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高科技競爭,各有何優勢? | 郭譽申

中美的高科技競爭,美國採取攻勢,而中國居於守勢。美國直接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如限制或禁止很多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出口到中國;另一方面以政府預算大量支助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如以《晶片法案》補貼半導體產業,以《通膨削減法案》補貼電動車、新能源產業。中美誰能勝出?現在還言之過早,但可以評估各自的優勢和已執行的政策。

美國的最大優勢是它有不少擁有高科技的盟國,包括日、韓和一些歐洲先進國家。美國目前的高科技產業未必強過中國,即使有領先也領先不多,但是加上其盟國,則確實領先中國一段差距。譬如:美國聯合其盟國共同限制或禁止高階半導體產品和技術出口到中國,才對中國造成較大的損害。

中國的最大優勢在於它仍有較高的經濟增長動能。今年由於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和整頓房地產產業,中國的經濟特別疲弱,現在它已大幅放寬防疫封控措施,並推出《金融16條》支持房地產產業,中國應該會很快恢復過去較高的經濟增長趨勢。

美國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會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嗎?幾乎不會。中國過去至今的經濟增長,高科技產業占比並不大,因此美國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或許能稍壓制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但對中國的整體經濟影響不大。

中國的另一優勢在於它半私有、半國有的經濟制度。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受到美國的打擊而難免有些受創,私有企業必定追求較短期的經營績效,因此對投資於受創的高科技產業會比較裹足不前。所幸中國有很多國有企業,在政府的指導之下,可以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而長期投資於風險較高的高科技產業。如上述,中國未來仍會有較高的經濟增長,因此中國的很多國有企業就有源源不絕的資源可以投資於高科技產業。

中國還有一明顯優勢乃是,中國大學培養出大量的科學和工程人員,人數比美國多得多,這些人彼此切磋和競爭,自然能產生很多優秀的人才。

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提供美國所需的大部份的高階晶片,美國擔心中國大陸可能統一台灣,不論和統或武統,即能得到台積電,並掐住美國的高階晶片供應,因此逼迫台積電到美國建廠生產高階晶片。這政策看似有益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其實不利於美國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如張忠謀所說,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大約高出在台灣生產成本的50%以上。因此,這政策將削弱台積電的整體競爭力,並拉近大陸半導體製造業與台積電的差距。美國只追求自利,似乎忘了台灣是其盟國,而削弱台積電不利於其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

中美的高科技競爭,美國的優勢是它有不少也擁有高科技的盟國。中國的優勢在於,它仍有較高的經濟增長動能,因此能夠通過國有企業源源不絕的投資於高科技產業;而且中國大學培養出大量的科學和工程人員,人數比美國多得多。美國逼迫台積電到美國建廠生產高階晶片,看似有益於其國家安全,其實不利於美國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

審視美國可能保台的原因,靠得住嗎? | 郭譽申

兩岸關係不佳,蔡政府高唱「抗中保台」。然而兩岸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差距大,台灣本身實不足以自保,而只能倚靠美國保台。保台要倚靠美國,我們當然要搞清楚美國為何有意願保台,先不管美國是否有能力保台,以及要如何保台。搞清楚美國可能保台的原因,就能研判美國的保台是否靠得住。

美國可能保台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項:

一. 自視為自由民主國家的美國,視台灣為自由民主國家,因此要保衛有相似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台灣。

二. 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提供美國所需的大部份的高階晶片,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因此美國要保衛台灣。

三. 美國為了保持它世界唯一霸權的威望而需要保衛台灣。

關於原因一,就是蔡英文曾多次呼籲的,民主國家要支持民主的台灣。這是自由主義的邏輯,然而國際關係理論還有現實主義。現實主義重視國家安全、權力、利益等,並不主張民主國家要支持民主國家。美國的外交政策常在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搖擺不定,最著名的實例是冷戰期間的1970年代,美國從自由主義的圍堵共產中國,突然轉變為現實主義的「聯中抗蘇」。美國的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也表示當時的現實主義考量蓋過了先前的自由主義考量。台灣倚靠美國的自由主義保衛台灣,很不可靠,因為美國可能隨時轉為現實主義。(參見《「民主同盟」能夠保衛台灣?》)

台積電被稱為護國神山可說是基於原因二。最近台積電的一些人員和設備移轉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5奈米新晶圓廠,讓台灣人警覺到,護國神山可能被淘空,因此損害台灣的國家安全。其實筆者一年多前就已看出這趨勢,參見《美國要重振其半導體產業,對全球有何影響?》《半導體產業面臨大變局-護國神山能否持續》《美國晶片法案損害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國家安全》。護國神山不會一下就被淘空,但下一步是3奈米晶圓廠,而幾年之內,台積電的大部份先進製程大約都會移到美國。屆時台灣不能再倚靠台積電和半導體產業使美國願意保台了。

根據原因三,美國可能願意保台,因為它要維持其霸權地位。美國能長保其全球唯一霸權的地位嗎?幾乎不可能。一般估計,不需要十年,中國的GDP將超越美國;而二十年後,中國的GDP將大幅超越美國。國力主要取決於經濟實力(經濟實力能轉為軍事力量),因此未來美國不可能仍是全球唯一的霸權,至少也是中、美兩強互相尊重的局面。屆時美國不會再不自量力的「抗中保台」,去對抗一個塊頭大於自己的中國。(參見《和平統一有可能嗎?》)

美國可能保台的三個原因都不可靠、都可能改變,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會更不可靠、更可能改變。台灣卻沒事似的以不變應萬變,真了不起!

台積電和台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Friedrich Wang

老張先生已經當著美國人的面表示,台積電的晶圓廠遷到美國之後生產成本很可能會增加50%以上。也就是說在商言商,如果去了美國沒有台灣政府所給予的用水用電各種方便與優惠,那麼競爭力就很可能下降。所以,他並不贊成今天這樣做。

也可以說老先生很聰明,故意留下這一些談話來給未來的自己找下台階,他知道自己也擋不住,這是一筆政治交易。但事實就是如此,台積電的發達,實際上是全台灣老百姓犧牲用水用電所供養出來的,所以四十多年來台灣人民共同的財產,用自己的資源以及忍受各種環境的負載才有的成果。

當初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人,不辭辛勞,苦口婆心,苦心造詣,再加上蔣經國的支持以及國民黨黨產的挹注,終於創造了新竹科學園區以及台積電的奇蹟。看過石滋宜的口述訪問就知道,當初他們是如何用各種方法拉攏人才,希望能把最頂尖的人請回台灣,共同為台灣未來幾十年的幸福而努力。趙耀東的一段話「我30歲才來台灣,到現在60多了還在為台灣拼命;你30歲才離開台灣到日本,為什麼不回去為台灣做點事?」看完除了感動,如果你還有一點良心跟血性,有可能會紅了眼框。

所以今天教科書還在說國民黨賣台,外省人來台灣之後殺人,軍公教吃掉了台灣的經濟,就知道這有多可笑。今天可好了,當年的篳路藍縷,現在拱手讓人,打開大門讓強盜搬走。執政的貓女王集團笑臉相迎,開開心心讓强盜搬走,在野的朱立倫集團也一樣一句不說,深恐讓強盜生氣,失去了他們的歡心。

其實台灣的未來已經非常清楚了,被掏空、拋棄,然後聽天由命。但可悲的是這個島上像螻蟻一般的人,還開開心心認為這一切都是為自己好。

失去高獲利的台積電還有未來嗎? | 魏人偉

愚見謹供參考:

1. EUV光刻機單價已由1.5億美元漲到最新的4億美元。

2. 張忠謀估台積電去美生產成本要增加50%。

3. 獲利率由目前的60%會降至15%。

4. 台積電沒有了豐厚的利潤用啥來從事下一代新產品的研發?還能領導業界嗎?

5. 同款的手機,內裝美製芯片要4萬台幣,使用台製芯片只要3萬,消費者會乖乖被割韮菜嗎?不會憎恨美國霸權的剝削亂搞嗎?

6. 台灣政客説大部份產能仍在台灣生產,可能嗎?那美國那些貴得離譜的芯片要賣給誰呢?只能賣給軍工產業了,但資本算得很精啦,會買單嗎?

7. 美國政客大概率是先騙再說,最終一定會控制全球所有高階晶片,才能像操作油價那樣爽呀~

8. 按照兵法,台積電實為"疑兵/佯攻",引導美國用霸權去對抗全人類的經濟規律,等到三、五年後再回頭,才驚覺自己打的是風車~

9. 這可為中國大陸的趕超爭取寶貴的時間~

10. 草民其實是贊成台積電遷美的,而且希望愈徹底愈好,愈快愈好!因為窮台才能救台嘛,而且身上沒寶/強盜自跑呀~

結語:

華夏貴胄立天地,背靠大陸少受氣,
護島神山被賤逼,邊埵無力暗呑泣。
華夏貴胄立天地,苦幹實幹靠自己,
超英早成舊童話,趕美戰馬越峰驛。
華夏貴胄立天地,文明修養重正氣,
不欺不罔不生事,四海之內皆兄弟。
華夏貴胄立天地,共同富裕世無替,
你好我好大家好,無緣同體共登第。

護台長老(張忠謀)的閒話一句 | 魏人偉

愚見謹供參考:

1.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閒話一句而定全局~

2. 金句:「台積電遷美成本多一半」。

3. 此句一出,使美國芯片戰略即刻破局。

4. 高明之處在於他沒說不配合遷美哦,這就是中華智慧~

5. 因為手機價格會暴漲,將引發全球眾怒~

6. 韓國的芯片有一大半業績依靠大陸,台積電答應遷美之後,韓國就得自己戴著頭盔往前衝,無論怎麼做都會斷掉一手一腳,還作球給大陸,又有由頭修理高麗棒子了~

7. 在台灣島內影響更深。首先確定停掉了高雄的7奈米廠,那麼房地產投資客不就斷頭了?那台南的廠咧?這些可都是深綠地區哦,再也沒有「史上最好的美台関係」囉,奪產之恨不共戴天呀~

8. 大陸正好借此良機"倒逼"芯片界能夠國產替代,好比吃下天山雪蓮,可使內力提升一甲子~

9. 這些外溢效應看在對岸同是讀中華古書的學霸領導眼中,自然是心領神會+愉快會晤了~

10. 見面寒暄更是搧了美國一個大耳括子,美國不是一直在恐嚇台灣武統武統的嗎?根本玩不過中國~

正是:
風波見慣操舟穩,
九天驚雷鎮鬼神,
靜如處子動脫兎,
大國博弈初破局。

美國晶片法案損害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國家安全 | 郭譽申

美國剛通過了《晶片法案》,是拜登總統在上任之初就積極規畫的。《晶片法案》的目標是重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及壓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然而筆者認為,能否壓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未可知;但《晶片法案》勢必損害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和國家安全。

簡單回顧一點半導體產業的歷史。1980年代日本是世界半導體產業的一哥。自1986年開始,美國逼迫日本三度簽訂不平等的半導體協定,使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逐漸萎縮至大幅衰落,而美國成為半導體產業的世界龍頭 (參見《日本失落三十年-美日同盟如何互相對待》)。經過三十年的市場自由競爭,台灣和南韓的半導體產業逐漸興起,取得了市場的最大份額。這表示台灣和南韓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強過美國,正是張忠謀不看好美國在地製造晶片的原因。

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比不上台、韓,為何還非要自己搞?因為美國現在視半導體產業為影響國家安全的國防工業,賠錢也要搞,因此以《晶片法案》大幅補貼在地的半導體產業。具體說,美國擔心其半導體的國外供應鏈台積電、三星等等的安全。中國大陸有可能武統台灣而奪取台積電;南北韓有可能爆發戰爭而毀掉三星電子。美國不願承擔這樣的風險,因此要重振其國內半導體產業,以逐漸取代國外的供應鏈台積電、三星等等。

美國的競爭力比不上台、韓,要如何重振其國內半導體產業?除了《晶片法案》的補貼,美國自然會運用其強大的政治勢力,就像上述1980年代後期美國的逼迫日本一樣,雖然手法會不同。譬如:美國已經逼迫台積電和三星赴美投資興建半導體廠,美國已經限制台積電不得為大陸代工某些高階晶片,去年美國商務部曾逼迫包括台積電、三星在內的主要半導體公司繳交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未來美國可能規定,其國防有關的單位/企業必須優先採購國內生產的晶片。

美國加強投資其國內半導體產業,必定以高階製程生產高階晶片為主,因為美國的公司,如英特爾,本來就擁有較高階的製程技術(但不大做晶圓代工),而且美國的人員和營運成本都高於台、韓,在低階晶片市場更缺乏競爭力。

美國以其政府補貼和政治勢力角逐高階晶片市場,會受最大影響的將是原來雄踞高階晶片代工市場的台積電,及相關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台灣半導體產業受損害的程度將取決於美國施展多少不公平的競爭手段,想到上述美國當年對付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厲害,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對於美國,台灣的最大價值幾乎就是其半導體產業,提供美國所需的很多價廉物美的晶片。當美國成功的重振其半導體產業,並取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台灣還有多少價值?美國還有必要保衛台灣嗎?換言之,《晶片法案》既損害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損害台灣的國家安全。

《晶片法案》能否壓制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未可知也。根據媒體報導,過去一年中國的中芯國際已經運用7奈米製程技術,量產出貨比特幣挖礦晶片。7奈米製程技術一般需要使用先進的EUV光學設備,在美國的阻撓之下,中芯國際買不到EUV光學設備,而只能使用DUV光學設備,竟也能生產7奈米製程技術的晶片,令人驚異。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個怪胎,美國雖然對它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它似乎仍能有所突破。

半導體產業面臨大變局-護國神山能否持續 | 郭譽申

台積電分別在去年和今年初宣佈在美、日投資興建晶圓廠。9月底,美國商務部要求包括台積電、三星在內的主要半導體公司在11月8日前繳交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儘管這項要求沒有強制性,但美國媒體報導,白宮不惜祭出《國防生產法》來逼外國業者就範。看來美國已展開重振其半導體產業的積極行動。不過,幾天前張忠謀卻表示不看好美國在地製造半導體。這些現象顯示,全球的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大變局。

今年5月,筆者就為文不看好美國政府主導投資其國內半導體產業 (參見《美國要重振其半導體產業,對全球有何影響?》),現在獲得張忠謀的背書:「美國已經回不去了,現在就算投下去1千億美元,想在美國重建有競爭力的供應鏈,最後仍會發現成本太高,欠缺競爭力。」

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回不去了,為何台積電、三星還到美國投資?相當程度是被迫的。以投資/報酬而言,不是好的投資案,但是台積電、三星和背後的台灣、南韓政府都不敢得罪美國,於是只好掏錢支持美國重振其半導體產業。台積電的美國廠大約3年後可以量產,屆時很可能沖淡台積電的整體獲利。

美國為何要求主要半導體公司繳交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美國聲稱是為了了解晶片短缺的狀況,但是卻構成不公平的競爭。這些數據顯然有利於美國的投資半導體產業,讓美國能投資於較有獲利空間的子領域;此外,若美國的半導體公司獲得這些商業機密,將很有利於其與外國半導體公司的競爭。

美國一向主張自由市場的公平競爭,自己卻濫用其政治優勢,既逼迫台積電、三星到美國投資,又要它們交出商業機密數據,反正就是吃定了台灣、南韓是美國的附庸,無能反對。美國的吃相實在太難看了,夫復何言!

美國不惜以低劣的手段損害台積電、三星,也要重振其國內半導體產業,除了商業利益考量,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安全。美國擔心,中國大陸有可能武統台灣而奪取台積電 (筆者早已預見這可能性,參見《武統的可能性提升》);南北韓有可能爆發戰爭而毀掉三星半導體公司。美國不願承擔這樣的風險,因此更要重振其國內半導體產業,以逐漸取代台積電、三星。

半導體產業由於投資金額龐大,一向常有國家政府的投資,而政府投資是為了促進科技和經濟,並不影響半導體產業的自由市場和公平競爭。現在美國的投資其國內半導體產業,卻是為了國家安全,把半導體產業幾乎變成國防工業,這勢必導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大變局。

半導體產業變成關係國家安全的國防工業,很可能造成過度投資,未來影響半導體公司的獲利,甚至導致虧損;而且大家不再講究公平競爭,各國就是各顯神通了。台積電、三星雖然有強大的競爭力,能否抵抗美國的不公平競爭?即使能,日子絕不會像過去那麼好過。(本文未提及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因為它受制於買不到光刻機,仍無法生產高階晶片。若大陸能突破此瓶頸,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將更競爭激烈。)

美國要重振其半導體產業,對全球有何影響? | 郭譽申

車用晶片全球缺貨,短期不會緩解。美國白宮召開半導體執行長峰會,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19家公司高層受邀,總統拜登在峰會上表示,中國計劃主導半導體供應鏈,美國不能坐視,也要加強投資國內半導體產業,金額達千億美元。英特爾的新任執行長宣佈要重返晶圓代工戰場。這些對全球的半導體產業有何影響?

台積電、三星分別座落在美國的附庸國家,台灣和南韓,美國還是不放心、不甘心,非要把半導體供應鏈放在美國本土不可,這是什麼心態?其一,美國害怕大陸會武統台灣,奪取台積電;也怕北韓會南侵南韓,毀掉三星。其二,半導體產業利潤豐厚,美國要自己賺。前者顯示美國的霸業動搖,後者顯示美國只管自己,不顧盟邦的利益,恐怕加速霸業的衰落。

講點半導體產業的特性。半導體產業牽涉很多科技,包括半導體物理、電路學、光學、化學、軟體等,不僅要懂學理,更是精緻的工藝。晶片常被區別為多少奈米(1奈米=10-9m),表示晶片裡電路的細緻程度,也表示晶片裡電路的龐大和複雜程度(晶片愈細緻,就能容納愈龐大、複雜的電路)。晶片裡的電路愈細緻、龐大,其製造的難度和成本自然愈高。

晶片應用在各種電子系統裡,手機和高速電腦的主機(CPU)一般需要最細緻、複雜的晶片(如7奈米),可稱為高階晶片;包括車用晶片在內的其他晶片不需要那樣細緻、複雜,可稱為低階晶片。兩類晶片各有市場,高階晶片的利潤一般比低階晶片高,但是低階晶片的需求量大得多。

由於半導體的製造有很多複雜的製程步驟,是精緻的工藝,因此很需要技術的累積和經驗,即必須28、14、10、7奈米的製程技術…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大陸是半導體產業的後進入者,目前只能製造低階晶片。台積電、三星是領先者,能製造低階晶片,也能製造高階晶片。(高階晶片的供應商少,並多受控於美國,美國因此能禁止供應商銷售高階晶片給中國企業,如華為。)

美國要加強投資國內半導體產業,必定以高階製程生產高階晶片為主,因為美國的公司,如英特爾,本來就擁有較高階的製程(但不大做晶圓代工),而且美國的人員和建廠成本都高於中、台、南韓,在低階晶片市場是缺乏競爭力的。

美國要角逐高階晶片市場,會受較大影響的將是台積電、三星等領先企業,而不是還在生產低階晶片的大陸企業。英特爾、台積電、三星等共同角逐、分享高階晶片市場,恐怕會使大家的利潤都降低而沒有贏家;而利潤降低又可能導致缺少資源來投資開發更高階的製程技術。

車用晶片全球缺貨,顯示低階晶片市場仍有很大獲利空間,對於生產低階晶片的大陸企業是大利多,它們不僅能藉此站穩腳跟,還可能賺到資源來投資開發較高階的製程技術。雖然美國禁止一些高階製程的關鍵生產設備賣給大陸,以大陸擁有龐大市場和大量優秀工程師,大陸仍有可能自力更生,突破瓶頸。

以上是就短期的評估分析,長期而言,筆者不看好美國政府主導投資半導體產業。美國政府的補貼會有短期效果,但是政府不可能永遠補貼,等補貼過後,市場競爭終將恢復常態。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曾經很興旺,後來逐漸萎縮,過去產業萎縮的因素,如人員和建廠成本高昂,看來並未改變,因此未來多半仍會重蹈覆轍。(若美國把半導體視為國防而願意長期補貼,則需另當別論。)

台灣的半導體危機 | 盛嘉麟

【汽車芯片突然全球缺貨】

汽車芯片是低階的芯片,卻需要極高的良率,因為手機芯片有些微差錯只會影響手機的功能,而汽車芯片若有些微差錯可能影響行車安全,所以汽車芯片是低階工藝,利潤偏低,卻製造嚴謹,所以不是熱門生意。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活動減少,汽車銷量大減,同一時間人們對視頻娛樂的需求激增,線上遠距工作的需求增加,電腦相關產品的銷售快速增加,於是半導體產業減少了汽車芯片的產能,轉而生產工藝較高,利潤豐厚的電腦,視頻及手機芯片。

這時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粗暴制裁中國,打擊中國半導體的產能,使得中國的汽車芯片生產受到破壞,同時限制在華汽車公司不得向被制裁的中芯國際就地購買汽車芯片,迫使汽車工業轉向台灣、韓國訂購汽車芯片。

更沒想到2021年新冠疫情好轉,汽車銷量回升,世界主要的汽車產業紛紛擴大生產,汽車芯片的需求頓時猛增,汽車產業集體轉向台積電及三星求購汽車芯片。而台積電及三星正在生產工藝較高,利潤豐厚的電腦視頻及手機芯片,一時勻不出生產線大量生產汽車芯片,頓時全球汽車產業因為缺乏汽車芯片而關廠減產,造成全球性汽車芯片短缺的風暴。

【中國歐美都要自製半導體】

全球性汽車芯片的短缺風暴,歐美、日本汽車大廠集體向台灣訂購求援,他們同時警覺到世界 90%芯片的製造過程要依賴台灣,是一個嚴重的瓶頸,已經危及國家安全。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及美國半導體協會SIA 都提出報告,建議美國必須在國內製造芯片,不能依賴台灣的產業鏈。於是拜登總統以行政命令,決定聯邦政府出資超過1,000億美金,發展國內完整的芯片產業鏈。

歐盟,尤其是其中的德國,發現芯片的製造程序依賴台灣,危及國家安全,也出資超過1,000億美金,發展建立歐盟的芯片完整的產業鏈。

中國在遭受美國川普總統的打壓制裁之後,痛定思痛,同樣出資超過1,000億美金,決心發展國內完整的芯片產業鏈,並釐定其為國家重要策略,計劃5~10年之內,有中國完全獨立自主完整的芯片產業鏈。

【台積電受外資左右】

受到美國的要脅,2019年台積電決定投資20億美元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5奈米芯片製造廠,最近更傳出台積電要在美國建立五、六處芯片廠,完成從晶圓、設計、製造、測試、封裝所有工序的美國產業鏈。台積電的五萬台灣員工,夙夜匪懈,打造了台積電的輝煌。將來台積電被迫在美國設廠,失去了台灣的特殊工作文化,台積電不可能在美國同樣的開花結果,很可能就此前途終結。

台灣的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其實是受制於美國,外國人持股佔78.48%的外資企業,不是真正的台灣企業。外資不但名列董事之列,其靈魂人物張忠謀還時稱自己是美國人,曾呼籲美國不該放掉半導體製造。在緊要狀況下台積電諒不會不顧及美國利益。加上台積電高層或一般員工未被課以國家忠誠之義務,自就難不以個人利害為考量被他國挖角,跳槽韓國三星, 或轉為中國大陸效勞,不乏前例。

【台積電不是護國神山】

台積電是外資企業,美國要他去美國設廠,他就效忠美國,再者台灣當前執政當局,為求美國的保護,凡涉美事務或談判,莫不曲意承歡,自我矮化,難期其在半導體產業的國家利益上堅持維護。所以,即使現在台灣舉國上下,將台積電捧為護國神山,驕寵有加,但真正大難臨頭時 ,是不會保護台灣的。

半導體產業已經提高到攸關國家安全的位置,照此情勢發展下去,世界半導體10年之後必然是中國、美國、歐盟三國鼎立,將來的芯片訂單不再考慮商業競爭的價格,而是各為其國下單,台積電未來不能再悶聲發大財,而是被排擠的小咖。

台積電是世界唯一的企業,為了因應手機競爭,大量投資,瘋狂開發 5, 4, 3, 2 奈米的芯片製造,擁有芯片最高端的製造工藝。華為已經放話要開發5G的雲端手機,把手機的作業運算交给雲端處理,使得未來的雲端手機成為簡單的終端機,不再需要高端工藝的手機芯片。最近任正非放話,華為兩年之內將可芯片脫困,果真如此,台積電的最高端工藝的手機芯片生產投資,可能泡湯。

台積電投資開發的 5, 4, 3, 2 奈米的芯片製造工藝可能已經觸及矽原料的物理極限,石墨烯及其他兩種有可能替代半導體的原料,可以取得更快更穩的電子流動效果,果真如此,如同重新洗牌,台積電優勢盡失。

【台灣半導體一枝獨秀的危機】

台灣對世界貨物出口的44%銷往大陸,其中半導體產品佔了28%。這是台灣出口賺取外匯的龍頭產業,也代表半導體產品嚴重依賴大陸市場,其中台積電利潤的22%來自大陸,目前受到美國脅迫,只得放棄。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幾乎囊括了台大、成大、清華、交大70%的理工畢業生,這是台灣最優秀的人力資源,導致了這許多年來台灣大部份傳統產業停滯不前,乏善可陳。也就是說,台灣的教育,台灣的員工,都為了支撐半導體產業付出代價。

民進黨政府認為汽車芯片全球缺貨,各方有求於台灣,正是台灣的驕傲,有助台灣經貿談判的籌碼,大力內宣,卻不瞭解,估計10年之後,中國、歐盟、美國都會有自己的芯片產業鏈,屆時台灣的台積電及半導體產業就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惦惦呷三碗,悶聲發大財。

台灣半導體貢獻了台灣GDP的16%,這是極端不平衡的GDP結構,一旦半導體有事,GDP崩塌16%是不可想像的災難,希望政府能未雨綢繆。

武統的可能性提升 | 郭譽申

筆者一向認為時間對大陸有利,大陸不會急於武統,而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慢慢讓美國知難而退、放棄台灣。大約的時間進程是:十年後,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會追上及超越美國,並開始逼迫台灣接受統一,從逼迫統一到完成統一,再需要十年,屆時美國的GDP已落後大陸20-30%,於是不得不放棄台灣及其全球霸權,因此距今約二十年後,大陸可以完成兩岸統一。

上述是正常及高機率的狀況,然而近年美、中對抗加劇,卻提升了武統的可能性,以下兩類事件都可能造成突然的武統。

筆者在前文《台獨的最好和最後機會》中指出:「蔡總統520第2任就職,聲望正高,而國際上頗有反中、挺台的氛圍,正值總統大選的美國於是很有可能出兵替台獨保駕護航,因此現在是台灣宣佈獨立的最好時機;而且中國大陸未來會更富強,更有能力反台獨,因此現在也是台獨的最後機會。」台獨大老辜寬敏大約也有同樣的認知,因此力推「新憲法意向公投案」,要求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若蔡總統宣佈獨立或支持制定新憲法,大陸勢必實行武統。

譚台明先生在其大作《520在即,蔡英文該說什麼才對?》中指出另一可能導致武統的狀況:「中共不願意武統,最大的原因,不是打不下來,而是打下來之後,可能面臨以美國為首的全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制裁,經濟上近乎全面制裁的壓制,使得這事(武統)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然而,如果中共並沒有出兵攻台,但全世界的經濟制裁就已經來到了呢?現在,這苗頭不就已經出現了嗎?眾所周知,美國乃至西方都嚷著要向中國求償索賠,美國全力制裁華為,威脅要與中國全面脫勾,要企業撤出中國,揚言要與中國一刀兩斷,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可能作廢,…在形勢所迫,情非得已的狀況下,中國當然要另闢戰場」,因而實行武統。

全西方乃至全世界對中國大陸實行全面的經濟制裁,是不可能的;若實行,很多國家的受損程度會大於中國。然而有可能的是,美國要求它及其盟國的所有半導體公司停止銷售半導體晶片給華為,甚至所有的中國企業。幾年之內,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仍落後於美國及其盟國,需要仰賴它們的半導體晶片供應,買不到半導體晶片將會重創中國的電子、電腦、網路、人工智慧等重要產業(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也會受損,但中國各產業的損失更大)。若發生這樣的狀況,中國可能不得不實行武統,以奪取台積電,並獲得所需的半導體晶片和技術。

大陸不急於武統,但是美、中對抗加劇,可能產生兩類狀況,迫使大陸實行武統:台灣宣佈獨立/制定新憲或美國嚴厲經濟制裁中國,例如美國禁止企業銷售半導體晶片給所有的中國企業。前者取決於蔡總統,看來她是不敢做的;後者則取決於美國,美國只想壓制中國,恐怕不會管台灣可能被武統的風險,例如大陸實行武統,以奪取台積電。蔡政府全面倒向美國,全民只好一起承擔這樣的武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