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近世界大事有感 | 盛嘉麟

我一向認為共產黨是狼性的中國人組成的政黨,而國民黨、民進黨都是綿羊的中國人組成的政黨,綿羊政黨內鬥狠毒外鬥孬種,狼性政黨內鬥凶狠(天安門事件、香港反中事件的輾壓擺平),外鬥更狠(對美、對俄、對印、對越、對日的處理)。國家要在世界上混出個樣子,綿羊性格注定失敗。

我也相信國民黨絕無可能孕育出像楊王這樣的外交官,民進黨則不要說外交官,連有點格調的人都孕育不出來。

放眼望去我很佩服菲律賓的杜特蒂,他大概是菲律賓歷史上唯一擺脫美國殖民地心態,不在乎美國,成為真正獨立國家的總統。

朝鮮的金正恩也很厲害,不負金日成家族的英雄血統。

伊朗的總統及宗教領袖也不負波斯帝國子民的基因。

俄國普京把一個人口僅剩1.4億等同日本,GDP僅有3.9兆美元等同韓國的國家,在世界上維持蘇聯帝國時代的威風,雄才大略當然不用說了。

再放眼望去,日本是最慫的軟蛋,既要中國錢又叫美國爹,日本首相菅義偉竟向美國國防部長卑賤的鞠躬。

歐洲國家我們一直尊稱他們是歐洲列強,現在列強都變成狗熊,都是既要中國錢又叫美國爹的軟蛋。

尤其是德國,那條俄德的北溪二號輸氣管線即將完工,被美國無理制裁喊停,成為全世界看笑話的軟蛋,還要迎著美國說中國新疆的事。

英國的約翰遜,美國叫他來南海當兵卒湊數,他的伊利莎白號航母還在漏水,卻不敢不來,缺少護衛艦就向澳洲海軍借來兩艘,從大英帝國落到美國的兵卒。

在地下我們會聽到東條英機、希特勒和邱吉爾,看到他們軟蛋孬種的後代,放聲大哭。

美國的華盛頓、羅斯福、艾森豪看到他們紈絝墮落的後代,緊張擔心得輾轉難眠。

中國的孫中山 、 毛澤東和鄧小平看到他們奮發有為的後代,撫掌大笑,因為

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一一落實

毛澤東的超英趕美保家衛國,不辱使命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韜光養晦,大放光明

總之, 2021是劃時代的,美國霸權開始被中國扼制的元年,不是中國國力超過美國,而是美國霸權霸凌不到中國的開始,楊王二人的姓名已經刻在中國的歷史石柱上,是偉大的外交官。

冷戰後美國外交的失敗 | 郭譽申

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結束,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強權和世界主宰,然而不過1/4世紀後,美國的地位就大幅滑落。Michael Mandelbaum的《美國如何丟掉世界?》(Mission Failure: 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2016) 和Stephen M. Walt的《以善意鋪成的地獄》(The Hell of Good Intentions: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Elite and the Decline of U.S. Primacy, 2018),兩書都在回顧這段美國外交失敗的過程,後者更清楚指出美國失敗的原因及改善之道。

冷戰之後,經歷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三任總統,美國的外交政策都可稱為「自由主義霸權」(liberal hegemony),即企圖將自由主義原則推廣到其他國家,甚至自視為世界警察,不惜動用武力把不民主的國家轉變為民主政體,並且將它們納入一個由美國設計和領導的制度網絡之中。這樣的外交政策大部份都失敗,讓很多民眾不滿,因此2016年川普競選總統時,提出「美國優先」及對外少承諾、少負擔的政策是有選票的。不過川普上任之後,外交政策的改變卻很有限,而其執行更是混亂。

美國外交的重大失敗至少包括:長期陷入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無所不在的反恐行動,而九一一恐攻事件大約是美國介入中東和偏袒以色列所受到的反擊。俄羅斯曾實行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因此相當靠攏美國,但是美國卻違背北約不東擴的承諾,壓縮俄國的安全空間,導致俄國介入烏克蘭、敘利亞,而與美國對抗。西方國家先鼓動後介入的「阿拉伯之春」造成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蘇丹等國的動盪、政權更替,甚至内戰,大多都沒形成穩定的民主國家,人民生活因此更困苦。美國一直企圖制止敵對國家,如北韓、伊朗,發展核武,但是愈敵對愈堅定這些國家發展核武的決心,並且頗有進展。

美國實行自由主義霸權的外交政策多年,失敗遠多於成功,卻少有改變,因為美國內部有一跨黨派的「外交政策共同體」,並不隨總統而更替。外交政策共同體包含相關的政府機構、會員制組織、智庫、利益與游說團體、媒體、學術界等,形成一隱含的社群,共同向全民推銷自由主義霸權。美國實行自由主義霸權,會大量深度介入世界事務,外交政策共同體就能獲得大量的資源支持,使共同體成員都有機會獲利。

Walt教授建議美國放棄自由主義霸權,改為實行「離岸平衡」的總體策略。「離岸」指美國是西半球唯一霸權,遠離歐亞大陸,不需要過多介入歐亞事務;「平衡」指在歐亞大陸的三個重要地區,歐洲、東亞和波斯灣,保持地區內的勢力平衡,即不出現能支配全地區的區域霸權。只有當一地區有可能出現區域霸權時,美國才需要介入削弱之。


「離岸平衡」確實能讓美國減少國外的損耗,而多專注於國內的發展,尤其Walt教授成書後美國遭遇新冠疫情的重創,更需要休養生息。然而如書中所述,「外交政策共同體」長期主張「自由主義霸權」,並有強大的推銷能力,要其轉向並不容易,未來且看美國自求多福吧。

中國大陸已有成為東亞區域霸權之勢,Walt教授主張「離岸平衡」,卻沒提出美國的應對中國之策,有點可惜 (其書的重點在於批評「自由主義霸權」)。Walt教授的「離岸平衡」,與John Mearsheimer教授的主張很類似,後者認為台灣難免將被大陸統一(參見《台灣安息?》),Walt教授大概也有類似的觀點?

驅逐外交官與關閉領事館的遊戲 | 盛嘉麟

第一回合 2016年

2016年6月,美國認為俄國干擾美國大選,歐巴馬宣佈35個俄國外交官為不受歡迎人物,限他們在72小時內離境。俄國派來專機,載運全部外交人員35人及其家人在2017年1月1日返回俄國。人們起初預料俄國總統普京會做出相應的報復,從俄國驅逐同樣數量的美國外交官。但普京卻表示不會訴諸「不負責任的外交」,而是會在美國新總統川普上台之後謀求修補同美國的關係。

第二回合 2017年

但是普京息事寧人卻換來美國聯邦參議院2017年7月27日壓倒性通過一項「懲罰俄國干預大選法案」,擬就俄國干預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及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祭出更嚴厲的制裁。於是7月30日俄國總統普京率先表示驅逐755名美國外交官,他們必須在72小時內離開俄國。2017年9月1日美國強迫俄國在48小時內關閉駐舊金山領事館及華盛頓、紐約的辦公室,相關俄國外交官全部驅逐離境。

第三回合 2018年

2018年3月20日因俄國涉嫌在英國利用神經毒劑毒殺前間諜一案,英俄兩國互相驅逐外交人員,各驅逐對方外交官23名。為了聲援英國,同年3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也下令驅逐60名俄國外交官,加入驅逐外交官遊戲。2018年初川普名聲尙未徹底敗落,美國有不少小跟班也莫名其妙的參加驅逐外交官遊戲,包括加拿大,歐盟14國都有跟進:

加拿大驅逐13名俄國外交官,烏克蘭驅逐4名俄國外交官,德國驅逐4名俄國外交官,法國驅逐4名俄國外交官,波蘭驅逐4名俄國外交官,立陶宛驅逐3名俄國外交官,捷克驅逐3名俄國外交官,義大利驅逐2名俄國外交官,丹麥驅逐2名俄國外交官,克羅埃西亞驅逐1名俄國外交官,愛沙尼亞驅逐1名俄國外交官,羅馬尼亞驅逐1名俄國外交官,拉脫維亞驅逐1名俄國外交官,芬蘭驅逐1名俄國外交官,瑞典驅逐1名俄國外交官。

驅逐外交官遊戲中的驅逐俄國的人數,依該國與美國關係之遠近而定,俄國的報復行動就不值得去探究了。可能今天人氣低落的川普再玩驅逐外交官遊戲,已經無人跟隨了。

第四回合 2020年

2020年7月21日美國突然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頓的總領事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這是美國單方面作出的決定,中國對此表示強烈譴責,並威脅將進行報復。這是中美兩國緊張關係升級的最新跡象。其實只是驅逐外交官遊戲。

我猜測中國的選項:

  1. 關閉一個相對的在華美國總領事館(中美各有五個總領事館)。
  2. 驅逐與休斯頓總領事館相等人數的美國在華外交官。
  3. 關閉香港的美國總領事館,提升更高衝突。

但是中國必須做好軍事準備嚴防瘋狂川普的軍事挑釁。

結論 可憐的外交官

外交官的崇高地位是因為古代通訊困難,派出去的外交官無法與本國聯繫,折衝博奕不辱使命,全靠自己本事。如中國的班超、張騫、奧地利外交家梅特涅,都是學識豐富,膽識過人的英雄人物。近代通訊便捷,派出去的外交官和國內本部保持連線,聽候指令,外交官只是外交辦事員的地位,只有主導外交政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大人物,如周恩來、季辛格,仍受尊敬。

尤其現在外交官的品質,充滿了情治特工、政治酬庸,如駐日本的謝長廷奸巧媚日,駐德國的謝志偉炮大嘴臭,政客強佔專業外交官的位置,外交官已經無人尊敬,外交人員特考的風彩早已消失。美國駐外大使的傳統就是政治助選的酬庸分贓,早是眾所周知的事。1991年蘇聯瓦解成為15個國家,瞬間全世界突增了(15-1)新國家*180全世界國家*2互派大使=5040,理論上全世界多了5000個大使館、5000個大使、十幾萬個外交官,怎麼尊敬?

進入歐巴馬、川普時代,盛行起驅逐外交官遊戲,大家心知肚明,外交官如圈圈裡的外交辦事員,互相驅逐只是政客玩的遊戲。但是可憐的外交官,這是他們的職業生計,48小時、72小時搬回國內,房子怎麼辦?孩子學校怎麼辦?職位怎麼辦?讓人同情。

在我的年輕時代,政大外交系、台大外文系畢業生最好的工作就是考上外交人員特考,進入外交部當外交官。特考每年一次,錄取廿多人,家裡放鞭炮慶祝,光宗耀祖。現在的年輕人最好遠離外交官,尤其台灣的外派外交官甚至沒有駐在國的外交官身份,只是普通外僑,頂頭上司都是空降的民進黨政客,為了貪圖那點俸祿,苦酒滿杯。

兩岸關係更惡化的新局面 | 郭譽申

8月起大陸全面停止陸客來台的自由行,至於赴台的團體旅遊,對岸雖然沒有明文停止,最近也是明顯減少,都損害台灣的觀光收益。幾天前,南太平洋我邦交國,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一個接一個,宣佈與我國斷交而與大陸建交。不知道後續是否還有友邦要斷交?距離總統大選只有3個多月,過去對岸在大選前都會特別克制,避免激起反中情緒而有利綠營選情,這次卻反其道而行,顯示兩岸關係更加惡化而進入新的局面。

兩岸關係更惡化的根本原因當然是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且全面倒向美、日,然而兩岸關係無疑也頗受中、美關係影響。若中、美關係融洽,台灣的倒向美國不會令大陸太刺眼;現在中、美正在貿易戰並且幾乎全面互相對抗,台灣的倒向美國自然令大陸痛恨,而美國還順勢打「台灣牌」,例如賣台灣F16V戰機,大陸打擊台灣於是毫不手軟。此外,台灣或明或暗地支持香港「反送中」對抗大陸,也使大陸非教訓台灣不可。

大陸治理香港的經驗,如「反送中」事件,勢必影響其兩岸政策。為了避免類似香港「一國兩制」的困難,大陸有可能寧願選擇武力統一台灣(參見《看香港 憂武統》)。即使大陸仍追求和平統一台灣,其香港經驗顯示,大陸的示惠討好和給予經濟利益,例如香港不向中央繳稅、大陸全力支持香港觀光、双方合作大手筆投資興建港珠澳大橋等,都比不上英美意識形態的灌輸。示惠討好和經濟利益既然無效,大陸何必示惠討好台灣?台灣的意識形態不可能大幅改變,因此兩岸的統一不可能因心靈契合,而只會是台灣不得不接受。大陸認清這點,於是限縮赴台旅遊及大力奪取台灣的邦交國,並且很可能繼續窮台、困台。

大陸很可能繼續奪取台灣的邦交國,直到台灣的邦交國數目接近零。有些人認為這不會對台灣有實質影響,筆者不這樣樂觀。假使台灣每年都被大陸奪取幾個邦交國,美國想阻止卻無能為力,這些都會上國際新聞,外國資本家看到大陸勢大而兩岸關係如此惡劣,還敢投資台灣嗎?當台灣的邦交國數目接近零時(可能5年、8年之後),外國會如何看待台灣?外國是否會擔心大陸隨時要武統台灣?若有這樣的擔心,就會影響台灣的貿易訂單。當台灣的邦交國數目接近零時,台灣的人心是否會受影響?部份有錢人恐怕會移民國外或把資產滙出國,都是不利台灣的啊!

在中、美幾乎全面對抗之下,台灣完全倒向美國,又支持香港「反送中」對抗大陸,使兩岸關係更加惡化,大陸因此限縮赴台旅遊及大力奪取台灣的邦交國,並且可能繼續窮台、困台,使台灣逐漸失去所有的邦交國。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已經把台灣越來越陷入反共反中的困境裡,無辜的台灣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似乎只能怪自己自作自受,選錯了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