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掃街初體驗 | 藍清水

今年九合一選舉,因為我支持國民黨提名的市長候選人張善政和無黨籍的中壢區市議員候選人毛嘉慶,特別成立了一個「藍清水支持張善政」群組,經過個別徵詢願意公開表態的便邀請進群,大家在群裡互相提供訊息,彼此打氣,並積極地固票、拉票、催票,希望兩位優質的候選人能都當選。

我的小學、初中同學劉秀芳個性開朗、隨和,因此人緣好到約會、節目滿檔,她現在在三個國小擔任導護,也當里長的志工,又是救國團的義工,每天忙的不亦樂乎,是個快樂的退休族。這幾年因為彼此住的近,加上通訊軟體發達,請安問好的次數也就比較頻繁。上個月她邀請我參加救國團中壢團委會的月會,內子與我欣然赴會,之後我們又到台北參加在凱道的抗議黨產會沒收救國團財產的遊行,當天雖然雨勢一陣陣,卻也沒有澆熄來自全省各地的抗議怒吼。

她也是「藍清水支持張善政」群組成員,幾次大型的造勢我們都到現場去加油。昨天下午,她在群組說她下午要去跟張善政掃街,我便約了內子也到張善政中壢競選總部會合,我們在機車上綁上張善政的競選旗子。車隊2點準時出發,沿途有民眾舉大拇指示意支持者,有熱情揮手的,有高聲祝賀者,有放鞭炮歡迎的,有從車窗伸手致意的,有從樓上高喊當選的,也看到兩位比倒讚手勢的。

2019年韓國瑜旋風掀起過機車蛇隊,其場面之熱情與震撼至今令人難忘。而我此次跟隨張善政選舉掃街車掃街,是我此生初體驗。掃街時可由沿途所見、所感,測出民眾的支持度,我等於做了很真實的田野參與觀察。

回到總部後,秀芳說:「已經七十一歲了,總要順著心去做一些想做卻一直不敢做的瘋狂的事。」我聽了頗為贊同。騎機車跟隨候選人車隊掃街就是一直想做而沒有嘗試過的事,我做過了!

今年的選舉很無聊-對誰有利? | 郭譽申

距離投票只剩一個月,雖然媒體和網路上跟往年一樣很熱鬧吵人,但是我感覺蠻無聊的,可能因為很多縣市長選舉的差距較大、勝負已定,也可能因為很多里長選舉都是同額競選而沒有競爭。不過後者應該不是主要原因,因為里長選舉從來都不受關注。

我有些懷念韓國瑜,他當年參選,不僅不無聊,還高潮迭起。其實我雖然支持韓,卻不是「韓粉」,2019年2月我還為文反對他參選總統。(參見《韓國瑜該選總統嗎?》)

今年最不無聊的似乎只有民眾黨參選新竹市長的高虹安。她不像韓國瑜自己製造風潮,卻因為遭受民進黨的全面打擊而成為閃亮的新星。高具有科技背景,是從政僅兩年的新人(不分區立委),照理應該無籍籍名也少有爭議。民進黨卻發掘出高從小到大的所有學經歷,幾乎是巨細靡遺地無所不攻擊,讓旁觀的民衆看不下去,反而同情高,高的聲勢於是愈打愈旺,成為全國知名的人物。

民眾黨是新起的第三勢力,很需要政治明星,原來只靠柯文哲一人獨撐,黃珊珊能否接棒,猶未可知,現在多了年輕的高虹安,後繼有人,對民眾黨是大利多,民眾黨真該大大感謝民進黨的全面打擊高。

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雖然不符民主精神,卻是奇招,有望使選舉不無聊。可惜張的學經歷雖然超級優異(參見《為點頭之交張善政打抱不平》),卻不善於製造風潮、嘩眾取寵,無法改善選舉的無聊。

選舉很無聊,可能屬於正常現象。台灣人口稠密,即使最小的選區,選民都有幾萬人,不可能直接認識候選人,而只能透過媒體和網路了解候選人。候選人偶而在電視上亮亮像,加上一些媒體的報導,選民就能夠了解候選人,就足以判斷候選人是否有能力擔任縣市長或議員嗎?何況台灣的媒體多半有既定的立場並不中立公正,而網路訊息更不可靠。選民反正不可能真正了解候選人,最後難免懵懵懂懂的隨便去投票,自然覺得這競選過程很無聊。

今年選舉很無聊也因為「芒果乾」或「抗中保台」不再那麼熱門有效。這或許因為地方選舉與國家安全比較無關;或許因為這招已經用多了,功效遞減;也或許因為台灣經歷了8月的對岸封島軍演,讓大家知道,國家安全不是兒戲,而打嘴炮是沒有意義的。

執政的民進黨近年失政連連,而「芒果乾」或「抗中保台」的效力減弱,他們這次要想勝選看來是機會不大。選舉無聊表示選情不容易有變化,各在野黨好好把握大好機會吧。

學者陳吉仲而今安在? | 藍清水

我曾在電視上看過有關陳吉仲的紀錄片,片中除了有陳吉仲的訪談,也有同事、好友對陳吉仲不為人知的一面的公開。坦白說,我看過以後,對陳吉仲苦學出身,任中興大學教授多年,還需要向教授同事借錢周轉這一段,印象極為深刻。因為,表示陳吉仲清廉、樸實,這在當代的政治人物當中稀有到令人想要膜拜。

陳吉仲從副主委升任主委後,我對他寄以厚望,因為他是一位對農業政策有傑出研究成果的學者,且常為臺灣農民發聲爭取權益;主委的身分,恰好可以將所學化為實務,提出好的農政,造福農民及消費者。沒想到,如此一位學術性格高於一切的學者,一旦當了官,便走樣了。他不但對農產品的滯銷或生產過剩,提不出一個治本的解決方法,卻推出一連串花錢卻荒腔走板,解決不了問題的辦法,還推責給中共。真是找罵!

如今,選戰正熾,國民黨把林智堅的抄襲事實曝光後,導致蔡英文欽點的愛將黯然退選,為了在抄襲這件事上與國民黨戰成平手,民進黨四處出征,希望用同樣手法能還治國民黨。張善政首當其衝,國家機器是無孔不入的,他們竟然找到一份農委會十幾年前委託宏碁的研究案,說張善政是抄襲者,並涉嫌貪汙,不但應該負法律責任,還要追回5736萬的委託研究費。如此罔顧事實與法律的指控,明顯地是要誤導選民認知罷了。

寫過論文或者承攬過政府委託案的人,都知道論文與委託案兩者之間的差異。前者著重創見,後者係以既有材料做比對、分析。但是,一般人是不會了解這麼透徹的。抹黑是民進黨擅長且慣用的選舉招式,讓不了解的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後,事後要洗白便難上加難。釐清真相,向來就不是民進黨想要的。

張善政基於合約保密條款無法公布事實,陳吉仲用模糊的應答方式說沒有保密條款,黃瑋翰公布當年合約,明明白白地揭示有保密條款,陳吉仲則說沒有保密的必要,農委會則配合選戰布局,說六部分有疑義。請問,農委會與宏碁是合約兩造,張善政只是被指派的計劃主持人,實際計劃執行另有他人,縱使有疑義,法律上也是宏碁要負責,卻針對張善政猛烈攻擊,不是為了選舉為哪樁?

陳吉仲的學者風骨被綠蛆啃食光了?還是自甘墮落了!以後回學校教書要如何面對台下的學生與隔壁研究室的教授同事呢?
學者陳吉仲而今安在?

為點頭之交張善政打抱不平 | 郭譽申

筆者曾為文反對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因為不辦黨內初選違反民主精神(參見《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得不償失》)。其實我對朱和張並無成見,而張善政還是我的舊識,不過只是點頭之交。現在民進黨以其掌控的很多媒體對張大肆抹黑,讓我看不下去,驅使我為張打抱不平。

我與張善政年齡相近,差不多時間從美國名校拿到博士學位回國服務,他任教於台大,我則先任職交大,一年後轉任中研院。由於我們都是資訊專業,而且當年資訊領域的教授很少,我們自然常在一些會議上碰面而認識(後來他轉職業界,碰面就少了),認識至今至少30多年了。雖然都屬資訊專業,我與張的研究領域頗有差距,我們只能算是點頭之交,見面會打個招呼、寒喧一兩句,而無其他交往。即使相交淺薄,我感覺他的談吐就是一個謙謙君子。

資訊專家多半是資訊、電機、數學等科系畢業,張善政是少數的例外。他是土本工程系畢業,並獲得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博士學位。由於他的博士論文是利用電腦圖學於土木工程技術的分析,他兼具有土木工程和資訊科技兩項專業能力。這是極少有的,他因此受命規畫和建立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並擔任第一任中心主任。該中心提供高速計算服務,對科學和工程的研究非常重要。

由於他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張善政後來先後被宏碁集團和Google公司延攬擔任高階主管。他在Google擔任亞洲硬體營運總監,主管Google在亞洲的網路資料中心的營運。任職期間,他爭取在彰化濱海工業區,設立「Google台灣資料中心」,成為Google在亞洲地區最大的資料中心。這對於Google和台灣都是重大的貢獻。張善政不戀棧Google的高薪,不久就離職,受邀進入馬政府內閣,先後擔任政務委員、科技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及行政院院長。

簡單比較張善政與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民進黨的立委鄭運鵬。除了曾短期自行創業但失敗,鄭運鵬一輩子都在政治圈打滾,擔任過三屆立委。張、鄭競爭的桃園市長職位需要有強大的規畫和執行力,不像立委只要能言善道會批評就好。鄭運鵬不像張善政有強大的科技能力,以及擔任高階主管領導團隊完成複雜工作的經歷,他的規畫和執行力看來遠比不上張。此外,鄭運鵬遵從黨意大力支持論文抄襲的林智堅,顯示他的心中只有政黨而沒有是非,他的形象因此墜入谷底。

比較能力、經歷和形象,鄭運鵬,比張善政差太多了,完全沒有勝選的理由。因此民進黨非施展抹黑大招不可了。民進黨指控並大肆宣傳,張善政在宏碁任職時擔任農委會委託的《農業電子化發展策略分析與規劃》研究計畫(2007至2009年)的計畫主持人,其計畫報告是剪剪貼貼的抄襲,這樣就輕鬆收下了5736萬的計畫經費。而民進黨掌控的農委會還發文要求宏碁和張善政解釋說明計畫報告的瑕疵。

這真是瞞天大謊。我只聽過學術論文抄襲,卻從沒聽過計畫報告抄襲,更沒聽過已結案十多年的委託研究計畫被追究其計畫報告的瑕疵。委託研究計畫是委託單位與受委託單位之間的關係,與其他人都無關。即使計畫報告有些瑕疵,只要委託單位判定受委託單位執行的工作有達成計畫目標而同意結案,即表示計畫報告的瑕疵無傷大雅,焉能結案十多年後來追究這些小瑕疵?很顯然,計畫報告有瑕疵是假議題、無稽之談、無關緊要,選後絕對沒事。民進黨的指控完全是無的放矢,血口噴人,就是純粹的選舉抹黑、烏賊戰術!

非常優秀的張善政願意為台灣打拼,卻遭受民進黨的漫天抹黑,實在令人痛心。在選舉民主制度下,台灣還有公平正義嗎?

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得不償失 | 郭譽申

今年初,國民黨連續遭遇四大公投和立委補選、罷免兩案的挫敗。一時指責黨主席朱立倫,要他下台負責的聲音不絕於耳。當時我認為,藍綠的競爭根本不公平,因此為文《別太責備朱立倫和國民黨》幫朱開脫責任。筆者對朱絕無成見,現在卻要大聲說,朱立倫主導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徵召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是得不償失的決策。

選舉民主制度的核心精神是,候選人公平競爭,再由人民投票選出屬意的候選人。政黨內的競爭,也應該類似,就是基於民調的黨內初選。因此黨內初選應該是常態,而徵召是例外,不得已而為之。只有當沒人願意參選,或有意參選者都毫無勝選機會時,才由黨中央徵召適合的參選人。

國民黨在桃園市人才濟濟,在地的立委呂玉玲、魯明哲等似乎都有意願參選,而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更已遷籍桃園,公開宣佈參選。這些人若以黨內初選選出一位最強者,參選桃園市長,絕不是毫無機會勝選,因此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是破壞黨內初選制度,是沒有正當性的。既然張善政有意願參選,就應該參加黨內初選,擊敗其他的有意參選者,讓大家都無話可說。

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既造成黨內地方勢力的反彈,又損害國民黨的形象,使民眾覺得國民黨始終是一個不民主的威權政黨。前者或許可以在大力溝通、疏通之下逐漸平息,後者卻會如影隨形地長期損害國民黨,也是國民黨的民調一直低迷的原因之一。

朱立倫說:「我比誰都希望桃園贏」。他徵召張善政參選的理由顯然是,他認為張最有機會打敗民進黨,贏得桃園市長。這樣的判斷正確嗎?令人置疑。

張善政曾擔任馬英九時代的行政院長 (政權交接之前的短暫看守內閣),以及韓國瑜選總統時的副總統候選人,因此有全國知名度。然而現在的選民自主性高,不會因為馬、韓的推薦就票投張善政。張雖然形象不錯,但是選舉經驗不足,他的唯一選舉經驗是副總統候選人,然而在總統大選,副總統候選人從來都不重要;而且張太斯文,缺少選舉所需的爆發力,因此他未必比其他有意參選者更有機會勝選。

朱立倫從反對羅智強空降桃園參選,到現在徵召張善政參選,他堅持避免在桃園舉行黨內初選。為什麼?是怕初選造成黨內的不團結甚至分裂嗎?國民黨就這麼脆弱嗎?當年江啟臣在黨內初選僅小輸盧秀燕一點點,他能夠全力支持盧當選台中市長。現在的桃園國民黨卻不能團結支持黨內初選的獲勝者嗎?假使國民黨一直視黨內初選為洪水猛獸,就不適合民主制度,只有等著關門大吉了。

總之,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未必能贏得桃園市長,卻必定損害國民黨的長期形象,是得不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