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六年(1885~1891年),上任時,台灣的財政入不敷出,他大膽提出了「以台之財,供台之用」的主張。1887年,劉銘傳在台南、台北分設「清賦總局」,分赴各縣丈量土地。經過3年清丈,台灣田地面積從賦前7萬餘甲,增加了4倍,共約30萬甲,稅收也增加大約3倍。為了整頓稅收,在台北設立了「厘金總局」。整頓以後,台灣全省年財政總收入從原來的90萬兩,激增到300萬兩,高時達到450萬兩。
台灣財政收入改善之後,在劉銘傳努力之下創造五項全中國第一:
—、在台灣修建全中國最早的一條鐵路。1889年,基隆至台北的鐵路通車營運。
二、在台灣創辦全中國最早的郵政局。1888年,劉銘傳在台北創辦全國第一個獨立的郵政總局,發行郵票對外營業,比其他省份早了八年。同時在台灣開辨了電報業務,架設電報專線總長800里。
三、在台灣海峽鋪設了全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1887年,劉銘傳鋪設了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分為兩條線路,一條是從台北淡水至福州,另一條是從台南安平至澎湖,兩條電纜線路總長630里。
四、在台灣設立全中國最早的招商局,引進華僑資本,開辨了當時全中國第二大煤礦「基隆煤礦」。
五、在台灣創設全中國最早的「西學堂」。1885年劉銘傳在台北大稻埕六館街創設台灣第一間新式的學堂,教育民眾英語、法語、數學、理化、地理、歷史、繪圖、測量等,比1898 年成立的北京大學之前身「京師大學堂」還早13年。
1888年劉銘傳在台北縣新店市龜山設立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台灣開始使用電力,1889年台北市也開始有電燈照明,距離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在美國成立「電力網」(1882年成立)不到十年,可見劉銘傳治台現代化的高效率。
劉銘傳治台六年還大力推廣農業和興辦新式學堂,他鼓勵種植茶葉、棉花、桑葉、養蠶等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產品,不但改善人民生活,也賺取很多外匯,增加台灣出口總值。
1991年,天下雜誌第六期:劉銘傳使台灣成為當時唯一有系统實施全面改革計劃的省份,説劉銘傳是「台灣現代化之父」當不為過。劉銘傳治台六年多,在台灣的建設不僅是空前的,而且很多是劃時代,緊追歐美各國之後,個人認為劉銘傳得譽「台灣現代化之父」,完全名符其實。
每年五月八日台灣人會祭祀八田與一,尊其為「嘉南大圳之父」,甚至舉辨追思音樂會,但是對劉銘傳卻是不聞不問,對此祖籍安徽的我,總覺得劉銘傳受到委屈,台灣人虧待了「台灣現代化之父」,應該建一個「劉銘傳紀念館」紀念劉銘傳對台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