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軍機大量越過海峽中線的防空識別區,引發中共是否以武力推動兩岸統一的疑慮?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在該書開端就說「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謂道盡中國歷史的滄桑與規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質之四千年中國歷史不就吻合此一規律?有合也有分,合固然是常態,分也是常態,據統計中國四千年歷史,分裂時期又長於大一統時期(1503年vs.1131年)。 分裂時期雖然國勢動亂,卻是學術思想最蓬勃、最自由時期,也是最有創意時期,因為思想並未定於一,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魏晉南北朝時的玄學佛學,使得中國人的思想和視野,更有深度和廣度,以及府兵制和租庸調稅制,為後世的隋唐所師法,因而開創隋唐盛世。
分裂時期雖然社會動盪,民生困頓,卻往往蓄積並開啟了下一個輝煌與強大的盛世,加上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如春秋戰國的分裂為秦漢帝國做先驅、魏晉南北朝的分裂為隋唐大一統盛世奠基礎。
只是比較令人遺憾的就是歷代由分裂到統一幾乎都是使用武力,完成統一,至少也是用武力逼和、逼降,這是吾人該深思而耐人尋味的課題,如果國家統一是歷史必然的規律,那就要避免再陷入歷史的窠臼;反之,必須承認分裂也是一種常態,一切都應順其自然,終究會水到渠成,不應強求,強逼就範,造成民族的傷痕與歷史的悲劇。
分裂時期的中國,只有統治區域和稅收對象有所差別罷了,並未有明顯的邊防國境,一般市井小民並未受太大影響,馬照跑、舞照跳,生意照做,農作未變,商旅往來,一如往常,士農工商各司其業,影響較大的是士大夫階層,要擇主而仕;其中往來受阻比較嚴重的是清初對台灣的明鄭政權,實施「片板不許下海,粒米不許越疆」的海禁政策,但卻無法阻止兩岸之間的民間往來和走私貿易。金庸筆下的宋金情況,最扯的是金國太子完顏洪烈竟在南宋國境,來去自如,要風有風,要雨有雨,雖只是小說虛構,其實與事實大致相去不遠。
中國歷史上分裂時期,無論兩國(朝)或多國,都不否認是同屬中華、華夏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同屬一個中國,甚至還互爭正統呢!最有趣的是北宋時,外國稱遼(契丹)政權為中國(Cathay),真叫北宋人民情何以堪?至於歷來代表中國的朝代則有夏(Sinica)、秦(China)、漢、唐、遼(Cathay),中文都叫中國或中華、華夏、諸夏,而且統一前都想逐鹿中原,問鼎名器,其統治之下的廣土眾民,統治者均號稱統有天下,無論是京師,或州郡,或行省,或藩屬國或朝貢國均屬帝國的一部份,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而建基於中原的政權都自稱天朝上國,或中央之國(中國),萬邦來朝,四夷歸順,唐朝還曾建立天可汗體系,建有東亞國際秩序,自有一套國際法和國內法,有別於晚近西方的國際法。至於香港的國泰航空居然用「Cathay Pacific Airways /放眼世界 志在飛躍」為Logo,此題外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佔有中原,號稱正統政權,面對偏安一隅的蔡英文政府以「中華民國台灣」自居,或許還未脫去中華或中國二字,但是否違反《反分裂國家法》?北京政府究竟還能容忍多久,尚待密切觀察。
中國歷史上兩次大分裂復歸統一,都是武力統一:秦漢終結春秋戰國分裂統一全國,隋唐結束南北朝分裂完成國家統一,甚至後來的北宋統一五代十國,都免不了戰爭,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雖無戰事,但消滅十國卻有戰爭,只是戰爭規模略小而已;民國以後的軍閥割據,國共合作一起北伐也是武力統一,長江以北多為協商式的統一。
如今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唯一尚未統一的國家,台灣四百年來是漢人的移民社會,清朝統治時期的212年和光復時期的4年是兩岸統一時期,兩岸是同一國家。而現今約180個國家是承認一個中國,另外15國承認台灣的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迄未有一個國家雙重承認兩岸為兩個國家,與兩邊都建交。
蔡總統日前的國慶演說,提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只是她一廂情願的說法,並未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台灣要走分離路線,要取得聯合國認可,恐怕是緣木求魚,這值得慎思明辨,根本無法篤行之!否則治絲愈棼,恐引來對岸武力相向,造成武力統一的事實!
19世紀歐洲意大利和德國統一,奧、法都扮演攔路虎和阻礙者角色,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奧相梅特涅在拿破崙垮臺之後,歐洲各國召開維也納國際會議,重新畫訂領土邊界時,他講了一句讓意大利追求國家統一的愛國志士幾乎為之心碎,他說:「哼!意大利只是一個地理名詞罷了!」這是外在的統一障礙。的確當時的意大利半島邦國林立,割據一方的諸侯豈願看到半島統一為一國?這是它統一的內部障礙。
此外還有一個教皇國,即後來的梵蒂崗,他是神的國度,是全體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意即天主教徒的宗教聯合國,國際色彩濃厚,這對意大利建成民族國家形成障礙。加上同屬天主教國家的法國,長期以教皇的保護者自居,一直都派兵守護其國家安全,阻撓意大利的統一。外國駐軍羅馬,對意大利的國家組成總是十分尷尬,好在後來意國統一過程都能順利排除障礙。
意、德都使用了武力完成統一大業,都歷經幾場大型戰爭,才完成統一大業,意大利除了半島內部的統一戰爭外,還有薩奧戰爭和普法戰爭,薩丁尼亞是推動意大利統一的王國,而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大業。德國有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
奧地利和法國處心積慮干預阻撓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一!法國臥榻之旁豈容酣睡?豈容德意志的統一和日益強大?因此刻意阻撓德國的統一,終被「鐵血宰相」俾斯麥狠狠的教訓一頓,雙方打了一場慘烈的普法戰爭。法國戰敗,遭到極大屈辱,1871年德皇跑到法國凡爾賽宮明鏡廳舉辦登基大典,正式宣布德意志帝國成立,日耳曼統一了!建立德意志帝國。法國賠償天文數字的賠款,還割讓盛產煤鐵的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
意大利趁著普法戰爭之際將軍隊開進羅馬,趕走法國軍隊,正式遷都羅馬,梵蒂岡的法國衛隊全遭驅逐出境,教皇自稱「梵蒂岡之囚」,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西斯的墨索里尼政府才促使雙方取得妥協。1870年意大利半島完成統一,意大利王國宣布正式成立,數十年後莫索里尼與教皇取得諒解,並保障梵蒂岡約44公頃的土地做為永久中立與獨立地位,成為國中之國,這是一個特例。
1870、1871年歐陸意、德雙雙獨立建國,完成國家統一、花開並蒂,傳為美談!
台灣別妄想走梵蒂岡模式,那可是宗教歷史遺留的產物。美國、日本應記取歷史教訓,別像十九世紀的奧、法千方百計的干預別國的統一大業,結果弄得灰頭土臉、顏面盡失。
近時阿富汗撤兵,讓拜登總統狼倉而逃、顏面掃地,在世人面前丟人現眼,明年期中選舉如敗,將立即跛腳,2024民主黨可能輸掉大選,賀錦麗恐將總統夢碎! (作者為前台南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