓它們遺忘或甚至背棄自身的祖國;然而,在近幾來來赤裸裸的國際局勢的暴露下,還有多少高素質的人力會願意留下來賣命,包括過去留下來的各國高素質移民,有可能覺悟而做出新的抉擇──相對於美國在世界各地製造各國對立,藉機獨霸天下的當年。

而今世界各地應該大多認清了那些矇騙下的惡意,美國還能以類似往日那樣的人力體制繼續得意嗎?

三、西方教育的自大〈以法治為例〉

然而,以上這些讓我們怵目驚心的問題,我們的優質青年們還是可以並不太在乎,因為我們的教科書中,早已經有很好的設想準備了;西方文明鄙棄我們的傳統,當然拒絕為我們的傳統辯護;但是對於它們自身似乎早有很周全而強固的辯護巨網呵護著。此由「法治」上看。

那是針對人類社會本就不可能事事完美,因而,除了固然可以容許它們自身為了人性的理由而犯錯;另一面是就是對於一切不完美,在習俗與道德之後,更以法律作為我們在社會中行為的底線;其表現為我們在社會教育的公共媒體與學校教育的教科書上,在傳統的禮儀與道德之外,不斷與前述核心價值說相表裏、努力彼此呼應的「法治」說;強調所謂的「民主政治就是法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就是責任政治」;高調「司法獨立」或者「權力制衡」之類,好像由於上蒼榮寵,只有西方文明國家才能夠達到。

然而,真的社會問題的要點是在「法治」嗎?如果經濟的果實不夠大,分配上各自無法滿足,或者像今天被美國橫霸地「割韭菜」、「白紙印鈔票」甚至常常「長臂管轄」,若非擁有類似、甚至惡毒超過當年殖民帝國的金融資本主義,相對於社會政經資源往往「捉襟見肘」的各落後地區,「法治」能有多大的功用──請想想前述不久前在美國上場的那條950美元,折合達到三萬台幣的法規。

試由今日美國的各種惡質行徑回顧,是否我們很難不認定好萊塢當年西部開拓的影片中的正義與神勇,怕更多只是當年的高級話術吧。若是寫實的故事,怎會來到我們成年後所親見的幾十年中,簡直完全變質了!

過去晚近最好的例子,可能是當年尼克森在水門事件中下台的故事,藉著那大人物──總統先生違法的故事,提示給學子們,「法治」仍將得以伸張的故事,很少鼓勵學生們懷疑其中是否另有止損點的考慮,卻藉著那個機會給其國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形象;其實,會不會就像南北戰爭,其真正的原因,並非為了解放黑奴,但是所有的史書都強調著自由偉大的林肯形象。

我們今天卻在報章上更讀到過往難以想像,如今卻與烏克蘭悲劇相結合而如假包換的,當今拜登總統兒子的醜聞,曾經由其今日的國務卿布林肯策畫一群中情局的五十位高官,共同簽署保證拜登愛子在烏克蘭清白的文件,從而擊敗其選舉對手──如此執法的高級人員與他們手下低級的工作者,真能在我島人「無錢無勢」「無益於美國利益」時,會提供讓我們足以信任、安居的「法治」嗎?

結語──

總之,個人至今仍然是高度合理地懷疑,今天的美國真仍有當年我們所聞見的那樣的理想性嗎?

會不會只是我們島人通常的一類毛病是,缺乏自信;或者我們很有自知之明,但是我們永遠確實只能知道自己有幾根毛,很難知道別人有幾根毛;對於外人幾根毛只能隨著自信心的強弱而設想;是懊惱或者得意,只能因人而定了。

對於缺乏自信的人,永遠是自卑的,是永遠不敢爭取本應屬於自己的機會的。中國人的法治真的不如美國人的法治?即使今天看到美國拜登總統有數十年毒癮的兒子身上發生了如此的事件,您仍然那樣認定自身不如人?

竟然有人寧願自身與家族親友可能成為美國的低端人口,甚至自身的親朋好友可能被拋棄在當代烏克蘭式的大悲劇中,也要想盡方法努力不只讓自身成為美國人,甚至真是「好心好意地」想將我島成為美國的一州。。。個人慨歎著。

疑美論之關於認知作戰 | 郭譽孚

哈,如前述,因為我是一個公民教師,也是一個中間選民,我確實不應該有顏色,我應該要儘量的客觀中立,所以其實曾經執政的藍綠都已成為我批判的對象。

前文提到,我島跟著美國走太久了,在「自由陣營」的名號下,長期被『催眠』或該說是被『欺騙』;看上世紀中,美國使用「冷戰」一詞,我們就跟著用,但是『冷』在何處?對於真正捲入戰爭的國家言,它們面對自身廢墟般的社會,有的應是心中無比的「寒意」吧。為何我們要跟著使用它?到如今,號稱「冷戰」已經結束的三十年之後,仍然執迷不悟?

我想這一篇「疑美論」,就由我們的自省談起。

有一個「很醜陋」的東西,我們怎能把它命名為『美麗、美好、美妙、美滿。。。真善美』,那樣的話,我們的整個認知系統可能遭受到多大的扭曲?

我們的祖先很荒謬,或者真的那一切都是命運的注定;使得我們竟然把一個自己認知不多的國家,命名為「美利堅」,簡稱『美國』;該國所處的地塊本來只稱為「亞美利加」,不是嗎?它們不僅殘酷地蓄奴,並且大批屠殺印地安人,那樣的血腥與苛虐,如何能輕易與「美」相連結──那錯誤的命名,是時候了,我們應該如何糾正?

看哪,雖然它在1900年以來,就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但是在1840年代,它就跟隨著鴉片戰爭後英國來到我們的土地上「利益均霑」,一起買賣鴉片圖利。一個英吉利,一個美利堅,是那麼理想的搭檔。看來應該是當年某個漢奸給予它們出的好主意。或者沒有那麼嚴重,只是當年我們「與人為善」的國人,對於認知作戰的無知?

1871年,為了破壞「中日修好條規」可能發展為中日軍事同盟,它們指使其駐日公使破壞中日關係;然後,1874年,就有了美國人李仙得導引發生的「台灣牡丹社事件」,然後,再有「甲午戰爭」後贊同割讓我島的馬關條約。

1905年,由於苛虐對待我們華工,那些為它們修築中央太平洋鐵路與開發西部的國人啊,導致我們中國人最早疑美、反美的覺悟──當年,中國各大口岸,甚至新加坡都掀起了抵制美貨的浪潮,甚至上海有教會學校學生退學者,據稱當時的情況是──

「為期一年餘,美國對華貿易因此減少四成,中國工業生產量提高。廠礦投資增加二倍。使國人了解,抵制外貨為和平反抗外力的有效工具。」

這就是我們應該感謝的美利堅啊!讓我們知道了,中國人「持其志勿暴其氣」的「自立自強」,無須「奴顏屈膝」之道──雖然袁世凱奏,請飭各省禁止抵制美國禁工續約。

然後,也才有了美利堅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而退回庚子賠款設立清華學堂,以及在華設立協和醫院的計畫;還有美國總統宣告優待赴美華商及遊歷者。

無論是由台灣牡丹社事件起,或者是由破壞中日修好條約起,或者是由鼓勵李鴻章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起,或者由前述的抵制美國禁工續約起,我們怎能不對於美國的作為起疑?怎能不將「美國」之名,視為我們國人最早認知作戰上極為無知的重要實例?

更不要說,大家應該知道的,八年抗戰的前半段,美國如何以「中立不介入」為名,拒絕代運,把戰略物資賣給日本;後半段,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才改變其立場;在日本與汪偽推出撤除不平等條約之下,才勉強接受廢除治外法權,但是拒絕全面改約,同時,戰爭末期,竟然未經我同意私自把蘇軍引入我富庶的東北,種下了戰後動亂的根苗。

以致於,不僅日本投降後,對於解決蘇軍撤退的問題上,它竟然建議老蔣自行提案請將我東三省由美、中、英、法、蘇五國共管;對於中、美兩國同盟的關係,戰後竟然逼迫國府簽訂雙方絕對不平等、在國府立法院中被國民黨立委批為「喪權辱國」的「美中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不久,更有1949年完全把中國惡質時局甩鍋給國府的「美中關係白皮書」的公布。以至於最後國府不能不來台。

由於美國,國府遷來我島,也由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國府在島上站穩了腳步;但是另一種美國利益,卻也將國府的台灣,轉成「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的台灣」,我們是否感受到自身的真實處境處於危疑之中?感受到另一種認知作戰中不斷變臉的「美利堅」,下一步可能是怎樣猙獰、惡毒的恐怖面貌?

藍綠雙方啊,歷史真相是如此的,過去的血淚斑斑與當前它們的種種恐怖的公開規劃,由「巷戰」「佈雷戰」「每戶一挺AK47步槍」與我們柔美的田園風景與傲嬌的台積電,將很快成為廢墟,我們真的可以視而不見嗎?還是等著那一天之後,我們才要由絲毫不懂得「疑美」的遲鈍者,飛躍成「反美」的衝動份子?

昨天提筆此文,有很深的抑鬱,為我們的島嶼命運擔心;一大早看到網上,大甲鎮瀾宮媽祖起駕的空照圖,密密麻麻的人群啊,他們是否也有所覺悟?或者正是由於此類的覺悟才使得他們如此聚集,他們也感到了當前我們社會共同的危疑,以此作為自救之道?

回首過往──
我們「不疑的」美國,他們哪一次的惡質作為不是掛著民主自由的聖潔口號?不敢「疑美」的我島,教科書上從來不敢描述我們前面提及的種種應該「疑美」的史實,以致於我們島上還有多少年輕人由於缺乏人生經驗,缺乏穿透那些口號迷霧所需的洞察力,甚至看到當前烏克蘭自行淪落為廢墟的悲劇,也不懂得反思自身處於多麼危險的處境。

覺醒啊,起來;覺醒啊,起來;真正地起來,像是對岸當前的中國人。不能僅滿足於小確幸地。。。

親美疑美與防美 | 許川海

為什麼要親美?因為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想要做生意免不了要親近他們分享生意。美國的美元是全球交流的貨幣,大家都想賺到美元,都想用美元購買所需的物品、材料、機器和原料,親美自然是必要。美國武器最強,為了國防就得向他們購買,不尊重他們或與他們交惡,內憂外患各種打擊接踵而來,每次台灣選總統,主要候選人都要去美國朝聖,就是這個道理。

美國人說的自由民主,讓人嚮往,甚至他們還自掏腰包,拿錢出來宣傳和僱人推廣,感覺結交美國人與美國人做朋友,人民就會幸福安康。民主兩字似乎是由人民做主或以人民的利益為主,多吸引人啊。美國是強國,是金權主義國家,奉行資本主義,但所謂民主的民,是金主或資本主,不是人民。為了保護資本主的利益,他們所持和所用,或賴以營利的人事物都得保護,所以武器的自由販賣,美元的自由印製和流通,能源礦源價格波動都得通融,因為那是強國。

為什麼會疑美?因為政治上與美國沾上邊的國家,似乎都會出事。烏克蘭的遭遇最是典型,總統受美歐影響惹來戰禍,讓大量的國民死傷、國人流亡、建設摧毀、財產損失、家園破敗,得到國家淪亡的教訓;日本超越美國的科技被美抹殺,日本金融受美操縱,玩弄日圓升值貶值,被從中獲利,引起多次財產損失,經濟長年不振;再有,越南的淪陷,伊拉克的淪亡,菲律賓、敘利亞、埃及等等的沉淪與遭遇,都因美國的參與和干擾,與他們相交能不存疑?

沒有俄烏戰爭,我們不知道美國可以挾持歐洲和日、韓、加、澳行動,用經濟的力量封鎖俄羅斯,阻斷貨物和資金的流通,抹殺俄國生機。高明者指出,為了謀奪中國三兆多美元外匯存底和一兆多美元美國國債,還有台灣六千多億美元外滙儲備,美國把台灣當槍使,唆使台灣反抗中共,誘使中國對台發動武統,以便像對俄國一樣,用經濟制裁一網打盡,拖垮台灣及中國!

漢奸這個字眼似乎中國才有,但其實向敵人或外人收受好處者天下比比皆是,出賣機密情報、技術資料、生產設備等等給外人是漢奸,暗中煽動、佈謠、破壞以及分化國家團結也是,且為害更甚。香港佔中等反政府活動,大家都知道是誰在指使和推動,重點是類似漢奸者已散布台灣,也聚在一起做一些漢奸的事,我們能不自救?能不防範?能不防美?

別再沉溺美式民主,更要知道「以民為主」的民主不在台灣,所以我們要防,防護人民的財產被購買武器的名義竊取,防護幾千億美元的外匯被一掃而空,防範人民被分化,甘願被別國殖民。最近民進黨主席痛批人民疑美,彷彿是罪大惡極,鑒於美國的所作所為,我們能不疑美不防美?始終奉它為主子?

「疑美論」如何? | 郭譽申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表示,千萬不要讓有心人故意發起懷疑美國的言論,變成社會共識,這對台灣非常不利。不僅賴,很多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和親綠名嘴都公開發言要阻止「疑美論」。「疑美論」是什麼?真那麼可怕嗎?

美國表面上對台灣非常友好,很支持台灣,但是實質上美國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台灣的利益,甚至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馬前卒和砲灰。懷疑美國有這樣的居心和企圖,就是「疑美論」。疑美論當然不是空穴來風,美國的很多作為確實讓人起疑:

1. 美國在1949年背棄國民黨政府,1975年背棄南越政府,2021年背棄阿富汗政府。類似地,美國遲早也會背棄台灣。

2. 美國保持戰略模糊,不承諾會出兵保衛台灣,是逃避盟友的責任,當兩岸爆發戰爭時,美國可能會隨機應變、見風使舵,最後選擇背棄台灣。

3. 俄烏戰爭爆發,美國雖然支持烏克蘭,卻堅持不出兵對戰俄羅斯,因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可直接交戰,以免導致核戰爭。類似地,若兩岸爆發戰爭,美國雖然支持台灣,也不會出兵對戰中國大陸。

4. 美國軍售台灣的武器都不是最先進的,並且常有賣貴之嫌。

5. 美國軍售台灣高效的布雷系統,及促使台灣延長義務役兵役期,是要讓台灣成為抗中的「刺蝟島」,像烏克蘭一樣成為美國的馬前卒和砲灰,為了美國而犧牲。

6. 美國國會通過不少友台法案,尤其衆議院議長裴若西造訪台灣,都是故意違背中國的一中原則,挑釁中國,企圖引誘中國在準備不足之下發起兩岸戰爭,以兩岸戰爭來消耗中國大陸,就像美國以俄烏戰爭來消耗俄羅斯。新任的衆議院議長麥卡錫似乎準備像裴若西一樣造訪台灣,繼續美國對中國的「誘打」政策。

7. 美國逼迫台積電赴美投資興建亞利桑那半導體廠,有利於美國,卻不利於台灣。美國獲得安全的半導體供應,而台積電則墊高了生產成本。美國不再倚賴台灣的半導體供應,因此沒有必要保衛台灣了。

每個國家都把自己的國家利益擺第一位,而視其他國家,包括盟國,的國家利益為次要的,甚至可犧牲的,因此一個國家懷疑其他國家,包括盟國,的居心和企圖是必然的,也是應該的。尤其美國有上述許多可議的作為,台灣人懷疑美國的居心和企圖更是必然的、應該的;反之,台灣人若不懷疑美國,恐怕會被美國賣了、犧牲了還不自知,還幫美國數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