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三國組成AUKUS防衛聯盟,美、英將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澳洲於是宣布中止與法國已簽署、執行中的400億美元柴電潛艦合約。法國也有能力建造核動力潛艦,卻被澳洲一聲不吭地棄單轉單,因此痛批此舉是背後捅刀,並召回其駐美、澳大使。美、英、澳、法之間這樣的互動有何得失?
法國丟了潛艦大單,美、英獲得潛艦訂單 (潛艦訂單對法國是大單,對美國這樣的大國,則算不上大),就武器買賣上看,當然是法國損失,而美、英賺到。法國應該可以控告澳洲違約而要求賠償,但是澳洲既然敢斷然棄約,應該已研究清楚原訂合約內的違約賠償金不高,或者有辦法規避,因此法國的損失應已無可避免。此外,國際合作多少會受參與國家國力的影響,現在美國霸主幫澳洲撐腰,使法國對澳洲無可奈何,這是法國特別憤怒的原因。
美國賺到潛艦合約的實利,卻喪失了國際信譽。不久前,美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背棄了原來支持的傀儡政權,也背棄了許多共同駐阿的盟國,現在又在盟友法國背後捅刀,美國還有何國際信譽可言?歐盟當然同情支持法國,連不大相干的印度也聲稱要與法國聯合行動,可見美國行動的不得人心。美國偏袒英、澳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同盟,其他盟國豈能無動於衷?美國的行動多少會使其他盟國齒冷離心,這樣的損失無法像潛艦合約估計其金額,卻絕不可低估。
美國不擇手段搶奪潛艦合約,顯示其軍事帝國迷信武力的心態。澳洲獲得核動力潛艦,看似有益於美、英、澳同盟的對抗中國,然而双方真會開戰嗎?幾乎不可能。双方都有核武器,誰敢啓動戰爭?若不發生戰爭,核動力潛艦就沒多大效益,哪值得美國背信棄義,在盟國背後捅刀?
美、英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勢必造成核技術的擴散。核動力潛艦以核反應爐為動力的來源,本身雖然不是核武器,其技術與核武器多少有相通之處,澳洲擁有了核反應爐技術,恐怕不難進一步製造核武器。美國可以協助其盟國發展核動力潛艦,是否中、俄亦可?這樣核技術可能無限制的擴散,而美國是始作俑者。世界各國應該都看在眼裡。
中、美的競爭主要在經濟、科技、社會等多方面,但軍事卻不是重點,因為双方都有核武器,都不敢啓動戰爭。美國卻迷信武力,企圖加強澳洲的軍事力量,不擇手段搶奪澳洲的潛艦合約。美國雖然獲得實利,卻損害其國際信譽,使英、澳以外的盟國齒冷離心,不利於對中國的全面競爭。總的看,美國多半是得不償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