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主義看中俄交好 | 郭譽申

習近平訪俄會見普丁,持續加強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無論俄羅斯帝國或蘇聯時期的大部份時間,中俄都不大友好,俄國甚至曾侵吞中國大片土地。基於這些歷史怨恨,海峽兩岸都有一些人反對中俄交好。筆者將從現實主義,主流的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審視中俄交好的政策是否適當。

現實主義(realism),強調權力關係對於國家行為的影響,關注國家之間的權力平衡以及對國家利益的追求。該理論主張,國家在決策時權力與利益的考量,高於理想、道德或意識形態。(參見維基百科/現實主義 (國際關係)

「現實」這個詞,有只顧現在,不管將來的意思。很多人於是認為現實主義是短視的,忽略長遠的考慮。這是完全的誤解,現實主義要考量不僅短期也包含長期的權力關係與利益。譬如:季辛吉在1970年代初開始的「聯中制蘇」政策,有助於20年後搞垮蘇聯,就屬於現實主義,不介意中美有不同的意識形態。

反對中俄交好的主要理由是,俄羅斯侵略成性,在歷史上發動過許多戰爭,並曾侵占中國大片土地。這些都是事實,否則俄羅斯不會被稱為戰鬥民族,也不會成為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不過現實主義告訴我們,不要區別國家的善惡,每個國家都追求安全、利益、權力等,超過理想、道德等。中國是否與俄羅斯交好應該取決於是否有益於中國的安全、利益、權力。

中國因為人口眾多,是自然資源不足的國家,俄羅斯土地廣大,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恰能提供中國所需的自然資源。俄羅斯的一般製造業比不上中國,中國於是能以低廉價格提供俄羅斯所需的民生必需品、中間產品等。在軍工武器方面,中俄各有長處短處,双方可以彼此互補,進行合作研發。因此中俄交好對双方都有很大的利益。

美國已經在全面打壓中國和俄羅斯,因此中俄交好,合作抵抗美國,幾乎是理所當然的。這顯然有益於中俄的國家安全和國際上的權力地位。想像若普丁被打垮,俄羅斯有可能換上親美政權,中國的北方和東北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因此中俄交好,是避免唇亡齒寒啊。有些人耽心俄羅斯豺狼之性,可能藉中俄交好謀害中國。這是多慮了,現在與可見的未來,中國明顯強於俄羅斯,因此俄有求於中,多於中有求於俄。

中俄交好的小小缺點是中國有點得罪歐盟,因為歐盟傾向美國和烏克蘭而不傾向俄羅斯。不過中俄主要是在經貿合作,中國並不直接提供武器給俄羅斯打俄烏戰爭,因此歐盟沒理由翻臉;若真翻臉,中歐都會有損失,歐盟並不划算。

當年季辛吉基於現實主義「聯中制蘇」,現在美國不「聯俄制中」,反而同時打壓中國和俄羅斯,促成中俄交好,是利於中國,而不利於美國啊!

世界不再有季辛吉 | Friedrich Wang

亨利·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以及地緣戰略家。他用外交的方式結束了越戰,並且成功拉攏了中國大陸,在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上反敗為勝,不但彌補了美國在中南半島的失敗,還讓整個亞洲豬羊變色,轉而讓蘇聯陷入被動。

其實,他的「聯中制俄」戰略,基本上與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在結構上差不多。蘇聯的軍力,當時在數量上已經號稱超過美國,就跟當年的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稱霸中原一樣,麾下有數十萬大軍。所以劉備的策略就該聯合江東孫權,共同製造戰略平衡,等到赤壁大戰結束之後,諸葛亮仍然繼續希望這個結構維持下去。季辛吉也一樣,美國聯合中國大陸,在地緣上以及軍事力量上共同制衡莫斯科,有效加強對這個陸權大國的圍堵。

這個需要大的智慧以及眼光,並且必要的時候犧牲一些面子,後退兩步。但是很不幸的,美國在季辛吉之後這麼多時間,都不能再出現一位傑出的外交家以及戰略家。雖然他的這一套政策被後來的卡特以下的歷屆美國政府大致上奉行,但終於在2018年之後被川普所改變。布里辛斯基在他的著作當中,基本上延續了這個思路,他很明白的指出,只要中國、俄羅斯、伊朗不至於聯合在一起,美國以及整個西方的全球利益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我們若反過來想,其實他們的意思就是認為一旦中國與俄羅斯重新聯合,如果還加一個產油而且戰略地位重要的伊朗,那麼就將成為美國的惡夢,很有可能會顛覆西方的優勢。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一點都不難理解,但是實在讓人不懂,為什麼現在西方的政客如此短視?

真的很懷念上個世紀60年代以後,那一些目光如炬的政治家。他們成功讓人類避免了核戰爭的浩劫,並且開創了50多年的繁榮與和平。下一個政治家,在哪裡?世界和平又面臨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