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部署核武以及中程導彈? | Friedrich Wang

最近不斷傳出日本在境內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的構想,幾天前日本《讀賣新聞》獨家披露,而且其防衛省也沒有加以否認。

我們首先要思考戰後日本的國防政策。日本在1967年公佈所謂的非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子武器。另外,日本在戰後就已經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不擁有攻擊性武器。例如航空母艦、巡洋艦、戰鬥艦、戰略轟炸機、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等等。對日本來說,在防禦上很大的部分確實是依靠美國,以《美日安保條約》作為核心。但是日本在與美國的合作上也是有限度的,這種拒絕核武以及彈道導彈部署在國內的政策,使得冷戰期間美國並沒有在北海道部署導彈。

就法律面與政策面來看,日本突破上述的限制機會應該是不大。但是目前對日本來說,面對中國大陸的壓力,以及美國組建國際反華聯盟對於日本的各種要求,周邊地區尤其是台灣海峽以及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不斷上升,其目前的國防壓力應該是1991年冷戰之後最嚴重的時刻。日本目前擁有的導彈,射程最遠的就是200公里左右的反艦導彈,而且數量也有限,這個就中國大陸的海岸線來說基本沒有危險。

如果日本真要部署中程彈道導彈,那勢必會受到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嚴重反對。因為這將完全改變整個東亞的戰略平衡,對於中國與俄羅斯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其震撼力大概與臺灣宣佈獨立的狀況差不多,引發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大。以日本的能力來說,發展彈道導彈當然沒有問題,甚至於早在90年代日本就已經透露自己可以利用鈽元素來製造核彈,而且時間不會太久,就能夠擁有數百枚的核彈頭。

筆者認為以日本官僚長期以來保守小心的性格,會冒這種險的機會很小。不過有一種情況,倒不是完全不可能。那就是日本方面打擦邊球,研發或者由美國技術轉移生產射程500公里,甚至於1000公里以上的反艦導彈。這個基本上可以規避過去在法律中所規定不能擁有攻擊性武器的條款,如果保密到家的話,甚至於可以讓中、俄兩國暫時察覺不到他的反艦導彈已經射程大幅增加。

日本人會不會冒這個險?對日本來講,和平是最大的有利環境,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至今仍然非常密切。所以,打破和平環境,可以說是非常不智的。目前看起來新內閣還是以中間穩健力量為主,所以挑戰這個極限的機會仍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