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下旬,緬甸的雨季停止,史迪威以胡素將軍(1899~1978;黃埔1期畢)的新30師為後備隊,廖耀湘將軍所轄的中國駐印軍新22師為主攻部隊,孫立人將軍的新38師為側應,由雷多沿塔奈河谷悄悄的往緬北出發。10月24日,新38師-112團團長陳鳴人兵分三路殺向胡康河谷(緬北新平洋與孟關之間,又稱:「魔鬼居住的地方」,這裡即1年前遠征軍撤退回中國之野人山區),國軍正式展開了緬北、滇西反攻作戰,中國駐印軍就像兩把尖刀,左右夾擊佔據緬北的日軍。12月29日,經過將近2個月的血戰,駐印軍新38師攻克于邦(于邦家;Yupbang Ga),不但吹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聲勝利號角,也創下殲滅戰10(日軍):1(國軍)的輝煌紀錄-此役殲滅日軍2,500人以上,國軍陣亡只有230人左右!
1944年1月,中國駐印軍新第38師全部抵達大龍河兩岸,新第22師先頭部隊也到達緬印邊境要地──新平洋(Shingbwiyang)。此時從雷多修築的中印公路已延伸到新平洋,並且建造機場,彈藥補給大卡車、戰車、野戰醫院也到達此地。從此盟軍反攻緬北的作戰就以新平洋為基地全面展開。3月5日,在駐印軍新38師的配合下,新22師攻克緬北門戶重鎮-孟關(Maingkwan;就是1942年戴安瀾師長殉國的茅邦)。而下一個目標則是孟關以南6公里,日軍第18師團指揮部所在的瓦魯班(Walawbum)……
瓦魯班戰役(The Battle in WaLawBum)前後約打了10多天,其中裝甲兵參與的戰役時間為3月2日~3月8日。在戰役展開之初,廖耀湘所轄的新22師為正面追擊部隊,其中──第65團為右縱隊、第64團為左縱隊、第66團為中央縱隊。新38師第113團則負責向瓦魯班東側及泰諾方向追擊,任務為截斷日軍退路。而配屬於特遣隊的戰車第1營,由營長趙振宇上校(副營長為趙志華中校;即1964年1月湖口裝甲兵變之主角)親率5輛輕型M3A3戰車與第65團邱中嶽少校所轄之第1營於戰役中迂迴奔襲日軍第18師團司令部,在慌亂中有「森林之狐」稱號的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たなか しんいち,1893~1976)匆忙逃出,駐印軍不但在此役中全殲第18師團(擊斃日軍超過16,000餘名),還順利擄獲無數錙重與繳獲日軍第18師團發佈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另當時被當作第18師團工兵第18聯隊運輸工具的13頭印度象(輜重部隊),也成為國軍的俘虜,其中名為「阿妹」的公象就是後來被送至臺北動物園最受人歡迎的「林旺」爺爺,2003年林旺以86歲的高齡於木柵動物園自然死亡(1917~2003),成為了全世界在圈養情況下最長壽的大象。
瓦魯班的慘敗對不可一世的日本皇軍來說,是千古難遇的奇恥大辱,尤其是第18師團(18th Division),不但在1937年(民國26年)底參加過慘絕人寰的南京戰役,也曾重創和席捲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一支主要由九州挖礦工人組成有「菊兵團」(是唯一擁有皇家標誌「菊の紋様」的日本陸軍師團)榮耀之稱的常勝軍,在1907年(明治40年)11月13日於北九洲福岡縣南部之久留米市編成。
收復瓦魯班代表著盟軍已完全控制緬北。因此到了1951年(民國40年)6月,已撤至臺灣的中華民國國防部就以裝甲兵戰車第1營正式奉命發動攻擊的3月3日為裝甲兵節以茲紀念(【40】詮諧字第○八三四號代電)。據說瓦魯班戰役結束後,這蓋有這日軍關防大印的明信片就成了遠征軍寄給家人朋友最好的禮物之一。由於趙振宇將軍(1910~2004)在從軍前曾在北京大學求學過,因此在戰後他特別給當年上過課的老師們每人都寄送了一份蓋有大印的禮物,除了表示不忘師恩外,另外也有炫耀戰功之意。
【M3A3輕型坦克;1942年8月定型,1943年投產,亦稱「斯圖亞特(Stuart)」輕型坦克,一共生產了3,427輛】
【國軍俘獲的日軍18師團關防大印,目前放置於湖口裝甲兵學校的校史館內】
【民國102年9月18日於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辦的-「前進緬甸,重現國軍榮耀─向中印緬戰場陣亡將士致敬」座談會中憲兵護送瓦魯班戰役所俘獲之日軍18師團大印至會場展示;當時距離918事變已82周年-圖片來自大紀元】
【1953年(民國42年)9月孫將軍帶美國參議員一起探訪大象林旺時的合照,此照片為吳紹同先生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