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大陸疫後經濟 | 郭譽申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4月底預測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5.2%,大幅高於歐美的成長率。然而中國4月的城鎮失業率是5.2%,而16至24歲城鎮年輕人的失業率更高達20.4%。此外,媒體呈現出一向雇工極多的富士康鄭州廠有不少廠房已空置,也顯示經濟狀況不佳。這些經濟數據和現象很不一致,為什麼?到底大陸經濟如何?

大陸解封約半年,比歐美晚了約半年,還在疫後的恢復期。大陸嚴格封控防疫,使得染疫死亡和重症人數比歐美少得多,但是對經濟的損害相當大(恐怕跟歐美差不多),尤其去年病毒的毒性已減弱而傳播力增強,使疫情變得防不勝防而封控必須更嚴格、更損害經濟。

疫情損害經濟,全球皆然,但大陸有一獨特的不利因素,它有較多的外資企業。外資比本國投資沒有在地的忠誠度,當疫情挫傷企業的收益,並且使外籍員工無法定期回鄉探望家庭時,外資企業比本國企業更傾向削減投資,甚至完全撤資;而且當疫情消退時,撤資的外資比本國投資更不容易迅速回歸大陸。這是大陸城鎮失業率較高的最主要原因。

除了疫情影響之外,大陸經濟不如以往的兩個較次要原因是:美國自2018年對中國發起高關稅貿易戰,使一些生產線移出中國,以及大陸這两年刻意戳破其房地產泡沫,不再以房地產泡沫支撐經濟。後者是短空長多的政策。這些都造成工作機會的減少,並且總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受害,因此年輕人的失業率特別高。

上述都是不利於大陸經濟的因素,但是大陸經濟也有高度樂觀的一面。今年1至4月,中國汽車出口金額2045億人民幣,尤其達到120%的年成長率;中國汽車出口的增長中,尤其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軸,占乘用車出口量的31%;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一般俗稱的「新三樣」,皆有極大幅度的成長,且已廣為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參見《中國服務業消費及出口轉型的影響(劉憶如)》)。這是大陸能有約5%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

中國汽車出口金額2045億人民幣,在所有機電產品金額4.44兆人民幣和出口總值7.67兆人民幣中似乎占比不高,卻正表示仍有極大的增長空間。汽車工業曾是工業化時代的代表產業,現在世界的產業雖更多樣化,汽車工業的產值和重要性仍是舉足輕重的。中國搶下新能源汽車這塊大餅,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大陸還在疫後的恢復期,防疫的封控和中美貿易戰造成部份外資的撤出,使大陸的城鎮失業率升高,所幸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夠填補這部份的空缺,並且後勢被看好,大陸正從為西方代工逐漸轉向自主研發的產業升級。

疑美論之疫情中百萬人死亡的意義 | 郭譽孚

這一篇「疑美論」是透過我們不久前所親身耳聞與目見的、關於美國在此次疫情中死亡人數高達百萬人的情況,而產生了種種的疑問;我們認為這種疑問是合理的,現在藉此機會來提出討論,希望能藉此機會,讓我們更理解美國這個世界上相當重要的一個國家。

一、疫情中所見──看看美國對於中國疫情的相關報導──

「去年,當局曾將數億人置於某種形式的封控之下,還發生了毆打離家居民,或將大人和孩子分開隔離的情況。官方敘事也不提去年12月初政府突然取消了「清零」政策後出現的混亂局面,政策180度大轉彎導致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數激增,讓醫院和火葬場措手不及。」

「醫院基本都人滿為患,幾乎沒有空間容納更多病人。呼吸機嚴重短缺。布洛芬嚴重短缺。哪怕是醫院也沒有足夠的布洛芬為癥狀嚴重的患者退燒。2020年初疫情剛出現時,西方國家都經歷過這些情況。但令人驚訝的是,中國沒有做更多的準備來應對政策方向的轉變。」

美國是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其自二戰後雄霸世界已七十多年,自然各種設備應該都是最先進的;近幾年來,由於中國人自力自強,努力不懈,才取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然而對比起來,不但個人國民所得遠不如美國,在全球排名序列上,美國在第七,中國僅在第65的位置,並且美國的人口數為3億,遠不如中國的14億,所以,我們透過美、中兩國人均所得上六比一之差距,可以想見中國人在醫療照護上,必然很難與美國相比;在如此基本的經濟條件大不同的情況下,上述的論述真能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

更重要的,應該是該清零政策乃是中國抗疫政策中一項重大的實驗,就像中國此前曾經火速地開設臨時隔離病患的「方艙醫院」的實驗,該政策與方艙醫院同樣是第一次實施,當然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但是它將不只是中國人的寶貴經驗,未來也將是人類抗疫歷史中一項重要的紀錄──相對於西方躺平認命似乎是自我放棄式的。

報導上述新聞的美國報章不是小報,是鼎鼎大名的「紐約時報」。是他們的記者或者撰稿人水準太低,無法認知到美、中兩國間這類根本的差異,所以只能如此很片面地比較、做出缺乏實質意義的描述──還是媒體本身的政策方向如此?

二、所謂人權與言論自由──看看美國人重視的形式民主

在疫情中,好像很關懷中國疫情的「美國之音」除了努力報導它們的中國疫情外,極為重視疫情中社交媒體平台的表現,大力批判媒體平台是否受到審查干擾;卻不問在民主體制的民眾福祉之下,是否有必要過濾、審查?這使我們聯想起民主體制下對於所有公眾事務,都進行普選的必要性,以及其提名是否應該有資格的限制?是否民主體制應該要避開民粹主義的形式主義趨勢?我們是否應該合理的懷疑,這類的形式主義的批判是忽略現實條件的?

讓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美國之音(VOA)中文網》2022/12/14 19:48報導,在中國官方不公布準確訊息的時候,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是大眾分享訊息、了解疫情最新發展的有效管道之一。但這一管道經常遭到審查的干擾。報導指出,經13日測試發現,以「北京疫情」作為熱搜話題下的貼文,受到了嚴格的過濾,僅顯示來自認證帳號或官方帳號的發言。…至於另1條有關北京藥物供應面臨壓力的貼文,下方近200條評論全部被隱藏。…這項報導直指,微博審查了與北京疫情相關的熱蒐話題和關鍵詞,限制了中國網民們對這些話題的討論,以及獲取實時疫情訊息的能力。」

以其所及的「有關北京藥物供應面臨壓力的貼文,下方近200條評論全部被隱藏」來看,顯然那是一個當時可能促發恐慌而於現實疫情的壓制少有助益的消息;對於該條貼文若僅以危害了人權中的言論自由而批判審查者的努力,是否對於當時的疫情控制反而有害?

三、關於悲慘疫情的市民生活

全世界都高調著當前是個民主時代,一切社會的政經施設都應該以民意為依歸;民意主要就是指人民對於他們的現實處境抱持著怎樣的認可與不滿;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確實看到了許多這方面的訊息,例如,網路上人們至少留下了這樣的四則讓人極為哀傷的紀錄──

「3月23日在家中哮喘發作,用藥後無法緩解。19時,家屬駕車送其就診,被醫院拒收。她所工作的東方醫院公告說:我院南院急診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暫時關閉,進行環境採樣和消毒,家屬遂將病人送到仁濟醫院東院救治。23時許,周盛妮去世。」

「根據患者女兒公佈的時間線,早上8 點,其父哮喘發作、暈倒。隨後,小區2 名做核酸的醫生趕到現場進行心肺復蘇,同時告知其家人需要AED。8:45,一輛救護車到樓下,但這是鄰居叫的,求助借AED,未果。該女和鄰居們反復溝通是否可以用私家車或是警察協助的方式送其父親就醫。但由於小區封控,這些方法並沒有成功。9:18,派出所送來一台AED。9:29,第二輛救護車到達。10:00,救護車抬著空擔架下樓。老人離世。」

「經濟學家郎咸平的母親,98歲。據郎咸平微博的講述:老人有點腎衰竭,按照過去的診斷,只要打一針就好了。只是因為上海嚴格規定必須要做核酸後才能就醫,老人在三甲醫院當場做的核酸竟然4個小時都沒出結果,在急診室門口等待了4個小時後,去世。」

「4月8日,陳偉,55歲 ;因沒有出門證無法及時前往就醫。去世。」

確實,它們都是活生生的、我們難以接受的悲劇,應該也都是他們的家屬不願意面對,甚至高度悲傷或憤怒的情境;作為這次大疫中的倖存者的我們,應該感同身受,應該痛定思痛,甚至應該主張深入地探究與這次疫情相關的一切責任歸屬;最後既使是難以定論,也希望它們的犧牲能夠成為有助於未來應變的改進上之基礎資料。

人類面對與克服苦難的經驗啊,對於我們有長遠中醫與中藥傳統的中國人而言,不就是「神農氏嘗百草」那樣卑微而崇高地、在千辛萬苦的三、四千年中積累起來的嗎──然而,那僅三百多年、號稱自由、民主、人權、個人自由的美國文化,只能看見些什麼。

四、「百萬人死亡」的意義?

一個以中文發行,其本部似乎是很受到美國照顧的「大紀元媒體平台」〈新唐人電視台、神韻歌劇團、世界法輪功〉,曾經對於此次三年疫情發佈了中國人死亡高達四億人的數字;是否真有那樣多,相信是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問題;未來的人口學家怕也無法說服那些狂熱的信者。此處我們要談的是美國人的百萬人死亡數的問題。

「美國新冠死亡人數超百萬 拜登稱『悲劇性里程碑』」──這是英國BBC新聞中文網站2022年5月13日的極醒目標題,簡單明瞭;其內文為短長兩句──
「白宮表示,美國已有超過一百萬人死於新冠感染。」
「美國總統拜稱美國在紀念一個『悲劇性的里程碑』,逝去的每一條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損失』。」

這樣的報導是怎樣的意義?用這樣的幾個強烈的字眼,除了空洞的關懷之外,真正的、所謂「悲劇的里程碑」與「不可替代的損失」之涵義是什麼──這個里程碑聽說可能早先很多都被誤記入普通的流感之中?更多數字則可能被設計為偉大藥廠的收割計畫之中?它們真是必要而「不可替代的損失」嗎?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印度與中國的相關報導特多,但是對於美國的疫情,所見獨少;然而,這一百萬人的死亡宣告,似乎絕非很少的機遇,何以我們所見的、與其相關報導極少?是廣大的美國民眾特別對於這類的死亡具有不凡、「視死如歸」的偉大態度?還是如民間私下討論中所認定的「低端人口」,在美國社會確實居於被根本輕忽的處境所致?

就理性所知,生死之事,無論是關於自由、民主與人權的任何論述中,人們的生命大量消逝的情境,總是時代中應該受到重要關注的問題;然而,很遺憾的,我們在美國的這個導致百萬人死亡的大問題的報導上,竟然沒有看到相應的關切;以至於我們不能不懷疑他們所長期掌控的全球媒體中心,到底關心的是什麼事情?

是他們的基督教傳授的聖經恢復了十九世紀初年的編輯形式,把其篇幅節略清潔到僅剩五分之一內容了,因而,當代低端美國人自認今生生命的存在與否,都不重要,只注重來世天堂的永生了嗎?

或者是如今美國人與其偉大的作家們,由愛默生、傑克倫敦到海明威以來的偉大傳統,如今已經斷絕,因而在這三年疫情中竟然沒有美國人或美國大作家能公開為這百萬人讓人留下一些可以熱淚與省思的深沉故事?

還有,三年疫情間,在「黑人也是人」運動中那魁梧黑人佛洛伊德被警察壓制致死的悲劇事件裡,我們竟然似乎沒有看見那位黑人國防部長表示了多少他對於黑膚同胞的同胞愛,讓我們簡直要懷疑當前這位魁梧、代表美國到處出席會議卻少見其發言的部長先生,真是美國文化所造就的、典型的個人主義者?或者,會不會竟然是一位最新完工的、缺乏感情的AI機器人呢?

以上,是在我們當前動盪危疑的時代中,我們對於美國政府與其行事的又一懷疑。

最糟糕的是,因為最近他們對於我們的種種建議,由巷戰、佈雷戰、一百萬隻AK47、每個家庭一挺AR25突襲步槍等等明顯「缺乏感情」的高見,一項項地提出,然而,我們對於這位盟友,卻還有上述許多不能不「合理懷疑」的疑懼,我們未來要怎樣與這位我們難以理解的重要盟友,進行更多的合作呢?!

從中美疫情得到的覺悟 | 郭譽孚

今天與某友人談疫情發展
談著談著自然談到對岸與美國的疫情
大家都沒有專業,只是交換資訊而已

最後談到對岸的白紙抗議,真是有趣
他強調由於白紙抗議才被迫開放
我笑說,沒有哪個政府想永遠封城吧
如何知道,不是官方早有計畫,理解實況,尋找適切的時間解封;其解封計畫原本就接近此時此刻,於是被說是「完全」被迫的

另外,他還說到民眾如何由世界足賽的球場上的民眾沒有口罩,如何受到影響。。。真是有趣,我說對岸真的那麼不知道國外的情況嗎,大老美已經死了一百萬人,對岸都不知道?對岸也傻傻的,不知道宣傳嗎。。。真是哪一位是對岸的宣傳部長,應該下台。。。並追究其責任?

最後,他還找出對岸作家王朔的一篇短文;
真是名家,大約四五百字的小文章,竟然所描述的近十個疫情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讓人有刺心的感受;真是的,除非是我們無心無肺,讀者怎能不感動呢。。。我簡直無力回話。。。

不過,後來我想起當年聽來的一個普陀山大廟中的老故事;那是一位香客來到後殿參觀;知客老僧為之殷勤地介紹長廊上,歷代以來由於神佛靈驗而獲贈的許多寶物,都是信徒還願而來;
那位香客耳聞目見,感動不已;
不過他福至心靈,忽然合十一問,竟將那滔滔不絕的老僧定在當下。。。原來他想到的問題是──
『阿彌陀佛,請問法師,不靈驗者所贈的物件,不知放在何處?』

我因此而想到,美國那一百萬人的犧牲,真的很不值,竟然都沒有讓我們留下任何讓人類深刻感動的故事。。。是美國的大作家們都強烈的缺乏同情心,或是他們的大作家剛好都死光了?還是,還是真的美國那一百萬人的死亡過程中,真的簡直沒有發生任何悲悽、動人的故事。。。?而且,剛巧的,所有美國的大作家們全都是偉大的『寫實主義者』,沒有真實的故事,就完全沒有寫作的能力了。。。?
或者,這只是美國佬流氓長期以來掌握了世界媒體的發聲權,有以致之。。。?

這就是我今天與友人討論中美疫情時,一個有趣的覺悟。。。
您的朋友,公民教師譽孚敬白

回顧2022的世局 | 郭譽申

進入2022時,新冠病毒在全世界已肆虐两年,這時大部份國家的疫苗覆蓋率已經比較高,而疫情在趨緩,人們因此樂觀的期待防疫措施的逐漸解除、疫情在今年終結、以及疫後的經濟復蘇。不料2月發生了俄烏戰爭,粉碎了所有的樂觀期待和經濟復蘇。

這一年最普遍的世界現象是高通膨,一些美歐的政治人物把高通膨的原因完全推給俄羅斯發動俄烏戰爭,然而事實是年初俄烏戰爭發生之前,美歐的通膨即已起漲不少,當時的高通膨顯然是因為過去兩年,美歐為了救援受到疫情重創的經濟而發行超量的貨幣所導致。俄烏戰爭使高通膨雪上加霜,美歐的政治人物卻把高通膨全推給俄烏戰爭,以卸除自己抗疫失敗的責任!

俄烏戰爭造成烏克蘭的殘破,已經是有目共睹。現在進入寒冬卻缺電缺水,還不知道要凍死多少人。筆者當然同情烏克蘭人,然而戰爭的双方攻擊對方的能源設施,以削弱對方的生產力和戰鬥意志,是戰爭的常態,不是早該預料到的嗎?這也是在戰時平民時常犧牲多於軍人的主要原因。戰爭根本不該讓它發生,美、俄、烏都有責任,但烏克蘭(澤倫斯基)的責任最大,美、俄不愛惜你,你不愛惜自己嗎?這是自願做美國的馬前卒的下場。

俄烏戰爭也對俄羅斯和歐盟造成不小損失。俄、歐鄰近,本來双方交易能源是最有效率的,現在歐盟要繞遠路去買能源,而俄羅斯要繞遠路去賣能源,都增加很多成本,再加上重新建立交易管道的高昂成本,俄、歐因此都很不好過。

美國看似是贏家。戰爭促使歐洲國家更向美國靠攏,並把部份能源採購轉向美國。然而美、歐並非沒有矛盾,美國逼出俄烏戰爭,損歐利己,歐洲人不會看不出來。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破壞,最可能是美國聯手英國為之,以破壞俄、歐合作,歐洲人依賴、忌憚美國,不敢徹底追查,雖然吞下苦果,必定心有不甘,而德國總理蕭茲11月訪中就是明證。此外,美國獲利的只有能源、軍工產業,而其他的廣大人民卻受苦於高通膨,這勢必使其貧富差距更惡化。

中國幾乎未受俄烏戰爭影響,卻頗受害於新冠疫情。過去兩年,中國執行「動態清零」非常成功,使染疫死亡人數極低,而經濟的受損也有限。然而今年病毒已經變異得傳播力強很多,因此大幅增加清零抗疫的困難度,使很多城市都此起彼落的爆發疫情,而其對經濟的損害也大增。中國經濟走弱的另一原因是,政府整治其房地產產業,故意戮破房地產業的泡沫。

俄烏戰爭提醒世人,台海兩岸與俄、烏頗有相似之處,也可能發生戰爭。而對岸以圍島封島軍事演習回應裴洛西的訪台,更確證了台灣的危險地位。這讓台灣人思考避免成為烏克蘭,或許有益於未來改善兩岸關係?

今年全球都不好過。展望明年,美歐仍將與高通膨和經濟衰退奮戰,看來只有中國能夠迅速走出疫情(疫情快速升高也快速消退)和房地產市場不振的陰影,恢復過去較高的經濟增長趨勢。

大陸防疫結束 | Friedrich Wang

今天(12.6)下午江蘇省宣布所有防疫措施到此取消,回歸正常生活,相信其他各省也會陸續跟進。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即將宣布防疫結束,大概可以看作是一個里程碑,新冠疫情在這個星球算是結束了。整整三年,中國大陸在這個事情上面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當然也拯救了不少的生命,也真是該要結束的時候了。

有人問是不是因為「白紙運動」的關係?筆者認為不能說完全無關,但是應該只起一些加速的作用,並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早在11月初北京中央就已經有《優化防疫20條》的推出,未來將逐漸走向解封已經是確定的事。只是民間已經忍耐到達極限,無法再繼續等待下去,而各項經濟數字的不斷惡化相信也讓北京方面感受到很大的壓力,所以就在這幾天做出明快的決定,使這一場大戲到此落幕,可以說是正確的選擇。

但是大陸的社會在筆者的觀察,卻也已經在這三年發生了不少的變化。無論是人民與政府的關係,人民與人民的關係,都已經不可能再回到疫情之前。實際上,這些才是真正的革命,無聲無息卻又有重大影響,並且深入人心。這種意識的覺醒,未來勢必會形成一股潛流,等到未來發酵的一天。

感覺2023有了一些曙光。中美關係暫時緩和,中國大陸結束防疫重新走向開放,或許兩岸也會因此而緩和下來?就看台灣的政客有沒有基本的智慧,利用這個契機為台灣再爭取至少8到10年的穩定發展空間。

觀「白紙抗議」有感 | 黃國樑

年輕人最容易受到蠱惑。什麼「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只喊爽不顧後果;中國有什麼政治力量可以取共產黨而代之?共產黨若答應你立即下台,中國將立刻群龍無首,天下大亂,甚而四分五裂,陷入各省割據獨立的狀態。這時,你不用再核酸了,但下次你要核酸時,你可能要繳賄賂的錢給地方割據政權底下的一個嘍囉,好拿到一劑以前都免費的測劑。

如果你連一支革命黨都沒有,要共產黨如何下台?下台後政權交給誰?美帝、日本皇軍進來嗎?讓中國人再當三百年亡國奴?要喊共產黨下台,你就有種點,組成革命軍革命!

一個防疫政策可以上綱上限到共產黨下台,上綱到體制與國家之辨,這是什麼跳躍邏輯?清華學生喊什麼「表達自由」,難道防疫政策上在大陸大家都不能表達意見了嗎?那你的這場集會是不是一種表達自由?

大陸年輕人的思維似乎也退化到了台灣一般的弱智程度,將選票當成了萬靈丹;請問現在有選票的國家,哪一個國家過得好?台灣有選票,不是一樣有一個女皇嗎?女皇會鞠躬,但不會道歉,更不會改變她要將台灣帶入戰火的意志,選票有用嗎?

民主與治理績效幾乎沒有任何相關,甚至是成反比現象,愈民主愈無能,甚至更為腐敗。一場輕微地震就可以震垮運動中心天花板的地方不是中國大陸而是台灣,這可比汶川大地震震垮的豆腐渣校舍還豆腐渣,這是民主優於所謂專制的證據,還是反證?

你必須自問,你要一個會照顧你,做錯了有人下台負責的政府,還是選上了任性自為,不顧人民死活,死了人也沒有人負責的政府?前者以北京為代表,後者以華盛頓及台北為代表。

14億人的國家如何說放開就放開?只要一躺平,那就是死傷枕藉、哀鴻遍野,習近平跟共產黨難道不想解封嗎?他比誰都想。

我真不好意思說我的同事怎麼在報上登了一則幼稚可笑的特稿,學著大陸網民酸《優化防疫20條》要打太極拳打多久!你不曾治理一個14億人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就不要當自己是個神。那可是一個等同四個美國的大國,那麼容易嗎?《20條》原就是一個鬆綁的訊號,它都已經在做了,但它需要時間,你卻在這時候迫不及待地喊什麼共產黨下台,只能說你的行為與居心皆叵測。

這不是什麼六四再現,這群人可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用WHO數據打臉騙徒蔡英文說謊自嗨「台灣防疫做得好」 | 劉得福

笨圾民進黨推苟官陳時中選台北市長,是對台北市民的最大侮辱!

詐騙集團常業騙徒蔡英文為了拉抬民進黨選情,不論是在自己的臉書或是在為苟官陳時中站台時都不要臉的說「台灣防疫做得好!」還真以為睜著眼睛說瞎話,把死的說成活的,台北市民和台灣人民就會買單,把票投給他們?簡直癡心妄想,把人民當笨蛋。台灣人民怎會忘記苟官陳時中在擔任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時,那副趾高氣揚、頤指氣使、踐踏人民的嘴臉?

陳時中防疫劣跡斑斑,信手拈來都是,例如:「疫情指揮中心誣指萬華是防疫破口」、「3+11的錯誤決策是疫情破口,怕被究責,竟謊稱沒有決策會議記錄」、「阻擋北市疫苗採購」、「阻擋民間團體慈濟、佛光山、郭台銘等採購疫苗」、「阻擋BNT疫苗採購」、「無恥護航高端疫苗」、「縱容高端炒股」、「國際不認證高端,打高端不能出國」、「高端採購500萬劑,僅施打約304萬劑,5億元高端報廢」、「台灣防疫韌性全球倒數第二,防疫成績差」、「讓人民日曬雨淋打不到疫苗,買不到快篩,圖利廠商」…

總之,在人民最需要時,要疫苗沒疫苗,要藥沒藥,要快篩沒快篩,林林總總、惡行惡狀、罄竹難書,人民對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民進黨的政客騙徒仇恨值越來越高,早已忍無可忍,而他們卻自我感覺良好。尤其蔡英文在各種站台的場合,一再聲稱「台灣防疫做得好」,一再為陳時中擦脂抺粉,不要臉的程度讓台灣人民看不下去。陳貪扁那句「踏著一萬具屍體進軍北市府,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國家」打臉苟官陳時中打得最腫。

在被人民罵翻之後,蔡英文改口發文稱讚「台灣能在過去2年多疫情穩健走來,防疫團隊、醫護、公衛人員無私付出最為關鍵,過去1000多天,為台灣努力打拚,有些人為選舉醜化他們」企圖轉移焦點,把人民對執政當局的不滿,移花接木轉移成,在野黨為選舉醜化這些醫護人員,嫁禍給在野黨,不要臉的行徑昭然若揭!所以,被新北市長侯友宜嗆「絕對不是總統說的那一回事。」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嗆「防疫成功是國民大家共同努力」,而非黨中央領導。

做得好不好,數字會說話,雷倩在中天節目上,直接上網查了WHO官網公布的訊息指出:
全世界確診人數635,000,000,美國97,800,000,中國大陸1,120,000,台灣8,020,000。
全世界死亡人數6,610,000,美國1,070,000,中國大陸5,226,台灣13,501。
台灣人口2,318.6萬,大陸人口14億4800萬,但是,
台灣確診數是大陸的 7.16倍,
台灣死亡數是大陸的 2.58倍。

小小的台灣人口是大陸的1.6%,但新冠確診數是大陸的 7.16倍,台灣死亡數是大陸的 2.58倍,這些如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等笨圾民進黨的無恥政客,還敢夸夸其言,真是不要臉到家。

再過幾天九合一選舉就要投票了,呼籲全國人民及台北市民,數據擺在眼前,鐵證如山,全民一起用選票全面下架詐騙集團萬惡民進黨,下架苟官陳時中!

中美台新冠疫情數據比一比 | 杜敏君

偉大的抗中愛台日殖海盜集團棒棒!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大陸人口14.1億(台灣的60.8倍)
2019/11/24~2022/07/04
新冠死亡5,226人。

●臺灣人口2,320萬人(中國大陸的1.64%)
2020/03/18~2022/07/04
新冠死亡 7,025人,已超越中國大陸。

●美國人口3. 36億人(不到中國大陸的1/4)
2020/03/02~2022/07/04
新冠死亡 104萬,是中國大陸的193.3倍。

根據美國的死亡比率,大陸若與病毒共存,將有3億5千多萬人感染、429萬人左右死亡。大陸醫療網還不夠密佈,集體患病,下場將會很淒慘,所以必須封城清零,這是尊重每一個生命。

台灣的執政敗類,急著「與病毒共存」,騙老百姓感染新冠就像小感冒,淘汰老弱病殘,以利11月的選舉,不但搞死人數超過60.8倍人口的中國大陸,每日死亡人數也高居世界第一,「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吶」!

保有生命勝過一切,相信了民進黨,萬劫不復!

一個孩子的死影響很多人 | Friedrich Wang

兩歲的孩子因為沒有醫院收治,死在自己父親的懷裡,這個父親這一輩子恐怕再也沒有辦法正常了,要他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

一個孩子走了,不只是一個生命結束了那麼簡單。

從此之後他的父母可能就活在傷心與自責當中,恨不得自己代替孩子去死,心裡面永遠都有傷痕,甚至從此一蹶不振。連帶影響這個小孩的手足,因為父母無法正常也會讓走掉的孩子的兄弟姐妹沒有辦法獲得父母正常的關愛,人生受到很大的陰影。所以一個孩子走了,不只是一條人命而已,可能就是讓一個家庭從此之後再也找不回快樂的感受。這個筆者可說有親身經歷,每一分的痛都像是打在自己的身上。

現在走了好幾個孩子,按照上面的說法可能就是幾十個人,甚至於更多人,從此活在痛苦之中,他們的人生再也不會完整。結果政客卻不認為這算是很多,還要動用公權力去傷害人民,堵住人民的嘴巴。不客氣的說,這跟當年納粹德國的做法是一模一樣的。

兒童不幸,就是國家社會的大不幸。一個國家是不是幸福的國家,看他的女人跟小孩就知道了,如果女人生活有尊嚴有安全感,小孩無憂無慮,不懼怕沒人照顧或者莫名其妙的死亡,這才是一個幸福的國家最基本的要求。真是作夢也沒想到,我們生活的這座島嶼現在連這種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對小孩的死亡竟然連討論都不許?

這真是讓人感覺非常悲痛的事情。本來想在台灣多待一段時間,還是走了吧。要去的地方也有一些問題,但是起碼人家去年11月就開始給小孩打疫苗,並且不會吃到有瘦肉精的豬肉。

《聯合報》反共 把讀者當傻子 | 譚台明

《聯合報》的郭崇倫大談美國售出軍火的政策有多麼壞,硬塞給台灣不想要的,台灣想要的卻不賣。但那美國為什麼那麼壞?你不分析一下嗎?

上禮拜,郭崇倫分析了習近平要清零的原因,他得出的結論是︰「政治掛帥」,要為二十大保駕護航。這分析當然是可笑的,任何不瘋的人都知道,清零影響經濟,若說二十大要護航,就只要病例數好看來護航,不要經濟數字好看來護航?這種毫無水平的分析,只能說,瘋子在騙傻子。(參見《「清零」、「共存」各有優劣,否定「清零」成為政治正確》)

這週,郭崇倫罵美國,但就不肯分析一下美國為何非要賣我們「不對稱武器」的原因。因為分析出來,文章的目的就破功了。美國的目的,無非是要台灣像烏克蘭一樣「不對稱」地以小搏大,寧死不屈,讓台灣成為戰場的慘況被全世界廣泛報導,激起全世界對中共的憤恨,即如同現在美國在俄烏戰事上的操作手法一樣。郭崇倫看不懂嗎?他不說。因為說了,台灣人就不願意當砲灰,怕洩了台灣人「反共抗中」的所謂「士氣」。

另一篇《聯合報》記者林則宏的報導,講中共「動態清零」引起了多少的民怨,以至於民眾唱《國際歌》洩憤,所以連《國際歌》也不讓唱了,最後還要引海耶克的話,來個「自由無價」的無可挑剔的政治正確之結尾。

這篇報導裝瘋賣傻的地方就在於,你為何不「平衡報導」?沒有支持清零的人?我認識的大陸人之中,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而不支持的,也多半是怪執行力不足,很少責怪清零政策本身。這些「平衡報導」的基本新聞常識,BBC都還要裝一下呢,聯合報是裝都不裝了。

最後引用海耶克的話,更是莫名其妙。莫非台灣去年沒有上三級防疫?沒有限制人民自由?今年共存是對的,那去年清零不就是錯的?笨蛋也知道不能這樣說嘛!因為病毒傳染力不同,「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慮點有所變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全世界所有的執政者都是這麼做。考慮自身條件與得失之間的拿捏,最後只能在「兩害相權」之下做一決定。

今天,中共依其主客觀環境而做了「清零」的選擇,一如台灣在去年也做了清零的選擇,妨害自由,都是一時的,為了是更長遠的自由生活。現在,故意淡化這些措施的暫時性,故意把他描繪成「與人民的自由意願作對」,以符合西方塑造的「共產專制」「殘暴無人性」的想像。請問老共神經病嗎?他沒事去激怒人民幹什麼?如果不是為了防疫,這麼做對老共有什麼好處?而防疫的好處,是老共一黨獨享,還是全民共享?這些基本的敘事邏輯,故意不講、不分析,而把全民都當傻子,任由他的瘋話去哄騙,塑造中共「欺壓人民」的形象。

小時候看美國拍的二戰電影,德軍全是傻子,盟軍全是英雄。但就是不知道這傻到不行的德軍為何打得英、法潰不成軍?大約就是英、法太善良了,被壞壞的德國給騙了,德國殘暴無比,全憑高壓加上謊言來統治,人民不敢反抗,最後還是美國英雄不畏強暴,智勇雙全,一下就戳穿了德國的謊言,所有人民都醒悟過來,打敗了又笨又壞的德軍,世界又重歸幸福正義美好。

嗯,幾十年了,多麼完美的敘事,還是那個味兒!林則宏,加油,向好萊塢的編劇進軍,稿費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