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理論多針對蘇聯社會主義,已失效 | 郭譽申

香港反送中運動自2019年3月開始,到2020年6月30日,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國安法》之後才逐漸平息,期間很多香港人走上街頭反共抗爭,造成不少衝突。這當然是影響深遠而值得研究的重大事件。

《我城存歿》([1])集結了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張燦輝在反送中運動期間和之後所發表的許多支持運動、批評大陸的文章,可算是該運動的一些指導思想。張教授在 [1] 中很少提出自己的論述,而大多引述前人的反共、反極權言論。譬如:

勞思光(1927-2012)《歷史的懲罰》
喬治.歐威爾(1903-1950)《一九八四》
漢娜·鄂蘭(1906-1975)《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
史賓諾沙(1632-1677)《神學政治論》
潘霍華(1906-1945)《十年之後》
孟德斯鳩(1689-1755)《論法的精神》
沙特(1905-1980)《沈默的共和國》
凱爾納(1885-1970)《我的反抗》
薩依德(1935-2003)《關於流亡的思考》

這些都是名著,但是都發表於中國大陸崛起以前,這些名家不曾看到中國本世紀的驚人發展,其過去的立論就足以批判現在中國的發展嗎?實在令人存疑。

批判極權主義的論述起初大多針對納粹、法西斯主義,然後擴及蘇聯社會主義。這是大致無誤的,雖然法西斯主義與蘇聯共產主義實現極權的方式很不同。

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以前與當年的蘇聯社會主義是頗為相似的,所有產業幾乎都國有化,實行嚴明的計畫經濟,各產業各企業都按照國家的目標生產和分配,而人民的工作也多由國家決定和安排。因為一切的活動都按照國家的計畫而行,而國家大幅介入人民的生活,當時的中國幾乎達到極權的程度。

上述的名家的名作對中國大陸的批判大多是基於他們當年所認知的中國與蘇聯的相似性,然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已經與當年的蘇聯完全不同。現在的中國大陸大約是國有和私有企業各占一半,實行與台灣和歐美類似的自由市場經濟,政府雖然每五年會制定五年規畫,只規畫經濟發展的大方向,絕不會管到各產業各企業的生產目標,而人民的就業則任由人力市場的自由撮合。這樣國家很少介入企業的運作和人民的生活,是現在中國與當年蘇聯的明顯不同,批評者何能把中國的發展與蘇聯混為一談,並把蘇聯的極權加諸現在的中國?

大部份的反共理論都是針對當年的蘇聯社會主義,批評其大幅介入企業運作和人民生活的國家極權性。反送中運動之前的香港和台灣都是反共者的避難地,都承繼了這些反共理論。然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已經與當年的蘇聯完全不同,使這些反共理論都不再適用而失效了。港、台兩地的反共者別再揮舞這些失效的反共理論自欺欺人了,應該多關注造成大陸崛起的許多中共優點。

[1]  張燦輝 《我城存歿:強權之下思索自由》左岸文化 ,2022。

三年前,那些高端香港人是怎麼想的? | 譚台明

香港回歸25年,新特首上任,習也到了香港發表講話。回看過去幾年,香港人,香港知識分子,忙了老半天,是在幹嘛?他們當時是怎麼想的?能想到今天嗎?

2019反修例,香港黑暴上街,反抗行動到了高峰。幕後支持或精神支持的這些高端港人港知,他們在期望什麼?他們明知港府不可能去改變體制,所以,合理的推測是,他們期望解放軍入港鎮壓,但他們也很明白,解放軍不敢也不可能大規模關殺,最多是六四的規模,那港知們是經受得起的,多數的港高港知生命財產都不會受影響,但中共國際地位大壞,西方會全面干預;在西方的高壓與制裁之下,中共可能會放寬對港高港知的某些要求,如直選之類的。

這個訴求現實嗎?如要實現,關鍵在逼解放軍入港。要軍隊出動,一定要癱瘓港府;要癱瘓港府,就要衝破警察這一關,佔領行政機關。但這,始終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癱瘓不了政府,就癱瘓掉社會。這就是我們在兩年多前看到的情景。但「社會」太大,備多力分,要全面癱瘓社會,並不比佔領港府容易多少。

假設港府被佔領,政府真的癱了,成了無政府狀態,中央若仍不介入,那「港高港知」就可名正言順地「順應輿情」出來搞個「維持會」之類的臨時政府,實質接管香港,再與中央談判。但很難想像中共會接受這個情況,所以,中央一定會介入。但中央要介入,就很難不動武。一動武,那怕只死一個人,只要武裝軍人一上街,那場面出現,效果有了,西方在全世界的宣傳就可以鋪開,一如六四坦克,全球焦點,制裁等等,逼中共讓步。如此,中共不但很難穩定局面,而且自己都要被拖入渾水,惹一身腥不說,而且是引火上身,腹背受敵。這對中共,顯然是個敗局。而香港可以有臨時政府之類,就算仍屬中國,不獨立,但可以要到更多所謂「民主」一類的東西。

港知的設想,建立在中共不敢真的大開殺戒、大搞暴力鎮壓這一點之上。這個假設,看來沒錯。但他們為什麼沒成功呢?主要是衝不破港警這一關。為何衝不破?因為動員起來的人不夠多。(如果像90年代的東歐,怎麼可能衝不破?)如果從媒體看,那聲勢真是浩大,但這基本上都是媒體上的叫喚,真正的港民,如《讓子彈飛》裡的群眾一般,都在等待,「誰贏幫誰」,並不下場。

參與的人不夠多,敢打敢衝的不夠多,衝不破港警的防線,啦啦隊再多也沒有用,這是根本的原因。群眾革命能不能成功,最關鍵的就在這裡。

結局就不用說了。港知想拿的拿不到,原有的倒是失去不少。「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一群懷惠的小人,不敢犧牲,只想收割,叫別人去衝,別人是傻子?傻子當然有,可惜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

凡事總要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像港知這樣膚淺幼稚,不知天高地厚,只有一廂情願,能有今天的下場算不錯了,而且靠得還是中共的理性。這些殘餘的港知們,就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了。

香港黃絲棄甲丟盔 | 盛嘉麟

黃絲泛指從2014年發起的「黃絲帶行動」,歷經雨傘暴動、佔領中環暴動、「反送中」暴動、香港獨立暴動,到2020年6月30日實施香港國安法戛然而止的6年之間,參與及支持在美國、英國出錢出力,陰謀煽動下的反中反華暴動的族群;香港人戲謔的稱為黃絲或黃屍。 

這群黃絲在全盛時期,美國駐港領事館員工高達1000人,英國港領事館員工高達600人,以及台灣政府,都紛紛響應支持;出錢支撐暴力活動,出力訓練暴徒如何進行破壞活動、如何對抗警察、如何製造聳動新聞,意圖摧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安定及秩序,最終目的在摧毀香港,阻礙中國復興崛起。 

【全盛的時期】 

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反華反中的暴亂達到頂峰時,一百多萬的香港黃絲群眾走上街頭,高舉星條旗、米字旗,叫囂反中、叫囂獨立、打砸縱火、阻斷交通。外有美國、英國、歐盟、日本及台灣的呼應支持,彷彿背後有了全世界的支撐;我看到有大學生擧著星條旗,手持標語,要求美軍登陸香港,打垮中國,香港獨立,惡形惡狀令人齒冷作嘔。 

【中國的檢討】 

當時面對歐美西方國家利用香港牌,極力搞亂香港、噁心中國,意在摧毀香港,動搖中國政局,阻礙中國復興崛起。中國冷靜以對,檢討香港累積的殖民地情結、香港政府及司法架構內英國人的把持職位、一國兩制法律及教育的缺失、容忍美國、英國情治特工幕後操縱等等,都是造成黃絲暴亂的原因,開始設計應對的辦法。 

【謀定而後動】 

中國設法改善了大陸香港關係的相關法律,2021年6月30日推出了《香港國安法》,鞏固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據,不接受外國帝國主義公然在中國進行顛覆活動,利誘唆使香港黃絲,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果然6月30日在香港國安法一聲令下,美國駐港領事館的1000人,英國駐港領事館的600人,大多數非外交人員都事先望風撤離香港,免受《香港國安法》的制裁,美國甚至把空下來的六棟宿舍大樓出賣脫手;至此,香港黃絲暴動的叫囂打砸,戛然而止。 

【秋後的算帳】 

香港警方開始研判所有香港黃絲叫囂打砸期間的視頻錄影,搜集證據,逐步的起訴違法的黃絲。以串謀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煽惑他人參與明知未經批准的集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名,迄今至少起訴判刑了超過百人,部份名單如下: 

蘋果日報與黎智英相關的人: 

黎智英、鄒幸彤、李卓人、何桂藍、蔡耀昌、梁耀忠、梁錦威、胡志偉、何俊仁、梁國雄、何秀蘭、楊森、胡雅文。 

參與「反送中」、「紀念六四」的人: 

梁凱晴、岑敖暉、黃之鋒、袁嘉蔚、周庭、林朗彥、譚得志、楊子雋、陳易舜、李嘉睿、陳皓桓、朱凱廸。 

文章涉煽動分裂國家、2021年12月29日立場新聞案件: 

鐘沛權、周達智、吳靄儀、方敏生、何韻詩、林紹桐、陳沛敏。 

【英國的反應】 

英國自認為是前香港的殖民主,對香港有自封的責任,宣佈開放香港持有BNO護照的人入境,可居留五年,其間自行謀取英國公民身份。據說有不到10萬香港人以BNO護照前往英國,到了英國發現不是公民、不能工作、生活昂貴、種族歧視、教育困難,生活環境遠遠不如香港;還有香港黃絲在倫敦大閙中國城,毆打老華僑;也有12個香港人入關英國時,受到不平等對待,大閙倫敦機場,被拒絕入境,遣返香港。在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宣佈不承認BNO是護照,也不承認BNO是旅行證件。 

【美國的反應】 

美國祭出了《香港正常化總統行政命令》制裁了林鄭月娥、鄭若驊、李家超、鄧炳強、盧偉聰、曾國衞、陳國基等人。 

中國宣布美國炒作涉港問題,對前美商務部長羅斯(Ross)、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主席巴塞洛繆(Bartholomew)、美國的中國委員會(CECC)前辦公室主任斯迪沃斯(Stivers)、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NDI)的金度允(DoYun Kim)、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RI)在港授權代表金(Adam King)、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理查森(Richardson)共七人,和一家實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實施制裁。 

逃亡美國的香港黃絲羅冠聰,由美國安排出席民主峰會的視頻,講了一些自由民主的鬼話,這就是羅冠聰的最後的工具價值了。 

最近2021年12月29日,香港警方查封了「立場新聞」,逮捕起訴「立場新聞」7名工作人員,美國僅僅由國務卿布林肯發佈幾句外交辭令的責難,純屬陳腔濫調,大意是: 

「香港政府 12 月 29 日突襲並逮捕了 『立場新聞』的 7 名高級職員,我們呼籲中國和香港當局停止針對香港的自由和獨立媒體迫害,並立即釋放那些被不公正拘留和指控的記者和媒體高管。言論自由、媒體自由,這些自由使香港能夠蓬勃發展,成為全球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中心。」 

【香港牌結束】 

從2014年起到2020年6月30日之間,美國、英國、歐盟及台灣地區,都信誓旦旦的要支持,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的香港反中暴亂的黃絲族群,6月30日之後,香港執行《國安法》,美國、英國的特工都逃離香港,拋棄黃絲,台灣的蔡政府利用完香港黃絲,香港牌泡湯之後,都鴉雀無聲,不再聲援。那些違反香港國安法被逮捕、審判、服刑的黃絲,如紅極一時的領袖黎智英,全盛時期進出美國白宮,CIA的幹員如影隨形,號召反華反中不可一世,工具性作用完成,現在身陷牢獄,被主子棄如敝屣。 

香港牌結束,現在新疆牌再起,其高潮是「抵制北京冬奧」,加上針對新疆的《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案》。抵制冬奧,除了盎薩五國,從者寥寥,抵制新疆產品的幾個商家,都在中國受到消費者抵制,準備歇業關店。在二月舉世驚艷的北京冬奧過後,新疆牌也該結束了。 

對於香港,美國、英國除了裝模作樣的叫囂,以及無關痛癢的制裁,實際上,沒有意願撤出在港的1000多家金融機構,以及1000多家律師機構,他們要依賴香港這個亞洲金融中心賺錢,更不要說敢有任何軍事動作,來滿足黃絲盼望的香港獨立;美國、英國沒有真的動作,等而下之的歐盟、日本都噤若寒蟬了。 

【只剩台灣牌】 

香港牌已經結束,新疆牌祭出的抵制北京冬奧,下架新疆棉花,成效微弱,也即將落幕,2022年以後美國能夠玩的,只剩台灣牌了。 

美國以烏克蘭牌挑釁俄國,以台灣牌挑釁中國,都是遠距離玩牌,為了利益進行的地緣政治的戰略挑逗,而俄國、中國面對的都是自家門前、國家生死存亡全力以赴的鬥爭;所以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陰謀行動大多以失敗告終,台灣牌也注定將以失敗告終。 

香港國安法前後 | 盛嘉麟

香港崛起的傲慢

香港以英國殖民地的地位,半世紀以來,成為中國內憂外患的避風港,中國沿海被美國封鎖的唯一窗口,因此成為大英帝國海外殖民地的東方明珠。相對富裕的香港人因此習慣性的傲視全球華人,大陸人去香港的被視為男盜女娼,台灣人去香港常常受氣,海外華人去香港最好講英語才免於受到歧視。

1990年以後中國漸漸崛起,不再內憂外患,香港漸漸失去了東方明珠的光環,但是香港人的習慣難改。1997年,崛起的中國推倒了大英帝國,收復了香港。即使中國謙卑的推出一國兩制,承諾50年不改變香港人的制度,仍然造成百萬香港人的移民逃難潮,逃往Anglo-Saxon的國家,不屑於中國的謙卑善意。結果香港回歸後繁榮如故,大部份逃難的香港人又回到香港謀生。

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後,沿海港口貿易繁盛,香港已經不是中國唯一的吞吐港,曾經發生經濟蕭條的現象,中國立即開放到香港的購物旅遊,維持香港的經濟繁榮。沒想到香港人開始嫌惡太多大陸人擁擠購物破壞了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在街頭打罵羞辱大陸遊客,傲慢無比,結果大陸人對香港興趣盡失。

香港的反中謀獨

2018年香港人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同行的香港女友潘曉穎後逃回香港,因為香港和世界主要國家都有引渡條約,唯獨歧視性的排除大陸、台灣、澳門,使港、台雙方都不能審判逍遙法外的凶手陳同佳,所以港、台開始協商,建立引渡條約。 沒想到一個小小善意的引渡條約的議案在2019年引起香港百萬人的「反送中」示威遊行,也就是說香港人認為,香港任何人在大陸犯罪後,只要逃到香港,就能逍遙法外,大陸無權過問。海內外的華人莫不瞠目結舌,無法理解。

後來香港人的暴亂不滿足於「反送中」,在英國、美國、台灣提供的財力、媒體支持,以及城市暴動的訓練下,2019年大半年,香港陷入瘋狂的反智、反中、反華,破壞城市捷運、國際機場的暴亂,百萬香港人日以繼夜的舉著米字旗、星條旗叫囂回歸殖民地,甚至歡迎美軍登陸香港,協助香港獨立,脫離中國。當時中國極盡忍讓,希望香港政府自行解決暴亂。沒想到中國忍讓的結果,鼓舞了黎智英、黃之鋒、陳方安生、李柱詺,這些反中領袖公然的接觸白宮,接觸英、美在港的情治特工,接受透過匯豐銀行的英、美金援,造成目無法紀,長期的動盪局面,影響了國家的安定,使我們海內外華人對香港人最後的好感盡失。

終於逼使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2020年6月30日公佈了香港特别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簡稱香港國安法,成為香港基本法23條的組成部份,2020年7月1日即刻生效。這時英國、美國驚恐萬分,狠話甩盡,要制裁中國、制裁香港。實際上美國的領事館數百特工逃之夭夭,六幢宿舍大樓撤空求售,香港警方有了香港國安法的依據,對用利器刺傷警員者,對使用炸藥的國際恐怖分子,決不寬容,執行國安的力道大增。

香港的執行國安法

8月10日,香港警方有十足證據取得法官簽署令,出動200多名警察,搜索了蘋果日報及壹傳媒總部,逮捕了黎智英、两個兒子、社長張劍虹,及壹傳媒4名高層。引起預料中的香港立法會22名民主派議員、香港記者協會、香港外國記者會、香港電台工會、壹傳媒工會、前港督彭定康、國際人權組織國際特赦香港分會、國際特赦組織,有的抗議,有的關切。尤其台灣方面有朱立倫及侯友宜出來聲援黎智英的言論自由,有趙少康出來指責香港警方逮捕黎智英的两個兒子是株連九族。

香港國安法是不溯既往的,但是如果今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人,他過去的犯法記錄是可以追溯既往的。所以8月12日黎智英的5000萬港幣資產被凍結,依法以50萬港幣交保,其他被逮捕的10人也全部交保,維持了香港高度的法治傳統,以及香港國安法不溯既往的精神。但是從今以後,黎智英這夥漢奸膽敢再犯,就絕不寬容了。展現了香港國安法既往不究,殺雞儆猴的威懾。頓時台灣大聲譴責拘捕行動的名嘴政客,無地自容。

反中反華的香港人雖然不敢再上街鬧事,卻並不甘心,他們希望今年9月5日的香港立法會選舉70席中,可以贏得36席獲得勝利多數,繼續杯葛香港事務。但是沒想到香港政府在香港國安法的立法精神下做了兩件事:

  1. 根據參選人過去曾經參與反中港獨暴亂的記錄,取消了民主派之中12位參選人的參選資格。
  2. 根據香港疫情二度爆發的危險,香港立法會選舉延後至2021年9月5日舉行。一年之後選情必有改變。

香港政府和反中港獨暴亂的香港人之間的矛盾將會是長期的鬥爭,有了香港國安法的基石,香港警方只需要低調的依法執行任務,就能嚇阻英、美的外國勢力,嚇阻挾洋自重的洋奴漢奸,總之,將來叛亂的行為不容在香港囂張。

英美的色厲內荏

全世界各國都有國安法,唯獨香港國安法卻受到美國、英國五眼聯盟的叫囂制裁,及歐盟的虛假關切,這都顯示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教訓指罵的積習一時難改。其實我們要關切的是口水叫囂不算,以中國今天整體的國力,五眼聯盟及歐盟這些老牌帝國主義還能拿出什麼力量的制裁。

美國首先宣佈取消香港的特殊經貿地位,香港的獨立關稅區是WTO所認定,不是美國有權取消的,美國最多是片面的不承認香港的特殊經貿地位的國家。香港是對全球貿易的,沒有製造業,商品貿易美國佔香港進口的4.9%,出口的8.6%,幾乎微不足道,而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則高達334億美元。香港獨立關稅區這件事已經向WTO控告美國違規。

美國接著無關痛癢的制裁了包括林鄭月娥在內的11位香港政府的官員,林鄭月娥立即叫回了在哈佛大學留學的兒子林約希,說是以防美國的司法迫害,讓美國難堪。另一位官員匯了$100美元到美國,請求凍結他在美國的$100財產,以恥笑美國。中國政府也制裁了11位美國的反華國會議員及基金會的官員。

同時五眼聯盟及歐盟國家紛紛急著終止了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約,因為香港國安法對於違反國安法的犯人,無論身在國內國外,香港警方都會依法起訴,通緝到案。所以終止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約,就是害怕將來香港警方通緝引渡國安法犯人的要求,拒絕遣返逃亡的暴亂份子。譬如香港警方已經向國際刑警組織發出通緝四名逃亡英國的暴徒逃犯,以及逃回美國的情報特工,黎智英的策劃幫手,美國人Mark Simon。

香港是目前70%的外資進入中國的金融窗口,美國國會把《香港自治法案》再加辣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試圖藉此金融制裁香港。但是香港152家持牌銀行的其中9家,18家限制牌照銀行的其中5家均為美資機構。投鼠忌器,這大大限制了美國制裁香港金融的選項,而且香港的銀行金融力量,以英國、歐盟、日本佔多,美國不到20%。再說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上海第四,已經擠下香港第六,人民幣能夠在國際上自由匯兌是香港最大的優勢,將來人民幣逐漸開放自由匯兌,上海很可能躍居全球第一第二,所以香港是目前70%的外資進入中國的金融窗口的優勢,也會逐漸式微。

現在香港的美國花旗銀行和英國渣打銀行迅速配合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採取了小雞行動,拒絕為被制裁的11位香港政府官員提供一般的銀行服務,非常可笑。香港政府已經警告所有在香港營業的銀行,不得對香港人有歧視性的差別待遇,否則必要時考慮吊銷執照。

英國宣佈了持有英國海外公民護照(BNO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的86萬香港人可以免簽進入英國居留,從原來的6個月延長到12個月,請問這算什麼優惠?而且鼓勵在1997年7月以前出生的香港人(理論上是英國殖民期間出生的人),現在可以申請BNO英國海外公民護照,估計有300萬香港人夠格申請。英國的GDP 2020年上半年比2019年同期衰退60%,失業率估計攀升到9.5%,這樣自身難保的國家能接納300萬香港人嗎?這分明是不負責任,希望300萬香港人帶錢去英國居住消費的夢囈。即使對英國的夢囈,中國宣佈中國不承認BNO英國海外公民護照是一般的正式護照,也不承認是旅行證件,更不准在香港申請發行。

歐盟國家並不想跟隨美國起舞,但迫於壓力,除了口頭譴責關切,也宣佈禁止對香港輸出軍用警用物資,據說這類貨品歐盟每年輸出到香港的只有可笑的5萬美元。8月14日,日本表示希望加入五眼聯盟,東方的倭寇忽然想加入Anglo-Saxon民族組成的五眼聯盟,從大日本帝國淪為競爭充當美國的小弟,讓人唏噓感慨。

香港的未來前途

香港是目前70%的外資進入中國的金融窗口的地位,隨著上海的金融規模已經擠下香港,再隨著人民幣逐漸開放自由匯兌,上海即將成為更大的中國金融窗口,香港的前途將經由港珠澳大橋的聯繫,形成世界四大海灣經濟區之一的港珠澳灣區的重鎮。其他三個海灣經濟區是紐約、舊金山、東京海灣經濟區。

美國不但取消了香港的特殊經貿地位,香港出口美國的商品通通標上「中國生產 Made in China」,香港在美國人的眼裡只剩下一座地理城市,而600萬人口的城市在中國只是普通城市。未來的香港不再明珠,香港人瞧不起大陸人、台灣人的時代已經過去,香港將成為港珠澳灣區的銀行金融重鎮,和中國榮辱與共。香港人扛著米字旗、星條旗叫囂反中反華的醜惡畫面將成為歷史的不堪泡沫。

在香港國安法的保障下,未來香港政府不再擔憂燒打破壞,叫囂港獨的社會暴亂,可以集中施政於基礎愛國教育、貧富差距、外籍法官、房價過高、警察治安、交通暢通…..的諸多問題,給國際金融銀行、國際自由貿易、香港的影藝事業以及各種產業,一個和諧安定的商業環境。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股市恒生指數不斷上揚,已經證明和諧安定是香港最需要的。英國、美國色厲內荏的缺乏實力的制裁,看出未來的世界已經不是五眼聯盟Anglo-Saxon一個民族的世界。

港人抗議鳥盡弓藏的奇觀 | 盛嘉麟

一月十一日有一堆香港民眾拿著「米字旗」到香港的英國領事館示威哭鬧。
領事館稍早前承認當日報警,要求警方保護,防止可能的犯罪暴力行為。
警方在英國駐港領事館外拘捕多名示威者。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是香港「反中」民眾感覺,怎麼英國不理會也不支持他們了?
香港反中民眾週末還在奉命鬧事,你英國怎麼就不理會也不支持我們了?
香港反中民眾真是無知無識啊!
他們不懂鳥盡弓藏,兔盡狗烹的道理。
他們不懂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都在鬧獨立分家,你們爺爺自身難保,只剩下倫敦彈丸之地了。
他們不懂歐盟也不要你們爺爺了,「米字旗」不值一毛錢了,扛著頂啥用啊。

從香港選舉看政治的難處 | 郭譽申

經歷了近半年的反送中動盪之後,香港剛完成了區議會選舉(共452個民選議席),如預期地傾向反中的泛民主派獲得大勝,而親中的建制派輸掉了大部份的議員席位。區議會議員大致類似台灣的縣市議員,是地方的民意代表,一般管不到香港的中央政治事務。然而選舉香港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共1200人)包含區議會選出的議員代表(共117人),因此區議會也有相當的中央影響力。

香港動盪的根源,其實不是反送中條例,而是大陸與西方政治制度的衝突。香港的特區選舉制度採取了許多大陸的選舉制度,而多數香港人要求實行完整的西方選舉制度。我們台灣人很了解西方的選舉制度,在此簡單說明大陸選舉制度的差異。

大陸的選舉制度強調功能別的選舉,即各行各業都有代表,而沒有面對一般大眾的普選。以各級人大代表(類似台灣的立委和縣市議員)為例,各行各業事先分配了代表的人數,然後勞工界選出勞工代表,教育界選出教育界代表等等。因為沒有普選,各級領導人由各級人大代表選舉產生,是間接選舉。

功能別的選舉與普選,何者較佳?理論上,功能別的選舉較佳,其優點包括弱勢群眾,如低階勞工,也能有代表;各行各業的選民比較了解各自領域的候選人,較能選出優秀的當選人;選民比較了解候選人,候選人因此不需要花大錢做宣傳,而選舉比較不會被金錢左右。然而實務上,功能別的選舉未必較佳,因為一個選舉被切割成幾十個不同行業類別的選舉,會增加執行的困難度,較難做到全都公平公正公開。

或許關鍵不在制度優劣?多數人是膚淺的,根本不管制度優劣,就喜歡直接選舉各級領導人,超過間接選舉。

西方列強和多數國家都實行選舉民主制度,多數香港人於是堅決要求實行西方的選舉民主。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實行獨特的「中國模式」政治制度,四十年來,其各方面的進步優於所有的民主國家,大陸因此堅持其中國模式。陸、港的不同政治制度偏好,是它們之間難解的結。

香港目前的選舉制度結合了功能別的選舉和不區別功能的選舉,例如區議會選舉不區別行業功能,而立法會選舉包含一些功能別的議席。香港人期望完全捨棄功能別的選舉,而實行全面普選,大陸以其中國模式的成功經驗,大概是不可能接受的。香港人是否要繼續暴力抗爭,是自己的選擇,自己要承擔大部份的後果(大陸承擔小部份的後果)。

政治的難處在於嘗試的成本很高,而且選擇了這一條路,就只能接受其後果,而無法知道選擇另一條路的後果會如何,因此永遠可以爭辯。我們台灣人只是旁觀者,請香港人自求多福吧。

讓我出去 | 劉廣華

知道下午有遊行活動,在早上的行程走完之後,趕緊就往油麻地下榻處走。

誰知還是晚了!

從旺角以下到尖沙咀的地鐵站通通封閉無法進出;想說走路也不遠,就沿著彌敦道走。

一走上彌敦道就發現滿滿的人潮在遊行,形形色色的人有老有少,多數是黑衣黑褲黑口罩,神情輕鬆自適,有點郊遊的感覺;一邊走著一邊有人帶著呼口號;有人高呼,眾人就跟著應和;不是很聽得懂,大概是光復香港之類的,還算平和。

劉杯杯穿的襯衫是淡色的,有點逆向行走,面帶人畜無害的微笑,時不時的點點頭,也沒人理;往旅館走的路上,有的路段有點擁擠,要左閃右躲的,有的路段還行,沒甚麼人。

遊行群眾之外,短褲恤衫拿著照相機尋幽獵奇的西方人也不少;放假的菲傭也很有一些,一群群的嘻嘻哈哈,不管遊行路線怎麼轉,她們該去哪還去哪,穿梭而行,群眾也沒理他們。

行經尖沙咀警署時就有些緊張了,因為眾人皆向警署方向怒罵呼口號,警署方面偶或有個廣播,馬上就會激起群眾一片回罵,大呼小喝聲浪驚人,還有回以中指的。

劉杯杯擠在人群中走,腎上腺素開始分泌,頗有些驚滔駭浪逆風而行的感覺。

有點弔詭的是,行經一些麥當勞速食店或咖啡店時,從行人道旁的透明大玻璃往內看時,一個個顧客神色自如面容淡然,很有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態勢,一樣喝咖啡划手機,無視於滾滾如流的抗議人潮;有些服飾店一樣店門大開放送熱門搖滾樂,感覺好像是預期遊行者隨時會拐進去買條牛仔褲似的,沒什麼擔心的樣子。

盡量避開彌敦道,走其他同方向的平行道路。

一走上其他道路,感覺好似就是彌敦道上在遊行而已,其他平行支線上,還是馬照跑舞照跳店照開;有一處建築工地,工人還是賣力的推著建材清理著工地,一切如常。

劉杯杯一邊走著,人潮洶湧擠在中間有點悶;不一會兒,感覺到清風徐徐,原來是前面有一對黑衣黑褲遊行的情侶,男生還貼心的用手持小電扇幫女朋友散熱,劉杯杯沾光了。

驚恐場面也是有的!

路上就看到許多頭戴防毒面具黑衣黑褲配備齊全的黑衣人手持長長鐵棍之類的工具,在一堆人打傘遮蓋的掩護下,破壞設施。

中國銀行鐵門被拆,路邊一間優品360已經門戶大開,所有貨物棄置一地,滿地狼藉,地鐵站入口即便鐵門都已經拉下,還是被破壞;標誌拆下,鐵門被反鎖上鎖頭,門口被縱火,牆上塗鴉,入口樓梯屋頂上還有黑衣人用榔頭連續擊打掛在上面的地鐵標誌,砰然作響傳得很遠,也不懼眾人圍觀。

原本在行駛的巴士,被拆下的公車站牌標誌設置的路障擋住,無法前行;一部部的巴士上已經空無一人,只剩司機無奈地坐在駕駛座上守著車子,淡然地看著眼下的遊行隊伍經過,有位還在吃著三明治;想來對他而言,這會是很長的一天吧。

總算順利回到旅館稍事休息,晚上覓食一方面沒有交通工具,一方面也不敢走遠,就近下樓旁邊飲食攤上吃。

誰想到整條彌敦道還是不平靜,遠遠的在另一條街上都被催淚瓦斯的殘餘味道刺激得眼淚鼻涕齊流,不敢再待,趁著短暫的空檔跑回旅館。

唉,當初選擇油麻地,就是為了交通方便覓食容易經濟實惠,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下自食惡果。

讓我出去!

NBA挺香港反送中 無關言論自由而是無知失職 | 郭譽申

NBA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摩瑞(Daryl Morey)日前在推特發文挺香港「反送中」,使中國大陸球迷憤而揚言抵制火箭隊。大陸的央視、騰訊等也痛斥,將拒絕轉播、合作。NBA總裁蕭華(Adam Silver)企圖滅火而回應,儘管摩瑞的發言已對NBA造成經濟上的影響,NBA支持摩瑞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不會做出懲處動作,但不為其言論內容背書。蕭華的回應不像是真心道歉,毫無滅火的效果,讓大陸球迷的憤怒越燒越旺,不僅針對火箭隊,更擴及整個NBA,在此狀況下,大陸有可能跟NBA全面斷絕關係。

NBA事件發生後,美國很多政治人物都出面支持摩瑞和蕭華,認為他們的發言屬於言論自由,反而批評大陸沒有言論自由。平心而論,筆者同意摩瑞和蕭華的發言屬於言論自由,然而大陸政府又沒把摩瑞和蕭華抓去關監牢,他們還過得好好的,怎能說大陸沒有言論自由?大陸球迷不滿他們的發言,在網路留言批評他們及拒看NBA球賽和轉播,當然也是言論自由。當大部份人都拒看NBA球賽和轉播,廠商抽掉贊助NBA的廣告及電視台停播NBA球賽,都是必然的商業行為,跟言論自由何干?

摩瑞和蕭華的發言是他們的言論自由,但卻是嚴重的無知失職行為。大陸的大部份人都反對「港獨」和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尤其痛恨那些使用暴力任意破壞的暴徒,摩瑞和蕭華不知道嗎?NBA某些球星只管打球,不知道這些或許還情有可原,摩瑞和蕭華身為高階經理人,怎能這樣無知?摩瑞和蕭華的發言觸怒大陸人,包括大陸的NBA球迷,必然嚴重損害NBA的利益,因此他們的發言是嚴重的失職行為。若摩瑞和蕭華沒有NBA的職務,他們可以隨意發言;他們既擁有NBA的高階職務,他們觸怒了NBA的廣大客戶並嚴重損害NBA,這樣的經理人應該被NBA的董事會開除,至少主動闖禍的火箭隊總經理摩瑞該被開除。

很多人,尤其美國政客,把NBA事件說成是言論自由的問題,其實根本無關言論自由,而是商業經營態度的問題。NBA雇用摩瑞和蕭華這樣無知失職的高階經理人,真是愚蠢失敗;美國企業想賺錢卻不惜觸怒客戶,怎可能?難怪美國對中國有大幅貿易逆差;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客不檢討NBA錯誤的商業經營態度,反以言論自由模糊焦點,是護短遮醜、不求改進,看來美國的商業帝國還會繼續走下坡啊。

美國早就實施《禁蒙面法》| 盛嘉麟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月4日宣布,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緊急法)訂定《禁蒙面法》,任何人在集會遊行,不論合法或非法集結,均不得使用可能阻止辨識身份的蒙面物品。於5日零時起開始實施,違者最高可監禁1年及罰款港幣2萬5千元。

許多對歐美崇敬的無知慕洋犬公知正在叫罵香港最近實施的《禁蒙面法》,請看看下圖的事實,很多國家都已實施《禁蒙面法》。尤其不要臉的是全世界最早1845年就開始實施《禁蒙面法》的美國,它的國會議員像小丑一樣的大放毫無屁用的厥辭。

針對香港政府引用《緊急法》禁止蒙面,民主黨籍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今天表示,港府這麼做無法回應人民不滿,「只會加深外界對(香港)言論自由(情況)的疑慮」。

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也警告港府說,林鄭月娥不將重點放在為香港目前狀況找出政治解決方案,反而使用《緊急法》來禁止人民蒙面。他警告:「若香港想要繼續成為國際樞紐,港府應重新思考它的優先事項是什麼。」

盧比歐是美國參院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主要發起人。參院外交委員會上個月通過法案,法案要求美國務卿每年檢視香港自治狀況、評估香港是否仍該享有美國賦予的特殊待遇,並向國會提出認證。

請問裴洛西、盧比歐議員,有人甩你們嗎?

我敢作,我不敢當 | 劉廣華

在香港政府的《禁蒙面法》宣布並實施之後,全港抗議示威遍地開花;抗議示威者堵路破壞港鐵設施縱火,迫使商場關門停業,港鐵全面停駛。

看著新聞上的報導;劉杯杯經常進進出出的油麻地、旺角一帶,彌敦道上的吉野家整塊大玻璃幕粉碎;中國銀行閘門跟外面提款機被毀,牆身布滿塗鴉;小米專賣店跟優品360零食店都是店面一片狼藉。

熟悉的港鐵將軍澳線上的寶林站和將軍澳站的玻璃幕牆全破,碎片散落一地;荃灣地鐵站一個出口的外面被縱火;東涌站的商務印書館櫥窗玻璃毀爛,東薈城外星巴克咖啡店露天的枱椅及圍欄幾乎被完全拆毀;另外屯門、元朗、荃灣和油尖旺一帶的交通號誌超過百組以上遭破壞,行人跟車輛無所適從,都不知該怎麼走路開車了;據統計,從開始抗爭到現在,已有1/3的港鐵站遭到破壞。

好吧,先孬孬的來個免責聲明。

劉杯杯經常說三道四,不過也就是信手捻來的身邊雞毛蒜皮瑣事,傷春悲秋無病呻吟一番,雜以自嘲自諷插科打諢,搏君一笑,也聊以自遣。

一直以來並不願意談政治;一方面不懂不敢亂說藉以藏拙,另一方面珍惜各方好友相識緣分,不願意因為政治見解或立場不同而傷了和氣,壞了交情。

不過作為經常訪港的常客,看著這些自己親自去過走過買東西過的地方遭到大肆破壞,確實是很難過的。

抗爭即便有充分的正當性,但這些店家何辜,要遭受這樣的損失?港鐵不但沒有反對過抗爭,還默默地每天載運包括抗爭人士在內的七百萬市民,為何也遭殃?

劉杯杯大略知道抗爭緣起及發展,雖不深入,但相信爭取民主自由的抗爭運動一定有其正當性;不過,當手段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訴求時,正當性也就不免遭受質疑。

就以這次的《禁蒙面法》為例;這真是如抗爭群眾所訴求的,是個完全不能忍受的惡法嗎?

《禁蒙面法》要求抗爭群眾不可戴口罩或遮掩真面目;當然有工作需求、健康或宗教因素的話,可以例外視之。

這樣的要求,劉杯杯覺得很合理啊。

抗爭就是一種意見的訴求或態度的表達,抗爭者當然堅信自己是正確的,所訴求的理念也具備堂堂正正的正當性,這才能理直氣壯的要求當局改正,進而迫使當局接受。

既然堅信自己是正義的一方,那還遮著臉是甚麼意思?

用簡單的比喻來說;投訴別人卻又不具名,這不就是寫黑函嗎?一樣道理,批評指控他人卻又不敢出面,這不就是散布謠言嗎?

或是別有用心?希望打砸搶燒之後,一走了之,繼續躲在暗處等下一次行動?

美國三K黨對解放的黑奴動私刑時,就是蒙面包得緊緊的;ISIS劊子手對人質行刑時,也是蒙面包得緊緊的;連電影裡的銀行搶犯都是蒙面包得緊緊的。

這些人應該都不覺得他們做的是正大光明的事吧,否則為何蒙面?

想到前一陣子有學生要求學校劃定區域讓他們發表意見,卻在討論會之後索回核銷便當要用的簽名單,說是不願洩露姓名。

不禁感嘆,這樣的革命也太心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