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處樹敵,焉能不敗? | 郭譽申

H. R. McMaster是美國退役三星中將,曾在川普時代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去職後出版《全球戰場》([1])一書,可算是他的回憶錄,也是他對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回顧和建言。雖然美國的國安政策不是由McMaster將軍一人決定,[1] 無疑有相當的代表性,讓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國安政策的一些重要面向。

[1] 分別探討俄羅斯、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北韓等國的歷史、政治脈絡,以及美國應對這些國家的外交政策。美國與這些國家幾乎有劍拔弩張之勢,對比之下,中美關係還是其中最緩和的,而巴基斯坦是阿富汗背後的影武者,並且其不同派系同時是恐怖份子的打擊者和支持者,讓美國既需要它,又痛恨它。

作者檢討美國外交政策之所以屢屢挫敗,是因為「戰略自戀」的態度,即從美國的角度看世界,認為世局的走向主要依賴美國的決策或計畫而定,因此缺乏客觀地認識對手的意圖、手段與願景,導致美國或是過於樂觀,一廂情願地相信戰略對手願意與美國攜手合作;或是過於悲觀,懷疑美國介入國際事務的能力與正當性,導致畏首畏尾、無法成事。

[1] 呈現作者明顯的鷹派態度,以及他對上述7個國家的大幅度妖魔化。譬如 [1] 介紹中國的一章的標題為:「固若金湯的鐵腕控制-中共對世界自由與安全的威脅」,然而對於中國讓8億人脫貧,在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內增加了2億中產階級,以及中國已40多年不曾參與戰爭等重大貢獻卻是輕描淡寫或完全不提。筆者對中國之外的其他6個國家不夠了解,然而由作者的妖魔化中國推論到其他國家,作者的妖魔化所有國家恐怕都頗多不實!作者批評美國「缺乏客觀地認識對手的意圖、手段與願景」,似乎也在批評自己的不客觀。

比較美國與中國。美國與歐洲國家和日本的關係是優於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但差距不大,中國與歐洲國家和日本絕非敵對關係,而仍然正常貿易、文化交流等。其實中國在全世界幾乎沒有敵對的國家,而美國卻是到處樹敵,正在烏克蘭與俄羅斯打代理人戰爭,不久前才結束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與伊朗不時有軍事衝突和代理人戰爭,與北韓長期劍拔弩張,而與巴基斯坦是各懷鬼胎。美國的敵對國家,應該還要加上 [1] 較少提及的敘利亞、利比亞、古巴和委內瑞拉等等。

中國在全世界幾乎沒有敵對的國家,而美國卻是到處樹敵,把不合己意的國家全都妖魔化,於是敵對的國家愈來愈多。美國雖然強大,比敵對的國家都更強大,然而長期對抗許多敵對的國家,豈能久乎?焉能不敗?

[1] H. R. McMaster《全球戰場:美國如何擺脫戰略自戀,面對全球七大安全挑戰?》八旗文化,2022。(Battlegrounds: The Fight to Defend the Free World, 2020)

兩岸對抗加速統一 | 郭譽申

中國崛起威脅美國霸權,美國企圖壓制中國,不僅發起對中貿易戰、科技戰,也刻意支持台灣以挑釁大陸,包括售台武器、官員訪台、通過友台法案等等,大陸的回應是增加軍事演習、聲明不存在海峽中線及幾乎每天軍機越過海峽中線擾台,造成台海兩岸的空前緊張。兩岸會打起來嗎?筆者認為目前不會,但是長遠來看,中、美對抗加劇,台灣倒向美國,一起對抗大陸,將加速大陸統一台灣的步伐。

美、台雖與大陸對抗加劇,大家都還頗有分寸。美國未派軍隊進駐台灣,也不跟台灣建交,而台灣不宣佈台獨。大陸增加軍事演習及以軍機越過海峽中線擾台,在於警告美、台不得越過分裂中國的「紅線」;只要美、台不越過紅線,大陸無意立刻實行武統。大陸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仍在持續增長,時間對大陸有利,大陸因此並不急於立刻統一台灣,換言之,短期內兩岸應不會打起來。

長遠來看,中國為何非要統一台灣不可?著名的政治學和國際關係教授John Mearsheimer指出兩點理由:「國家主義」和「國家安全」。(參見《台灣安息?》) 其一,對於中國大眾來說,台灣是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卻在1895年中國虛弱的時候,被可惡的日本奪走,因此就國家主義來說,台灣必須回歸中國,是不可能妥協的議題。其二,台灣面對中國沿海的精華地區,地理位置重要。若台灣屬於或掌控於中國的敵對勢力,中國的沿海精華地區將受到很大威脅,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安全;反之,若台灣回歸中國,既有益於國家安全,也能提升中國對西太平洋的影響力。

上述的理由一「國家主義」是原則性的,與統一台灣的時間少有關聯;理由二「國家安全」則頗影響統一的時間。若台灣的勢力與大陸友善,不威脅到大陸的國家安全,大陸不需要急於統一台灣;反之,現在台灣和美國一起對抗大陸,美國並開始售台攻擊性武器,未來甚至可能美軍進駐台灣,當然被大陸視為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因此大陸勢必加速準備統一台灣。

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明訂「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項條件之一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與以上的分析若合符節。若台灣與大陸友善,自然會被視為和平統一仍有可能,而不需要採取非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反之,現在台灣和美國一起對抗大陸,成為大陸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若繼續下去,自然表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那就必須採取非和平方式收復台灣了。

過去兩岸關係和緩,大陸不急於統一台灣,筆者的研判是:約十年後,大陸的政策會從現在的「反獨」轉為「促統」、「以武迫統」;約二十年後,完成和平統一或武力統一。現在台灣和美國一起對抗大陸,成為大陸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大陸在被倒逼之下,很可能會調整提前以上的統一時間表。這就像香港的「反送中」暴亂倒逼出大陸的《港版國安法》;若無反送中,大陸不會急於推出《港版國安法》。

從民主走向獨裁-以國安之名 | 郭譽申

5月以來立法院快馬加鞭地通過了「國安五法」的修正案,蔡總統並宣示,立院要在下個會期完成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所謂的「中共代理人」納入,被稱為「中共代理人法」。這些有關國家安全的立法被很多人批評為「綠色麥卡錫」和人權倒退。不僅立法,還有執法。2017年底,新黨的一些青年幹部就因《國家安全法》被搜索調查,卻至今案情仍未明朗公佈,有侵犯人權之虞。蔡政府以國安之名打壓反對黨,頗有走向獨裁的趨勢。

世界上大部份的國家都實行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是很多國家雖有民主之名,卻更傾向獨裁之實,俄羅斯、土耳其、以及亞、非、拉美的許多開發中國家都是如此。這些民主國家走向獨裁的典型方式是執政者先製造出或真或假的外敵,然後以國家安全之名,制定嚴厲而含意模糊的國安法,於是就能「依法」壓制甚至拘捕反對黨和異議人士,反對者的任何示威抗議和境外聯繫都可能觸犯國安法,反對黨因此被大幅削弱,而執政者就能「合法」地獲得長期及全面執政。執政的民進黨修訂「國安五法」,又要搞「中共代理人法」,行為跟上述傾向獨裁的國家類似,若不儘快下台,極可能走上獨裁之路,而台灣的人權堪憂啊!

為什麼西方民主常走向獨裁?西方民主主張政黨競爭,執政黨為了利益,也為了某些使命感,總想長期及全面執政。要達到這目標,最直接而簡單的方法就是製造外敵,並制定嚴厲而模糊的國安相關法律,以限縮、壓制及削弱反對黨和異議人士。所有的執政黨幾乎都有這樣的動機,而且其作為可能完全「合法」,於是逐漸走上獨裁、侵犯人權之路。以目前的民進黨為例,它在立院大幅過半,又已提名通過2/3以上的大法官,於是它得以制定任何國安相關法律,都會被認定「合憲」「合法」啊!

國家安全照理應與國內的政黨政治區隔開,西方民主卻常做不到。對比之下,中國大陸實行黨政合一的制度,只有黨內個人之間的競爭,而沒有政黨之間的競爭,執政黨因此不會有動機以國家安全之名處理國內政治。不是沒有國安法,但是國安法幾乎只用來處理外敵對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而不涉及國內政治。這樣國家安全和國內政治清楚分開應該是較好的制度,比較不會走上獨裁之路(中共主要以集體領導制衡當權者,請參考《中共集體領導的制衡》),也比較不會因國家安全而系統性地侵犯人權。

實行西方民主的國家常以國家安全之名處理國內政治,而逐漸走上獨裁、侵犯人權之路,當下的蔡政府正在如法泡製,台灣的民主實驗因此面臨嚴酷考驗。對比之下,中國大陸能把國家安全和國內政治清楚分開,是有其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