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剛好在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且我跟一位大陸的學者型官員討論過這個問題。
現在中國大陸要推動的,就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出可以重新詮釋屬於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觀。所謂的馬克思主義,已經退到參考性問題上。老黨工一直以為大陸信奉的是馬克思與列寧主義,但毛澤東只是拿這兩塊招牌完成打倒國民黨的目的,實際上目的達成之後,這兩塊招牌什麼時候要卸下來,就是個說法的問題。
所以鄧小平思想中就提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概念。什麼叫作「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可以類比為佛教中國化。現在中國的佛教信仰,跟原始印度的佛教已經有很大的差別,精神是一致的,本質上也沒有矛盾,但要說中國的佛教就是那個原始的印度佛教,我想兩邊都不太同意。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是看看馬克思主義中有什麼思想是中國人可以認同的,例如社會共同體的思想,在中國有沒有?有啊,天人合一概念。天不是宗教的天,在這裡「天」是指超越的、至高無上的,對應到現實世界就是萬事萬物中,中國人本來就有超越的物我兩忘的思想,那麼社會共同體的概念,就可以從道家的聖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理論切入,也可以從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去討論社會共同體。
又譬如平等,這部分中國哲學中有莊子的《齊物論》,物與物之間,若從存在本質來看,都是一樣的,各自有各自的存在本質意義,但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有價值觀的差異,有職能上的不同,可是我們可以從本質性看待人與人,甚至人與物間的平等,打破階級的差異而保存存在的差異。
這些都是立足中國,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切入點。馬克思主義又如何?馬克思客觀的來說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以他的哲學思想作為一種價值體系,全是這個世界的存在現象,有什麼不可以呢?唐朝之所以偉大,不正是因為包容各種價值觀嗎?宋明之所以衰弱,不就是因為狹隘的本位主義嗎?中國文化的特色,不就是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