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要多談,主義也可多談 | 譚台明

胡適、李大釗:問題與主義論戰

孫中山說,馬克斯是病理學家,不是生理學家。就是說,他看「病」看得很準確、很透徹,但解決方法不好。那誰的解決方法好?

首先,不要夢想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法。這是浪漫的理想主義。你怎麼證明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法」存在?你不能證明,任何人不能證明。所有的「好方法」都發生在過去,而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把壞的方法倒過來,也不等於好的方法。

路是人走出來的,好的方法靠不斷的「走」(創造)。一切都要靠我們一點一滴的去試,一切都從自己做起。不要幻想有一個「天堂路」,順著它走就會通往天堂。沒有這回事。

而「一切都從自己一點一滴做起」,也不代表正確,因為這仍然可能錯。「正確」是那麼的艱難,而且,更好笑(氣人)的是,今天正確,明天可能就不正確了。(第一次,覺得這方法好,第二次,就有人學會作假)。但你也不能不要方法,天天變樣子,那不成,也做不到。

不管怎麼說,「一切從自己做起」,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對自己負責(誠實),這叫做道德。幾千年來,人類只能肯定一件事,就是必須有道德。有道德不一定更好,但總能避免更壞。

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有道德的人多,還是少。不是取決於主義、制度什麼的。(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自由民主、集權獨裁?那個好?真的很難說。隨時在變的。)

只有人是活的。活的人,不能(也不可能)受限於死的思想。真正萬能的,是人。但人偏偏向外尋找萬靈丹(以為主義、制度可以解決問題)。向外沒有不對,眼睛耳朵總是向外的。但向外是吸收,吸收進來再創發,還要靠內在。內在就是良知,不是思想。思想已是創發的初步成果。

「只要主義真」和「多談問題,少談主義」,都不對。問題要多談,主義也可多談。主義的真假與時俱變,所以不能靠它。最終,怎麼看問題,怎麼用主義,一切的保證在人自己,在自己的良知(也是所有人共有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