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無罪、現代「百官行述」,司法改革何在? | 郭譽申

最近台灣司法出現兩件大事:二審被判有罪的太陽花學運「攻占行政院」案,被最高法院撤銷原判決,發回高院更審。北檢偵辦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涉關說案時,發現及查扣了富商翁茂鍾的27本筆記本,記載他與幾十名司法檢調官員酬酢往來的「百官行述」。兩件司法大事讓社會嘩然,台灣已經民主化多年,蔡政府聲稱司法改革,司法仍然如此,奈何?

太陽花攻占行政院的被告,僅被二審輕判2到4月刑期,最高法院還以人民行使抵抗權或公民不服從,為被告脫罪,等於是主張被告完全無罪。對比最近美國川普的支持者攻占國會,被視為暴亂叛國,台、美兩案的差別實在太大,台灣不是一直視美國為民主、法治的典範嗎?筆者沒證據指控最高法院受到蔡政府的操控,但最高法院至少很像是自我體察上意,及迎合綠色滔天的氛圍。

「百官行述」是滿清康熙朝時,紅頂商人勾結眾多官員的記錄,被用來操控官員、影響政治(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所描述)。不料21世紀已民主化的台灣竟發生類似的醜聞,富商翁茂鍾經常邀宴及送小禮物(如襯衫)給許多司法檢調官員。顯然這些只是日常酬酢、建立關係,翁商看來是幫人擺平官司的「訴訟掮客」,面臨司法案件時,他應該不僅是邀宴及送小禮物而已。由於涉及的司法檢調官員眾多,據說司法院、法務部僅對「飲宴應酬5次、收受餽贈3次」以上者進行調查。是否官官相護?

西方民主主張三權分立、司法獨立,追求高品質的法治。台灣已經民主化三十多年,為何司法仍然如此不堪?其實民主未必有益司法。

民主制度以選舉實現多個政黨的競爭,而司法是政黨競爭的裁判員,因此需要司法獨立於政黨之外,以保持裁判員的中立公正。然而正因為司法是政黨競爭的裁判員,政黨有強烈動機要影響甚至掌控司法;這就像運動比賽,若裁判員站在自己這邊,當然贏面會大得多。蔡總統都提名親綠人士担任大法官,而川普都提名保守派人士担任大法官,就是例證。政黨(尤其執政黨)既然喜歡掌控司法,某些法官自然會趨炎附勢、體察上意,以求回報(如未來的升遷)。最高法院撤銷太陽花「攻占行政院」的二審有罪判決,大約就是如此吧?

司法獨立也未必有益司法。司法獨立讓司法人員能不受外界的干擾而獨立辦案審案,卻無法保證司法人員的品德和操守,也無法保證司法判決的品質。幾乎獨立封閉的司法體系,讓司法人員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不受外界監督,而且可能更容易藏污納垢、官官相護。現代的「百官行述」大約就滋生於這樣的背景。

筆者一輩子沒打過官司,卻一直讀到聽到司法的弊端,司法改革完全是空話。或許司法獨立讓司法沒人可管,司法根本不可能改革?

民主和司法獨立未必有益司法。大陸的司法或許還比較好?大陸以前是黨比法大,近年則強調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大陸沒有政黨競爭,政黨因此比較沒有動機要影響、掌控司法;大陸不講究司法獨立,司法要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因此司法不是沒人可管的。兩岸的競賽,應該比比司法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