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主義看中俄交好 | 郭譽申

習近平訪俄會見普丁,持續加強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無論俄羅斯帝國或蘇聯時期的大部份時間,中俄都不大友好,俄國甚至曾侵吞中國大片土地。基於這些歷史怨恨,海峽兩岸都有一些人反對中俄交好。筆者將從現實主義,主流的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審視中俄交好的政策是否適當。

現實主義(realism),強調權力關係對於國家行為的影響,關注國家之間的權力平衡以及對國家利益的追求。該理論主張,國家在決策時權力與利益的考量,高於理想、道德或意識形態。(參見維基百科/現實主義 (國際關係)

「現實」這個詞,有只顧現在,不管將來的意思。很多人於是認為現實主義是短視的,忽略長遠的考慮。這是完全的誤解,現實主義要考量不僅短期也包含長期的權力關係與利益。譬如:季辛吉在1970年代初開始的「聯中制蘇」政策,有助於20年後搞垮蘇聯,就屬於現實主義,不介意中美有不同的意識形態。

反對中俄交好的主要理由是,俄羅斯侵略成性,在歷史上發動過許多戰爭,並曾侵占中國大片土地。這些都是事實,否則俄羅斯不會被稱為戰鬥民族,也不會成為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不過現實主義告訴我們,不要區別國家的善惡,每個國家都追求安全、利益、權力等,超過理想、道德等。中國是否與俄羅斯交好應該取決於是否有益於中國的安全、利益、權力。

中國因為人口眾多,是自然資源不足的國家,俄羅斯土地廣大,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恰能提供中國所需的自然資源。俄羅斯的一般製造業比不上中國,中國於是能以低廉價格提供俄羅斯所需的民生必需品、中間產品等。在軍工武器方面,中俄各有長處短處,双方可以彼此互補,進行合作研發。因此中俄交好對双方都有很大的利益。

美國已經在全面打壓中國和俄羅斯,因此中俄交好,合作抵抗美國,幾乎是理所當然的。這顯然有益於中俄的國家安全和國際上的權力地位。想像若普丁被打垮,俄羅斯有可能換上親美政權,中國的北方和東北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因此中俄交好,是避免唇亡齒寒啊。有些人耽心俄羅斯豺狼之性,可能藉中俄交好謀害中國。這是多慮了,現在與可見的未來,中國明顯強於俄羅斯,因此俄有求於中,多於中有求於俄。

中俄交好的小小缺點是中國有點得罪歐盟,因為歐盟傾向美國和烏克蘭而不傾向俄羅斯。不過中俄主要是在經貿合作,中國並不直接提供武器給俄羅斯打俄烏戰爭,因此歐盟沒理由翻臉;若真翻臉,中歐都會有損失,歐盟並不划算。

當年季辛吉基於現實主義「聯中制蘇」,現在美國不「聯俄制中」,反而同時打壓中國和俄羅斯,促成中俄交好,是利於中國,而不利於美國啊!

審視美國可能保台的原因,靠得住嗎? | 郭譽申

兩岸關係不佳,蔡政府高唱「抗中保台」。然而兩岸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差距大,台灣本身實不足以自保,而只能倚靠美國保台。保台要倚靠美國,我們當然要搞清楚美國為何有意願保台,先不管美國是否有能力保台,以及要如何保台。搞清楚美國可能保台的原因,就能研判美國的保台是否靠得住。

美國可能保台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項:

一. 自視為自由民主國家的美國,視台灣為自由民主國家,因此要保衛有相似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台灣。

二. 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提供美國所需的大部份的高階晶片,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因此美國要保衛台灣。

三. 美國為了保持它世界唯一霸權的威望而需要保衛台灣。

關於原因一,就是蔡英文曾多次呼籲的,民主國家要支持民主的台灣。這是自由主義的邏輯,然而國際關係理論還有現實主義。現實主義重視國家安全、權力、利益等,並不主張民主國家要支持民主國家。美國的外交政策常在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搖擺不定,最著名的實例是冷戰期間的1970年代,美國從自由主義的圍堵共產中國,突然轉變為現實主義的「聯中抗蘇」。美國的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也表示當時的現實主義考量蓋過了先前的自由主義考量。台灣倚靠美國的自由主義保衛台灣,很不可靠,因為美國可能隨時轉為現實主義。(參見《「民主同盟」能夠保衛台灣?》)

台積電被稱為護國神山可說是基於原因二。最近台積電的一些人員和設備移轉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5奈米新晶圓廠,讓台灣人警覺到,護國神山可能被淘空,因此損害台灣的國家安全。其實筆者一年多前就已看出這趨勢,參見《美國要重振其半導體產業,對全球有何影響?》《半導體產業面臨大變局-護國神山能否持續》《美國晶片法案損害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國家安全》。護國神山不會一下就被淘空,但下一步是3奈米晶圓廠,而幾年之內,台積電的大部份先進製程大約都會移到美國。屆時台灣不能再倚靠台積電和半導體產業使美國願意保台了。

根據原因三,美國可能願意保台,因為它要維持其霸權地位。美國能長保其全球唯一霸權的地位嗎?幾乎不可能。一般估計,不需要十年,中國的GDP將超越美國;而二十年後,中國的GDP將大幅超越美國。國力主要取決於經濟實力(經濟實力能轉為軍事力量),因此未來美國不可能仍是全球唯一的霸權,至少也是中、美兩強互相尊重的局面。屆時美國不會再不自量力的「抗中保台」,去對抗一個塊頭大於自己的中國。(參見《和平統一有可能嗎?》)

美國可能保台的三個原因都不可靠、都可能改變,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會更不可靠、更可能改變。台灣卻沒事似的以不變應萬變,真了不起!

以攻勢現實主義評判美國企圖壓制中俄 | 郭譽申

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等,企圖壓制中國的崛起。另一方面,美國主導北約東擴逼迫俄羅斯,逼出俄烏戰爭,然後聯合歐洲國家經濟制裁俄國。現在受到逼迫的中、俄互相取暖以對抗美國的態勢已經形成。對美國是有利還是不利?攻勢現實主義([1])是頗受重視的國際關係理論。讓我們參考此理論,以評判美國對中、俄政策的利弊得失。

攻勢現實主義是基於五個假設:
一、國際體系處於無政府狀態。
二、大國具備軍事力量,能夠彼此傷害甚至摧毀。
三、國家永遠無法把握其他國家的意圖。
四、生存是大國的首要目標。
五、大國是理性的行為體。

基於這些假設,大國彼此是難以信任的,甚至互有敵意。經濟力量與軍事力量一樣重要,因為前者很容易轉換成為後者。換言之,大國間的競爭不僅在軍事力量,也在經濟力量。在軍事力量中,地面力量居於首要地位,因為只有陸軍能夠完全控制一個地區。霸權是指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統治體系中的所有其他國家。海洋阻擋了地面力量的大規模移動,因此不會有全球霸權,而只會有區域性的霸權。

為了增加自己生存的機會,大國會努力增進自己的力量,並追求成為區域霸權。在同一區域內,每個大國都傾向於阻擋其他大國成為區域霸權。一個區域霸權會努力阻擋其他區域出現區域霸權,即努力削弱有潛力成為區域霸權的大國,其手段包括聯合該區域内的其他大國。反之,若該區域並無大國有潛力成為區域霸權,則不需投入大量資源於該區域以節省國力。

現在美國是西半球(美洲)的霸權。中國有潛力成為東亞的霸權,因此美國聯合日本、南韓、印度等國,企圖壓制中國崛起成為東亞的霸權。這完全符合攻勢現實主義。有些人認為,美國企圖壓制中國是因為中國不再韜光養晦。這完全是無稽之談。美國要壓制中國,只因為双雄不並立。

在歐洲,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強過所有其他國家,但它的經濟力量弱於德、英、法,因此俄國並無潛力成為歐洲霸權。根據攻勢現實主義,美國沒必要花費資源去削弱俄國。換言之,美國逼出俄烏戰爭,並不符合攻勢現實主義。

更重要的,俄羅斯也是亞洲國家,根據攻勢現實主義,俄國並不樂見中國成為東亞霸權,因此美國應該拉攏俄國對抗中國,以阻擋中國成為東亞霸權。現在美國反而逼迫中、俄結盟,完全違反了攻勢現實主義。中國因為人口眾多,是資源不足的大國,俄羅斯卻是資源豐富的大國,中、俄結盟,剛好資源互補,使中國如虎添翼,對美國無疑是不利的。

[1] John Mearsheimer《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2014;初版:2001)

「民主同盟」能夠保衛台灣? | 郭譽申

中、美對峙,蔡政府全面倒向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美國政客,尤其參眾議員,一再聲稱支持同為「民主」國家的台灣,並刻意造訪台灣以示支持,而蔡政府則多次呼籲所有的民主國家支持民主的台灣。好像世上真有所謂的「民主同盟」?民主國家真會支持並保衛「民主」的台灣嗎?

民主國家要支持民主國家,這是自由主義的邏輯。然而美歐的國際關係理論不僅有自由主義,還有現實主義([1])。美歐不總是遵循自由主義,有時會遵循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不區別國家是否民主,也不主張民主國家要支持民主國家。

「對自由主義者來說,國際體系中存在”好”與”壞”的國家。好國家尋求合作政策,彼此很少發生戰爭;而壞國家則挑起與其他國家的爭端,傾向於用武力解決問題。因而,通向和平的鑰匙在於讓好國家遍布全球。」([1]) 好國家指實行民主制度的,而不實行民主制度的就是壞國家。

現實主義者關切國家安全、權力、利益,也重視大國,並且認為,「大國行為主要受其外部環境而不是內部屬性的影響,所有國家必須面對的國際體系的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它們的外交政策。…對權力的追求支配國家的思維,國家為權力而競爭。…競爭具有零和屬性,有時非常慘烈和不可饒恕。」([1])

美國的外交政策一時遵循自由主義,一時遵循現實主義,因此時有突然的大轉向,令人驚訝甚至無法接受。最著名的實例是冷戰期間的1970年代,美國從自由主義的圍堵共產中國,突然轉變為現實主義的「聯中抗蘇」。美國的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也表示當時的現實主義考量蓋過了先前的自由主義考量。

民主國家要支持民主國家,這是因為政治意識形態的相近。國家間會因為政治意識形態的相近而親近,自然也會因為種族、宗教、文化的相近而親近。考慮及此,則美國勢必親近、支持歐洲國家超過台灣。台灣人對美國可別太自作多情了。

何謂民主國家,本就不精確。譬如台灣和俄羅斯都實行選舉民主制度,而其執政者都施展不少手段打壓反對黨。美國要對抗俄羅斯,就批評它不民主。美國要利用台灣對抗中國大陸,就稱讚台灣很民主。哪天美國要拉攏俄國抗中,可能改稱俄國很民主。哪天美國不再抗中,恐怕不再視台灣為民主國家!民主同盟可能隨時視需要而變化!

看看民主國家支持民主國家的實際狀況。阿富汗戰爭期間,曾經有高達15個民主盟國的軍隊隨美軍進駐阿國,但是絕大多數都態度消極,避免與塔利班游擊隊作戰,最後老美的結論是,盟友大多是廢物(參見《美國的阿富汗報告》)。這不難理解。美國身為覇主,有號令天下的好處,其民主盟國沒有什麼好處,因此應邀出兵只是虛應故事而已。

「民主同盟」是相當虛幻的想像,其中只有覇主美國比較實在,然而美國的外交政策常在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搖擺不定,若現實主義當道,就不管什麼民主價值了,因此依靠美國和「民主同盟」保衛台灣是絕不可靠的,甚至是緣木求魚啊!

[1] John Mearsheimer《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2014;初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