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對烏克蘭一開始就錯了 | 郭譽申

俄烏戰爭看來還會繼續打下去,烏克蘭獲得北約很多國家的支持,俄羅斯以一對多,難免很吃力,要想贏更是困難,甚至可能長期被拖垮。以客觀的後見之明來看,普丁對烏克蘭一開始就做錯了。

簡單說,2014年烏克蘭分裂時,普丁就應該揮軍占領烏克蘭全境,或者大半的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而不是如實際發生的僅支援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的親俄分裂勢力。若如此,俄羅斯能夠大幅削弱烏克蘭的親美歐勢力及增強烏克蘭的親俄勢力。這樣可能不會有俄烏戰爭;即使有,也是俄軍和親俄的烏克蘭政府軍對抗少數受到美歐支持的親美歐烏克蘭民兵。

在烏克蘭分裂之前,其親俄派和親美歐派的勢力是相當接近的,顯示於双方曾經輪流執政多年。那時烏克蘭的軍事力量遠遜俄羅斯,美國和北約幾乎還沒有軍援烏克蘭,而烏克蘭也少有戰爭的準備,因此在2014年時,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内攻占烏克蘭全境,至少占領大半的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這樣俄羅斯自然可以整治烏克蘭朝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烏克蘭分裂後的實際狀況是,俄羅斯僅提供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的親俄分裂勢力一些支援,而對烏克蘭政府作壁上觀。結果是俄羅斯得小失大,得到的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僅占全烏克蘭的約1/5,但喪失了其他的4/5地區和烏克蘭中央政府。在2014到2022的8年間,烏克蘭政府幾乎完全排除了曾有的親俄勢力,獲得美國和北約的大量軍援,並且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難怪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難以取勝。

假使2014年烏克蘭分裂時,俄羅斯就攻占大半的烏克蘭,會有何等的損失?美歐能執行的對俄經濟制裁等大約跟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時差不多,不過是提早8年而已,是俄羅斯完全能夠承受的。

2014年烏克蘭的分裂是美歐「顏色革命」的成果。烏克蘭的親美歐派在美歐的支持下發起群眾運動,推翻了合法執政的親俄派政府,導致親俄派占多數的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憤而宣佈實施近於獨立的自治。

假使當時俄羅斯就以親美歐派發起的群眾運動不合法而出兵攻占大半的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可以完全扭轉烏克蘭親美歐的局勢。然而普丁似乎低估了美國的野心,而錯過了此出兵的時機。此後美國和北約提供烏克蘭大量的軍援和軍事訓練,並且準備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被逼到牆角的普丁到2022年才出兵烏克蘭,已經是太遲了,無法扭轉大局。一著錯,滿盤輸,普丁可能成為悲劇英雄。

小型戰術核武的威力如何?普京會使用嗎? | Friedrich Wang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討論,俄羅斯可能使用所謂的小型戰術核武。什麼是小型戰術核武?

當年美國投在廣島的「小男孩(Little Boy)」威力是15,000噸黃色炸藥。這個威力如果投到人煙稠密的市區,大概就能造成20萬人左右的傷亡,毀滅一個中型城市。據美國情報單位指出,俄羅斯的戰術核武大約威力是5000噸黃色炸藥,也就是說約是廣島小男孩的1/3左右。

但是估計核武的傷害,並非只是從爆炸威力來看。還必須算入在這之後所產生的輻射線,對人體與動植物的殺傷力。廣島在原子彈爆炸後的4年左右的時間,仍有數萬人死於核污染。這,才是核子武器,最令人感到畏懼的一點。

如果俄羅斯真的使用這種小型核武,那還必須保證投彈精準。如果能夠準確投到烏克蘭部隊的集結處,那麼一次消滅5~7萬人是有可能的,的確有可能將其重創並且扭轉目前戰局的不利。但是必須精準,否則效益太低就不划算了,而且還有蒙受國際制裁的可能,以及美國與北約的反擊。因為,這畢竟是二戰之後第一次真正使用核武。

美國人估計俄羅斯大概有至少400枚左右的小型戰術核武。那麼俄國真的會使用嗎?這個問題或許不容易回答,但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就在於俄羅斯內部的政治狀況能否穩定,一旦普京的政權遭到威脅,那什麼都有可能。

從普京的勝利日演說看世局 | 黃國樑

普京:「我們是不一樣的國家,俄羅斯有著不一樣的性格。我們從不放棄對祖國的熱愛,從不捨棄信仰和傳統價值觀、祖輩傳下的習俗、對各民族和文化的尊重。」

普京在勝利日的發言,強調的是俄羅斯不會屈從於美國及西方的威脅與進逼。普京提出他出兵的理由:北約直接在俄羅斯的邊境上,有計劃地部署了俄羅斯所無法接受的威脅。而這一切都在表明,「與美國及其盟友所支持的新納粹分子的衝突將不可避免」。

這一句話存在著曖昧與模糊,他所指的戰爭對象似不止於「新納粹份子」,還隱含著未來在某種情勢下與「美國及其盟友」交戰的可能。

普京的說法意味,這已是俄羅斯存亡攸關的形勢,他是在形勢所迫之下,做出不得不戰的選擇。因此他說:「俄羅斯對侵略予以先發制人的反攻。這是一個被迫的、及時的、唯一正確的決定,一個擁有主權的強大獨立的國家做出的決定。」

他指控美國在蘇聯解體後開始大談「例外論」(exceptionalism),不只是羞辱了全世界,甚至羞辱了它的扈從國,但這些附屬國卻不得不假裝什麼也沒看見,並接受一切屈辱。

但就如最上頭引述的,普京最核心的論述即是:「俄羅斯不同於那些國家」,其不同處即在於「它從未放棄對祖國的愛」。因此它會奮起抵抗,不容美國所操控、唆使與籌畫的這一場侵略最終能夠得逞。

這裡對照的是誰?普京所謂的扈從國,就是歐洲、日本、英、澳那些眾多所謂美國的盟友,特別是歐洲,他在含蓄地譴責歐洲的領頭羊德、法兩大國的唯唯諾諾,以及波蘭、立陶宛那些小嘍囉,普京認為他們都忘了自己的祖國,忘了自己蒙受的恥辱,而去接受美國的驅使!

整場俄烏戰爭的起源,從這一篇演說可以一覽無遺。即它完全是美國為了確保其單一無匹的全球性霸權繼續長期維繫,意欲消滅任何潛在的危險,於是讓北約不斷東擴而引起的。

美國的霸權縱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至名歸的全球性霸權,但仍有其先天的缺陷。亦即它並不位居歐亞大陸的這個世界島上,而是位在原應只具次要地位的美洲大陸。只要歐亞大陸整合為一個整體,美國就會大權旁落,立刻失去它的獨一無二的角色與力量。

而美國霸權從來都不曾得到支配地位的國度,就是俄羅斯、中國以及非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而前二者無論是哪一個強盛起來,都可能足以瓦解或大幅削弱它的霸權。而這種情況早已發生過了,誰都不會真的忘記,二戰之後,蘇聯曾經在數十年時間裡,讓美國寢食難安。

蘇聯瓦解後,縱然美國已經是拔劍四顧心茫茫,卻依然擔憂某個巨獸會再度崛起將它擊倒,在這一憂懼的驅使下,它貪得無厭地讓北約不斷東擴,以此擠壓俄羅斯,希望讓俄羅斯能萎縮到不足為懼為止。

在布里辛斯基的《大棋局》書中,歐亞世界島被他拆分成中間地帶、西部、南部及東部。俄羅斯就是中間地帶,而符合美國利益的作法原來是讓俄國併入由美國主導擴大的西方勢力;但俄羅斯先天的自尊,不可能成為被美國宰制的附庸國,於是擠壓與蹂躪它就成了美國的選項。而俄烏戰爭就是美國的這一戰略選項下,經由時間不斷推進與演變後,最終必然爆裂的變局。

但這裡最奇怪的是歐洲,歐洲莫名的恐俄症,讓美國可以操弄歐洲與俄羅斯的矛盾,並讓自己繼續、無止境地去當美國的附庸國;而不曾去想,歐亞應聯合在一起整合出一個有秩序與互利的世界島,而將美國這個歷史上莫名其妙登上霸主地位的怪獸,趕出歷史的舞台。

俄烏戰爭的未來走向,其實與歐洲的決定有關;但作為歐洲的龍頭大國,蕭茲那個蠢蛋,在所謂的勝利日(在歐為5月8日,在俄為5月9日)對德國民眾發表的電視演講中,竟在闡述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就一如1933到1945年的納粹德國的歪理,而將普京的反納粹戰爭,抹黑為一場猶如德軍當年入侵波蘭一般的納粹侵略。

美國離間俄、歐的理論或素材是什麼?其實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民主VS獨裁」。這是一個全然的假議題,但要歐洲人甦醒,恐要等過三個世紀以後。

普丁應以「教改」為目標 | Huang Jun-Xiang

如果普丁打仗不斷水斷電兼斷網,被美國在烏克蘭大搞信息戰,只能說活該,這就是對敵人仁慈的下場,普丁將會比宋襄公還不如,怕傷到親俄的公民,那麼這就會變成烏克蘭對付普丁的罩門。

美國最厲害的武器絕對不是美軍和美金,而是比美媒還要強的宣傳洗腦機器「教改」。教改可以說是美國軟實力中的軟實力,一個國家一旦被美國教改洗腦,基本上那個國家就會以美國馬首是瞻。

普丁該做的就是全面佔領烏克蘭,然後對烏克蘭實施教改。甚麼沒有要佔領烏克蘭,都是屁話。現在亞述營只有一千人,以後亞述營會變成一萬人,這就是蘇聯解體後,美國對烏克蘭實施教改的結果。

普丁說要「去軍事化」,特別是「去納粹化」,問題是普丁不全面佔領烏克蘭,去納粹化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全面佔領烏克蘭,並派出殺手暗殺澤倫斯基,然後在烏克蘭進行教改,在課本裡說,澤倫斯基乃納粹份子,逃往海外之後,被美國中情局視為無用的棋子而被暗殺。

所以我個人基本上不會聽任何人的說教,因為那可能是美國教改後的帝國主義價值觀,特別是滿口自由主義的那些人,那都是以自由主義為名,事實上都是帝國主義,那種價值觀不需要接受。

就不說烏克蘭的納粹了,烏克蘭的民粹也是偏向反俄,雖不至於像納粹一樣仇俄,可是也是給納粹提供了養分。今天普丁若不全面佔領烏克蘭,並且進行教改,別說民粹解決不了,納粹更是去除不了。

我們有反制美國霸權的武器嗎? | 謝芷生

俄烏戰爭的肅殺氛圍,令人幾乎透不過氣來。面對那些殘酷的戰爭鏡頭,令人不忍目睹。尤其最近爆出的布查慘案,更是慘絕人寰,令人髮指。西方不待查證,就一口咬定,那是俄軍所為。可見雙方成見之深。希望俄烏這場衝突能和平落幕,幾已不可能了。

戰爭會令人喪失理性,而趨向獸性。想想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再想想日本殖民臺灣時期的幾次大屠殺,前後共殺害了約六十萬臺胞。但日本至今矢口否認。我們能不提高警惕嗎?戰爭是要死人的,如真不忍讓無辜的百姓在戰爭中死去,就要避免戰爭的爆發。現在要查明布查慘案的元兇,是不可能的。這筆帳只能暫記在發動戰爭者的名下。等戰爭結束後,再設法找出真正的戰犯,將其繩之以法。

由於普京總統想出了反制美國與歐盟的殺手鐧,即利用能源的優勢,逼迫西方需以盧布來支付所需石油與天然氣等的價款,使俄羅斯突然強硬了起來,大有轉敗為勝的趨勢。這樣突如其來的局勢變化,太神奇了,太戲劇化了。使原本肅殺的戰爭,注入了些令人忍俊不住的笑料。看看那些原趾高氣昂的傢伙,在現實前面不得不垂頭喪氣,顯露出一幅前倨後恭的模樣。看著他們的狼狽像,忍不住要笑出聲來。

筆者並非幸災樂禍,而是這批傢伙平日欺人太甚,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根本不把俄羅斯和中國看在眼裡。他們和中俄間的攤牌和決戰,應是早晚的事。但這次普京總統利用能源反制西方,頗有成效。可見決戰未必需在戰場上,金融和物質,同樣可逼對方屈服。看來普京總統對此早有領悟。不久前當有人向他提及兩岸僵局時,他就說了,兩岸僵局靠經濟就能解決,何須通過戰爭呢?普京確實是越來越令人佩服和喜歡了。

看到普京總統用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就制服了西方國家,連日來筆者不禁不斷在思考,一旦美霸對我們出手時,我們也有反制手段嗎?中國確有些稀有金屬,是西方不可或缺的。我們是否能用稀有金屬作為武器,反制美霸呢?顯然不可能的。因為能作為反制的物質,必須要有足夠的儲量,還必須是大眾日常生活所必需者。石油與天然氣就具有這種特性。這可說是上天對俄羅斯的恩賜。西方在對俄羅斯發起制裁時,顯然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這是一大疏漏。我國既沒有特別豐富的資源,還有什麼能拿來反制,美霸未來的霸凌呢?

中美的衝突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大陸領導人已多次強調,太平洋足夠容納得下中美兩國。但美霸卻假裝沒聽到,因為他們需要戰爭,需要對手,而且需要一個有足夠分量的對手。原來的蘇聯,或後繼的俄羅斯,曾是他們瞄準的對手。但蘇聯垮了,而後起的俄羅斯又不夠分量,於是他們選中了中國,作為其競爭博弈的對手。這是中國人想逃也逃不掉的,因為美國是靠戰爭立國和存續的。美國建國240多年中,只有16年沒有戰爭。我們與其逃避,不如面對。而且為了兩岸的統一,也早晚必須經受此一考驗。筆者敢預言,戰爭的結果,必然是中國勝,而美霸敗。因中國如旭日東昇,而美霸卻已如夕陽西下了。

中國戰勝美霸的最大資本是,有十四億愛國,具有優良傳統,勤勞勇敢,並奮發向上的人民。這比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還要珍貴得多。但我們雖不懼怕美霸,卻絕不會主動尋求戰爭。

美歐不代表世界 | 盛嘉麟

有多少國家和人民贊成制裁俄羅斯?如下圖黃色部份顯示,全球主張制裁俄羅斯的國家包括五眼聯盟、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也就是盎薩白人、歐洲白人,加上敬拜白人的幾個美國在亞洲的殖民地,總共人口12億,而不願制裁俄羅斯的人口高達66億。(全球人口共78億)

但是我們只聽到黃色地帶15% (=12/78) 的人口敲鑼打鼓,發出囂張的制裁俄羅斯的叫聲,而聽不到85% (=66/78) 的人口不願制裁俄羅斯的聲音。

這些黃色國家因為囂張的鑼鼓聲音非常大,以為他們就是全世界,他們要制裁俄羅斯,就以為全世界都要制裁俄羅斯。他們說新疆在種族滅絕,就以為全世界都相信新疆在種族滅絕。

這一次普京大帝出兵發難,痛打美國鷹犬烏克蘭,讓我們首次看清他們黃色國家12億人口不代表全世界,而且他們除了吼叫,並不夠種出兵對抗俄羅斯。

不管這場俄烏戰爭如何解決,如果經濟金融制裁不死俄羅斯,盎薩國家習慣的動輒制裁恐嚇其他國家就塌陷出一大塊缺口,將來就變成無效的笑話。這是普京對世界做出的最大貢獻,因而我稱他為普京大帝。

普丁大帝逼得拜登恨到口不擇言 | 班一魯

這次拜登趕赴波蘭在歐洲煽火,口不擇言的説普丁是屠夫,是戰犯,不應該當俄羅斯的總統,引起法國總統馬克宏(Macron)的批評,也引起少數美國媒體記者的指責,拜登善變的說,他對普丁的指責是個人的「道德的憤怒」,不是美國的政策。

看了這段新聞真令我忍俊不禁。如果普丁(Putin)是屠夫、戰犯,那小布希、柯林頓、歐巴馬,以及用無人機刺殺未曾宣戰的伊朗Soleimani將軍的川普又算是什麼東西。

隨著訊息的發達,人類越來越了解真相,美國歷史的負數太多,多數到達是戰爭的戰犯層次。當世人提到屠夫、戰犯,人們自然首先想到美國。

數十年來我一直強調盎薩人的偽善,這並非個人創見,曾多次以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易卜生(Henrik Ibsen)、蕭伯納(Bernard Shaw)為例,他們大肆攻擊英國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 Era)的偽善,而珍.奧斯汀(Jane Austen)寫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則直指維多利亞時代之前,盎薩人的特質。拜登這次表演性質的演說,再次顯示盎薩的偽善,同時又展現其傲慢與偏見的特質。

中西文化有一很大不同之處,衍生於中國本土的道家、儒家都著重自我修行,即是佛教也是人佛一體説,即人可成佛,最著名者乃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靠著反省提昇浄化靈魂、自我審視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這種精神擴至政治面即自我調適,與時俱進。

自我反省絕非西方文化主流,個人才疏學淺,發現持此論點者好像只有羅馬的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其名著《沉思録》(Meditations),作為他自我反省及指導的來源。Meditations也是法國作曲家馬思奈(Massenet)的代表作品,是歌劇泰伊思(Thais)中間所奏的《泰伊思冥想曲》。中古世紀義大利的聖本尼迪克特(Benedict)教派則以過著自律節儉的生活以求浄化靈魂上天堂,其修道士(monastic)精神相當於佛教的苦行僧。喀爾文新教則認為救贖之權不在人自己,而在於上帝,只有篤信神,過著勤奮儉樸生活,得到上帝的憐憫,才有得到救贖的機會。而這種勤奮儉樸生活導致聚集財富,資本主義由是而生焉。

當了解西方文化的要素,偽善、傲慢與偏見,不會自我反省,就可了解拜登及其西方帝國主義之所做所為。隨著俄烏戰爭衍生出各種怪象,真是令人不齒。

烏克蘭的總統澤倫斯基活像個怨婦,當初你與我山盟海誓永遠愛我支持我,而我被人痛揍,你卻在旁打嘴炮,當著澤倫斯基的演說視頻前,美國國會及西方政界一個個起立鼓掌那副慫樣,還自我感覺良好時,真是虛偽到了極點,一個個小丑還不知自醜。

受難的烏克蘭人民值得同情,但是不禁要懷疑一群斯拉夫人怎會支持納粹,還選一個猶太人來做總統呢?蘇聯解體,埃及、利比亞等等的顏色革命的後果還不覺醒嗎?那烏克蘭自1991年獨立以來,盎猶集團把你們整到什麼地步,沒有感覺嗎?今日之局你們烏克蘭人民也有責任。

普丁大帝這次痛擊了美國及北約組織的虛偽、軟弱,而他們制裁的表現顯露出西方道德的破產,而非道德的憤怒。

拜登說要普京下台 | 黃國樑

“For God’s sake, this man cannot remain in power." 「看在上帝的份上,這人(普京)不能繼續掌權。」

拜登不是脫稿而口誤,這就是他的真心話,就是美國的戰略意圖與計畫。

現在美國對俄制裁的力度,是歷史性的。它的戰略目的是崩解俄羅斯,將它拆分成幾個版圖小得多的國家,並說服或要脅他們如同烏克蘭曾經做的一樣,銷毀所有核彈頭。而趕下普京是第一步。

如果達到目的,它就變成唯一的流氓了!誰敢不聽它的?

西方做的,早已成了其一貫宣稱的自由主義信仰的反面!制裁俄羅斯的貓,准許殺死普京這一類的仇恨言論,制裁俄羅斯芭蕾舞團,從《天鵝湖》到《胡桃鉗》,亦即,制裁柴可夫斯基!

米蘭某大學推遲杜思妥耶夫斯基的課程,亦即,制裁偉大的杜思妥耶夫斯基!慕尼黑愛樂解約首席俄指揮家!女高音被封殺,歐洲好聲音禁俄人參加!

荒謬絕倫的表現,表明西方已是全新的納粹!是赤裸的種族主義。

拜登這一脫口而出的話真正的意思,是斯拉夫族不配在北方統治,他們應該只能幫歐洲人提鞋,幫盎撒人看門。

當然,中國人也只能幫西方打工!這世界乃是某一類特殊白人的莊園!別人都不配崛起!

俄羅斯最後的玫瑰 | 班一魯

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意味着夏日將過,接著將是燦爛不再,秋風蕭瑟的日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令人引發無限的回想與思念。

普京大帝(Putin the Great)或將是最後一位目睹蘇聯解體的領導人,當年蘇聯解體後的慘狀不亞於納粹入侵、盧布劇貶、人民集體破產,俄羅斯的財富幾乎被美國洗刧一空,600多個將領及高級軍官集體自殺,整個國家陷入了絕望,我們可以想像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普京的感受。

走筆至此不僅想到鄧小平,眾人多高度評價其改革開放,殊不知若不是鄧小平先平定了由西方帝國主義操縱的89顏色革命天安門暴亂,那來改革開放。還不識透盎薩(Anglo-Saxon)的隂謀狡詐如馬英九者,還喊「一日六四不平反,我就一日不踏上大陸領土」,這種IQ尤遜於小布希,國民黨毀於其手豈偶然哉。

領導者有三類:
 (1) 絕對現實主義者,如史大林(Stalin)佔絕大多數。
 (2) 具有現實、浪漫氣質,這是少數,如毛主席。
 (3) 最差勁就是空有理念不切實際,如馬英九。

我仔細閱讀了普京兩次演講(宣布收回頓巴斯及懾服國內反戰份子),真是字字血涙,原來這個大戰略家具有如此的浪漫情懷。

他敍述烏克蘭的由來,先起於蘇聯在1945年將從波蘭佔領的土地给予烏克蘭,後又將克里米亞再贈與烏克蘭,換言之,烏克蘭今天之領土是俄羅斯贈予的,我們又是同文同種的斯拉夫人,切不斷的血緣文化,你何能今日如此對待俄羅斯?

普京又陳述了如何試與西方妥協,結果五次被騙,北約不停東擴,就是這次談判,只要你們盎薩集團撂一句話「北約不再東擴,烏克蘭不參加北約」就行了。待法國馬克宏(Macron)及德國舒茲(Scholz)來談後,他徹底絕望了,因為大教主美國不點頭,這兩個傀儡來鳥用都沒一個,所以他的結論是;「美國不容許一個如此龐大的獨立國家」,這個邏輯也適用於中國。

普京心中為了自尊心的痛楚,沒法説出來,那就是人弱被人欺。即使俄羅斯力不如人,如此委屈求全,但盎薩是不會有一絲一毫同情心的,他們的靈魂只有利益。

普京是絕對師出有名的,相較於只為了石油、美元、霸權利益,及以一管洗衣粉偽證的盎薩高尚太多了,而今日無恥的盎薩世界大力汚名化俄羅斯的天理何在?

筆者自幼喜讀水滸,又狂熱喜愛貝多芬(Beethoven)的音樂及其為人,他們就是英雄,故對英雄之追逐未曾停止,大學時閱讀卡萊爾(Carlyle)的「英雄與英雄崇拜」,愛不釋手,大有啟發。

但對他的觀點並不完全贊同,英雄有個人英雄及集體英雄,長征紅軍戰士血灑湘江,義無反顧地為一個遙遠的理想而奮鬥。抗日英靈以血肉之軀為了國家、家園、親人奮戰至死。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與盎薩強敵奮戰朝鮮半島,氣吞山河,這種集體英雄精神是我民族瑰寶。

個人英雄是孤單的、落莫的、悲情的、有缺陷的,是令人唏噓的,但卻令人景仰的。老兵萊䀚的視頻中一段話很經典,「普京也快70了,也知道政治生命趨於完結,必須給俄羅斯留一些遺產,說不定下個接班人又是個軟蛋」。

我們需要英雄,英雄使人類歷史更燦爛,人生更絢麗更激情脫俗。19世紀的拿破崙(Napoleon),20世紀的毛澤東,21世紀的普京,毫無懸念當之無愧。不論烏克蘭戰事結局如何,普京大丈夫光明磊落的超強英雄氣質,又豈是那使盡壞心眼,拿人當槍使,坐收漁利,跪計多端,挑撥離間,品格低下的盎薩政客所可比擬?

這枝俄羅斯最後的玫瑰,普京的熱血、激情、高尚的英雄氣概,將永遠存在於人間。

從俄軍的進攻態勢研判普丁的戰略 | 郭譽申

俄羅斯自2月24日開始出兵進攻烏克蘭,至今將近兩週了。軍事專家多預期俄軍會直接攻打烏克蘭的首都基輔,藉以推翻烏國政權,並盡早結束戰爭。實際的發展卻與軍事專家的預期大不相同,俄軍對基輔雖發動了一些導彈攻擊和空襲,但似乎只是佯攻,絕不是全力猛攻。普丁有何盤算?到底有何戰略?

先看俄軍的進攻態勢,俄軍對基輔至今的佯攻吸引烏克蘭大量部隊保衛首都。俄軍的主力卻從俄烏邊界多路進入烏克蘭的南境和東境,俄軍在烏南已攻占重要的黑海港口赫爾松,在烏東則在圍攻第二大城哈爾科夫,烏南俄軍和烏東两國的親俄民兵已會合,在掃蕩亞速海地區,俄軍並拿下了兩座核電廠,車諾比及扎波羅熱核電廠,逐漸掌控能源。俄羅斯大約會等攻克烏南和烏東的大部份城市,再會師進攻基輔。

俄、烏一面交戰,一面談判,目前双方的姿態都很高,烏方要求俄方先停火撤軍再談其他,而俄方要求烏方非軍事化、保持中立和去納粹化,以及承認烏東兩國獨立、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等。這樣的談判不可能有結果,除非一方在戰場上受到重挫而不得不讓步,談判才有可能達成妥協。

看來俄羅斯的主要戰術是穩紮穩打,不躁進,不孤軍深入。俄軍這種戰術使補給線較短、風險較小,而且烏南和烏東的居民中,屬於俄羅斯族或信仰東正教的人口占比較高,俄軍占領後相對容易治理。由於俄軍擁有制空權和火力優勢,這種穩紮穩打的戰術幾乎保證俄軍勝券在握,但缺點是無法速戰速決。

觀察双方的軍隊數量。烏克蘭有二十多萬部隊,日前又禁止18至60歲的男子出境,以增加兵源,因此烏克蘭很快會增兵到三、四十萬。俄羅斯在俄烏邊界調集了十幾萬部隊,並不足以攻打國土廣達60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 (可見普丁原來只是威脅,並不想開戰,他得不到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承諾,才變威脅為開戰),普丁應該也會從本土增調援兵。因此俄烏戰爭是幾十萬部隊對幾十萬部隊的大戰,除非一方迅速投降,双方很可能交戰幾個月,甚至更長。

俄羅斯不猛攻基輔,不急於結束戰爭及尋求政治解決。看來普丁的目標就是上述烏克蘭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烏國政府難以接受這樣的要求,俄軍於是準備殲滅大部份的烏軍,並破壞烏國的軍工業,自然能達成烏國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譬如,俄軍掃蕩亞速海地區,正是要殲滅惡名昭彰的「亞速營」納粹份子 (參見《烏克蘭這齣台灣人不甚了解的拖棚歹戲》)。

普丁更具野心的目標是打擊和削減烏克蘭的親歐(反俄)派民眾。烏國抗俄的軍隊必定多屬於親歐派,從烏克蘭出逃到其他國家的難民也必多屬於親歐派,因此俄烏戰爭打愈久,烏軍的傷亡就愈多,出逃的難民也愈多,就愈能削減烏國親歐派的民眾。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可能讓烏克蘭從親歐轉變為親俄,是俄羅斯的理想。(烏克蘭過去,親歐派與親俄派大致勢力相當、輪流執政,兩派的均勢到2014年才被街頭運動和國家分裂打破。)

看來普丁的戰略是穩紮穩打,殲滅大部份的烏軍,及破壞烏克蘭的軍工業,以達成烏國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並且打擊和削減烏國的親歐反俄民眾,企圖使烏國從親歐轉變為親俄。這樣俄烏戰爭將非常慘烈,不會短期結束。普丁已在烏克蘭下了重本,包括受到美歐許多經濟制裁,他勢必要從戰爭獲得地緣政治上的回收。(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台灣人真該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