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美麗的佩洛西風景線 | 盛嘉麟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猶太人避難到巴勒斯坦的人數增加。戰後在英國推動下,194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區和阿拉伯人區劃分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獨立,並得到了英國、美國和蘇聯等國家的承認,但是阿拉伯國家堅決反對,雙方對立。

建國以來,以色列在美國強大軍援經援下,和阿拉伯國家發生過七次主要戰爭,以色列都獲得了勝利,鞏固並擴大了其領土。在美國操縱下,利用穆斯林的宗派仇恨,多年來以色列聯合以沙特為主的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如約旦、黎巴嫩、埃及等,對抗以伊朗為主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在阿拉伯世界製造矛盾。作為美國的爪牙,為虎作倀,成為以色列在中東地緣政治下賴以生存的基礎。

伊朗的巴勒維王朝(Pahlavi dynasty),在1979年被宗教領袖霍梅尼(Khomeini)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以後,伊朗兩任總統阿瑪丁雅 (Ahmadinejad)及內賈德(Nejad)都曾對以色列發表激烈言論,他們質疑所謂納粹集中營屠殺猶太人是虛構不實的事,認為以色列應該從中東地圖上消失,呼籲以色列遷移到歐洲去,由西方國家補償。自此,伊朗遂成為美國和以色列的死敵。

自從伊朗發展核能發電,並且暗中提煉高密度核鈾原料後,以色列數次對伊朗發動空襲,並且亟力主張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設備。但是美國歐巴馬總統糾集了伊朗、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德國以及歐盟,於2015年7月在維也納簽訂了伊朗核協議,欲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這件事觸怒了以色列,以色列和美國民主黨便有了間隙。

想不到2017年共和黨的川普總統上任以後,亟力討好以色列: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堅持會引發矛盾與爭議的耶路撒冷(Jerusalem)是以色列首都,以之取代特拉維夫(Tel Aviv);下令駐以色列的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承認侵佔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屯墾區為合法;在以色列設立永久軍事基地。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Netanyahu)將奪自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改名為「川普高地」,這時以色列和共和黨川普情同父子。

但2020年川普連選失敗,民主黨的拜登上任以後,除了表示支持促進中東和平的亞伯拉罕協定(Abraham Accords),對以色列的態度轉為冷淡。俄烏戰爭後,以色列的作為又引起拜登總統的不滿與指責,譬如以色列減持了20%的美債,連續拋售171億美元的美債;不譴責俄羅斯,也不支援烏克蘭;開始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加上之前的引進中國公司,營建海法港的自動化集裝箱港區,並給予25年經營權。現在右派的強人納坦雅胡第三度出任總理,他是川普的朋友,更不會對美國拜登言從計聽。以色列與美國民主黨的間隙愈趨明顯。

2020年以來,以色列國內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國家開支增加,導致財政赤字升至歷史新高,到達GDP的11.7%,為504億美元。受美國及俄烏戰爭影響,2022年通貨膨脹高達5.3%,創14年來最高。美國矽谷銀行倒閉,至少使600多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成為受害者。這種種困難再加上目前6.6%的高失業率,對以色列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以色列人民的生活捉襟見肘,早已心生不滿。

最近由於中國的外交努力,促使了沙特、伊朗和解建交,接著俄羅斯促使了沙特、敘利亞和解,受到這股和平攻勢的激盪,埃及、土耳其也和解了,穆斯林的宗派仇恨走向和解,美國慣用的挑撥伎倆無從施展,在中東的影響力遂行下滑,使得以色列頓失在阿拉伯世界充當爪牙的支點,生存的基礎動搖,感到惶恐。而2023年1月以色列軍方又與巴勒斯坦武裝分子衝突再起,釀成死傷。再來,其又因卡里什(Karish)海上天然氣田的主權,與黎巴嫩真主黨政府衝突不斷,致使以色列在外亦面臨多面作戰,讓許多以色列人民心生恐懼,厭惡極右翼的好戰政府。

右派的強人納坦雅胡(Netanyahu),2022年12月第三度出任總理後,法院仍然在調查他的貪污,導致其官司纏身,聲望受損。為了重整以色列,挽救財政、經濟、通膨、軍事的危機,納坦雅胡藉此提出司法改革,總理可以干預高等法院法官的任命,國會可以推翻法官的判決,以求鐵腕施政;但是主要目的是開脫自己的法律困境。以色列民眾認為是納坦雅胡為了一己私利,違反了其奉為圭臬的美式價值觀,加上上述種種國內外累積的不滿,司法改革遂成為導火線,開始爆發抗議;一開始就有20萬人走上街頭表達不滿,並且在公眾場合縱火,發生警民衝突。雖然納坦雅胡隨後撤回了司法改革,衝突依然,民眾要求納坦雅胡下台。民眾大規模抗議期間,以色列總統的聲言反對、國防部長的去職、駐紐約總領事辭職,更是推波助瀾,勢不可止,納坦雅胡的聯合政府深陷脆弱動蕩之中。

由於猶太人掌控了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媒體高層,故美國對以色列長期大力的軍事、財政支持,美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使用了42次否決權,保護以色列胡作非為,免受聯合國的譴責與制裁。美國以色列盎猶之間長期的緊密合作關係,沒有國家可望其項背。雖然美國不可能拋棄以色列,但是拜登下毒手試圖顛覆其執政黨,換人執政,強化對以色列內政的掌控,是極有可能的。根據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的報告,許多美國的情治人員及NGO成員在以色列活動,每天發放數以百萬計的美元,支付參與暴亂的民眾,擴大事端。所以納坦雅胡發表聲明,譴責美國試圖顛覆以色列政權,而美國國務院聲稱「美國支持以色列人民」後,兩國關係鬧僵。一度有65萬人走上街頭,爆發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抗議;接著以色列工會呼籲包括醫療、保健、交通、銀行和其他領域的80萬工作人員罷工,民航、商場、醫院、金融和大學停擺,以色列陷入癱瘓之中。納坦雅胡政權岌岌可危,未來美以盎猶之間的裂縫難免擴大。

猶太人來華簡史 | Friedrich Wang

猶太人來到中國,史料記載最早一批,大約是公元1000年來到河南洛陽、開封,但是筆者認為更早,或許張騫通西域之後就來到中國了。

過了大約800年,1842年鴉片戰爭之後,陸續來到上海的是第二批,1917年俄國紅色革命,逃難到哈爾濱的是第三批。1933年後,逃避納粹迫害而到上海的是第四批。

古代猶太人在中國經商、科舉,與一般帝國臣民無異,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基本上直到19世紀中葉,北方的河南開封是中國本土猶太人的大本營,被稱作藍帽回回、一色樂爾、伊次樂業(以色列)…..等名稱。但是因為咸豐年間的黃河潰堤讓開封幾乎全毀,以及1853年太平天國攻入開封的大肆破壞,使得這裡的猶太文化元氣大傷,最後一個會古希伯來語的拉比死於1880年,猶太社區幾乎是完全消亡。

但是,晚清租界林立後,也就是鴉片戰爭後,又一波波來到中國定居,主因是沙俄、奧匈帝國等東歐地區的廣泛迫害。1930年代歐洲納粹主義興起後又來了一大批,茲維格(奧地利猶太裔作家)在回憶錄中就提到,大量奧地利猶太人變賣財產逃到上海。他們大多經商、或者擔任會計、銀行經理、珠寶鑑定師等等,在中國安居樂業,在上海徐匯區重建了猶太教堂。

直到日本人攻佔上海後,1940年應納粹的要求,日本人也開始迫害這裡的猶太人。財產被大量沒收,不許離開猶太社區受到監視,甚至連飯都吃不到。這時,大量中國百姓冒著危險救助他們的猶太鄰居,運送食物給他們,才能撐過這段悲慘的日子。

今天在耶路撒冷的廣場紀念碑上,依然銘刻著這段歷史,永遠對中國人感謝。據估計,在中國避難日後返回以色列與美國的猶太人,子孫至少超過100萬人。

上海猶太教堂

「去中國化」對比納粹排除猶太人 | Friedrich Wang

綠營抹煞劉銘傳建鐵路以及台灣現代化的貢獻,跟前一陣子想要清算傅斯年拆除傅鐘,其實都是同一個思路,而且不會是偶然,跟2006年許添財、李文忠這些人說孫運璿沒什麼了不起,而且他搞經濟弄髒了台灣….都是一樣的,這種論述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像是劉與傅、孫這些人都是按照所謂的本土史觀下的殖民者,就算做了一些好事也不能被台灣人民所紀念,而必須給予批判與否定。

地下電台已經講了20年「中國人麥來,台灣丟好了啦」。其實,現在高中生的課本的思路也差不多是這樣,如果中國人不來,日本人繼續搞,現在就是一個富強美麗的台灣。…..只要您清楚這一個思維模式也就可以立即想通:為什麼因為新冠疫情而滯留在大陸的那些無辜孩子想回來上學都不可以,回家是基本人權,不是嗎?不准小孩跟父母在一起,你們有見過這麼殘酷的政權嗎?今天就算是對付敵人都不應該如此沒有人性,更何況只是些小孩子,有些還是在台灣出生的小孩。所以,未來他們把人送進集中營,你還會覺得奇怪嗎?

納粹當年在德國的邏輯也是非常單線而且簡單「一個沒有猶太人的德國,就不會有苦難」….「德國的問題就是因為有太多猶太人」;早在謝長廷時代,高雄市政府就已經公開說「淹水是因為來了太多外省人」。大家覺得像不像?猶太人在德國已經住了1000多年了,還是必須被清算,最後就是那個樣子。那外省人在台灣才住了6、70年又算什麼呢,何況有些大陸配偶才嫁來10幾年而已。

其實這一陣子有很多朋友都告訴我「你言過其實了」「沒有那麼嚴重」…..「你就不要讓我們這麼害怕嘛!」。…..那好吧,關於1933年的德國與今天台灣的對比,這就是最後一篇,因為也覺得好累喔,以後不會再說了。今天晚上電動還有新進度要打,先去睡覺養足精神,晚上還要好好打幾個小時。

最後一句:請你記住,平庸的邪惡,是所有邪惡中最邪惡的,因為這是一種集體的邪惡,一種集體的癲狂,最後的破壞力是連其中的參與者都無法控制,會吞沒一切,對文明有摧毁性的破壞,甚至於毁滅自己。

算了,過幾天就在世界某一個地方吃魚喝啤酒,當一個亂瞄女生的大叔,…..一介書生也只能醉生夢死,無力回天,大家就好好保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