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犯罪與國際刑警組織 | 郭譽申

在警匪電影裡,國際刑警常被描繪得很厲害,是打擊跨國犯罪的英雄。筆者最近讀了 [1] 才知道不是這回事,由於黑手黨國家的存在,國際刑警的功效很有限,甚至有時是幫倒忙,難怪跨國犯罪似乎是愈來愈多,讓世界不得安寧。

很多國家都貧富不均,有大量的窮人,自然有人活不下去,鋌而走險,從事犯罪的勾當,並形成各種犯罪組織,而全球化使跨國犯罪愈來愈容易和普遍,包括走私、販毒、洗錢、詐騙等等。

警察機構,時常擴充到各種情治單位,理應是打擊犯罪組織的,但是在一些法治不彰的國家,兩者常有相當程度的勾結,犯罪組織樂於賄賂警察機構/情治單位,以交換警察機構/情治單位不作為,甚至提供掩護,因此双方互蒙其利,而都得以壯大。這樣的國家被作者稱為黑手黨國家。

跨國犯罪牽涉多個國家,打擊跨國犯罪需要多個國家的警察機構/情治單位互相合作,交換資訊,這是國際刑警組織的主要任務。國際刑警組織的成員來自各國的警察機構/情治單位,包括一些黑手黨國家的警察機構/情治單位。

「在黑手黨國家,這些國家警察機構本身往往深入參與犯罪活動,這代表國際刑警組織從國家機構收到的任何資訊都很有可能滲透回他們的目標手裡。無可否認的,當你透過國際刑警組織分享資訊,你也等於將資訊分享給…所有黑手黨國家的犯罪分子。因此,沒有幾個認真的調查人員會信任國際刑警組織。他們理所當然不願意向一個普遍認定會走漏消息的機構分享最有價值的資訊。」這嚴重削弱國際刑警組織的功能,並使打擊跨國犯罪困難重重。

「國際刑警組織不但因分享資訊而讓黑手黨國家受益,它本身更被世界頭號黑手黨國家俄羅斯所利用。俄羅斯籌備幾年的行動,顛覆了國際刑警組織,利用它將普丁權力的手伸到俄羅斯境外。」


作者Moisés Naím的立場是完全親美的,他指控俄羅斯是世界頭號黑手黨國家,令筆者存疑。一些中南美國家一向有龐大的販毒組織,似乎比俄羅斯的犯罪組織更惡名昭彰。俄羅斯利用國際刑警組織,將普丁的權力伸到俄羅斯境外,大約是事實,但是似乎遠比不上美國一向長臂管轄及經濟制裁全世界(參見《美國早已發起長臂管轄的經濟戰》)。國際刑警組織的功能不彰,看來也因為國際政治勢力的彼此惡性競爭。

[1] Moisés Naím《以民主之名的獨裁:民粹、兩極分化、後真相,戕害自由的21世紀「權力遊戲」》商周出版 ,2022。(The Revenge of Power: How Autocrats Are Reinventing Politic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22)

俄烏戰爭強化中俄關係 | 盛嘉麟

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及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II)都是羨慕西歐,極力西歐化的帝王。近年的領袖人物戈巴契夫、葉爾欽、普京、梅德韋傑夫都是崇尚盎薩的人。但欽羨崇拜並不等於懼怕,戰鬥民族俄羅斯曾兩次擊敗了入侵的西歐人,1812年拿破崙的俄法戰爭,以俄軍直搗巴黎告終。以及1941年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行動,以俄軍直搗柏林結束。

對亞洲的黃種人,俄羅斯卻有正好相反的兩面性。蒙古成吉思汗的的孫子拔都以雷霆之勢攻占基輔之後,於1242年建立金帳汗國,殘酷統治俄羅斯達240年之久,因而部份俄羅斯人帶有蒙古人、突厥人的血統。但俄羅斯人並未被馴服,除了對來自東亞的黃種人有內心深層揮之不去的恐懼外,也非常瞧不起黃種人。造成西歐人瞧不起俄羅斯人,卻懼怕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瞧不起黃種人,卻懼怕黃種人的奇特心態。

中國迅速崛起之初,俄羅斯無論在石油、天然氣、軍火武器的貿易上,對中國多有防備,處處拿喬。譬如中俄石油管道,2001年原來計畫輸送到中國的安大線,毀約改為安納線,要修到海參崴賣給日本。歷經15年艱苦談判,最後只願修一條中國支線,敷衍中國。譬如Su35戰鬥機交易,從2010年中國求購起,歷經幾年的談判未果,到2017年才交貨中國,而且提供有限的發動機數量,嚴格管控,諸多限制。

世界十大重型機械公司,中國佔了三家,為徐工集團、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其生產的起重機、拖拉機…. 早已馳名世界,進入歐美市場。但是俄羅斯瞧不起中國,只相信美國的卡特彼勒(Caterpillar)、 迪爾(John Deere) 、日本的小松(Komatsu) 。對中國的重型機械,從來不屑一顧,所以中國的重型機械進不了俄羅斯市場。其它的家電產品、汽車巴士、冰箱電視、手機電腦,亦復如此。

沒想到俄烏戰爭開打之後,美國全面制裁俄羅斯,不但投下金融核彈,把俄羅斯逐出SWIFT,使其無法使用美元歐元,並凍結俄羅斯的外匯資產。而且要求所有歐美在俄羅斯的公司退出,不再服務俄羅斯。可是卻沒想到俄羅斯背後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核彈級制裁讓中國堂而皇之乘虛而入,兩國關係翻轉深化。

逐出SWIFT平台以後,以俄羅斯有440多家銀行成員的SPFS,聯合中國有1437家銀行成員的CIPS為基礎,由俄羅斯領頭另建國際銀行平台。目前雖然覆蓋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規模只是 SWIFT 的20%,但是美國長期把美元武器化的後果,許多受害的國家紛紛考慮加入,為去美元化運動推波助瀾。

歐美西方國家及日本韓國都加入積極制裁俄羅斯的行列,把他們長期經營的俄羅斯市場拱手讓出。中國徐工集團、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生產的重型機械迅速進入俄羅斯,填補了市場需求。不但中國製造的起重機、拖拉機等重型機械,連同家電用品、冰箱電視、手機電腦,也湧入俄羅斯市場。俄羅斯人才發現中國製造,品質優良,性價比超過以前歐美的產品。 2022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近20,000台重型機械,打破了歷年來的紀錄。最有趣的是俄羅斯不屑一顧的中國汽車也趁機湧進俄羅斯市場,俄羅斯人發現中國電動汽車,製造精良、價廉物美,以致愛不釋手,訂單愈來愈多。 2023年1~4月,中國汽車及零件出口金額排名前十位國家,俄羅斯竟然排第一位。這個突然的增額造成了202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同時俄羅斯還要求中國進一步簡化出口的手續,以便快速交貨,可見俄羅斯對中國產品的迫切需要。將來俄烏戰後,這些歐美日韓的產品恐怕難以奪回它們原來的市場。

美國的信用卡VISA、Master 也全面撤出俄羅斯,企圖癱瘓俄羅斯的日常商品交易服務。沒想到中國的銀聯信用卡迅速接手,甚至俄羅斯人還可以繼續刷手上的VISA、Master 卡,背後已經是中國的銀聯信用卡無縫接軌了。2022年中國銀聯信用卡的全球交易額為16兆2270億美元,佔比為40.03%,而Visa卡為38.78%,中國銀聯世界第一。

俄羅斯是油氣、礦產、武器、糧食的出口大國,單向銷往中國,以往中俄貿易都是逆差赤字。經過一年多的俄烏戰爭,2022年開始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升到787億美元,進口1180億美元,逆差縮小。 2023年1~3月,中國對俄出口240.64億美元,進口298.56億美元,逆差更小。 2023年4月此一逆差開始轉為順差,中國對俄出口96.22億美元,進口96.06億美元,首次出現順差 0.16億美元。雖然數額極小,卻有重大的轉折意義,表示俄羅斯進口中國的工業產品愈來愈多,而且也認知了中國的產品精良,將來對歐美的貿易依賴必然走低。

除了工業產品及金融服務,俄羅斯對中國開放了海參崴港口的國內轉口業務;開放了庫頁島的油氣開採合作,剔除日本的投資;要求協助開發遠東西伯利亞。在中亞部份,俄羅斯同意了中國開建中吉烏鐵路,貫通西亞;中國召開了C+5C的中亞峰會,中國影響力從此進入蘇聯時代的勢力範圍五個斯坦國家。這是中俄國力消長的結果,也是俄羅斯脫歐入亞的決心,更是日本韓國甘為美國爪牙,敵對俄羅斯的後果。軍事方面也有可能以海參崴與庫頁島為基礎,在東北亞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海域,中俄會有進一步的海空軍事合作,壓制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俄羅斯僅有的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老舊孤單,最近傳出有意購買其姐妹艦,中國的遼寧艦(前俄羅斯的瓦良格號)。俄羅斯的造艦能力大幅滑落,已經無力自己造艦,打算購買中國建造的第四代 055大型驅逐艦。總之,俄烏戰爭深化了中俄關係。

俄烏戰爭的影響浮現 | Friedrich Wang

剛剛跟兩個大陸年輕的學者討論,美國在G7上面高喊希望與中國解凍,以及在西安所開的中亞高峰會,還有前一陣子海參崴的開放與東西伯利亞地區開放中國人進入開發。這三件事情有什麼關係?

裡面錯綜複雜,但是簡單說:都在做俄羅斯一旦打不下去之後的準備。筆者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後,就一直試圖保持中立,自認為沒有偏袒任何一方。但是必須要說,俄羅斯不會垮台,但是仍然有可能因為損耗過度,而試圖結束戰爭。

巴赫穆特作戰,實際上在地緣戰略上的意義並不太大,但是雙方會在這裡死磕這麼久無非都想要利用這裡的戰鬥,讓對方失血過度。現在看起來整座城市已經被俄羅斯控制,烏克蘭除了少數之外,主力已經撤退,而且損失不少。但是,這代表俄軍真的取得重大勝利嗎?看來並沒有,烏克蘭在這裡除了人力有所損耗之外,裝備上的損失並不大,西方武器仍源源不絕的提供。俄羅斯就不一樣了,已經連60年前的坦克、野戰砲都拉上來作戰了,空軍的損失也很大。

簡單說,俄羅斯贏了作戰,但是在戰略上,卻消耗過度。烏克蘭的部隊訓練,現在幾乎都在波蘭境內進行,包括西歐與美國所援助的各種武器裝備逐漸到位。澤倫司機美國、歐洲、日本到處跑,表示早已在宣傳的烏克蘭的反攻應該還是會發動,而且今年夏天之後有可能要進行談判。

這些都看在美中兩強的眼裡。為什麼中俄要在這個時候先宣布開放海參崴、東西伯利亞,再加上整個大中亞地區?這裡可都是過去俄羅斯標標準準的勢力範圍,或者是領土。中國就是在做未來接盤的準備,這些地區,俄羅斯可能未來已經完全無法掌控,或者只能維繫名義上的主權,這裡將形成一個巨大的戰略真空,而中國大陸就在進行填補的準備。

各位可千萬不要小看中亞以及東西伯利亞。去翻一下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就可以知道中亞是歐亞大陸的核心,這裡的天然資源大部份到今天都還沒有有效開發。在古代這裡當然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後來俄羅斯帝國將這裡佔領,一直到今天。現在,這裡的權力將要重新洗牌了。東西伯利亞就更不用講了,真的是一個大寶庫,未來絕對是中國人的天下。

等到老毛子被幹翻了,美國自然也就會調整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其實中美兩國心裡都有數,誰也取代不了誰,現在鬥到一個段落,是該緩一緩重新洗牌的時候了。拜登的呼籲,其實是在暗示中國大陸,烏克蘭戰爭即將結束,中美要重新思考未來該怎麼走。

那對我們偉大的台灣呢?其實綠色政客想的就是中美永遠硬幹下去,最好把中國幹死,搞到四分五裂,這樣台灣就可以實現獨立。這個奇幻的思維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就是這樣,到今天也沒有什麼進步。換一個角度說,就是把台灣所有的生命財產全部押在所謂的中國崩潰這件事情上。那如果這件事情沒有發生,台灣就將滿盤皆輸。

所以請你看看,台灣丟了台積電,買了一大堆可能永遠拿不到的軍火,搞壞了兩岸關係,丟掉了貿易優惠,經濟開始走下坡,社會也開始動盪。讓人覺得悲哀的是,烏克蘭戰爭搞到最後竟然台灣也是輸家之一,這是何等的悲哀?

才剛三連任習近平完成重大外交成就 | 郭譽申

3月10日,中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完成政府的換屆,如李強取代李克強成為總理。至今不過半個月,當有些媒體還在批評習的三連任的時候,中國已經邁開大步,完成三項重大外交成就: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習近平訪俄並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以及宏都拉斯宣佈即將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大陸建交。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是中東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兩個產油國家,分別是遜尼教派和十葉教派的領導者。遜尼派和十葉派的對立超過千年,不時導致教派戰爭。在此背景下,沙國與伊朗一向彼此對立、激烈競爭,甚至在葉門製造至今已8年的代理人戰爭,並在2016年双方斷絕外交關係。沙國一向親美,伊朗一向反美,也是兩國關係惡劣的原因。

現在中國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改善關係,影響非常深遠。遜尼派的一些國家和十葉派的一些國家都很可能彼此改善關係,慘烈的葉門內戰有可能告終,至少可以緩和及進行談判,而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趨向和解,有助於改善其區域經濟和國際地位(過去彼此內耗太損傷國力)。中國的促成和解,對比美國過去總造成對抗,中國在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將超越美國,甚至成為世界和平的標竿。

習近平訪俄加強中俄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不僅有助於双方各自長處短處的彼此互補,藉以抵抗美國對中俄的打壓(參見《從現實主義看中俄交好》),習更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期待俄烏盡快恢復對話,並達成全面停火。雖然美國立刻表示反對,習近平從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到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幾乎建立了「和平使者」的形象。現在美歐民眾都苦於高通膨,並逐漸厭倦俄烏戰爭,習的「烏克蘭和平計畫」未來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

宏都拉斯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1千萬,在世界算不上大國,但是在台灣邦交國中算得上大國。宏都拉斯位在中美洲,可說屬於美國的後院或勢力範圍。宏都拉斯準備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大陸建交,美國不是沒有出手阻止,但是歸於失敗。因此中國與宏都拉斯建交,昭示其勢力愈來愈進入中南美洲,而美國無力阻止。

實行選舉民主制度的國家,在政府換屆之前要舉行大選,勝選者然後組成執政團隊。大選的競選活動加上組成執政團隊,大約要花將近1年時間,這段期間政府幾乎做不了什麼大事;而若政黨輪替,有些好的政策可能無法延續。中國大陸沒有這些虛耗。習近平才剛連任及完成政府換屆,半個月內完成三項重大外交成就,當然很多工作早已在進行,才能此時收割。這些充分顯示大陸的政策不因政府換屆而延遲或中斷,是選舉民主國家比不上的。

中俄這次同盟與前四次不同 | Friedrich Wang

那一位老大在莫斯科與普丁先生發表共同宣言,其實等於宣告中俄進入又一次的同盟。

近代史上,中國與俄羅斯/蘇聯有4次同盟。第1次是李鴻章1896年與沙俄帝國所簽訂的中俄密約。第2次是1937年9月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第3次是1945年8月國民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第4次1954年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簽訂共同友好互助條約。基本上4次的同盟條約,最後的結果都是不歡而散,但也不能說中國毫無所得。

比如說1937年的條約就使得中國獲得大量蘇聯的軍備以及軍事顧問的協助,對抗日戰爭很有幫助。1954年的這一次人民共和國所簽訂的條約,讓蘇聯給予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技術的轉移。但這4次條約最後的結果都沒有例外,中俄以翻臉收場。因為到頭來俄國方面總是用侵犯中國的主權甚至於奪取領土,來作為所謂的回報。

這一次中國與俄羅斯的共同友好宣言幾乎可以算是第5次近代史上中俄結盟。前4次也一樣,因為中俄雙方都有了共同敵人,所以有了結盟的需要。而這一次的結盟,也等於是美國一手所推動,才造就了這個結果。

但是這一次結盟與前4次有一點是根本上的不同:前4次都是俄國比較強大,中國一定程度上要依賴俄國給予援助或者保護。這一次的情況剛好相反,中國的經濟規模幾乎是俄羅斯的11倍,俄羅斯現在在國際上受到美國與北約的共同敵對,比中國的狀況還要困難,反而是要依靠中國的幫助。

最後的結果會是怎麼樣?這很難說。不過不久之前中俄雙方在協商時,俄羅斯就邀請中國進行東西伯利亞地區的開發,一定程度上等於是打開國門,歡迎中國人進入。這對中國大陸來說,當然是難以抗拒的經濟利益。但是中俄雙方畢竟還是有長期以來的歷史糾葛以及領土與主權上的矛盾,所以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世界兩大集團壁壘分明,在可預見的將來對抗局勢必然愈發升高。日本的岸田首相不就突然間跑到烏克蘭,這幾乎等於是呼應美國與西方國家的立場。

從現實主義看中俄交好 | 郭譽申

習近平訪俄會見普丁,持續加強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無論俄羅斯帝國或蘇聯時期的大部份時間,中俄都不大友好,俄國甚至曾侵吞中國大片土地。基於這些歷史怨恨,海峽兩岸都有一些人反對中俄交好。筆者將從現實主義,主流的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審視中俄交好的政策是否適當。

現實主義(realism),強調權力關係對於國家行為的影響,關注國家之間的權力平衡以及對國家利益的追求。該理論主張,國家在決策時權力與利益的考量,高於理想、道德或意識形態。(參見維基百科/現實主義 (國際關係)

「現實」這個詞,有只顧現在,不管將來的意思。很多人於是認為現實主義是短視的,忽略長遠的考慮。這是完全的誤解,現實主義要考量不僅短期也包含長期的權力關係與利益。譬如:季辛吉在1970年代初開始的「聯中制蘇」政策,有助於20年後搞垮蘇聯,就屬於現實主義,不介意中美有不同的意識形態。

反對中俄交好的主要理由是,俄羅斯侵略成性,在歷史上發動過許多戰爭,並曾侵占中國大片土地。這些都是事實,否則俄羅斯不會被稱為戰鬥民族,也不會成為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不過現實主義告訴我們,不要區別國家的善惡,每個國家都追求安全、利益、權力等,超過理想、道德等。中國是否與俄羅斯交好應該取決於是否有益於中國的安全、利益、權力。

中國因為人口眾多,是自然資源不足的國家,俄羅斯土地廣大,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恰能提供中國所需的自然資源。俄羅斯的一般製造業比不上中國,中國於是能以低廉價格提供俄羅斯所需的民生必需品、中間產品等。在軍工武器方面,中俄各有長處短處,双方可以彼此互補,進行合作研發。因此中俄交好對双方都有很大的利益。

美國已經在全面打壓中國和俄羅斯,因此中俄交好,合作抵抗美國,幾乎是理所當然的。這顯然有益於中俄的國家安全和國際上的權力地位。想像若普丁被打垮,俄羅斯有可能換上親美政權,中國的北方和東北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因此中俄交好,是避免唇亡齒寒啊。有些人耽心俄羅斯豺狼之性,可能藉中俄交好謀害中國。這是多慮了,現在與可見的未來,中國明顯強於俄羅斯,因此俄有求於中,多於中有求於俄。

中俄交好的小小缺點是中國有點得罪歐盟,因為歐盟傾向美國和烏克蘭而不傾向俄羅斯。不過中俄主要是在經貿合作,中國並不直接提供武器給俄羅斯打俄烏戰爭,因此歐盟沒理由翻臉;若真翻臉,中歐都會有損失,歐盟並不划算。

當年季辛吉基於現實主義「聯中制蘇」,現在美國不「聯俄制中」,反而同時打壓中國和俄羅斯,促成中俄交好,是利於中國,而不利於美國啊!

中俄真友好,大陸吃到飽 | 魏人偉

愚見,謹供參考:

1. 中俄不友好時,大陸只剩一半國土能充分開發,東北+西北這一大半地區都在俄羅斯的熊爪威脅下,任誰當政都不太敢放心投資,以免入了熊口~

2. 此所以東北雖號稱「共和國長子」,從東北抗日聯盟到國共內戰到抗美援朝的救國立威之役,東北人民都是脊樑,但大陸投資界卻一直奉「投資不過山海關」為一條隱形紅線,為何?實因打仗毀滅有份,錢財難兜袋裏保溫哩~

3. 俄羅斯底層人民自視為"白人",其所受的教育及傳統文化影響都是高中國黃種人一等的"統治者",因此,普京雖公開宣示「和中」了,邊境州官仍然處處抵制,還得普京親派督軍,黑龍江大橋才能順利暢通。

4. 大陸前40年都無法大力投資建設東北地區,高層心中常有罣礙,二十大閉幕後習大首站就往東北調研,實有深意焉!

5. 如今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俄烏之戰把俄羅斯打窮了,她的人民又一向都集中在歐洲方向,沒人願在西伯利亞落戶,只好一口氣開放面積有一個澳洲大的特區(700萬平方公里)與中國共同開發,把死資產變活錢,既可救命又能維持體面呀~

6. 例如,貝加爾湖(全球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湖水可南引灌注新彊、甘肅,不必再從6500公里外引西藏/喜馬拉亞山的雪水北上了(紅旗河),大陸省下天價的錢剛好可建台海跨海大橋,俄國則賣水得錢,兩全其美!賣油是買賣,賣水也是買賣,都是真金白銀哪~

7. 東北地區的圖門江邊界離白令海只有15公里,加上近年北極融冰,北極海航路可直通歐美,打通後帶動整個東北地區,那可不是開玩笑的錢哩~

8. 毛熊皮躁肉厚,糧食能源自用有餘,國土縱深又大,基本上是亡不了國的,但要活得風光活得體面,就得跟對大哥。普京大帝本人就曾跪舔老美,六次申請渴望加入北約,但是又何奈,偏偏美還不滿足,不予受理……

9. 毛子是有熊性的,可以相處但難以駕御,如果不是被俄烏之戰囗子劃得太深了,其在中亞的傳統勢力範圍又焉會拿出來分享中國?中吉烏鐵路被其冷凍了25年,去年也點頭放行了。

10. 老毛子畢竟稱覇百多年,其部份精深科技是中國一時間尚未追趕上的,若能借其內力增我功果,補足一些短板,互為犄角,成為「中國的加拿大」,角色定位明確,或可舞岀三五十年的雙劍合璧,君勿憂,僕亦無憂矣!

在戰略上支持俄羅斯→因為地緣政治
在道義上支持烏克蘭→因為台灣因素
在利益上支持歐盟國→因為欲取先予
在反霸上支持亞非拉→因為順天應人
在放血上支持美利堅→因為天亡令狂
在國際上支持新規則→因為世界大同
在成本上不花一毛錢→因為文化有底

普丁對烏克蘭一開始就錯了 | 郭譽申

俄烏戰爭看來還會繼續打下去,烏克蘭獲得北約很多國家的支持,俄羅斯以一對多,難免很吃力,要想贏更是困難,甚至可能長期被拖垮。以客觀的後見之明來看,普丁對烏克蘭一開始就做錯了。

簡單說,2014年烏克蘭分裂時,普丁就應該揮軍占領烏克蘭全境,或者大半的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而不是如實際發生的僅支援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的親俄分裂勢力。若如此,俄羅斯能夠大幅削弱烏克蘭的親美歐勢力及增強烏克蘭的親俄勢力。這樣可能不會有俄烏戰爭;即使有,也是俄軍和親俄的烏克蘭政府軍對抗少數受到美歐支持的親美歐烏克蘭民兵。

在烏克蘭分裂之前,其親俄派和親美歐派的勢力是相當接近的,顯示於双方曾經輪流執政多年。那時烏克蘭的軍事力量遠遜俄羅斯,美國和北約幾乎還沒有軍援烏克蘭,而烏克蘭也少有戰爭的準備,因此在2014年時,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内攻占烏克蘭全境,至少占領大半的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這樣俄羅斯自然可以整治烏克蘭朝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烏克蘭分裂後的實際狀況是,俄羅斯僅提供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的親俄分裂勢力一些支援,而對烏克蘭政府作壁上觀。結果是俄羅斯得小失大,得到的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僅占全烏克蘭的約1/5,但喪失了其他的4/5地區和烏克蘭中央政府。在2014到2022的8年間,烏克蘭政府幾乎完全排除了曾有的親俄勢力,獲得美國和北約的大量軍援,並且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難怪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難以取勝。

假使2014年烏克蘭分裂時,俄羅斯就攻占大半的烏克蘭,會有何等的損失?美歐能執行的對俄經濟制裁等大約跟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時差不多,不過是提早8年而已,是俄羅斯完全能夠承受的。

2014年烏克蘭的分裂是美歐「顏色革命」的成果。烏克蘭的親美歐派在美歐的支持下發起群眾運動,推翻了合法執政的親俄派政府,導致親俄派占多數的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憤而宣佈實施近於獨立的自治。

假使當時俄羅斯就以親美歐派發起的群眾運動不合法而出兵攻占大半的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可以完全扭轉烏克蘭親美歐的局勢。然而普丁似乎低估了美國的野心,而錯過了此出兵的時機。此後美國和北約提供烏克蘭大量的軍援和軍事訓練,並且準備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被逼到牆角的普丁到2022年才出兵烏克蘭,已經是太遲了,無法扭轉大局。一著錯,滿盤輸,普丁可能成為悲劇英雄。

從俄羅斯戰敗的歷史看俄烏戰爭 | Friedrich Wang

歷史上,俄羅斯每一次出現軍事挫敗,就有可能引發內部的政治改革,甚至於革命。而俄羅斯內部的政治震動,往往對中國也會造成許多影響。

1856年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結束,俄羅斯與英、法以及奧圖曼帝國簽訂巴黎條約,在東地中海地區的擴張受到嚴重挫折,隨即1861年面對國內改革的呼聲,俄羅斯帝國政府就宣布廢除農奴制。戰爭結束之後,英、法兩國隨即將軍事能量轉而用在東亞,對中國發動兩次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而俄羅斯後來也趁機逼迫滿清政府讓渡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土地,以彌補自己在歐洲戰爭中失敗的損失。這一次所簽訂的北京條約,使中國門戶徹底打開,滿清政府也開始進行洋務運動。

進入20世紀之後,這個趨勢更加激烈。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再次遭受重大挫敗,故引發國內的動亂。當年10月尼古拉二世就被迫頒布「10月詔書」,宣布開始推動君主立憲,成立國家杜馬,以爭取中產階級的擁護來緩和國內的矛盾。而這一場立憲也影響到當時滿清政府正在推動的庚子新政,進而產生一連串激烈的變化,直到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滿清王朝的統治。

1917年俄羅斯再度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的嚴重挫敗,引起國內布爾什維克革命,羅曼諾夫王朝垮台。但結果卻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當中顯現,引發中國的五四運動。而隨即不久,共產主義以及中國共產黨也在中國正式誕生。

1979年所進行的阿富汗戰爭,最後的結果是苦戰多年,死傷枕藉,經濟衰敗,只好逐步撤退。1985年戈巴契夫上台,只好高唱與西方和解,進而推動政治改革。但是卻引發一連串的效應,不但使得東歐1989年開始逐漸擺脫蘇聯的控制,東西德走向統一,也在同一年影響中國大陸發生了天安門事件,造成北京領導班子全面換血,影響整個中國的政治走向到今天。

這一次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在東線以及南線接連受挫,完成合併公投沒有多久,就丟掉了赫爾松。國內反對普京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包括他過去所信賴的思想導師杜金。這會不會引發俄羅斯未來進一步國內的震動?很值得我們觀察。我們必須要知道,無論如何俄羅斯還是由民選產生國家元首,所以普京的權力基礎仍然在於人民的選票。目前戰爭的狀態,勢必影響到國內的民心,對於下一次的選舉可能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我們最該關心的是,如果俄羅斯發生了上述的變化,那麼對中國大陸會不會也進而產生一些影響?

歐洲與俄羅斯永不合的鴻溝 | 班一魯

11世纪基督教大分裂成希臘正教(東方正教)及羅馬公教。俄羅斯信奉東方正教,自認繼承羅馬帝國正統,其雙頭鷹國徽承自羅馬帝國;羅馬公教也自認是正統,尤其新教革命後,西歐近代文明隨之興起,更是瞧不起東方落後蠻夷之邦的俄羅斯。

其次,我們都知道來自北歐的維京人滅了羅馬帝國,德國劇作家華格納 (Richard Wagner)以歌劇<尼布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音樂將之神化,以標榜日耳曼民族之優越。維京人只有南下而無東擴,所以今天俄國以外的歐洲地區都有維京人的血統,俄羅斯則沒有。

1700年俄國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發動<北方大戰>擊敗了強權瑞典王國成為北歐霸主,簡言之,東方落後蠻夷之邦的俄羅斯征服了瑞典,非歐俄地區的共同祖先,北歐的維京人,這是非俄的歐洲人永遠無法解開的心結.

令中西歐瞧不起俄羅斯民族,另一深層原因是俄羅斯民族具有韃靼人的血液,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在1242年西征,建立了欽察汗國,史稱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達 250 年之久。俄羅斯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好處是擴張了俄羅斯的疆域,壞處是延誤了俄羅斯的近代化;排斥外來民族是人類的天性,正統的俄羅斯人也有些鄙視韃靼人蒙古人。

俄國劇作家鮑羅丁(Alexander Borodin)的歌劇<伊果王子>(Prince Igor),就是伊果王子(Igor)討伐韃靼人,戰敗被俘,韃靼公主卻愛上了大將 Igor , 這故事與威爾第(Verdi )的歌劇阿依達(Aida)有些重疊,請注意是韃靼公主愛上了大將 Igor,而阿依達則是被俘虜到埃及成為奴隸的衣索比亞公主阿依達,愛上了埃及軍隊統帥拉達梅斯。

自中西歐崛起後,俄羅斯的英主彼得大帝及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都極力崇拜西歐,模仿西歐;彼得大帝更因此從無到有建立起宏大的海港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號稱西歐飾窗( Window of the West)。但俄羅斯只能模仿而加入不到歐洲西方社會。

拿破崙(Napoleon)1812年征俄失敗,1814年俄國普魯士奥地利聯軍曾經攻佔巴黎。 二戰時希特勒(Hitler)納粹軍隊之主力,被蘇聯紅軍在東歐戰場痛殲,蘇聯紅軍在 1945年直搗德國柏林;千萬不要相信第三帝國(Third Reich)一書的說法,德國納粹是被英美聯軍打垮的,這是好萊塢(Hollywood)的大外宣,再加上二戰後共產主義蘇聯的強大,歐洲人對蘇聯的思維混合著恐懼、厭惡、鄙視。所以即使1991年蘇聯瓦解以後,歐洲及美國仍不放過俄羅斯,希望再一次把俄羅斯裂解為廿四個共和國(如美國煽動的1994年車臣共和國要求的獨立戰爭)。

普京大帝(Putin the Great) 曾三次要求加入北約被拒,這次俄烏戰爭可説是雙方歷史情結、意識形態衝突的大爆發,才會有令人不堪想像的8000項對俄制裁。

俄羅斯曾為中國的革命開路,蘇聯革命領袖列寧(Lenin)逝世,孫文題辭<列寧同志千古良師益友>,這個題辭真應了日後歷史之發展,毛澤東説<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斯列寧主義>,簡短而生動的描述。

回顧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中國處於極端貧弱,列強爭相弱肉強食之慘狀,愛國之士盡其所能尋求強國之道,眾說紛紜,蘇維埃社會主義革命成功,開啟了中國的救國之道,蘇聯曾為我國的典範之一。

蘇聯解體後,1991年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誤信美國經濟學家的建議,在俄羅斯實行休克療法,希望將俄羅斯經濟體制,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瞬間轉型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因為誤信西方自由民主自由貿易那一套的休克療法,幾乎毀滅了俄羅斯。這給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上了一課,與其時不可一世的中國媚外公知劇烈鬥爭後,堅决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有今日繁榮強大的中國,俄羅斯為我國的典範之二也。

俄烏之戰的戰法,西方種種殘暴的制裁,足為我國日後行中國統一大業之借鏡,俄羅斯為我國的典範之三也。

俄烏之戰可視為中華、俄羅斯、伊斯蘭三大文明大戰盎薩霸權,為了應付石油危機,拜登求爹爹拜奶奶的能源國家,沒有一個甩他,這就是暗助普京。阿拉伯世界被美國玩弄欺侮了 70 年,吸取她的石油奶汁,再以安全為由使其購買軍備,再以阿拉伯賺的錢,買美國國債。待美國本身有頁岩油後,隨即一腳踢開,阿拉伯世界真受夠了。今日普京做先鋒,吹響了挑戰美元霸權的號角,中國為主心骨,百年來受西方帝國主義欺凌壓榨的阿拉伯世界,怒火終於爆發出來,向惡霸盎猶共生體發出總攻。

西方世界這次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超越人性的底線,違反了多年來西方世界標榜的普世價值,虛偽面具的破產,大家都已目睹,毋用贅述,其實這也不用太驚訝,盎薩本身就是海盗出身,而猶太人就是盤剝重利,只是回復到原來面貌而已,不過要警惕的是盎猶之衰落並未如此嚴重,尚且囂張如此,若一旦真正衰落,必將更瘋狂。這次俄烏戰爭可謂開人類戰爭之新紀元,除了凍結俄羅斯海外資產,不惜違反了西方神聖財產不可侵犯權外,還對俄羅斯的文化、藝術、音樂等完全禁止,真是太出格了;這也是西方文化鄙視俄羅斯赤裸祼的表現。

二戰後的美國馬歇爾計畫及北約的設立,歐洲對蘇聯及俄羅斯之恐懼,必須依賴美國,巳是牢不可破的心態,懼怕一個被自己鄙視的敵人,這正是歐洲難言之痛;其心態正如今天美國歐洲如此懼怕被鄙視二百年,如今驀然崛起的中國,處處抹黑打壓制裁,達到歇斯底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