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神話」使美國人看不見自己的失敗 | 郭譽申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 Stiglitz在其新書《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回應不滿世代的新資本主義》(People, Power, and Profits:Progressive Capitalism for an Age of Discontent, 2019) 中談到,美國的政治、經濟近年走下坡而無法回頭,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人長期建構出「美國神話」,深入人心,使美國人自我感覺良好,因此難以改變改革。

美國神話包含「吃苦耐勞的個人主義、白手起家的男性、身為就業機會創造者的創業家以及美國夢」,還有「美國是機會之土」。而「貧窮但努力工作,最後終於成功飛黃騰達的美國人」是美國信奉的榜樣。

從美國建國之初,甚至更早一些,美國神話就以故事和敘事的形式,在美國大地廣泛地傳播,形塑出美國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美國土地廣大、資源豐富,早期的美國公民若想要土地就能分配到不少土地。在資源充裕之下,美國神話使美國人樂於吃苦耐勞、努力工作(加上黑人奴隸的無償工作),很多人因此能白手起家,成為成功的創業家,圓了美國夢。這些人推動美國過去的西部開拓和經濟發展,使美國成為世界霸權,也使美國的現實社會與美國神話大致相符,而美國真成為機會之土。

從1980年代雷根總統開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逐漸改變了美國的現實。由於放鬆管制,不受限制的自由市場和全球化導致美國的財富愈來愈集中。「在這四十年間,美國社會底層90%人口的平均所得幾乎沒有任何變動,而頂層1%人口的所得卻暴增。」現在的美國社會,不平等程度大幅惡化,出生於貧窮家庭的子弟不論多努力,都很少有機會力爭上游而脫離其貧窮階級。美國的現實社會已經離美國神話所應許的機會之土愈來愈遠。

雖然美國的現實社會已經離美國神話愈來愈遠,很多美國人仍相信美國神話,認為美國人普遍都很刻苦耐勞、努力工作,而且人人都是機會平等的,都很有機會成功立業。美國這樣優質,為何近年經濟走下坡、就業狀況不佳?在美國神話的樂觀成見之下,政客們,如川普總統,很容易就把美國失敗的責任推給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尤其推給「不公平」的中美貿易,因而忽略美國過去的政策缺失(Stiglitz在書中列舉了許多政策的缺失),也使美國人看不見自己的失敗。

美國神話是美國崛起的心理基礎,美國社會曾與美國神話大致相符,然而現在的美國社會已經離美國神話愈來愈遠。雖然美國神話已不現實,其美好印象深植人心,使很多美國人看不見自己的失敗,美國因此難以改變改革,是美國的政治經濟難題。真是:成也美國神話,敗也美國神話!

誰的勝利? | 梁敏超

「九合一選舉」落幕,頭腦發熱的人們終於可以短暫休憩,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作為一個大陸的兩岸關係觀察者,也終於可以談些看法,而不必落人以「426介入選舉」的口實。

「台灣變天了」,這個假象可以讓大家著實興奮好一陣子。從選舉的技術層面說,當選者辛苦獲勝,值得恭賀;從受了二年窩囊氣的民眾而言,狠狠教訓了「那個爛黨」和「那位宮女」,出了一口惡氣,值得開心。
然而,台灣政壇和經濟社會,是一個螺旋向下的結構——在政治糾纏的氛圍裡,人民沒有最苦,只有更苦,擺脫不了這種狀況。要知道,在朝的民進黨只是無能,拖累經濟,卻不敢大肆破壞,而在野的民進黨沒有施政包袱,比在朝更具破壞力。


這裡有幾個判斷供參研:


1、這次「九合一選舉」的勝利,不是國民黨的勝利,而是國民黨的「麻醉劑」。


2、藍營的表面勝利,為台獨分子緩和了兩岸的緊張局面,給布局尚未完整的「台獨大業」贏得了時間,「去中國化」的方略正可在藍色掩護下進一步暗渡陳倉。


3、國民黨地方執政能力強於只會搞政治鬥爭的民進黨,在施政上相對務實,有助於提升整體經濟,並且多少可以從大陸獲取一些「九二共識」的紅利,正可為蔡英文餘下二年的總體施政拉抬績效,撐起門面。


4、地方選舉可避開政治議題尤其是兩岸議題,但2020「大選」卻必然牽涉意識形態。急於出政績的藍營地方首長出入大陸,將來或成「賣台」證據。


5、「重返藍天」只是民眾對蔡英文和民進黨昏庸施政的懲罰,並非要消滅台獨分裂勢力,更沒有減少台獨意識。台獨民意很可能在未來三年卷土高起,迫使國民黨政客決心擁抱本土化(獨台化)。


6、「黨產會」「促轉會」及即將到來的民進黨節日「二二八」,將掀起一波又一波民粹浪潮,強迫任何選民站隊。


7、在模糊化處理爭議求同共贏的「九二共識」後面,強行加上「一中各表」以凸顯兩岸兩個中國爭議的說辭,將成兩岸關係發展新障礙。任何政治人物在公開場合的「一中各表」宣示,將被大陸方面嚴格檢視,並被官方冷眼相看,無利可予。


8、賴清德、陳菊留任,正說明民進黨老神在在,見獵心喜,因為「大位」比地方執政更重要,好戲正要開場。


話說回來,假如這次地方選舉是民進黨大勝呢?蔡英文會被逼宮急獨,面臨更大壓力和危機。現在,她又可以安心吃大餐玩愛狗啦!

亡獨預想 | 梁敏超

        隨著時間向後推移,兩岸懂得看歷史潮流大勢的有識之士,越來越多地感覺到,和平統一的窗戶已經關上。樂觀的看法,是和平統一的機率已經小於10%,而且接近最後的攤牌。

        對貪婪無知的台獨政黨和政客來說,最後沈浸於高亢的台獨幻想裡,最後絞盡腦汁地阻撓拖延統一,以及瘋狂享受最後的饕餮盛宴,是他們既驚又喜的末日狂歡。

       台獨勢力覆亡是歷史的必然要求。那麼台獨政黨、政客以及台獨意識將以何種方式被徹底清除呢?我想有兩種主要方式。

        第一、大陸武力統一,採取多種強有力措施依法清除台獨勢力。

        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確設定國家應該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條件之一為「 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研判台灣目前局勢及內部政治因素,可推定已基本接近甚至達到「和平統一可能性完全喪失」的武統觸發條件。這個判斷,主要基於中國國民黨對反台獨立場、對兩岸關係、對中華民族的主張、態度和路線的重大變化。

        台海兩岸從二三十年前勢均力敵,到今日大陸具備壓倒性實力,我們現在要研究的重心是以何種方式可以盡一切可能減少平民傷亡,防止台獨勢力偷運故宮國寶出境,依法審判主要台獨政客的罪責,並重建台灣社會秩序,徹底清除一切台獨勢力和日奴象征。

       第二、台灣內部革命,強勢鏟除台獨勢力,並重新打開和平協商統一的窗戶。

       美國一位國際經濟學家丹碧莎·莫尤(Dambisa Moyo)在TED演講,題目叫「中國是新興經濟體的榜樣嗎」,她在演講中提到, 民主制度具有不可持續性,研究表明,當國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千美金左右時,民主制度大約可維持8年半;達到1千到2千美金時,民主制度大約可維持16年;只有當國民平均收入超過6千美金時,民主制度才能長期持續。

      上述研究,顯然是在忽略嚴重貧富分化、嚴重政治沖突的情況下得出。台灣民主制度的不可持續性,恰是由嚴重貧富分化和嚴重政治沖突造成的,加上經濟持續衰退,物價飛漲,居民購買力下降,內外交困之下,民主制度必然崩盤。

       不難預測,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之後,民進黨即全力投入2020大選布局,黨產會、促轉會將強勢運作,以激化所謂本土與外省的對抗對立,進行「去中國化」擴大年輕族群的支持。而本土化的國民黨戴著尷尬的威權原罪,對民進黨的淫威將如梗在喉,任由民間的外省族群在捍禦正義中遭受「新威權」打壓,偃旗息鼓,必無所成。

        2020年選舉大概率由民進黨推舉的候選人勝出。台灣將全面進入「去中國化」的深重災難期。民進黨政府為台獨建國肅清阻力的所謂轉型正義,可望激起一波革命怒潮。

        台獨勢力不可能通過選舉輪替來消滅。革命是唯一手段。可預期的革命,將迅速控制台獨主犯,成立過渡政府,實行戒嚴訓政(即孫中山先生「中華民國建國大綱」第二步),修正教改,訂立新的民主選舉規則,禁止一切台獨立場的政黨和個人參與選舉。過渡政府將為民選新政府與大陸政府協商和談判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等一系列問題訂立規劃,重新打開兩岸和平統一的窗戶。

        两岸統一前能不能給歷史留下漂亮的身影,或者為和平統一再次打開窗戶,或者為統一後的台灣社會安定繁榮提前籌謀,已經擺在了很多台灣賢德志士的面前。

        主要的政客們早就暗中為流亡做好了各種準備。

        逆歷史潮流的民族叛逆,若法律無法給予制裁,歷史的「斷頭台」為他們抬起了鍘刀。

中國國民黨:最後的活路 | 梁敏超

決定政黨生命力的因素是什麼?

第一是黨魂。就是政黨執著奮鬥的理想,與人民群眾對國家、對民族命運的期待,兩者的相關性如何。這也叫創黨初心。

第二是黨綱。就是政黨內部在某一時期一以貫之堅持的政策方向、基本原則、工作路线、規定。

第三是黨紀。就是鐵的紀律,保證全黨沿著創黨初心,始終凝結團聚在一起,具體去落實黨綱各項要求,不斷走向人民群眾對歷史潮流、民族命運的熱切期盼。

第四是革新。就是黨要保持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自我改革的能力,使政黨的發展方向始終圍繞創黨初心進行自我調整修正,保证黨的革命性、戰鬥力保持旺盛。

從這四個因素來看,中國國民黨只有從大陸敗走台灣之後,在蔣公領導下才有了一番洗新革面的改變。自李登輝以降,則僵而不化,甚至走了相反的方向。洪秀柱一女子,雖有心力挽狂澜,却獨力難支,實屬悲壯。

置之死地而後生,還是茍延殘喘而後亡?當下,國民黨內正用虛假的團結口號,把支持者最後的那點戀棧,像壓榨殘汁一樣榨乾擠淨。

一個政黨的勝利,不能寄望於撈取政治對手貪污腐敗、濫權爛政的反彈民氣。只會比爛的政黨,能有什麼生命力可言?

用「團結」去敲詐支持者的選票,讓支持者放棄獨立理性判斷的能力,成為失智選民。這樣的民粹行為,正是茍延殘喘!

置之死地,就是不怕一朝一夕慘輸,而敢於臥薪嘗膽,化零為整,全黨迎回黨魂,找回革命性,夕惕若厲,自然天下歸心。

此之謂否極泰來。不然,最後的眷戀擠完,人去黨亡矣。

 

(PS:臉書成文於2018年6月18日)

政治不只0與1 | 郭譽申

除了電腦和相關的電子產品刻意地被設計成只有0與1的二元系統,真實世界的事物或概念幾乎都不只有0與1的兩極屬性,其屬性多半是介於0與1之間不同程度的數值,而且事物或概念更經常包含多個面像,從不同面像審視事物或概念,看到的會不一樣,因此要比較事物或概念當然需要考慮其多個面像和非二元的複雜性。

政治顯然是多面像、複雜的,政治人物為了易於宣傳、凸顯自己及打擊異己,卻習於把政治簡化為單面像及二分法,總宣傳自己是好的、正義的,而敵對者則是壞的、不義的,久而久之,民眾也多被洗腦,習慣於把政治概念簡化為單面像及二元對立,本來双方可能差異不大,卻變成兩極對立和嚴重衝突,這恐怕是世界動亂不寧的根源。

綠營打擊藍營的一個超簡化說法是「綠營愛台灣,藍營不愛台灣」。愛是複雜的心理,包含多面像,每人愛的方式都可能不同,愛的強弱程度可能不同,何能簡化二分為「愛」與「不愛」?

有些台灣人會說「台灣自由,中國大陸不自由」,可以這樣二分法嗎?現在很多大陸人到台灣旅遊,問他們,大概沒人會覺得大陸不自由。台灣人是很自由,對岸的人只要有錢、買得起,一般食衣住行育樂看起來都和台灣一樣自由(台灣人也需有錢、買得起),有多大差別?是有點差別,例如台灣有宣傳反共的自由而對岸沒有,台灣有宣傳獨立或分裂國家的自由而對岸沒有,台灣有向國家元首扔鞋的自由(台灣國總會長王獻極向馬英九總統扔鞋被判無罪)而對岸沒有,台灣有觀看色情影片的自由而對岸沒有。台灣似乎比對岸多一點自由,差別大嗎?多那一點自由一定比較好嗎?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能百分之百自由,如果人人都完全自由,就天下大亂了,很多法律都在規範或限制人的自由,自由不見得越多越好。

有些人會說「台灣民主,中國大陸不民主」,說得通嗎?很多人認為台灣有各級選舉,所以是民主。其實民主是國家由人民作主,絕不等同於選舉。即使以選舉代表民主,大陸也有基層選舉,只是沒有較高層級的選舉,因此兩岸最多只是民主程度的區別,而不是民主和不民主的區別。假使選民對候選人充分了解,選舉確能表達選民的意志,因此相當程度能實現由人民作主。台灣的選民對候選人充分了解嗎?以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總統的選舉為例,他們在選前和剛當選時民調都極高,當選就任相當時間以後,民調就大幅走低,當然是施政不佳所致,卻正顯示選民在選舉時無法認清候選人的真正施政能力,選民根本不大了解候選人,選民的投票有多大意義?選民能作什麼主?全世界幾乎無一國家能達到民主的理想,何能以不民主苛責大陸?雖然其政治制度仍有改善空間。

政治顯然是多面像、複雜的,但是出於政治人物之間的競爭和國家之間的競爭,政治常被宣傳成是單面像及二元對立的,我方總是好的、正義的,而敵方則是壞的、不義的,双方都這樣宣傳,於是勢不兩立,在國內必是政黨彼此惡鬥,在國際上則是國家彼此惡鬥,世界因此永無寧日。但願世人對政治多一些了解和包容,認清政治的多面像和複雜性,這個世界才有可能獲得長遠的和解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