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三連任習近平完成重大外交成就 | 郭譽申

3月10日,中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完成政府的換屆,如李強取代李克強成為總理。至今不過半個月,當有些媒體還在批評習的三連任的時候,中國已經邁開大步,完成三項重大外交成就: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習近平訪俄並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以及宏都拉斯宣佈即將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大陸建交。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是中東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兩個產油國家,分別是遜尼教派和十葉教派的領導者。遜尼派和十葉派的對立超過千年,不時導致教派戰爭。在此背景下,沙國與伊朗一向彼此對立、激烈競爭,甚至在葉門製造至今已8年的代理人戰爭,並在2016年双方斷絕外交關係。沙國一向親美,伊朗一向反美,也是兩國關係惡劣的原因。

現在中國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改善關係,影響非常深遠。遜尼派的一些國家和十葉派的一些國家都很可能彼此改善關係,慘烈的葉門內戰有可能告終,至少可以緩和及進行談判,而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趨向和解,有助於改善其區域經濟和國際地位(過去彼此內耗太損傷國力)。中國的促成和解,對比美國過去總造成對抗,中國在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將超越美國,甚至成為世界和平的標竿。

習近平訪俄加強中俄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不僅有助於双方各自長處短處的彼此互補,藉以抵抗美國對中俄的打壓(參見《從現實主義看中俄交好》),習更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期待俄烏盡快恢復對話,並達成全面停火。雖然美國立刻表示反對,習近平從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到提出「烏克蘭和平計畫」,幾乎建立了「和平使者」的形象。現在美歐民眾都苦於高通膨,並逐漸厭倦俄烏戰爭,習的「烏克蘭和平計畫」未來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

宏都拉斯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1千萬,在世界算不上大國,但是在台灣邦交國中算得上大國。宏都拉斯位在中美洲,可說屬於美國的後院或勢力範圍。宏都拉斯準備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大陸建交,美國不是沒有出手阻止,但是歸於失敗。因此中國與宏都拉斯建交,昭示其勢力愈來愈進入中南美洲,而美國無力阻止。

實行選舉民主制度的國家,在政府換屆之前要舉行大選,勝選者然後組成執政團隊。大選的競選活動加上組成執政團隊,大約要花將近1年時間,這段期間政府幾乎做不了什麼大事;而若政黨輪替,有些好的政策可能無法延續。中國大陸沒有這些虛耗。習近平才剛連任及完成政府換屆,半個月內完成三項重大外交成就,當然很多工作早已在進行,才能此時收割。這些充分顯示大陸的政策不因政府換屆而延遲或中斷,是選舉民主國家比不上的。

海權與陸權對抗的重現 | Friedrich Wang

當年英國脫歐之後,筆者就預測,未來整個歐陸將會更加向東靠攏。這是好事,因為德、俄協調是歷史上歐洲安定的關鍵。

德國從2000年之後,基本上享受了20多年的經濟繁榮,拉大了與其他歐洲國家的差距。其模式不難理解,就是德國的工業、俄國的資源、中國的市場,三者相互結合之下所造就的成果。而德國的繁榮等於是一柱擎天一般撐起了整個歐陸,使得可以度過歐債危機,以及一波又一波的難民湧入所造成的負擔。

簡單說,整個歐亞大陸,因為這三者之間的環環相扣,尤其中國大陸所開通的中歐班列,更是讓這個繁榮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完全克服了過去地理上的障礙。筆者認為,這是自從蒙古帝國崩潰之後,700年來所沒有過的榮景,將會改寫人類的文明版圖。但是最大的變數在於,英國脫歐之後勢必更加靠近美國,這儼然就是一場海權與陸權之間對抗的延續。

只要熟悉這300年來,整個世界霸權爭奪的歷史,就不會對這一切感到意外。北約的東擴,美國在東歐的深入,都是在因應上述這個歐亞大陸的重新整合而來。如今這種對抗的局勢更加明顯,中、俄兩國更加緊密合作,以德國為核心的歐陸更加左右為難。而烏克蘭戰爭就是這種狀態激化下的一個結果,俄羅斯面對美國所主導的北約不斷東進所帶來的壓力,所以進行了這一場武力冒險。

現在中、俄順勢力圖擺脫美元體系,並且以天然資源作為武器,結合中國大陸完整的工業以及製造業基礎,作為與美國持續抗衡的籌碼。最近的發展是伊朗與中、俄兩國更加靠近,並有一連串的活動。基本上伊朗也是一個資源大國,而且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中、俄、伊三國真的進一步連接,那這種歐亞大陸上的結合局面就會更形完整,當然對美國的影響就會更大。

人類的歷史就是這麼充滿著諷刺。當年布里辛斯基在他的名著《大棋盤》中認為這三國的統合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三個國家都要依靠美國來進入全球化,尤其中、俄兩國還有長期的領土以及歷史矛盾,而伊朗有宗教上的基本教義派情結,所以他認為美國掌握了很大的主動權,除非美國愚蠢到把這三國給推到了一起,否則是不會實現的。

但是,布里辛斯基所認為上述的愚蠢行為,真的就在川普和拜登這兩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手上完成了。現在中、俄、伊三國因為承受了各種壓力以及本身的戰略考量,真的站在了一起。美國於是在世界重新拉起了圍堵體系,不單單是針對中國,更是針對這種歐亞大陸的統合局勢。

這是新冷戰嗎?或許也是。但是不要忘記,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本身的內需還在不斷成長。雖然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有不少瓶頸以及問題,但是長遠來看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關鍵還是在於中國政府的智慧以及應付問題的能力。所以,中國最大的挑戰是在本身內部,而不是外在的環境。

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能夠親眼目睹整個世界權力板塊的重組,或許是一種幸運吧?我們就繼續好好觀賞這一部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戲。

伊朗不愧是波斯帝國的後裔 | 盛嘉麟

伊朗對葉門(也門)的胡賽反抗軍的支持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什葉派的伊朗一向支持什葉派的阿拉伯國家,打擊阿拉伯世界的美國忠狗沙烏地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一個悉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葉門的胡賽反抗軍驍勇善戰,不但葉門政府沒辦法,胡賽反抗軍去年襲擊了沙烏地阿拉伯的主要石油生產工廠,一度造成世界供油短缺,油價狂漲。

這次被沙烏地阿拉伯海軍攔截的伊朗軍火走私船是一艘木製的帆船,它偽裝成一艘漁船,因為木材對雷達波反射能力弱,所以能躲過軍艦上的雷達搜索,這次是在航行到葉門摩卡海岸附近被發現的。沙烏地阿拉伯軍方認定,船上的軍火最終是要交給葉門胡賽反抗軍。

類似這樣的走私船隻,之前被美國海軍和沙烏地阿拉伯海軍發現並成功攔截的就至少有3次,每次都能抄出一堆新裝備出来,甚至包括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看看照片就知道武器新潁,數量龐大。所以伊朗不是簡單的國家,他和沙烏地阿拉伯及美國勢力的鬥爭從未停止,讓美國頭痛,必須除之而後快,但是勇敢不屈的伊朗讓美國不敢輕易出手。

美國於2020年(1月3日)在未宣戰的情況下,用無人機刺殺了伊朗第二號實力人物,蘇萊曼尼將軍,導致美、伊對抗升級。伊朗除了採取嚴厲報復,數次以飛彈襲擊美軍在伊拉克的基地之外,最近伊朗法院下了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全球通緝令,並且通報申請國際刑警組織要求全球通緝殺人犯川普。起訴書中說當川普下台,沒有豁免權之後,要求國際刑警組織逮捕殺人犯川普。雖然可行性有若天方夜譚,但是伊朗的動作讓世人看透美國的醜惡真面目,趁勢打擊川普連任之路。伊朗是勇敢的國家,不愧是波斯帝國的後裔。

Iran issues arrest warrant for Donald Trump over airstrike on top general

若美伊開戰 大陸趁機「武統」? | 郭譽申

美國以無人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突襲狙殺伊朗重要將領蘇雷曼尼。伊朗人群情激憤,已發射飛彈報復,並重啟核武器開發計畫,而美國則向伊朗附近增派海空軍,美伊之戰頗有一觸即發的態勢。

伊朗的軍事實力雖然遠比不上美國,但是是八千萬人口的什葉派穆斯林大國。自從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消滅了遜尼派的海珊政權,伊拉克占多數的什葉派逐漸掌權,自然與伊朗交好,讓伊朗的勢力更強大(可見美國消滅海珊的愚蠢)。前兩天,伊拉克國會迅速通過決議,要求美國為主的外國軍隊從該國撤離。美國遙遠,若美、伊開戰,美國要戰勝伊朗也是成本高昂。

伊朗與俄羅斯、中國大陸交好,若美、伊開戰,俄羅斯和中國會如何反應?俄羅斯一向在中東有其地緣政治利益,它很可能像支持敘利亞一樣對伊朗提供大量軍經支援,以阻擋美國勢力入侵。中國不像俄羅斯有地緣政治利益(伊朗距離中國的核心地區遙遠),伊朗不過是中國的石油來源之一,中國犯不著為了伊朗小利而開罪美國。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是否可能趁美、伊開戰,而以武力奪取、統一台灣?當然有可能。大陸在國際上堅決主張「一個中國」政策,等於強調統一台灣是其國家核心利益,中國不會為了伊朗小利而開罪美國,卻可能趁美、伊開戰,而爭取其核心利益。

若美、伊開戰,而大陸趁機武統台灣,美國有可能兩線作戰,既以海空軍攻擊伊朗(就算不出動地面部隊),又出兵防衛台灣嗎?不太可能。這兩天美國多個城市已有反戰示威,反對川普總統突襲攻擊伊朗,美國人怎會贊成還要同時與實力更強大的中國作戰?若不兩線作戰,美國要如何取捨?亦即伊朗與台灣,誰對美國比較重要?

中國曾與美國在韓戰正面作戰,在越戰時支持北越,但這些都是四十多年前及更早的往事,越戰後不久,中、美關係即大幅改善,而有共同對抗蘇聯的合作經歷,因此中、美雖有競爭並無深仇大恨。另一方面,美國早年支持不得人心的伊朗王室,造成王室被推翻後歷時444天的「伊朗人質危機」,此後美、伊關係就一直不曾改善。例如,美國在兩伊戰爭中,支持伊拉克對抗伊朗;伊朗客機曾被美國軍艦擊落,造成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罹難;伊朗一向與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對抗,而美國總是支持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美、伊即使不直接對戰,双方間的代理人戰爭從未停止,因此美、伊之間可說有多年的宿仇。換言之,美國若要在伊朗與中國之間取捨,顯然會選擇對抗伊朗而非中國(更別提中國的實力遠勝伊朗,絕不容易對付)。

美、伊開戰是大陸趁機武統的好機會。大陸是否會採取行動?取決於兩個因素:和平統一若仍有希望,就不實行武統;武統若改變世界形勢,不利於仍在發展中的大陸持續發展,則不實行武統。

美、伊開戰是大陸趁機武統的好機會,雖然大陸未必會採取行動,蔡總統絕對應該召集國安團隊研究其可能性及對策,她卻無任何行動。她,及其國安團隊,對台灣的國家安全懵懂無知,沒有危機意識,卻會以亡國感騙取選票,夫復何言?

川普對伊朗和北韓不同調 | 郭譽申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對北韓停止軍演威脅,交換北韓停止核導試射,並兩度「川金會」,與金正恩維持至少表面上的友好關係,無論如何,美國和北韓的緊張關係呈現緩和。另一方面,川普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加強經濟制裁伊朗,並指控伊朗的正規軍「伊斯蘭革命衛隊」為恐怖組織,導致美、伊關係急劇惡化,伊朗聲稱要重啟核計畫,第三國的油輪在波斯灣遇襲(尚不確知攻擊者),及美國無人機被伊朗擊落,美、伊幾乎要爆發戰爭。川普對伊朗和北韓為何大為不同?

川普緩和美國和北韓的緊張關係,是騙選票的技倆。北韓孤立於東北亞,除了南韓和日本,幾乎與世無爭。而南韓和日本都有美國駐軍,美國的核武器實力又遠勝北韓,北韓根本不可能對美、日、韓主動發動核攻擊,因此北韓擁有核武,不過是為了自保,怕被美國攻擊而已,根本不足為慮。雖然北韓擁有核武不足為慮,美國早已把北韓妖魔化,川普緩和美、朝的緊張關係,就能向選民邀功啊。

川普企圖「讓美國再度偉大」,他的一個原則是削弱對美國不友好的國家,他因此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加強經濟制裁伊朗。伊朗是中東的產油大國,伊斯蘭教國家的領袖之一,所處環境遠比孤立於東北亞的北韓複雜,美國因此很難掌控美、伊關係惡化的影響。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伊朗聲稱重啟核計畫,安全受損害的是歐洲國家,而經濟制裁伊朗也損害歐洲國家的利益,因此歐洲國家多不支持美國的制裁要求,更別提俄羅斯和中國大陸。

歐洲國家多不支持美國制裁伊朗,美國只好自行出動海空軍,執行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但是伊朗不好惹,竟然擊落了美國的無人偵察機「全球之鷹」。美國起初聲稱無人機是在伊朗領空之外被擊落,並譴責這是「無端攻擊」事件,要採取軍事行動報復。(無人機從美國老遠飛到伊朗附近,偵察伊朗的情報,侵害伊朗的安全,無論是否進入伊朗領空,這怎是無端攻擊?) 不過川普算算戰爭的成本太高,最後倏然喊停,並自圓其說:「很難相信這是故意的」,「我想這可能是某個散漫、不聽令的愚蠢的人所做的」。無人偵察機是美國領先世界的高科技,但顯然不是無敵的,美國制裁伊朗只是折損它的國際威望及傷害盟國的感情。

國際領袖總要緩和國際的衝突,川普明顯搞錯了重點。北韓的核議題其實不足為慮,川普卻搞得煞有介事,好像很了不起;中東的局勢非常複雜,川普卻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經濟制裁伊朗,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川普對北韓和伊朗不同調,很可能是因為前者已有核武器,而後者尚無核武器。身為商人的川普大約就是欺善怕惡,自以為能占沒有核武器的伊朗的便宜,沒想到伊朗強硬,美國反而不上不下,折損它的國際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