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發論文抄襲,匹夫有責  | 藍清水

剛剛看了新聞,林智堅合體鄭文燦。鄭文燦向媒體說,林提供調查資料,余正煌該感恩;林智堅則說,好心被雷打!已經反守為攻了。

這是共產黨當年搞垮國民黨的老套路,先投出煙幕彈,然後散布不實訊息搞臭國民黨,因為接受到訊息的農民是無法判斷孰是孰非的,而共產黨在農村紮根很深,農民便選擇相信共產黨了!

因為絕大部分的人是沒讀過研究所,可能不瞭解學術界對抄襲的定義:「引用他人著作超過21個字相同以及引用他人的想法未註明出處,便是抄襲」。什麼叫做學術倫理,就是絕對尊重他人著作、創見並且不侵犯。一般人不知道學術倫理對做研究的人有多重要。學術倫理就如用皇后的貞節形容司法的神聖不可侵犯性。

提供資料,確實是值得感謝的,余正煌也在致謝詞裡表達了,絕沒有過河拆橋,反而是感恩在心。但是提供資料,並不是原創,因為資料是死的,如何把資料經過分析,套入學術理論之後,做出解釋,然後按照論文寫作的規範撰述,這才是創作。就如老師說了一個成語故事,然後出了作文題目,學生據此用自己的構思寫出一篇文章,老師卻說這是抄襲,這樣對嗎?林智堅的論文有幾十頁與先畢業的學長余正煌的論文完全相同。到底是誰抄誰的啊?

民進黨爭的是選舉的勝負,但是,我更關注道德、誠信、是非這些普世價值。明末大儒顧炎武在《日知錄》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國家是會興替的,就如現在的政黨,也會輪流執政,想要執政便要靠在公部門執行政策的公務員,要努力去做好以爭取民心。但是,天下是什麼呢?是文化、是道統。如何讓文化延續不絕,如何塑造富而好禮的社會風氣?則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傳統的美德,四維─禮、義、廉、恥─在政黨的對立下,民進黨為了贏得選舉,掌握政權,早已將禮、義、廉、恥置諸腦後,社會風氣奢靡,道德淪喪、價值觀崩壞。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我們期待用乾淨、正當的手法競爭,還給我們富而好禮的社會和國家。

民進黨不怕林智堅拖垮全台選舉? | 郭譽申

林智堅的兩篇碩士論文都涉嫌抄襲,而且證據相當明確。事件爆發快一個月了,林始終不承認抄襲,而民進黨自始力挺林到底。這跟2020年李眉蓁和國民黨面對李的碩士論文抄襲指控完全不同。民進黨為何力挺林智堅?不怕被林拖垮全台的選舉嗎?

一、蔡英文自己的博士論文和畢業證明不清不楚,沒有立場要求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清白無瑕。

二、民進黨的支持者都很死忠,不論林智堅是否被判定抄襲,他們最後仍會歸隊支持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

三、中華大學的董事長李妍慧現為新竹市議員和民進黨發言人,她主導下組成的審議委員會,其判定可能有利於林智堅。

四、民進黨在台大已經掌握「大學自治」的大多數,連不合意的校長管中閔都幹不下去。台大的學術倫理委員會可能做出有利於林智堅的判定。

五、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的召集人蘇宏達院長在一封寫給全院學生的內部信中指此案是「醜聞」,被民進黨指控為「未審先判」。若學術倫理委員會做出不利於林智堅的判定,民進黨就可以抹黑蘇宏達和學術倫理委員會的判定不公正。

六、林智堅是「小英男孩」,又是六都候選人中最年輕的,代表民進黨的重用年輕人,很有指標意義,因此非保不可。

七、林智堅涉嫌抄襲論文,其指導教授陳明通視而不見,有不可迴避的責任。尤其事發後,陳明通為了幫林智堅護航,竟犧牲林的學長余正煌,辯稱是先畢業的余正煌參考了林智堅論文的初稿!林智堅若有錯,陳明通的錯更大,已不適任國安局局長,影響國家安全。

八、陳明通自1995年迄今共指導173位碩博士學生,其中包含許多綠營政要,如:桃園市長鄭文燦、屏東縣長潘孟安等等。這些碩博士論文中僅有8篇公開其電子檔全文,其他的都不公開,很啓人疑竇。若陳明通和林智堅承認錯誤,將沒理由不追查這些碩博士論文,然而追查這些論文,很可能損傷許多綠營政要,因此陳明通和林智堅絕不能認錯。

九、多數民眾沒有碩士學位,不了解碩士論文該如何。民進黨只要大力宣傳,事件是選舉抹黑,最後總能搞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對民進黨的選舉損害有限。

民進黨有這麼多力挺林智堅、陳明通的理由,就繼續拗吧,我們旁觀者只能等看選舉的結果。

海峽兩岸都是過度教育的社會? | 姜保真

北大核子物理博士王夢真小姐畢業後,應徵北京市朝陽區的「城管」職位獲聘。這成了大陸網站熱議的新聞。

這個「城管」職缺,嚴格說只是城市管理的末端基層工作,例如取締無照攤販、驅趕露宿街頭的遊民…等等,有時也與警察公安的任務重疊混淆,不時聽到城管人員暴力毆打民眾的社會新聞,所以大陸網民衍伸出來一句話:「你不要太城管」,意指不要使用暴力多管閒事。但是城管工作穩定,佔了職缺還能據以申請城市戶口,所以仍有人趨之若鶩。

我們華人社會常常傳誦的是廚師、垃圾搬運工….勤奮自學,終於出人頭地的新聞故事。先前不是有報導:北京清華大學食堂廚師張立勇自學英文,不但通過大陸英語四、六級考試,更拿到托福630分的高分,人稱「英語廚神」。

但媒體很少報導類似王小姐這樣的反例。為何?可能是這與我們傳統士大夫思維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文化底蘊相違背,令人難以接受。讀了這麼多書,怎麼沒有出人頭地,反而做這個不要求高學歷的底層城管工作?台灣也有政大法律系博士轉行賣炸雞排,遭郭董譴責是浪費資源,後來郭為選舉又和解,轉而拜訪稱讚。

王小姐唸了北大、讀的又是我們常人聞之咋舌的核能物理專業,感覺這門學科一定艱難、高深、神秘!怎麼不繼續鑽研高深學術呢?或是去核電廠任職也是學以致用啊!
可能非常現實的答案就是:沒有職缺吧!高深學術領域常是「供過於求」。

楊振寧當年是美國第一批華人科學家赴中國大陸參訪的帶頭人。後來,大陸的《科學導報》記者訪問他,請他講講覺得大陸在高能物理領域有什麼缺失?楊振寧言簡意賅地回答:
「人太多!」

英文詞彙裡有一個詞「over-education」,可譯為「過度教育」,在亞洲除了我們台灣,南韓、印度、菲律賓、中國大陸都是例子,特徵都是高等教育的膨脹,「滿街都是大學生」之譏。瑞士的「世界經濟論壇」曾就此現象討論。

大陸2022年大學畢業生規模預估高達1,076萬人,人數和年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這批青嫩的高級知識份子的高失業率,因為他們一則多想留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就業,二則對職缺及薪資待遇也頗挑剔,多想做白領辦公室工作。北大教授盧鋒早在2021年即發出警語,直言「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困難較大,2022年就業形勢可能不容樂觀」。

果不其然,今年6月,大陸的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16~24歲的城鎮青年失業率高達19.3%,官方解釋是受疫情影響,公私企業吸納新進人員的能力普遍下降,而青年人初進勞動市場,普遍面臨著「摩擦性失業」的困境。這一句「摩擦性失業」引發喧然大波!說白了就是剛畢業的青年謀職者不適應職場,「希望」與「現實」的落差巨大。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會,因此連袂發佈《關於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範行動力促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敦促各級政府為大學畢業生謀職創造機會,甚至不惜擴增公務員職缺。

大學畢業生謀職難,如果考研唸了碩博士,是不是比較容易找到高薪的理想工作?這是社會普遍制式化的思維模式,未必如此。台灣早有「流浪博士」的社會現象,《衛報》曾報導一位在倫敦大學兼課任教的新科博士,因收入太低而只得在公園搭帳篷住宿-名符其實的流浪博士。大陸的《中國青年報》2019年報導:近年畢業的博士有三分之一未能獲得大學教職!學科領域之間也有差異,文法科博士要比理工科更難謀職。王夢真的個案為何有如晴天霹靂?因為她的學科專業「核能物理」理應不難就業。

再想想台灣咱們林碩士畢業的台大國發所:社會真的有必要為大學院系投資這麼多嗎?知道這個前身叫「三民主義研究所」的機構有些什麼碩士論文嗎?
《女性健美選手的身體意象》、《藝術展覽的傳播策略研究》、《台日高中男子籃球體制比較》、《男性彩妝師升遷》、《創業家職業選擇動機研究》…。就是包山包海都可納入國家發展的大標題之下了。

西方也有類似的情形,《讀者文摘》曾報導美國大學有人寫的碩士論文主題是調查怎樣的人在公路上搭便車比較容易成功攔車(hitchhike),結論是大胸脯的金髮女郎比較能夠攔車。任何主題都可以調查研究,但是這值得授予學位名器嗎?

2019年大陸大學科研經費排名,北京清華大學153.75億人民幣名列榜首,但大學不是單純的科研機構,也是教育機構,學校教授的科研工作能培養學生面對社會及職場的就業力嗎?王夢真博士的指導教授怎麼回答?

這不是學術問題,而是道德問題。開設這麼多院系、聘僱這麼多教師、誘惑這麼多年輕人報考升學,這是不道德的!

記得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先生2016年曾一針見血地戳破台灣高等教育的假面具,他說政府讓技職院校升格科技大學,導致生產力最高的年輕人投入太多時間在唸書上,對日後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他說:
「一大堆博士假裝在教書、一大堆人假裝在讀書,根本對國家無益,只是編預算養活這群人,整個國家都在作假。」
誠哉斯人斯言。    (作者為台灣的作家)

指鹿為馬 | 劉廣華

面對論文抄襲指控的政治人物日昨召開記者會,堅持自己絕無抄襲,確實是原創作者,還詳細提出關鍵時間點、相關證明,澄清自己的清白、正直,順便再批評在野黨對其個人的造謠、抹黑、人身攻擊;對於目前已揭露的90%論文內容與被抄襲者相同,甚至連錯字都抄得一樣的事實,也一一舉證駁斥。

本案雖說涉及政治人物,但主要跟學術倫理有關,報載涉及的兩所大學也分別啟動調查。

忍不住想到「指鹿為馬」這句成語。

「指鹿為馬」顧名思義就是,明明是鹿,卻故意說成是馬,形容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此一成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這說的是,秦二世時的丞相趙高圖謀叛亂,但又害怕群臣搗蛋,所以先測試一下大家的服從程度,故意在獻給秦二世一匹鹿時,說這匹是馬;秦二世失笑說,丞相搞錯了,這是鹿,不是馬,又問了隨侍大臣來確認;大臣中有的附和趙高說是馬,有的則據實說是鹿;結果,只要據實說是鹿的大臣,後來都私下被趙高構陷;從此,所有的大臣都害怕趙高。

只要是一般正常人,都能辨識馬跟鹿的不同;所以,指鹿為馬這檔事當然不是在測試人們的分辨能力,更不是在說服,而是在壓制;目的就是要強迫你睜眼說瞎話,要違反自己的判斷跟認知,來附和我的說法;真相是什麼,不重要,我說那是什麼,你就同意那是甚麼,才重要;這才是權力的展現。

屈服於權力,願意配合的人,早早就同意,這是馬了,怎麼能是鹿呢?不願意屈服於權力的人,很快也會發現,連回覆是鹿,還是馬的機會都沒有了。

至於,一般的普羅大眾,因為不理解,也不關心;所以,只要有很明確的聲音告訴大家說,這絕對是馬;很快的也就會跟著說,這是馬,不是鹿了;大家都這麼說了,不是嗎?怎會有錯?

很多人不理解,這記者會的目的是什麼?無視於明顯的事實呈現,卻依舊提出邏輯謬誤,論述混亂的說法,到底想要說服誰呢?

其實,當事者根本不介意論述有多麼的扭曲,也不介意有多少的證據可以證明抄襲是事實,只要理直氣壯,義正詞嚴的說,絕無抄襲就可以了。

我說這是事實,這就是事實,結束!

如前所言,指鹿為馬這檔事,重點根本不是在說服,而是在壓制;在強大的權力壓制下,寒蟬效應很快的就會出現,敢發聲的人就越來越少,揭露真相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小,甚至被掩蓋。

而鹿,也就真的變成馬了。

真心期待兩所大學調查委員會的結果;屆時,是鹿,還是馬,應該就很清楚了。

無恥無格的某教授  | 藍清水

有臺大某教授為了幫陷入抄襲風波的某人,居然說,他把自己指導的某人的論文草稿,給另一位非他指導的研究生參考。以為這樣就可證明,某人是原創。又說,只是提供民調資料。用這樣的方式來為學生辯白。

唸過研究所且完成過論文的人都知道,教授對自己指導的研究生,不但盡力協助且極盡保護之能事,豈會將自己學生的草稿給一位非自己指導的學生參考,且讓這位非自己指導的學生用類似的題目完成論文?就算是提供民調資料,那兩篇論文也只會在統計資料上相同,怎麼會其他論述文字幾乎一模一樣。這肯定是晚畢業的人抄襲前者,怎麼會是先畢業者抄後畢業者的論文呢?

若是先畢業的抄了後畢業的人的草稿,那後畢業的人怎麼會容許這種事發生,並忍辱吞聲呢?

再說,指導教授也是這位早畢業研究生的口試委員,若看到這位學生的論文竟然抄了自己指導學生的論文,也沒意見。這真是學術界的怪事!

為了選舉,竟然將道德、是非踐踏至此。只能說,曲意狡辯、庇護的人,豈僅止於無恥無格?
繼續拗吧!

我的碩博士口試-人文科學碩士不寫畢業論文? | Friedrich Wang

最近論文抄襲的事情讓筆者想起當年碩士與博士口試的情形。

碩士論文口試,可以說是輕鬆愉快,因為剛好趕上蔣介石檔案的開放,就選到一個還不錯的題目,所以可以好好的發揮。口試的時候也輕鬆愉快,幾位口試老師當場就開同學會,問著問著,他們就開始講當年在學校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一段難忘的回憶,本來自己非常緊張,結果也被浸泡在那一種溫暖的氣氛中,大家談笑風聲,老師們也都說很多鼓勵的話,最後89分通過。

因為碩論好好寫,所以得到了很高的啟發。後來還發展出一系列的文章,可以說一直受用到了今天。

可是博士論文口試就慘烈的多。召集委員是陳永發院士,其他幾位口試老師也都是非常嚴格。當天下午的氣氛真的會讓人緊張到無法呼吸,好像筆者快要被拉去刑場槍決一樣。

果然到了口試的現場,幾個老師猛烈砲轟,尤其是陳永發院士更可以說把這個論文從題目到撰寫、內容、結論,做出從頭到尾嚴厲的批判。「你到底想說服誰?換作我,這個題目絕對不會這樣寫,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到底有什麼意義?你到底在寫些什麼?」當時真的已經快要嚇破膽,被幾個老師連續攻擊,我只能夠故作鎮定,一句一句慢慢回答,每一句話都不敢大意,只能勉強招架!指導教授胡老師當時也臉色鐵青,一言不發。

考試結束,我到門外暫時等待的時候,覺得大概是已經毁了,整個人感覺有點天旋地轉,眼前一片空白,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不過他們叫我進去的時候,每個人的臉色都變慈眉善目,陳老師面帶微笑宣布筆者以87分過關,並且上前給予恭喜,其他的老師們也上來給與各種的勉勵。當時我就覺得,從地獄爬出來的感覺,真好,差一點被這幾位世外高人給嚇死。

人文科學寫畢業論文是百分之一百必要的。因為你接受了這麼多年研究所的訓練,難道連一個有系統的著作都寫不出來嗎?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研究所的意義又在哪裡?擁有獨立研究的能力,這不是一個研究生最應該培養的專業技能嗎?所謂的研究,就是對一個問題有深入探討以及系統性整理的能力。

聽說因為新竹的堅,我們偉大的貓女王政府考慮以後碩士班不用寫論文。那不如乾脆學分修完,一年就給學位算了,如果連這種基本的能力都不訓練,那麼還需要讀兩三年嗎?以前為了一個洪仲秋就把整個軍法系統給報銷,現在又為了一個堅要把整個碩士班的訓練給報銷,真沒看過這樣倒行逆施的國家!那不如把大學關掉好了,因為根本沒有能力訓練出專業的研究者,要這麼多大學又是為什麼呢?

大教授和第一學府的墮落 | 郭譽申

林智堅看來擁有两個碩士學位,但是兩篇碩士論文都涉嫌抄襲,真是無獨有偶,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他是清白的。政治人物齷齪,不足為奇,筆者更痛心,大教授和台灣第一學府共謀放水、頒給很多政治人物高學歷的墮落。

根據媒體報導,台大國發所教授、前所長陳明通自1995年迄今共指導173位碩博士學生,其中包含許多綠營政要,如:新竹市長林智堅、桃園市長鄭文燦、屏東縣長潘孟安、民進黨主席特助洪耀南,及立委高嘉瑜、邱志偉、沈發惠、郭國文,還有縣市議員張錦豪、張志豪、高閔琳與前陳菊辦公室主任洪智坤等等。

台大國發所不只陳明通一位教授,其他教授指導的碩博班明星學生,還包括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台南市府顧問洪智坤,總統府參議郭昆文、蔡總統文膽李拓梓、高雄市議員高閔琳、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名嘴康仁俊、前主播楊琇晶等等。

陳明通教授教出那麼多綠營政要,難怪他能受邀擔任陸委會主委和國安局局長等要職,正是學政兩棲,如魚得水啊!未來他指導的學生很有可能當上總統,他就成為「帝師」了!

林智堅抄襲事件爆發後,立刻有國發所退休教授杜震華比對了林智堅和余正煌的碩士論文,並提出專業的指控:兩人的論文在「摘要」有高達七成一樣,在「研究概念」和「研究方法」部分的雷同率高達88%,「林智堅論文幾乎整份是余正煌論文的翻版」。想迴護林智堅的人不能以一般人無學術專業無法判斷是否抄襲,來打迷糊仗了。

陳明通是林智堅的指導教授和余正煌的論文口試委員,縱容他們互相抄襲碩士論文,當然違背師道。更醜陋的是,林畢業於2017年1月,晚於余的畢業於2016年7月,顯然只可能是林智堅抄襲余正煌的論文,然而陳明通竟幫林智堅護航,說余正煌參考了林智堅論文的初稿!陳明通為了幫政治勢力強大的林智堅護航,竟犧牲沒有政治勢力的余正煌!余是不是還要被迫出來承認抄襲並接受懲罰?

陳明通教授和台大國發所頒給很多綠營政要碩博士,醜事多半不只林智堅一樁。應該必定有所內或校內其他教授,如杜震華,看不下去,然而即使有一些中流砥柱,也阻擋不了台大的政治化和墮落。台灣的大學號稱要「大學自治」,重要事務都要民主投票。民進黨在台大已經掌握大多數,連不合意的校長管中閔都幹不下去,陳明通教授和國發所自然能為所欲為了,反正台大永遠是台灣第一學府!

抄襲無妨治國要緊? | 劉廣華

近日政治人物論文抄襲事件沸沸揚揚,想來是選舉將屆,朝野雙方又要開始大肆攻防對決了;這倒也不足為奇,台灣選舉一向如是,有正面的比政見、博觀點、拚理念,自然也有負面的抹黑、潑糞、揭瘡疤;找不到貪汙、舞弊、婚外情,論文抄襲也行,先用著來。

這次事件由於抄襲事證頗為明確,輿論大體是持抨擊態度的;有些媒體就算不正面批評,總也會扯些學術倫理不宜違反的觀點;教育部的態度有些被動,但也明確表示,若有舉發一定處理。

只不過,眾聲喧嘩之中,卻獨有一種聲音很奇怪;說是,抄襲誠然不妥,不過,政治人物以理政、治國的能力為先,學位只是用來擦脂抹粉的化妝品,就算因抄襲而來,也不影響政績;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嘛,不是大事。

劉杯杯一向膽小怕事,沒什麼道德勇氣,也不太敢批評時事,通常就嘮叨些家長里短的雞毛蒜皮小事;唯有這個觀點,劉杯杯期期以為不可,得壯起膽子說幾句。

抄襲真是小事嗎?

抄襲(plagiarism)本身就是一種偷竊行為;把別人的創意、著作、作品、智慧結晶直接當成自己的來用,這跟把別人的金銀財寶竊為己有是一樣的,就是偷。

抄襲也牽涉到侵犯著作權的問題;侵犯著作權雖然是告訴乃論,但也有被提起公訴的先例,也是因為抄襲論文,顯然侵犯著作權,就是可以公訴的犯罪行為。

而如果用抄襲論文而獲得的學位來獲得資格,通過審查,因而取得某種身分,這不就是實打實的詐欺嗎?

詐欺更是公訴罪;檢警機關一旦知悉,就需要依職權展開調查的,不能不告不理。

再退一步說,論文審查其實就是考試,所以論文抄襲就是作弊;論文抄襲者真的應該慶幸是生在21世紀的現代,如果是在古代,科舉舞弊不是殺頭、腰斬,就是抄家、流放、充軍;豈能夠像現在,聳聳肩說是小事;再不然,學位給你撤銷好了。

再回頭說抄襲論文是小德出入,不影響施政能力的觀點。

《論語 顏淵篇第7章》說: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誠如孔子所言,施政以誠信為先,再怎麼豐衣足食,國防強大,沒有誠信,施政能力再怎麼強大也沒用;一樣道理,政治人物如果連最基本的誠信都沒有了,民眾又如何知道這所謂的施政能力是真是假?或是現在看起來政績卓越,哪天就變成禍國殃民的大奸巨惡呢?

王莽謙恭未篡時啊!

攻讀學位寫論文這碼事,跟劉杯杯一樣是過來人的很多;訂題目,找文獻,做研究設計,日日手不釋卷,勤學苦練,夜夜三更燈火五更雞,磨穿鐵硯,一字一字的刻,一頁一頁的磨,往往耗時數年才能完成,獲得學位;結果竟然有人可以copy跟paste就獲得學位,還說這是小德出入可也的小事。

何以杜眾人悠悠之口啊!

又見論文抄襲 | 黃國樑

台灣為什麼這麼多論文抄襲事件?歸根結柢,就是它既虛榮又實用。

有了碩博士頭銜,很容易拿去驕人,「這是某某某,是某大碩士」或「某大博士」,頓時人就高大上了。這是虛榮!

但更在於,這份文憑可以謀得更實在的位子、錢財。有些高管的位子,沒有那份學位是拿不到的;而有了位子,即錢源滾滾!這是實用。

這已不是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儒教價值了,它與追求學問已無一毛錢關係。而是,拿著這份假文憑,可以坐上市長、甚而是總統的大位,至不濟可以混個教授、副教授,那抄抄又何妨?

可是,假文憑所以大行其道,是建立在文憑主義的這個底層邏輯上的。有文憑就有學問、就有能力,是一個謬誤的假設,但這個社會就信這一套!

所以我們就常聽見,某些博士言不及義,說起話來不是邏輯顛三倒四,就是充斥著假大空的蒼白扯蛋,旁人就不免想像,這人的博論究竟長什麼樣子!

就像空心菜,你怎麼相信作為一個博士,竟連組織一句有內容的段子,都像要了她的命?於是凡大場子的演講必唸稿,或必須有個透明讀稿機,讓她能好整以暇 ,裝出領袖的樣子!就這一點而言,假博士還不如一個演員!烏克蘭的那位傀儡,人家演技畢竟過硬!

林智堅只是另一個行騙天下的斯文騙子,為了表明他有治理市政的能力,到處去張羅文憑,抄得不亦樂乎!

但說到底,他也算是一個受害者,文憑主義下的社會,必須裝出來的這個德性,不知不覺讓他做了那些蠢事。但文憑主義傳統的延綿不絕,恐怕你我都有一點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