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法案損害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國家安全 | 郭譽申

美國剛通過了《晶片法案》,是拜登總統在上任之初就積極規畫的。《晶片法案》的目標是重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及壓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然而筆者認為,能否壓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未可知;但《晶片法案》勢必損害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和國家安全。

簡單回顧一點半導體產業的歷史。1980年代日本是世界半導體產業的一哥。自1986年開始,美國逼迫日本三度簽訂不平等的半導體協定,使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逐漸萎縮至大幅衰落,而美國成為半導體產業的世界龍頭 (參見《日本失落三十年-美日同盟如何互相對待》)。經過三十年的市場自由競爭,台灣和南韓的半導體產業逐漸興起,取得了市場的最大份額。這表示台灣和南韓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強過美國,正是張忠謀不看好美國在地製造晶片的原因。

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比不上台、韓,為何還非要自己搞?因為美國現在視半導體產業為影響國家安全的國防工業,賠錢也要搞,因此以《晶片法案》大幅補貼在地的半導體產業。具體說,美國擔心其半導體的國外供應鏈台積電、三星等等的安全。中國大陸有可能武統台灣而奪取台積電;南北韓有可能爆發戰爭而毀掉三星電子。美國不願承擔這樣的風險,因此要重振其國內半導體產業,以逐漸取代國外的供應鏈台積電、三星等等。

美國的競爭力比不上台、韓,要如何重振其國內半導體產業?除了《晶片法案》的補貼,美國自然會運用其強大的政治勢力,就像上述1980年代後期美國的逼迫日本一樣,雖然手法會不同。譬如:美國已經逼迫台積電和三星赴美投資興建半導體廠,美國已經限制台積電不得為大陸代工某些高階晶片,去年美國商務部曾逼迫包括台積電、三星在內的主要半導體公司繳交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未來美國可能規定,其國防有關的單位/企業必須優先採購國內生產的晶片。

美國加強投資其國內半導體產業,必定以高階製程生產高階晶片為主,因為美國的公司,如英特爾,本來就擁有較高階的製程技術(但不大做晶圓代工),而且美國的人員和營運成本都高於台、韓,在低階晶片市場更缺乏競爭力。

美國以其政府補貼和政治勢力角逐高階晶片市場,會受最大影響的將是原來雄踞高階晶片代工市場的台積電,及相關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台灣半導體產業受損害的程度將取決於美國施展多少不公平的競爭手段,想到上述美國當年對付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厲害,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對於美國,台灣的最大價值幾乎就是其半導體產業,提供美國所需的很多價廉物美的晶片。當美國成功的重振其半導體產業,並取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台灣還有多少價值?美國還有必要保衛台灣嗎?換言之,《晶片法案》既損害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損害台灣的國家安全。

《晶片法案》能否壓制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未可知也。根據媒體報導,過去一年中國的中芯國際已經運用7奈米製程技術,量產出貨比特幣挖礦晶片。7奈米製程技術一般需要使用先進的EUV光學設備,在美國的阻撓之下,中芯國際買不到EUV光學設備,而只能使用DUV光學設備,竟也能生產7奈米製程技術的晶片,令人驚異。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個怪胎,美國雖然對它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它似乎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