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親 Arthur MacArthur, Jr.是美國派駐菲律賓的總督,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成績優異,畢業後依仗父蔭快速爬升,他最會利用媒體製造聲勢打知名度,所以在美國社會暴得大名。
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既不會打艱苦的戰爭,又最歧視亞洲人,是一生兩次潰敗於亞洲將領的常敗將軍,其他的軍事勝利全靠著絕對的優勢兵力,他從來不曾打過硬仗,打過艱苦的戰爭。

二次大戰時麥克阿瑟繼承父職,是菲律賓的駐軍統帥,形同總督,率領美國強大的陸海空軍駐防菲律賓,驕傲得不可一世。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美國情報當局提供麥克阿瑟緊急情報,日本即將襲擊菲律賓,他毫不在意的說日本小黃人怎麼敢來惹我,結果襲擊珍珠港後的第二天,1941年12月8日,從台灣起飛的日本空軍出其不意的摧毀了幾乎所有麥克阿瑟的海空軍,接著日本中將司令官本間雅晴率領陸軍 35,000人登陸菲律賓,打得麥克阿瑟棄部屬將士 90,000人於不顧,自己脫逃澳洲。這 90,000人的麥克阿瑟麾下的陸軍集體不戰而降,造成歷史上有名的巴丹半島死亡行軍,45,000人死於沿途及俘虜營中,當年生還的俘虜美澳退伍軍人哭泣至今。
麥克阿瑟逃離菲律賓的時候曾經拋下豪語:「我會回来」(I shall return.),他在澳洲等到1942年美國發動太平洋戰爭,以優勢兵力執行躍島戰術,跨越日本佔領的較大島嶼,登陸攻擊日本佔領的較小島嶼,切斷日本島鍊的交通補給線,快速逼近日本本土。按照躍島戰術作戰計劃,美軍刻意避開登陸巨大的菲律賓群島、台灣島,直接攻擊琉球群島,這時麥克阿瑟為了自己說過的豪語:「我會回来」 (I shall return.),逼迫美軍參謀本部的作戰軍官,不顧美軍的重大傷亡,一定要修改計劃攻擊菲律賓呂宋島。
當時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1944年麥克阿瑟以壓倒性的兵力登上菲律賓,在沙灘上早已滿佈媒體記者,他刻意從登陸艇涉水,戴著墨鏡叼着烟斗登上莱特島,走向沙灘時向記者輕描淡寫地说了句:「我回来了」(I have returned.),瞬間風靡全球。這張照片後來被記者形容成在槍林彈雨中走向菲律賓灘頭陣地,看過他的幕僚寫的回憶文章才知道虛假做作得讓人噁心。

二次大戰後設在馬尼拉的盟軍軍事法庭上,麥克阿瑟有仇必報,一定要把1941年當年在菲律賓打敗他的兩位日軍將領,本間雅晴中將和山下奉文少將,一個槍斃,一個絞刑。想起同時在上海的軍事法庭,蔣介石授意,日軍駐華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無罪釋放,後來還聘來台灣主持白團工作,怎不令人髮指又吐血。
韓戰期間1950年九月麥克阿瑟指揮聯軍從仁川登陸,攔腰擊潰了北朝鮮的軍隊,一路直逼到東北鴨綠江邊,囂張不可一世的要轟炸中國東北,並且在美國國會作證宣告,韓戰馬上勝利結束,十二月美軍子弟一定都回家過聖誕節,完全沒有把亞洲人看在眼裡。
他完全不知道十月間中國的人民志願軍十萬人已經進入北朝鮮。在中國彭德懷大將軍的指揮下,瞬間發動攻擊,以小米加步槍擊潰消滅了美英聯軍兩個師的兵力,如果當時中國軍隊有標準的二戰武器,飛機、坦克、卡車,彭大將軍恐怕已經全殲數萬人的美英聯軍。
麥克阿瑟潰敗以後,杜魯門總統任命李奇威將軍接任韓戰聯軍統帥,麥克阿瑟從來瞧不起杜魯門總統,兩人不和,杜魯門總統召他回國述職,麥克阿瑟竟然以事忙為由,約定兩人在太平洋小島中途島見面,雙方飛機到達中途島機場停妥後,麥克阿瑟吩咐副官要等杜魯門總統先下飛機以後才喚他下飛機,表示自己高高在上。最後1951年4月11日杜鲁門準備妥當鼓足勇氣把麥克阿瑟解職。麥帥回國仍然受到英雄式的歡迎,而且出書「老兵不死」塗脂抹粉。更奇怪的是台灣國民黨特別尊敬麥克阿瑟,把台北基隆第一條現代化公路取名麥克阿瑟公路,令人不齒。
按照指揮作戰的能力以及實際戰功的記錄,麥克阿瑟不是雄才大略、運籌千里的大將,我們綜合麥克阿瑟一生:
依仗父蔭步步高升
善於利用媒體宣傳
善用帥哥形象造勢
勝利來自優勢兵力
白人至上藐視他族
首被本間雅晴打敗
拋棄部屬脫逃澳洲
再度被彭德懷打敗
終被免職解甲還鄉
塗脂抹粉老兵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