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水火無情」。中國很早就將水火用在軍事上,歷史上有不少憑藉水火成名的大將,三國時期,東吳的周瑜、陸遜都是用火的高手,忠義的關二爺則靠一手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水火無情,非名將不能用之。自古能夠用水火退敵的無一不是名將。但進入現代戰爭,水火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很少有將領能夠用水火退敵。
但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就曾發生用水退敵的戰鬥,中國志願軍39軍軍長吳信泉,曾經水淹美軍陸戰隊一師,還用炸藥炸塌山脊,埋葬美軍坦克,都是美軍聞所未聞的戰術,因此被美軍稱為「最可怕的對手」。
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戰役雖然是由美國第8集團軍的指揮官李奇威挑起的,但中國將領技高一籌,動用兵力,在西線牽制住了大批美軍,然後在東線給「聯合國軍」造成了極大打擊,特別是橫城反擊戰,消滅了大量敵軍。
1951年4月,第39軍奉命在華川一帶阻擊美軍裝甲部隊的進攻,中國志願軍39軍的任務是撤到春川、華川一帶,組織運動防禦。39軍自然不怕和美軍硬碰硬,但是硬打明顯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極不划算。同時,追擊39軍的也不是弱旅,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王牌部隊海軍陸戰隊一師,一支裝備精良,實力強大的部隊。
此時中國志願軍39軍軍長吳信泉注意到華川湖水庫,於4月9日已經蓄水8天的華川湖水庫水位已經達到了極高的位置,只要美軍開始渡江,就可以打開閘門水淹美軍了。吳信泉這邊準備就緒,而美軍卻對此一無所知。美軍海軍陸戰隊一師作為主力,在4月9日準備渡江作戰,為了作戰順利,他們在江岸就擺開了陣勢,坦克、大炮都拉了出來,可是美軍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的敵人不是對岸的志願軍,而是滔滔江水。
當時中國志願軍39軍軍長吳信泉一聲令下,戰士們開啟水閘,洪水磅礴而出,四周頓成澤國,美軍坦克部隊的先鋒一下子被大水吞沒,其他部隊嚇得連連後撤。在美軍被江水所阻之後,39軍乘機發起了一波進攻,整場戰鬥下來,包括被洪水吞沒的,美軍損失達到萬人,各種物資、坦克、大炮、輪型車輛之損失更是不計其數。因為江水的阻擊,美軍進攻的腳步也停滯了下來,本來半天時間就可以追擊到39軍的,但這半天路程美軍卻走了六天時間,完全失去了戰機,第四次戰役也進入了尾聲。
東方的軍事思想充分展示人類高超而靈活多變的智慧和謀略,千變萬化,鬼神莫測。吳信泉將軍在朝鮮戰爭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