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的成王敗寇,我的追憶 | 杜敏君

有些話憋在心裏,實在不舒服。成王敗寇,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理由千頭萬緒,不是一言两語能說清楚的。敗了就是敗了,多說無益。

但是大陸與台灣的年輕朋友,必須有個共識,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國共的鬥爭,是一山不容二虎,毛、蔣之爭是建國路線之爭,不是個人權位、利益之爭,都是為了完成革命,建立新中國,為了中國的富強,為了免於飽受列強的欺壓,為了揚眉吐氣!

國民黨要負起抗日的全部責任,共產黨只需在淪陷區打遊擊戰,不能說沒有功勞,到底是局部戰鬥,且利用喘息的空檔發展勢力,犠牲慘烈的大會戰,卻是國軍全面擔負。

其次就是日本投跭,國軍接收的地區廣大,已兵疲民困,無力再戰,而陳誠的富將窮兵政策,引起士官兵之不滿,尤其是下令各部隊就地集中繳械解散歸鄉,讓這些抗日遠離家鄉的軍士,頓失倚靠,且在逃難的人潮中,到處都是從戰場退下來的傷兵,成了社會的亂源。

八路軍與新四軍,卻是紀律嚴明,深受人民的歡迎,共軍又善於收買人心,相形之下,國軍士氣渙散,焉有不敗之理?

最重要的一點,大家都在議論,老蔣搜括大陸人民的財寶,變成黃金,帶到台灣來。謊話說一百遍,即成真。疑惑的是,怎麼沒有政府財經單位出來還原真相?

事實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黃金是中央銀行國庫的,抗戰期間,人民能吃两餐稀粥就不錯了,哪來的黃金給你搜括?

我母親在軍統局工作,根本領不到多少薪水,常常燒開水涮包心菜(高麗菜),蘸醬油辣椒就吃得津津有味,但是滿頭大汗,我才四歲不到啊。

在共軍快打到南京時,爸爸帶我們兄弟俩去舘子吃餃子,要用大包包裝滿滿一袋的金圓券,通膨每刻都在漲,伙計不停的在嚒吆喝水餃一個漲200啦!爸爸一大包的錢不夠付,幸好老闆很熟,先賒帳。

那時我已小一,記得很清楚,後來鈔票已經失去信用,民眾直接用銀元(袁大頭)交換,用口吹一下,會嗡嗡響,以資辨識。

爸爸與父執輩同事聊到這一段,都搖頭歎息,說老毛比老蔣高明多了,大量印鈔票,擾亂金融,老蔣又下野,國民黨大勢已去。而且還談到,是要留在大陸,還是跟著老蔣到台灣?

兩岸的年輕人可知道這一段黃金的故事嗎?

政戰幹部放下反共旗幟,堅決中華民族統一路線 | 杜敏君

老蔣播遷到自由復興堡壘後,痛定思痛,反省檢討,認為敗在沒有讓國軍幹部認識馬克思的唯物辨證法,沒有貫徹國軍的政治工作。因此交待經國先生在北投跑馬場成立復興崗政工幹部學校,在三軍成立政治作戰制度,學習中共的政工制度,連、營並編制有連、營指導員。

可惜唯物辨證法是批判性的,是否定和辨證的哲學。政戰制度非但未能鼓舞官兵士氣,反而在破壞部隊團結,控制官兵思想。政戰官與部隊主官爭名奪利,成為部隊的抓耙仔(打小報告),沒有主官不視為眼中釘的。

詭譎的是,經過革命烘爐復興崗千錘百鍊出來的革命子弟,熟諳馬克思的唯物辨證理論,應該是國民黨軍的忠貞幹部,然而事實相反,退休之後,至死不渝的蔣家反共子弟兵反而是黃埔嫡系陸軍官校軍官,而經過思想改造的復興崗子弟,反而放下了反共旗幟,堅決中華民族統一路線,連我們的老校長許老爹,都成為統一的急先鋒、領頭羊,為何?

只有一個理由,懂得唯物辨證法的哲學研究方法,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變動不居的,人自生下來那一刻起,就開始死亡,所以是即生即死,同樣是你,生老病死是正常現象,幼年否定了嬰兒,少年否定了幼年,青少年否定了少年,以此類推,各年齡層變化的過程構成你的整個人生,唯一不變的是你自我意識的存在。

我們過去所反的共,是當年共產黨自我矛盾鬥爭的過程。經過不斷自我否定的提升,共產黨已回歸到復興中華文化的道路,所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共產主義,也就是孫中山的人類互助合作,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主義。那些停滯在原地的反共死硬派,反而成為歷史進化的絆腳石。

淺談國民黨的反共心態 | 蔣思中

台灣藍綠營骨子裡雖然都反共,但有本質上的不同。綠營台獨史觀是歷史虛無塑造的空泛台獨。但藍營,或曰獨台/華獨,卻有刻在骨子裡的階級意識優越感。如果中國人將國共內戰只看作是政爭奪權,而不是根據中國政治文化特質,探索一條不一樣的社會制度,中國共產黨將永遠無法正視自己在抗日與國共內戰中的角色定位,也永遠無法佔領包括對抗盎撒霸權的輿論話語道德高地。

藍營的問題其實是延續自民國時期以來,國府地主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買辦角色的外溢。許多隨蔣軍來臺的“外省人”,除了被抓伕,吃不上飯依附軍隊的人外,許多是家底殷實,最起碼也是小資產階級或小地主階級的家庭。不少人對共產黨是又怕又恨,存在不少負面情緒。如果沒法認清自己階級意識的誤區,又無法區分家族成員在土改與文革等政治運動中被清算的真實對象與背景,當然就歸咎於毛主席與共產黨。

事實上,這些有條件的子女隨蔣軍來台,許多父母的觀點是“分散風險”。在未能察覺國、共最後勝出者來說,分散一部分子嗣留下,另一部份依蔣軍是許多家庭的共同特徵,才會有兩岸相隔的時代悲劇。然而,來台者,包括我父母,大多經歷困苦階段。早期蔣軍部隊待遇不好,尤其是中下階級軍公教,配給的房舍也相對簡陋,不比當時本土家庭優渥。當然,一些黨政軍高層與江浙財閥之後除外。

許多久居眷村的老一輩人,明明只是家眷與退休人員,仍習慣稱本省人為“老百姓”。自己又何嘗不是老百姓?這種階級意識,也是延續國府蔣軍的一貫軍閥心態。不思自己如何不得民心,節節敗退,反而以輕佻污衊的態度,仇視中共與親共的無產階級人民是“泥腿子,土八路”,靠坑蒙拐騙奪權的道理是一樣的。

最近發生的李立群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但大陸同胞有資格評斷他嗎?要評斷他,是否也用相同標準對付內地那些懷著民國黃金十年美好記憶,認同右傾路線,甚至資產階級與西方霸權買辦心態,以及改革開放後過得無比滋潤,自視高人一等的前朝遺老遺少呢?

國民黨真這麼壞嗎?壞,非常壞!國民黨某種程度上代表人性的墮落陰暗面,是人性慾望的具體外顯。如果大家爭相和稀泥,對階級鬥爭沒有絲毫敏感度,屆時或現在進行式,中國共產黨會嚴重國民黨化,中國將奢言民族復興,也愧對先烈先賢。

這種反省可不是前朝夢縈、城南舊事,因為會左右對內治理與對外關係是否路線正確,是否把握歷史機遇,是否全心為人民服務、為中華民族服務,會左右國家經營、人民共享國家資產服務的重要決策方針。

企業內有(中共)政黨組織,如何? | 郭譽申

在中國大陸,中型以上的企業內部多半都有共產黨的政黨組織。被一些人批評為,中共無所不在的極權控制私有企業。這樣的批評有道理嗎?要探討這問題,應該先撇開中共,考慮企業內若有政黨組織,合法嗎?能做什麼?利弊如何?

企業內有政黨組織是指,一個企業內的部份員工可能同屬於某一政黨,這些同黨的員工以黨的名義組織起來,並推舉出(或許根據黨內資歷)一位或多位領導人,來領導這些同黨的員工,在企業的本職工作之餘,執行政黨的工作,以及這些員工本身在乎的任何事務或活動。

在任何國家,企業內的政黨組織都是合法的,只要這個政黨是合法的。政黨都希望其黨員是有組織的,而不是一盤散沙,企業內的政黨組織提供政黨一種組織黨員的方式,是一般政黨所樂見的,卻未必做得到。譬如,有些政黨的組織原本就很鬆散,根本不知道企業內那些員工是黨員;企業的本職工作已經很繁重,使身為黨員的員工可能沒意願再去執行政黨的工作。

國營企業的經營高層都由執政者或政府派任,通常自然形成並領導企業內執政黨的黨組織。當執政者政黨輪替時,國營企業的經營高層一般都會大幅更換,形成企業內新執政黨的黨組織,而前執政黨的企業內黨組織可能繼續存在,但比較消聲匿跡。

在實行政黨政治的國家,由於政黨的競爭,執政者或政府派任國營企業的經營高層時,一般都會優先考慮與執政黨的關係,而經營專業反而是其次的,因此損害國營企業的經營績效 (這是台灣國營企業績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中國大陸實行黨政合一的制度,執政者或政府派任國營企業的經營高層時,不需顧及政黨競爭和政黨輪替,自然優先考慮其經營專業,因此有益於國營企業的經營績效。

私有企業與國營企業不同,其經營高層與執政者或政府沒有法定關係。即使其內部有(執)政黨組織,此政黨組織與經營高層沒什麼關係,因此對企業經營沒什麼影響力,最多有一些監督的功能。亦即,當私有企業的作為違法或違反國家政策時,企業內的政黨組織可以提出反對意見或向執法機關提出檢舉。其實個人員工本就可以監督企業,不過企業內的政黨組織對企業的監督比個人員工更加有力。

批評大陸以企業內的中共黨組織控制私有企業,是惡意的抹黑。私有企業內的中共黨組織沒有任何經營企業的法定權力,如何能控制企業?大陸現在是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共產黨沒有權力處置私有企業,最多只能向執法機關提出檢舉,由執法機關決定企業是否有違失。這樣跟所謂的民主國家其實是類似的。

大陸的某些私有企業還刻意在企業內部成立共黨組織的部門,以便和政府打交道,可說是企業公關的一部份。

實現三民主義的是共產黨,弔詭嗎? | 杜敏君

許贇:
歷史將會証明,國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才是救中國的唯一道路!弔詭的是實現三民主義的不是國民黨,卻是共產黨!

杜敏君:
一點都不弔詭啊!看完我以下的說明您就可以瞭解了。

您與我是同樣軍校畢業,都是蔣中正的學生,唯一不同的是您沒有深研馬克思的史學,唯物史觀,沒有瞭解馬克思的思維模式方法論。蔣公是先知先覺,所以堅決反共,同時誤解了國父的「聯俄容共」策略。注意,是策略,不是國策。國父思想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說中國要實現共產主義,是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為什麼不直接說,國民革命的理想就是共產主義呢?

這是當時的環境使然。當時國父沒人、沒槍,憑個人的理想就想推翻數千年的封建帝制,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須改造人民的保守思想,從精神改造著手,必須奔走四海,號召華僑支持革命救國,並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但是西方國家甚少伸出援手的,滿清駐各國大使館,反而透過外交關係協助逮補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若非老師康德黎博士營救,國父已經功敗垂成了。而當時同情國父革命的只有二個國家,就是蘇聯及日本。所以國民黨的成立,包羅廷與胡定斯基以列寧模式建立,建軍便委請日本人當教官。

蔣公到蘇聯訪問考察後,便看出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並預言,共產主義必定會倒,但中國會晚一點,從此便排斥共產黨。可惜啊!怎麼忘了物極必反,防洪水宜疏濬, 不宜堵洪,愈堵愈泛瀾的道理,而以壓制、圍剿的方式處理,引來人民的仇怨,埋下失敗的地雷。

毛澤東卻是老謀深算,明知共產主義不只是不適用於中國,整個制度都不適合人類。馬克思本人在臨終前,都後悔他的理論高估了人的道德標準,忽略了人的自私性。但是毛的確聰明,假就要假到底,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為了布新必須除舊,要打倒中國封建社會的舊思想,就要付出代價,陣痛期過去了,才能建立新中國。

到改革開放時期,有限度的包產到戶,修正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矛盾,開放個體戶,將原有的鳥籠經濟進展到草上飛。但是由於中國地廣人眾,經濟雖然鬆綁,政治仍然緊抓,四個堅持絕不鬆手,以度過共產主義的初步階段,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就是社會主義。

中美競爭在國家治理,何必抹黑醜化 | 郭譽申

美國自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美、中於是進入全方位的彼此競爭。競爭不是壞事,有競爭才會進步。中、美應該競爭國家治理的績效,譬如:競爭使人民生活更好,競爭使社會更有公平正義,競爭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競爭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競爭建立友好的國際關係等等。

中美競爭應在國家治理,但是美國似乎輕忽國家治理。美國的基礎設施多已老舊,川普總統因輕忽新冠疫情而無法連任,拜登總統因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而民調持續走低,這些都顯示美國的國家治理有改進的空間。

另一方面,美國,及其五眼盟國,卻花不少資源大肆抹黑醜化中國。譬如 [1] 從書名即知是一反中的專書,一本書不算什麼,然而 [1] 的注釋,即參考文獻,竟有110頁之多(書的内容主體僅316頁),每頁約包含15個注釋,因此全書總共約有1650個注釋,大部份的注釋都代表抹黑醜化中國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真是洋洋灑灑啊!

[1] 及其大量注釋,主要在介紹及批評中國如何走向世界及可能改變世界,強調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的重要角色。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走向世界,並相當程度影響及改變世界,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在國際上,每個國家都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更是天經地義。若中國對自己的老百姓不好,是應該被批評。指責中國在國際上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卻是毫無道理,只顯示美國及其五眼盟國的霸權心態。

中國實行「黨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共產黨幾乎可被視為政府的延伸和預備隊,卻多不受雇於政府,而數量是政府的很多倍。不僅協助駐外單位,共產黨人對中國發展國際關係確有很大幫助。美國應該很羡慕共產黨對中國發展國際關係的助力,批評共產黨在國際的作用只是酸葡萄心理,誰教美國的政黨只管選舉!

[1] 指控中國的間諜網及以金錢收買國際影響力。美國的間諜網曾推翻外國政府、暗殺外國政要,中國的間諜網顯然還差得遠,作者怎好意思指控中國的間諜網?中國以金錢收買國際影響力,是不大好,但是大部份國家不都這麼做?更該怪罪的是願被收買的政客吧!

[1] 不僅批評中國,也嚴厲指責與中國友好的西方政治人物及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家。親中、反中看來成為西方國家政治鬥爭的議題。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只要西方仍信仰資本主義,就不缺乏親近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政治人物和企業家,西方國家親中和反中的政治鬥爭只是增加自己的內耗而已。

美國抹黑醜化中國,或許在國內外有一時的效果,但是國家的進步主要取決於國家治理的長期績效,而非製造出的虛假形象(無論好壞),因此中國是無法被抹黑醜化削弱的。美國輕忽國家治理,不像中國的一直兢兢業業。美國想要靠抹黑中國贏得中美競爭,恐怕是搞錯了方向。

[1] Clive Hamilton,  Mareike Ohlberg《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Hidden Hand: Exposing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Reshaping the World,  2020)

正確區分、正面回應回擊島內“反共”聲音 | 天人合一

台事,反獨,第一位。
統與獨,主要矛盾、根本矛盾、生死對立,解不開的結。掃帚不到,台獨不會自己跑掉。
解決統獨矛盾,其實是法律問題,是執行律法規範、消除分族裂國罪犯而已。
執法除罪,兩岸皆有法、均同責。即使是島內的反共者,應當明白首要的急務是反獨。獨謀得逞,你非中國人,反中共,跟你何干?豈不怪哉!
對台獨,日常政治、經濟、文化鬥爭之,大概率要走到“執法”,極致時實行“戰爭”。

反共,與反反共,第二位問題,次要矛盾。
台獨,必反共。
台獨反共,不為意識形態、生活方式而是為台獨。
有說不反共的台獨,絕對是假話,是詐騙。
對這類“反共”,自然歸類於上述第一位直接稱台獨,最終清除、滅掉之。

或有一種反共,自謂中國人、血仇反共者,
然而,他們似乎不知今夕何夕,還停留在四一二清黨、四六年剿共、兩蔣“三不”、反攻大陸、非得將中共打倒、除之而後快心態。
這,當然是夢囈。
其實,老蔣、小蔣早有“密使傳話”、“廖承志家書”,近幾十年,黃浦同學及親屬早已聯歡會、國共犧牲者後人多已把酒和。
反共,以消滅為目的的反共,早該掃進歷史灰燼中。
這種反共,在島內恐怕沒有幾個人,不怕別人笑掉牙齒,還公然自承認吧?

還有一種反共,自謂中國人、傳自孫中山、謀利老百姓、堅決反台獨,然而其反共反什麼,籠而統之、含糊其辭、似是而非、莫名其妙。
反共,反個啥?
中共完成、超越孫中山建國方略的所有設想,讓一窮二白的中國達二追一,你反麼?
中共打贏抗美援朝、中印自衛、中越反擊,讓中國強大不再受外人欺侮,你反麼?
中共西沙自衛戰、保衛釣魚島、保護黃岩島、護衛南海固有海疆祖宗產,你反麼?
中共停呼“解放臺灣”、提出和平統一,主張兩岸坐下慢慢談、啥皆議,你反麼?
中共真愛臺灣,單方讓利,目不暇接般出臺惠台政策,送水送藥、修高鐵,你反麼?
中共誠心和統,尤其在經歷疫災、蔡英文蘇貞昌瘋狂奔獨、賣身美霸引著外人惡整中國人、大陸人民群情激憤、全民怒吼武統之時,硬是頂著滔天壓力、繼續實施ECFA顧台民,堅持心靈契合融合統,你反麼?
不好意思回答,說不出個所以然,你反個蛋?

反共,憑的啥?
民主、制度、生活方式、小確幸?那麼來大陸問一問、聽一聽:
美式民主麼?早已被“佔領華爾街”幾個月如打水漂漂、“佔領國會山莊”流血喪命者被審判,“拜登偷竊總統位”的特沒譜憤怒吼、“新冠確診、死人”美國全球第一名,以及美國無良政客在南海的海盜行為、在新疆事上的騙子嘴臉而現出原形、露出底褲、醜不忍睹、臭不堪聞也,中國人,還迷信那幾包臭洋藥、真砒霜麼?

反共,憑的啥?
臺式民主麼?大陸民眾只見議場全武行盡是潑婦莽夫打群架,只見媒體如茅房唯留綠嘴臭翻天,只見天天選事潑糞綠網軍才是真主人,只見中天敢言被關閉、司法縱綠只辦藍。尤其是在新冠疫災中,只見蘇貞昌、陳時中對大陸做絕噁心事,只見高壓鍋中煮口罩、爭搶殘劑擠斷腿、逼打高端死近千,只見全面公投竟然樂意吃萊豬,不要核電硬說愛發電。如此反智、反科學、反民主的亂政、惡治、瘋癲社會,還自詡燈塔?還有臉非陸、反我共?

真要問大陸人民麼?動手、立即、滅獨,或是現時段最新、唯一九成九九度的答案。
爾等“以民主自由對抗共產主義”的反共者,願意承受、分享這鮮明的大陸民主麼?

反共,為了啥?不統麼?
不統,暫時的還是永久?
暫時,我等你,我共不是早就說過坐下來、慢慢談,啥子皆可議麼?
永久,誰忍受?永久不統就是獨,長久不統變相獨。十四億國人不樂意,全球華人華裔華友不贊成。《反分裂國家法》不允許。
死了以拖待變伺機獨這條心吧,歷史巨輪無情碾壓不等人!

此外,或許島內更多的、更有歷史淵源的、有點複雜的一種反共,或可叫中國人內部政治分歧面的反共,真反獨、亦反共。這種反,略等於反對、不同意、不贊成、不理解,實際上就是批評。
對這種反,我們倒是應該正確理解,下更多功夫做好工作的。
不必視其為洪水猛獸,不應將其歸於台獨獨台,不會將其作為打擊對象,不能將其排除在統一戰線之外,不要讓其長久游離出統一復興進程。
只要不是出於台獨獨台的目的,未成為台獨獨台的手段、利器,不被台獨獨台所利用,這種“反”依然是中國人內部不同政治觀、政治面、政治認識、政治選擇中的一種政治平常態。
這種“反”,在和平統一大架構下,屬於一個國家內“不同政治面的政治鬥爭問題”,不走向極端、不惡化到不可收拾,其大概率屬於人民(國民、公民)內部矛盾,不屬於消滅的物件,不能夠“逆我者亡”,而應該通過包容、等待、說服、教育、比較、競爭、鬥爭、轉化、融合的辦法來和平地解決。

幾十年前,和平統一方針提出,其受眾,除了島內民眾,還有不同濃度烈度的反共者甚至血仇者。一國兩制,其兩制已經為這種“反共”問題設置了解決辦法。

蒸蒸日上的大陸,國家統一的強勢方;自信的共產黨,中華統一復興的引領者。
面對島內些許“反共”意識、情緒、歷史烙印,甚至或許還有美毒日毒傳染、蠱惑,我們應當滿滿信心,戰略藐視、戰術重視,有區分、有針對性地工作、化解、融合,當然也還有不放棄批評鬥爭。
大驚小怪、驚風火扯,太小家子氣。不容異己、關門主義,只妨礙大局。
能打贏功德林戰役的我共,還怕反共麼?
正面迎戰吧!
擊退“反共”進攻、化解“仇共”舊怨、戳破“汙共”謊言、驅散“懼共”陰影、開釋“疑共”陌生,培育“親共”溫情,
真相真理進島入心,魑魅魍魎必然遁形,
臺灣人民自會張燈結綵親我共迎紅旗慶統一奔復興!

島內“反共”者,放馬來吧,有理說理、要力拼力,相互交流、競爭比較、修正磨合,消除心魔、跨過障礙、扔下包袱、甩開大步朝前走,就是統一、復興中華文明,引領人類邁向共同體升平世無限榮耀之坦途。

國民黨敗給共產黨、民進黨的原因 | Friedrich Wang

大陸學者王奇生等人對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的性質、統治方式、組織狀態都有很精彩的研究,值得我們今天注意。

他們的結論,國民黨是一個『弱勢的獨裁政黨』,只學到蘇聯共黨的半套功夫,所以不是青出於藍的中國共產黨的對手,故丟了大陸。此說有理,國民黨組織鬆散,且地域主義瀰漫,當然不是歷經過幾次整風運動,對於組織與領導絕對效忠的中共的對手。

但是這些學者卻有意無意忽略了一件事:孫中山的遺訓是要施行民主憲政,一黨訓政只是階段性任務,國民黨慢慢放出政權而不是死抓著不放。國民黨在各個階段中有各種不同的口號或者任務信條,但是完成民主憲政這一句卻永遠存在,基本沒有改變過。所以,國民黨是逐漸由一個準列寧政黨走向民主開放式的政黨,過程中或有曲折,但是大方向卻沒有改變過。

所以,國民黨對地方勢力比較可以容忍,黨內各派系也可以有較大的活動空間,一定程度上內部的言論以及路線的討論也可以開放,而不是類似中共的內部鬥爭那樣非要搞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不可。這種情況,若遇到了革命性格堅強,鬥爭手段殘酷的對手,如中共、民進黨,那自然完全不是對手;因為習慣妥協,但一妥協就敗退,一敗退就止不了,最後就是散落一地。

當年小蔣來台主持黨務改造,一度將國民黨又朝列寧政黨方向前進,變成一台效率很高的機器,將軍隊、黨務、特務三者完美結合,穩定控制台灣。但是美麗島事件之後,尤其是1980年代中期以後又逐漸朝民主憲政的方向邁進。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在最為關鍵的轉型期,小蔣卻所託非人,把權力給了一心毀掉國民黨的李登輝,而後面幾個領導人,如連戰、馬英九等,都是庸才而已,沒有勇氣、能力與決心去撥亂反正,甚至本身就是私心自用。最後,就是整個黨走向一敗塗地。

命運吧,只能這樣說。

回顧國共的主義競爭 | 郭譽申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百年,讓我特別思考,百年前的一小撮人為何終能打敗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大黨,中國國民黨?原因當然很多,本文專注於國共兩黨的主義競爭。國民黨主張三民主義,而共產黨主張馬克思社會主義。

先回顧一些歷史。中山先生最早建立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被視為國民黨的前身組織,成立於1894年。1905年興中會與其他幾個革命團體聯合組成同盟會。同盟會的共同目標是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但由於來自不同革命團體,成員們的政治理念頗有差異,算不上有共同的主義。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同盟會又與其他幾個團體聯合成立國民黨。

孫中山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三民主義,最早出現於1905年他所寫的《民報》發刊詞中,後來他在一些演講裡曾概略介紹三民主義,但完整的三民主義則遲至1924年1月到8月間,孫中山在廣州高等師範學院的16次演講才詳盡發表,並被記錄成書,成為國民黨的指導思想。

馬克思社會主義早已在歐洲流傳多年,1917年俄羅斯布爾什維克「10月革命」成功,更增加其號召力。1919年中國發生「五四運動」,在其前後幾年被稱為「新文化運動」,馬克思社會主義就在那段時間被引進中國。奉行馬克思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頗受俄國革命成功的鼓舞。

國共的一個顯著差異在於,共產黨自始就以馬克思社會主義為其政治思想和追求目標,而國民黨起初只想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並沒有清晰一致的政治思想。國民黨的建立比共產黨早27年,但是國民黨的奉行(完整版)三民主義幾乎還稍晚於共產黨的奉行馬克思社會主義。

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演講的民生主義第一講裡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因此民生主義與馬克思社會主義是很接近的。然而在實行上,蔣介石的國民黨不像共產黨那麼搞工運、農運和蘇區的土地改革,使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不如共產黨的馬克思社會主義更具理想性。(蔣到台灣後實行土地改革,才重建三民主義的理想性)

國民黨的前三十年,少有共同的政治理念,其三民主義思想不早於共產黨的馬克思社會主義,而且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又不如馬克思社會主義更具理想性,使國民黨在主義競爭上居於劣勢,很多知識分子因此傾向共產黨。

國民黨內派系林立,經常分裂,至少部份原因在於政治理念不一致,沒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對比之下,共產黨黨內也曾有激烈競爭甚至鬥爭,卻少有分裂,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有共同的社會主義追求。此外,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理想性使很多信仰者願意為之拋頭顱、灑熱血,讓當年弱小的共產黨能夠奮力撐過被國民黨到處追殺、朝不保夕的艱苦歲月,才有後來的反敗為勝。

辛丑年談談「不忘初心」的道理-藍綠紅的初心何在 | 謝芷生

剛才查了一下,今年2月12日春節過後,即將進入農曆牛年,即辛丑年。筆者對曆法不熟悉,也不信年份生肖會影響命運,但卻相信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命運。而一個人的性格從其相貌上是可略窺端倪的。或許講究科學,或唯物論者會將其斥為無稽之談。筆者的老友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人,最好在他們面前別談這些觀點,否則是會挨駡的。

其實筆者也是支持唯物論的,但認為中國人的相學並非純屬無稽之談,而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例如當你走到陌生處,迷失了方向。前面站著一群人,你想向他們問路。是否會端詳一下他們的長相,從中選擇一個可能會幫忙的人呢?此時你對他們的出身、背景、學歷等都一無所知,只能從外貌去判斷,誰會樂意幫助你。這是一種從孩童時即具有的本能。又如一個乞丐走進餐廳,欲向一桌客人乞討。他會首先向誰求助呢?肯定不會隨便找個離他最近的人伸手,而是他認為,看來有錢,又慷慨的人。

中國人認為,一個人的相貌並非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而是「相隨心變」的。因此並非相貌決定命運,而是相貌透露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內心有心事,除特別深沉者外,一般都會從其表情中透露出來。如他經常心事重重、鬱鬱寡歡,久而久之相貌就會發生變化了。

就拿臺灣藍綠陣營中的政治人物為例吧。有的在未從政前,長得英俊瀟灑,和藹可親;但從政久了,長期陷入權力鬥爭的泥淖,無法自拔,就會漸漸變得面目可憎,陰陽怪氣起來;甚至面帶殺氣,令人望而生畏。有的則初入政壇時面貌靈秀,清純可愛;但幾年打滾下來,卻變得滿臉愁容,像個討債婆,甚至惡毒的晚娘;此時看上去,不是令人生畏,而是令人憐憫、同情了。有時筆者真想喚醒他們,問問他們從政的目的究竟何在?即使能撈些甜頭,但每日做牛做馬、勾心鬥角、疲累不堪,卻欲罷不能。無人同情,反被指著脊樑罵。到底所為何來哉?

筆者1970年到西德留學,在慕尼克第一次接觸到《毛澤東選集》。十分好奇,愛不釋手,兩三天就看完了。看《毛選》猶如看國共近代史。這些內容是在臺灣無法看到的。即使有,也不敢看。其中留下印象較深刻的是,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說,「人民就是共產黨的上帝。順著人民意志的就會成功,反之則會失敗」。中共做事特別注重民意,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無不如此。2017年10月8日,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首次提到「不忘初心」的說法。初心者,即參加革命之初的信念與動機也。

「不忘初心」這句話雖出自共產黨總書記之口,但對國民黨與民進黨是否也適用呢?國民黨的前輩們與共產黨打了一輩子仗,最後敗退臺灣,成了美國的附庸,欲振乏力。他們的後輩甚至連台獨分子都鬥不過,眼看就要名存實亡了。對國民黨而言,不忘初心者,即不忘孫中山先生創導國民革命,救中國的初衷也。但現在還有誰會提,敢提呢?

至於民進黨,筆者真看不出,他們的初心是什麽。是把國民黨推翻嗎?然則他們不費一槍一彈就已經達到目的了。這不能不歸功於李登輝,沒有他騙得經國先生的信賴,打入國民黨核心,再過八輩子台獨分子也休想奪得政權。然而這就是民進黨的終極目標嗎?是否還要使臺灣脫離中國而獨立呢?勸他們最好莫癡心妄想,否則將無異自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