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每年都會向國會提交《國別人權報告》(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是關於美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年度人權狀況報告,在報告中常對其他國家,多半是非美國盟友的國家(如中國大陸),的人權狀況提出批評和指責。美國這樣做,是自以為達到人權的高標準,而從人權的制高點俯瞰世界。然而美國自身的人權狀況如何?真足以做世界表率嗎?人權的涵義廣泛,每個人觀點可能不同,筆者僅以親身體驗來看美國的人權狀況。
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其主要目標國家是東協十國,這些國家鄰近台灣,但發達程度遜於台灣(除了新加坡),因此較少受到關注。其實東協國家近年進步很多,而東協是頗有貢獻的國際組織。本文因此簡單介紹東協的狀況,內容主要取材自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和孫合紀(Jeffery Sng)合著的《解讀東協:前進東協,你不可不知道的經濟、政治歷史背景,以及現況與未來》(The ASEAN Miracle:a Catalyst for Peace)。
東協的全名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ASEAN),成立於1967年,創始國僅有五個: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當時的目標是共同抵抗共產黨對各國的赤化;美蘇冷戰結束之後,東協卻明智地接納共產國家越南(1995)、寮國(1997)成為會員國,其目標則轉為促進地區的和平及加快各成員國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另外,汶萊1984年加入,緬甸1997年加入,柬埔寨1999年加入。東協現有人口達六億五千萬,比歐盟人口多了一億多,其中人口最多的印尼有將近二億七千萬人,而小國汶萊僅有四十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