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追大陸民國時代的劇,對岸統戰不著痕跡,證明對革命有信心。
國民黨初退台灣時,背水一戰,退此一步,別無死所,鞏固復興基地,為唯一要務,枕戈待旦,毋忘在莒,先求自立,再求發展,的確開創了一片天。
那時台灣是文化沙漠,軍中帶來了戲劇、藝術、文學、創作,但是主題皆以反共為主。
梁中銘與梁鼎銘兄弟的美術創作,為復興基地扎下了根基;李費蒙牛哥的各報的連載漫畫是我們每日搶看的精神食糧,牛小妹、牛伯伯打遊擊、土包子下江南、老油條等反共漫畫,種下了我們對共匪的破爛不堪,儍里瓜機的刻板印象;大陸淪陷後成為鐵幕的勞動大本營,穿著破爛,瘦骨嶙峋的黑白世界;話劇隊的演出也是將八路軍扮成凶惡殘暴,殺人不償命的匪徒。
當時我在想,既然共匪這麼破爛不堪一擊,國軍為何會兵敗如山倒?不是比八路軍更爛,只是藏在心裏不敢說而已。
如今追劇大陸拍的連續劇,將國軍角色扮演得精神抖擻,雄壯威武,足智多謀,每個演員十分入戲,常常讓我感動落淚。
尤其是《葉落長安》這部寫實劇,毫不避諱的敘述解放後的逃荒艱苦生活與各種改革運動時的民間疾苦與不滿,及文化大革命百姓所受到的苦難,及毛澤東號召知識青年下放運動的無奈,地方幹部的為難,如果不是字幕的提示,還以為是台灣拍攝的呢!
尤其是下放運動的情節跟我曾於民國52年,為復興廣播電台「鐵幕傳真」所編劇的《光明在望》的內容完全吻合。
這就是大陸為什麼會戰勝國民黨的原因所在了。一個是講實話、做實事,讓人民深受感動,從心底熱愛祖國,一個是官僚十足,欺下瞞上,虛偽做假,虛應故事,遠離民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