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是怎麼回事-出現改變契機? | Friedrich Wang

今日世界最普遍的學校制度是來自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固定的教室,一樣的制服,固定的教材,上對下的知識傳授,所以學生必須拼命記憶,然後去考試。每個人都像是一堆工業零組件,進入到流水線裡接受他們的組裝,最後出來的是一堆規格大小都一樣的產品。所以有大同小異的信仰,有基本的價值觀,服從法律,畏懼權威,安分守己。

當然,也有個別的『不合格』產品,但只是少數,會繼續受到各種改造,直到也願意服膺這一套為止。若還是激烈違抗,那就送進監獄,繼續接受再教育,或者就直接銷毀。

工業革命後,統治世界的不再是所謂的王公貴族,也不是地方豪紳,實際上就是大型工業與銀行集團,就是所謂的『軍工複合體』。這些人,也就是前幾年包圍華爾街運動中所謂的『百分之一』。這個世界的規則以及人類的生活方式,都是由他們所制定。政治人物不過是他們手上的玩偶而已,或者說好聽點就是代理人。

不信?美國聯準會是私人銀行,這個私人銀行竟然發行世界通用貨幣,控制了國際金融命脈,所有重要物資的交易與計價都由其說了算。羅斯柴爾德、摩根、洛克菲勒,這三大家族就是聯準會的三大股東。美國兩大黨,基本上都要靠他們來運作,整個國家命脈也都在這三大家的手裡面。實際上,世界各國都受他們深遠的影響。

好吧,不說美國,我們就講台灣吧。李登輝時代的『國營事業民營化』以及扁時代的『二次金改』基本上就已經將整個國家的金融大權與眾多產業都交到吳、辜、蔡等等幾大家族的手中,他們與其側翼就掌握了這個島上多數人的生活。基本上,真正對台灣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的就是這些人。過去國民黨有大量黨產,可能還有些主導性,或者說至少與這三大家族呈現合作而非俯首聽命。現在,不論藍綠,都要向他們找錢,自然必須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工資不會漲,工時不會少,貧富差距繼續擴大,房價持續飆….. 這都是不意外的,而且這個大趨勢也永遠不會改變。

理解了這樣的結構,我們才能理解前面提到的教育理念與體制。簡單說,要製造大量聽話、能幹、而且溫馴不反對的勞工、技術人員、教師,是這種教育的基本目的,也就是為了前述的那百分之一奉獻自己的身體、歲月、甚至生命,使那些百分之一繼續保持優勢,子子孫孫都榮華富貴。不進入到這個體制中的人,基本上很難生活,除非特別有毅力,或者聰明絕頂,可以在縫隙中找到一些出路,但是只是極少數。

您可以想想:我們在學校被教過怎麼樣賺錢嗎?是的,教過我們要勤勞,要樂天知命、知足常樂…..等等生活道德。但是,學校有無教過我們怎麼樣致富?怎麼樣理財?甚至怎麼去規劃人生。答案是很少,或者幾乎沒有。因為這不是上述體制的教育目的,不是製造聽話溫馴的勞工的好方法。又比如,我們的教育教過我們怎麼生養與教育子女嗎?或者怎麼去經營家庭嗎?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學校卻不教,卻要我們背誦太多一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這,不是很妙的事?若再說白一點,您有無發現大多數勤勞的人一生都過得很苦?而勤勞,是學校教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這樣,還不明白嗎?這就是工業革命後的人類文明體制,我們被制約在其中。

若您問有無可能改變?或許眼前就有一個機會,但是現在看起來還很模糊,或者說有點混亂。那就是『網路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這又是一個複雜的故事,您古狗一下,或者願意看幾本書,大概也不難懂。簡單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直接連結,將世界扁平化,不再經由上述那些集團、機構,最大程度上脫離他們的掌控。將金流、物流、人流等等都自由移動、交易,最大程度上消除人為障礙;當然,也包括消除壟斷。

但是,掌握網路資源的還是上述那百分之一。加上若真的去中心化,那結果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混亂、脫序,這樣的震撼與動盪將持續多久或者傷害多深,誰也說不清。比如說,沒有了銀行,那信用誰來擔保?沒有了政府,那生活是否失序?…..等等。其實,等於是要進行一場革命。這裡面,想像空間太大了。

或許,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這些改變露出曙光。但是,後面的世界會呈現出甚麼樣的面貌,那只有天知道了。人類文明持續前進,但是充滿不確定性,這似乎是歷史的一個法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