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瓊得獎的標準為何? | 黃國樑

楊紫瓊百年奧斯卡首位亞裔影后。這句話有什麼不妥?

這是客觀描述,理論上並無不妥。問題在於,這是西方視角下的殊榮,甚而,是更純然的盎格魯撒克遜視角。是諸多華裔或亞裔艱辛的奮鬥後,終於被西方頭號大國的一個影視獎項看中並賜予了它一座榮耀。

這裡值得書寫的或是追究的,究竟是楊紫瓊還是好萊塢?是什麼讓一個所謂西方世界最高或是不算最高但最大的電影創作榮譽,這麼捨不得頒給亞裔?

如果它本就是頒給白人,並偶爾給予黑人一些點綴的獎項,它盡可一直頒給白人,或說白左,真不必將眼角餘光射向亞裔。亞裔也大可不必如此這般地去稀罕這麼一座自始即輕視東方的獎座!

華人或亞洲若從心靈上不斷地、永恆地孺慕著西方,就是對自己的殘酷而堅決的否定,因為這麼一個群體不能從自身看到自己,而必須藉由一個西方的鏡子,要西方告訴他好時,他才知道自己好。而西方不告訴他的好,他就覺得那必然是不好。這是已然失去自我的明確而清晰的特徵,而且是失去自身後卻無法察覺的絕症。

亦即,整個座標都是西方創設的,你們華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興都斯坦人、旁遮普人、閃米特人、馬來人都得照著這一個縱橫、體系與尺度,去審視自己的美,或聽命於我們對你們的指令。

西方人說《媽的多種宇宙》是美的,我們才會肯定它是好的;在那之前,誰覺得它美了、有深度了?但明年的奧斯卡會頒給張藝謀以及他的《滿江紅》嗎?不會的,你必須先進入它的座標、規則以及其獨特的審美,然後他才決定要不要賞給你一個獎。

所以,過了一百年好萊塢才終於看到華人的演技,這是好萊塢的問題,不是華人、亞裔的問題。這件事情鏡頭焦距該對準的是好萊塢,不是楊紫瓊。

華人必須如此設想:有一天自己的金X獎,終於頒獎給某一個歐洲或美洲的沒落國家的一部電影以及其導演、演員,而他們竟興奮莫名時,你的光榮才真正的降臨。要不然你就只是拾人牙慧,更重要的是永遠寄人籬下,隨時被踢出門外,你將一直是文化上的波希米亞人,流浪、偷竊、以及占卜自己若有似無的生死。

楊紫瓊得獎,拍個手即可。難道你沒看到有成千上百的亞裔恐有著更為精湛、深刻的表演嗎?你不必假裝你也有著影藝學院評審們的眼光,那眼光只是帝國宣傳部對世界的褻瀆罷了。

無依之地-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 盛嘉麟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是趙婷的「無依之地」《Nomadland》,目前網路上是看不到的,這個網站能夠全片播出很不容易。
https://www.ifsp.tv/play?id=QZpfJEUXPN6

片子的色調很暗,令人感到壓抑又惆悵,原以為只是揭發美國底層社會的生態,看完才知道它標榜的還有人類底層的自由流浪基因。我們99%的人,屈於現實,多半加入社會,屈從社會,換得一種奴役式的安定生活,只能偶而駕車出遊,路經荒野沙漠,釋放一點自由流浪的渴望。而女主角原屬中產階級,卻寧願落入底層,堅持自由流浪。

人們無論階級高低差異,都生活在不同形式的nomad land 之中。而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也都有一個屬於自己個人的 nomad land,只是我們不敢掙脫塵世。或許唯有當我們生命結束之時,才能進入我們心中的 nomad land,永遠的流浪去了。

覺得趙婷離開了故國,跑到異鄉,掙扎奮鬥求生,她也在拍她自己內心nomad land 流浪,所以電影沒有結局,女主角佛恩謝絕了愛情的邀約,繼續惆悵的流浪。

我看到不少華人女留學生嫁给不怎麼樣的洋人,廚子、糟老頭…. 內心深處也就是在nomad land 流浪的異國找一片安定的避風港。

美國媒體上的一句評語是“無依之地 nomadland” 是一部帶著中國靈魂的美國電影。但我不覺得影片和中國有多大的關係,因為中國基因是帶著家族團結的宗族社會,較少個人主義的流浪因素,電影旨在描寫勇敢不屈的美國人女主角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