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和”文明 | 天人合一

五千年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可否以一個字冠名?
如有,那就非“”莫屬。我稱之為“中華和文明”。

人、猿相揖別,獸性化人性。
進化中,漸漸走出叢林、不斷遠離獸性的即為人、人類;
頑固堅持獸性,走不出山洞叢林者仍為獸。

人、人類,在繼續進化發展中仍然有兩種趨勢。向前走、完善完美人,還是回頭去、再為獸?
以克己、奉公、和群、益眾的中華“和”文明,顯然是人類進化、演進中的前進者、進化者。
而自私、損人、弱肉強食的叢林學說、惡爭習俗,顯然是人類進化、演進中的退步者、沒落者。

如今,東升西降。欣欣向榮的中國,與美歐無良政客的對立、鬥爭、勢位轉換,本質上就是這種前進與退步、進化與沒落的大演繹。
深刻思考文明因緣,對理解當今國際風雲、世界大勢、潮流走向,有莫大的意義。

美式、臺式-燈塔,已經崩潰;假民主、壞民主已經現形。
中式-將“共和”作為終極目標、共和作為根本手段、拿是否共和作為檢驗標準的中華和文明架構下的實質民主,將引領全人類。

由“不爭論”達致“共和論” | 天人合一 

當年,鄧小平說,姓資姓社“不爭論”。
為什麼?
不該爭論、不屑爭論、不值得爭論、不需要爭論、不該在當時、當地、當事上爭論?...?

沿著這些問號,中國人本應進行深入的探求、發展,達致飛躍。惜無鄧小平之睿智、宏觀、開放、權威。以致二十年來,中國思想、政治、理論了無新意,吃盡老本。

沿著“不爭論”後的問號。可否這樣續文:
資與社,不過近現代經世濟國的兩種(技、末)方法,哪裡有路線、道路、方向(本、體)的玄乎。

只不過,當年血火相拼、生死搏鬥的集團因政治對立、歷史局限、認識尺度而人為誇大了二者的不相容處與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人為地忽略了二者的相容處與經濟措施的性質。

現在不僅是不爭論,
而是應當在研究二者傳統對立的同時認真思考、探索二者之間相似、相同、相通、相容、相互轉化、相互補充的可能、依據與現實方法。

鄧小平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合理邏輯
或就是資、社共和
就是不同政治面共存、共生、共競、共贏、共和,
這,或就是中國式的共和主義
也即是源自幾千年前而今再復興光大的中式和文明

行共和政治,求政治共和,兩岸共建共享統一 | 天人合一

統一,有文統、武統;有和氣統、嘔氣統;有自願統、被動統;有統別人、為別人統;有共同統、單方統。
在下主張文統、和統、自願統、共同統,統稱“和統”;
和統的實質,神髓、最佳形式,是“不同政治面共和”。

一國兩制,是形、非神;
一國兩制需以“共和”詮釋。

武統、解放、回歸,皆屬一方為主、另方“被統一”,不叫“共和”;即使武統、解放、回歸後,依然要、或許會、或只有選擇“共和”。

兩岸共建共和,是最有號召力、最大公約數、最不傷民心耗國力的好法子。
然,台灣人似乎一直處於“被統一” 的理解,自然便在恐懼當中,大陸人大多處於“統別人”勢位,於是少有換位思考。

我們說統一,
有兩岸共同的旗幟,有對方難以拒絕的理由,有雙方皆可雙贏的條件嗎?
我們想過、議過嗎?

“政治恐懼症”讓我們總是在政治議題上卻步;
“唯聖唯上病”讓我們只是在老口徑上饒舌頭。

“一國兩制”,
在台灣,被視作“統戰工具”汙名化。
在大陸,也有人輕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含義,有意無意中只把己方當“國”,將對方“制”包容於己方“制”。甚少有人思考、探討,現今兩岸屬國,兩岸相加才=完全中國;甚少有人思考、探討“統一後中國”,可以、也最好是兩岸共商後共建,從而共享、共榮焉。

長期以來,和平統一,大陸嚴重忽略政治議題建設,跟著迴避政治接觸,表面重視了和平此方式,實際冷落了統一之實質。難怪台灣人現在只說和平,諱言一中,絕口不提統一了。

大陸人當然應當檢視自己在統一、尤其是政治統一上的論述是否周延、是否與時俱進。
在下“共和政治、政治共和、兩岸共建共享統一”觀點或可拋一破磚,引來美玉。

以「共和」統領自由民主憲政,則兩岸統一共同旗幟高高飄揚 | 天人合一

島內中國人,稍稍放下「制度」自傲,與我陸政治上求大同、存小異,則兩岸無鴻溝、盡坦途。
當然,民主、自由等等說辭,就島內民眾來說或許真有意識形態堅持;
而在台獨、獨台政客那裡,其實不過是其欺騙選民的麻醉藥、綁架民眾的捆仙索,拒絕統一的擋箭牌。

台獨,要臺灣獨;獨台,要民國獨。所持為何?也就是其拿啥子煽動凝聚台民眾?
便是所謂自由、民主、權利、制度,還有什麼生活方式,哪怕啥子同志同婚。
這些東東在東西方兩大陣營幾十年對抗中被嚴重扭曲變形固化,島內民眾本來已有誤區。

在下共和之論,正是殺滅獨癌的良藥,台民自癒的絕技。(參見《以共和統領自由民主憲政,實現兩岸統一》)
共和既是目的,也是路徑方法、還是檢驗是非成敗標準。

以共和統領民主、自由、憲政這些共和大廈內本來自有當有的七梁八柱,
是消減臺灣人制度自傲西式迷惑的最佳清醒劑,
是毀滅台獨、獨台思想理論基礎的最佳繳械法,
是臺灣人與大陸人反獨促統復興的最大公約數,
是兩岸可共同仰望的相向尊嚴榮耀統一復興旗。

如是,一國兩制,共和一式,百年復興之必然。
如是,一國兩制,污名盡除,台民恍然大悟焉。
如是,台獨技窮,獨台結舌,統一復興飛奔吧!

共和,調和政治小鮮的鹽 | 天人合一

中國有古老的文化傳承、不絕的歷史連續、浩瀚的思想結晶。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開創國人無限遐思、自由想像、活力創造的先河。民本、仁善、兼愛、禮智、義勇、廉恥、誠信、至公、大同、和合等等,構成煌煌文明的主光譜。

而焚書坑儒、罷黜百家、文字獄、白色恐怖、萬里山河一片紅、一切向錢看、只准規規矩矩、不准亂說亂動,按藍綠站隊認是非、因觀念有異而台獨、為反對中共而獨台,以制度藉口而拒統,則成為太陽的黑子斑、春天的倒春寒。認識極端的危害、防範極端重演,是當代思想者的責任。

國人說,天生一人必有一路。善男信女眾生平等。基督徒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類,生而平等性、命運共同性、危機災禍公共性,決定人類共有、共用、共治、共榮。

自然無限、認識有限,以有限囊括無限,建立包羅萬象、什麼都管用、放之四海、適之每個人而皆準的思想體系,似乎幼稚。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到了哪個山唱哪樣歌、量體裁衣、看菜吃飯、因病施藥、在自己研究領域發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實事求是,才是正道。

眾人遊山、視角不一、風景有異。
瞎子摸象、個別為真、概全即假。
條條大道通羅馬,世間從來無獨路。

個人(包括團體)認知的片面性,人類認知的有限性,階級、政黨認知的局限性,真理顯露的階段性,歷史演進的複雜性,都告誡我們:

政治、思想、文化上機械、僵化、單一、絕對、極端,是錯誤、有害的。
思想應當無禁區,探索應當無止境,異見不該被禁絕。
不同的觀點、意見、主義,除了鬥爭、還有調和。
調和與鬥爭,均是共存的一種方式,無所謂主次之分別。
共產黨不僅持「鬥爭哲學」、同樣持「和合哲學」。

治大國,若烹小鮮。在中國強盛、中華復興這鍋湯裡,離不開下里巴人的青菜蘿蔔,也需要陽春白雪的猛料鮮活,還要有調和百味、有之不奇、取之不貴、缺之不可的食鹽。這,或就是主張調和各種主義的共和主義。

共和之於其它主義,
不是破壞,而是成全;
不是取代,而是補缺;
不是隔絕,而是溝通;
不是獨行,而是共進。

其意在
以建設性糾正破壞性,
以寬容性消解對立性,
以整體性彌補片面性,
以前瞻性避免短視性。

以善意看待立論者的動機,懷尊敬吸取別人的精華,持遺憾揚棄對立面的迷誤。人們或許發現:

人世間,
思想,原本沒有妖邪;
主義,從來都怕絕對;
對立,或許並非必然;
人禍,往往緣由遺憾(獨斷、主觀)。

世間事,
大同小異、殊途同歸;
人之鬥,似是而非、自誤自損也。

統一是歷史對立終結,不同政治面和處,最終是人民共和 | 天人合一

統一是什麼?
征服、吞併、大吃小、強併弱、攻城掠地、血流漂杵?歷史進程大多確如此。台獨獨台們跪拜的美國南北戰爭亦如是。
投降、賣台、舔共;被改變、被奴役;香港、澳門化;沒收選舉、取締多黨、封殺名嘴、禁止遊行;女人失老公、男人無工作、孩子充軍黑龍江?
這是台獨、獨台、不統們勾勒的末日圖、臆造的騙人話。

今夕何夕?現代社會,天下為公、人民當家。
自詡民主民權,民主進步、自由現代的臺灣政客,咋個停留在權力為私的中式舊統一與弱肉強食的美國內戰場,看待今時之統一?

此地何地?台海,
一個有五千年和思維傳承的優秀文明民族國家內的台海,
一個有真心誠意四十年和平統一初心不易的統一主導、主力的大陸的台海,
一群有著相同皮膚相同血脈相同信念情懷國人的台海。
兩岸的統一,除了歷史的老路陳跡舊痛,我們就不能創新、提升、昇華麼?
我的答案是肯定、堅定的。

統一,不能拖、需快來。
不統,為台獨留下空間,台獨正是在「不統”下日益壯大猖獗;
不統,讓兩岸久生嫌疑,些微小事如周子瑜、吳寶春會激起波瀾;
不統,給外祟留下間隙,列強正把兩岸當成棋子、肉票、羔羊;
不統,中華民族一盤散沙、落後挨打、任人宰割,屈辱不能最終滌淨;
不統,幾百萬內戰英靈冤魂無法完整享用早該享用遲到的犧牲;
不統,49年翻江倒海上千萬離散人的痛恨情愁無以根本慰藉;
不統,中華民族復興崛起榮耀的航船猶如帶著漏氣的鍋爐遠航;
不統,中國數千年惡爭、爛鬥、死磕、舊政治便沒有快意落幕;
不統,事物往往向相反方向發展,地動山搖必有一戰或成現實。 

統一,很簡單,可快進。
統一,緣自黃河,長江;
   緣自皮膚、血液;
   緣自孔子、孟子;
   緣自秦皇、漢武;
   緣自釋伽牟尼、基督耶穌、天地鬼神; 
   緣自一切渴望平安幸福的眾生、苦人。

統一,
起碼價,排除台獨、排除獨台、排除分族裂國的任何可能性;
最低利,排除漢奸、排除帶路黨、排除幫助外國人打中國人。

統一,
也許,只不過就是中國人到中國的地兒不再需要審批和簽證。
也許,只不過就是大陸的孩子到臺灣求學不會被白眼入另冊。
也許,只不過就是兩岸有緣男女不因「陸配」歧視擔憂後顧。
統一,不需要理由、莫要求「所有問題完全一致」。
就絕大多數國人來看,富足、安定最具迫切性,統一、強盛最具全民性。
民主、制度在兩岸有不同的機緣、軌跡、條件、認識、關注程度及評判標準。
是與非,達到一致,也只是、只能是「相對一致」。

絕不可以「臺灣像大陸、大陸像臺灣」才能夠統一。
絕不可以把一個國家內部部分政治派別、人物的觀點、一時半會扯不清、搞不明且不斷發展變化的東西替代、或優先于全民和平、統一的意願。
絕不可以把一方的「生活方式」強要求另一方、且凌駕於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神聖大目標之上。
將所謂「是非一致」定下絕對高的門檻,給統一設置「民主」前提,給這前提定下遙遠時間表,戰術上或系以攻為守、廻避統一壓力的虛晃一槍,效果上引發爭論,坐不下談不攏,目的在混淆是非,實質是滯統、拒統,是在重蹈六十年、八十年前的極端鬥爭的覆轍,是在延誤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

兩岸的差異通過「共和」化解或共存。
大自然沒有一片相同的綠葉,人世間怎能只存在同一種思想、制度、與生活方式?差別產生競爭,比較顯示優劣,多樣性是世界的本質。多樣性的東西共生、共和才是人類的方向和出路。

統一,
不是27年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
不是49年的「解放、收復、回歸」;
更不是現在台獨誣稱的「納降,征服、併吞」;也不是一些人希望、一些人又擔心的「一方獨大、一岸為主、一制獨存、整碗全端」。

 統一,
是臺灣、大陸,中國這兩個政治面極端對立的結束、且相容、共生、共和。 
是兩岸四地加海外華人五方共襄盛舉、共建完全統一新中國、共享民族復興大榮耀。

在統一的進程中,相互變、是必然的,相互讓、是必需的。「永不改變」是僵化,「什麼都對」是笑話,自己不變,只要人家萬變是蠢話。
兩岸的對立、差異在共和中消除化解與互補。
兩岸在和平比較中互變,在良性競爭中共進。

統一,甚至更多的是自己變化適應別人,而非強人變化將就自己。
大陸人,至少老百姓,似乎從來沒有想過上述台獨、獨台們腦洞大開胡說八道,加諸給統一名上要讓內臺灣發生的種種變。
蔡英文們,瞎編亂造也需編得像樣點。
能否哄得了台人姑且慢論,你笑死陸人也!堂堂大博士,咋個市井小混混的水準?

兩岸統一,香港、澳門模式,算是試路,可以參考或作教訓。
兩岸自有兩岸之特有兩岸形。蔡英文「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純屬潑汙抹黑嚇台民,兩岸中國人應當共同唾棄之。
值得深思的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大烏龍,竟然引發島內選情大逆流。
坐看奸詐暗黑者攫大位,兩岸正直者、思考者、理性者,難道不應當深刻反省檢討嗎?

儘快坐下來誠懇對話合力探討,將和平發展統一的「台海方案」想得清清楚楚,議得透透徹徹,說得明明白白。
不然,蔡英文們正事不幹,只靠撒謊欺騙,妖魔中共、妖魔統一、製造對立、製造恐懼、抹紅反對派、抹紅競爭者,就能輕取選票,穩操大權。
如是,則台海危矣!
此為台人之大不幸,國人之大恨事、世人之大麻煩,自然也為文化人、理論家、宣傳師、傳媒者之大恥辱!

對話吧,獨者不談統者談,官方難談百姓談;兩岸國人手挽手,統一復興自然來!

以共和統領自由民主憲政,實現兩岸統一 | 天人合一

台灣民主的優劣

蔣經國後期,開放、改進政治,台灣實現了公民直選最高領導人,甚至政權和平輪替。這當然是中國政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標誌,是中華民族之大事、新事、幸事,也當然可以為大陸的政治改革、演進、發展提供例證、示範、借鑒、選擇,甚至教訓。

但台灣的「制」就是真理、就是唯一、就是百分之一百、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就是未來?太武斷、太簡單了吧!

台灣的特色在直選最高領導者,選戰幾成台灣政治及社會生活的全部,勝選大概是絕對多數政治人物目標的唯一。但只有選舉、只有黨利、只講政治,何以治國,何以經世、何以利民?

君不見,台海島內,面臨金融風暴和百年洪災,不是共渡時艱,總在撕裂族群,對立社會;面對陳水扁這個世紀巨貪與昭然鐵證,不是理性切割,卻要硬撐力挺,嗜臭如香;面對大陸ECFA暖流,不是共體兄弟親情或者在商言商,而是是非顛倒,百般刁難,拒大利不受,視和平不顧;神聖的議會殿堂,耳光翻飛、臭鞋亂舞,成了無法議事、不准議事、潑婦悍夫的鬥雞場;抹黑、抹紅、抹黃,網軍帶風向;緋聞錄影帶、走路工、兩顆子彈、王立強間諜案;吸香港血補選舉肉、汙習近平話檢到槍、增兩岸對立造芒果幹。為了勝選、為了權力、為了權力背後的利益,島內政客、尤其綠獨政客,失去人性、罔顧律法、破壞和平、醞釀戰爭,近乎回到了叢林。

在我看來,台灣也許只學了西式直接選舉最高領導人的「民主」之外形,卻仍具中式割喉割到斷的「惡爭」之內質。島內近幾十年政治惡鬥、社會對立、經濟停滯、台獨坐大、政客短視,已經讓大陸民眾,對所謂「燈塔」產生強烈的懷疑與極度的訕笑。亂政、惡政,讓台灣在大陸民眾心裡曾經有過的光輝損失殆盡。以民主、制度差異作為不統的藉口,在大陸民眾眼裡,沒有絲毫說服力與丁點正當性。

政治思想多元,兩岸大同小異

我們認為,在中華民族奮鬥歷程中,不同政治信仰的精英前輩在不同的境況條件下進行了不同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模式、經驗及血淚教訓,這是中國人的共同財富、共同起點、共同依憑。海峽兩岸在一個傳承最古老的民族、凝聚力最強久的國度內,存在不同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社會制度,也或是上天賜予以「中庸仁和」為中心的中華文明的特殊厚愛與特殊使命。我們沒有資格鄙夷對方,沒有權力改變對方,沒有理由不善納對方,沒有藉口推拒對方。把民主、自由、制度當成不可逾越的鴻溝,當成翻不過去的太行、王屋山,當成拒統的理由,純屬笑話、混帳話。兩岸的出路,在不同政治面共和,而非對岸全部像己岸。

兩岸的「民主」、「制度」沒有天壤的差距。近代百年,中華民族奮鬥復興期也。兩岸同源、支流有異,然一江春水向東流,方向未必不同、目的未必相異、現在正在趨同耳。誠如宋楚瑜所言:「經過60年的不斷衝突和曲曲折折,最後兩岸都走回同樣一條路,那就是要照顧農工,以民為本,在經濟上走向均富,在政治上走向廉能政治,在社會上追求公平正義,在世界上追求大同的理想,這不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兩岸在走過曲曲折折、血雨腥風的60年,最後都在追求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安康、社會的和諧、政治的民主。共創兩岸雙贏,實現中華民族的再復興,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和理想。」確實如此,兩岸現行制度,哪裡還有什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鴻溝。

差異大者,不過公民直選最高領導、多黨競爭而已。只是這些年,島內惡爭不斷、社會撕裂、尤其是去年的選戰,從國、民兩黨黨內初選到最後全島大選,看在大陸人這些旁觀者清的眼裡,幾乎就只有「骯髒」二字概括之,這種社會亂源式的選舉戰爭,不會得到大陸人民的欣賞與接受,兩岸在有些「制」的問題上,不可能急於求成、立即就同;存異,會是一個長時程的事情。

大陸人從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提出後,便從未想過要改變島內的「制」,反倒是島內一些人將「制」擺在國之上、統之前,要對岸像自己岸才說統,這要麼是政治短視,要麼是心存獨念,最終滯統益獨、禍國殃民。

中國人需要共和,共和優先於民主(參見《共和重於民主》)

民主是個好東西,中國人為民主已經奮鬥犧牲了近百年。在當今大陸,無論怎樣鬧民主,我都理解、容忍或參與、支持。我不認為大陸可以一成不變。

然而民主可成迷魂湯,因為民主常常被濫用。希特勒是民主直選上臺的。泰國的黃衫軍、紅衫軍為「民主」你方唱罷我登場,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民進黨徒們為一個巨貪大蠹竟然以民主之名要攻佔土城監獄。民主在當今中國,公婆各理,一時半會尿不到一壺。而統一時不我待。在海峽中點,我不爛扯民主。
 
 中國有太多鬥爭,幾千年裡,意志的施行、利益的取守、政權的更迭、聲名的毀譽,無不遵循實力(主要是槍桿子)原則,採取鬥爭形式。而鬥爭的絕對性、排他性、暴烈性、非理性,往往使人,哪怕是善良的人直至聖賢,也變成了利器,喪失良知和理性,表現得「春秋無義戰」-黨同伐異、不問是非;成王敗寇、不擇手段;睚眥必報、不講寬容;斬草除根、不留餘地;唯我正確、不知反省;黨利至上、不顧百姓;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即使當年同以反對封建專制為根本任務的國共黨人,仍不自覺踐行舊的潛規則,將分歧擴大化、鬥爭絕對化、自我神聖化、對手妖魔化,都以「東風壓倒西風」為能事,以致兄弟成仇、戰友反目,走上極端對立的道路。

就算幾十年來,歷史已經證明,台灣能出經驗,港澳能出奇跡,大陸也能現輝煌,兩岸四地的黑貓白貓花貓們,在各自旗幟的集合下可以生存在同一片藍天;當年主義、路線、制度的爭論本應當稍息,國裂、家破、人離的傷痛本應以彌合,但兩岸的政治家仍難跳出是非對錯、多錯少錯、名分、傳承、老大、老二的糾纏,不能坐下來什麼都可談。

遺憾的是,部份台灣政客,以民主為旗幟,卻不尊重大陸同胞和全球華人的情感與民主,非要閉關、鎖島鬧獨立;以愛台灣為口號,卻肆意挑釁大陸、製造麻煩、把玩戰爭引信、置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於不顧;以清廉自詡,卻貪污腐敗、弊案重重、吃相難看;以進步為名號,卻處處表現得黨派利益至上;不計是非、不管黑白、不計後果,甚至不惜將台海拖入戰爭之險境。  

中國獨缺少共和,千年專制,缺共和;近代戰爭,缺共和;27年屠刀內向、兄弟相殘,缺共和;49年以後,台海對峙、藍綠惡鬥,缺共和;至今,你低我高、你錯我對,不統不獨不武不談,一觸一中便撒嬌、發潑,缺的還是共和。

在一些政治人物的思維裡,自己總是正確的,別人總是錯誤的,自己的利益、意志、自由、生命才是寶貴的,別人的是不重要的;捍衛己見、己利是神聖的,鬥爭、討伐、消滅異己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往往以己利、己見判別是非、區分敵友,然後以「人有亡斧者」的眼光把世界一分兩半、看敵友一成不變。

於是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見了;於是乎,第三條道路、第二種選擇、另一類雜音沒有了;於是乎,「寧可錯殺三千,不可錯放一個」,「民」的自由、權利、生命不重要了;於是乎,貪腐可因「台獨」而脫羞,不認罪的老子可以共犯兒子的認罪而公然自豪,人最基本的是非、廉恥丟盡了;於是乎,至今還有人在高論「以民主對抗共產主義」,時空象已停滯,八十年、六十年前那兩場幾百萬亡靈的遺恨、近千萬離散人兒的情愁,還不足以填補意識形態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距大得比台灣海峽還要寬;「優質的民主」神聖得可以置民族國家的分裂於不顧。

共和,是出路、是旗幟。歷史在前進、人會變聰明。反省當年,人們會思考是否鬥得太凶、分得太急、也許還有另一種選擇。

歷史啟迪我們:人類正進入地球村的時代,人口、資源、環境、氣候、疾病、災害、對未知世界的無盡探索、對可持續增長的無量追求,正在將人類結成不可分割的生命、利益共同體;保持人群個性、競爭和活力,同時又防範自我耗損、戕害和毀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人類的共同價值需要維護,其主要途徑是民主,民主有多樣實現形式,民主不是唯我獨尊排斥他人的藉口;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全體人價值的有機融合,不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專制」,不是一個地域的人們對另一地域的人們的拒隔;在採納主流意見的同時,要尊重、保護少數人的意見甚至反對意見;不同的路線、主義、模式、觀點、應該允許共存、試驗、比較、競爭甚至碰撞;解決社會矛盾,鬥爭不是唯一形式,戰爭只是無奈的手段,協商、容忍、寬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讓才是最基本的選擇;人們的政治活動,不應該以任何理由、那怕是崇高的理由顛倒是非、欺騙民眾、撕裂族群、煽動民粹、挑動戰爭、分裂國土;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對立不能縮小對立,無論小家庭還是大社會,矛盾、衝突往往是鬥出來、鬥大了的;「和」方能養生、齊家、諧眾、利國民。

當年孫中山提五族共和,毛澤東稱人民共和,共和曾經是革命的旗幟。在皇權被打倒、外侮已消除,人民的國度建立,人民的觀念普及,人民的憲政基本搭建的今天,革命、鬥爭已成為過去式,改革、發展、和諧是為主旋律,共和自然是建設的旗幟、是立國之本。

以共和實現統一

就兩岸而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台灣人或已嫌老;「共產主義統一中國」,大陸人或許要笑;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統一中國,國民黨氣得要跳;民主、自由主義統一中國,大陸人只見民進黨胡鬧;其它主義統一中國?你娃是誰?你娃還早(不成氣候、不夠資格)!

「共和主義統一」或許正好。「共和」的思想、主義應是兩岸統一的政治基礎。兩岸的差異,由共和來處理。兩岸之間,急要的是言共和,而非扯民主。

就世界而言,兩岸共和統一,不僅僅解決中國統一、消弭台海戰禍,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不同思想、主義、觀點、制度、民主見解、族群認同的人們和平共處、和解共生、共求發展的示範,為全世界化解地區、文化、宗教衝突、貧富矛盾、經濟生態危機、歷史種族仇恨,尋求到出路,給人類大同帶來曙光。

「共和」成為統一後中國國號的主旨、精髓,是中華民族復興、發展、昇華的必然,是人類社會進化、世間滄桑的的正道。寄語島內馬英九、趙少康們,把民主、自由、制度、生活方式等等爭論緩緩吧!中國急要的,不是「清一色」、「一個樣」、「即刻爽」,而是「多樣化」、「全色彩」,「逐步來」。

 至於蔡英文們,或許皇民基因根深蒂固、或許美式洋酒喝得太多,其恐怕已經聽不懂上述中國話了,其自外于中國人,決意分族裂國割斷中華文化血脈的種種倒行逆施,或已經非說理可以救藥了。兩岸臺上者「坐下來什麼皆可談,啥事好商量」不成,幾十年大陸和平統一苦口婆心講理統不聽,非得逼十四億國人、十五億華人,來一個大民主、拼力統、執法統?

蔡英文口口聲聲扯民主,在島內或可以作為麻藥迷幻自己、哄騙台民,綁架一些人上臺獨戰車。在大陸,這民主把戲不僅早已穿幫露餡,反而簡直就是在撩撥大陸民眾的武統情緒,是討打、找死的作為,難怪有大陸網民鐵口咬定蔡英文繼續臺上有利統一。請蔡英文同志放心,十四億中國人自當盡心盡力、當家做主、遏獨滅獨、完成統一、順利復興。這,就是民主、真民主、好民主。


共和重於民主 | 郭譽申

一般人似乎熟悉「民主」遠多於「共和」,對民主的討論也比共和多得多。然而無論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民國」是早年對Republic一字的翻譯,後來則譯為共和國,這可以從中華民國的英譯Republic Of China看出來。

查閱維基百科,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共和國」字樣,國家的名稱中有「民主」字樣的卻很少,看來共和應該比民主重要,卻常被一般人忽略了。

民主簡單說就是,國家由全民當家作主。共和的涵義則比較廣、比較模糊,包含全民共同和諧、人人平等自由、權力共有而平衡、資源共享、全民共治共富等,並追求全民成為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由以上涵義可以看出,共和是國家的目的,民主雖然也有目的的成份,主要則是達到國家目的的手段。目的比手段重要,因此共和比民主重要。

民主是否能達成共和的目的?不見得,需要很小心。全民當家作主是理想,實際只能做到多數統治,由多數票決定國政,這樣很可能形成「多數專制」的暴政,即占多數的群體以多數優勢,制定有利於本身,而不利於占少數群體的法律,「合法地」壓迫甚至迫害占少數的群體。若存在「多數專制」的暴政,占少數的群體一定不滿、抗爭,造成國家分崩離析甚至內戰,怎麼可能達成共和的目的?

避免「多數專制」的辦法是制定憲法,以保護占少數的群體,包括對個人的保護。憲法的位階高於所有其他法律,若占多數的群體以多數優勢,制定有利於本身,而不利於占少數群體的法律,因而違背了憲法的內容或精神,即屬無效。有了憲法,理論上能避免「多數專制」,但是實際上仍有兩個問題,首先,憲法是否完備?是否涵蓋到各種可能的「多數專制」?其次而更重要的,憲法的解釋仍取決於人,法律是否違憲取決於大法官,若大法官偏袒占多數的群體,仍會發生「多數專制」。這裡牽涉到大法官的選任,大法官的選任似乎只能由多數票決定,不可能有更好的辦法,換句話說,仍可能發生「多數專制」。

「多數專制」的暴政絕不是危言聳聽的空言,而曾在歷史上實際多次發生,例如造成希臘城邦的衰亡、法國大革命的動亂、納粹法西斯的暴行等,是過去政治理論探討的重點,但近年逐漸被淡化淡忘了。全面執政的民進黨以立院多數強行通過「轉型正義」的相關法案、公教人員年金改革案等,都有侵害少數群體國民黨和退休公教人員之虞,但大法官卻閉著眼睛挺執政者,再次見證了「多數專制」之害。

共和是國家的目的,民主是達到共和的手段,因此共和比民主重要。台灣注重民主而忽略共和,導致藍綠對立、人民分化,國家因此很難進步。對比之下,中國大陸重視共和超過民主,例如2004年提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並致力於復興注重和諧的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