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五大小說都是悲劇 | Friedrich Wang

古代希臘有所謂的四大悲劇,後來16世紀英國的莎士比亞也有所謂的四大悲劇。很久以前有一個女研究生問:中國有沒有這樣可以拿出來的四大悲劇?其實,中國的戲曲非常多,尤其元朝之後。但是在筆者看來,元明清之後所謂的四大或者五大奇書,所描述的通通都是一場又一場的悲劇。

《三國演義》真正要說的是知識分子的悲劇。像諸葛亮這種大知識分子,擁有絕佳的智慧、健全的知識、清晰的戰略頭腦、忠誠無瑕的人格、奮發不懈的努力,可是最後仍免不了要失敗,只能知其不可為而為,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曹操,其實一生也是一場悲劇。從年輕到老一生奮鬥,南征北討,幾度面對重大危機,曹操本人也算是文武雙全,並且很有政治頭腦,但是最後仍然無法完成統一天下的心願,辛苦打下的半壁江山在他死後40年左右就遭到司馬家所篡奪,子孫大多不得善終。孔明的兒孫,最後也都為了保衛蜀漢而奮勇陣亡。

《水滸傳》說的是傳統忠義思想下的一場悲劇。108條好漢,幾乎每個都有過人的身手,甚至文武雙全,忠肝義膽。他們本來都想好好做人,甚至很願意為皇帝做事,奈何腐敗的政治把他們逼上梁山。宋江成為梁山的領袖之後,一心一意就想要再回朝廷做事,給大多數的兄弟們找到一條出路。所以他們雖然有一些出手兇狠,甚至於殘忍,但是本質上大部分不算壞人,都想要重新做人。奈何,一旦回到朝廷,就等於又回到了過去自己的對立面,皇帝以及那些貪官集團不可能容得下這一群人,所以就叫他們不斷南征北討,最後除了少數幾個之外,都不得好死。

《金瓶梅》說的是男歡女愛的悲劇,裡面所有的角色最後幾乎都不得好死。西門慶事業成功,與官府的關係良好,但卻貪戀美色,在性慾上永不滿足,終於把自己活活弄死。潘金蓮是壞女人嗎?其實不盡然,她看到路邊磨鏡的老頭孤苦無依,會給他幾罈酸菜,她只是想幫西門慶生一個兒子,找到在這個三妻四妾的大家庭中的安全感。武大郎就更可憐,他不過是想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他付出所有,寵愛潘金蓮,辛苦賣燒餅每個月賺2000文,在古代來講已經不簡單,結果卻被自己心愛的女人給毒死。其他的李瓶兒、龐春梅、吳月娘、陳經濟…,每一個都是很真實的人,每一個都只有很卑微的一點願望,但最後都只能死不瞑目,每一個人都是巨大的悲劇收場。

《西遊記》講的是人終究必須拋棄自我的悲劇。孫悟空有天大的本領,天地之間幾乎沒有對手,但是卻只能被佛祖反手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受苦。他固然大鬧天宮,可是在天宮期間沒人看得起他,甚至還戲弄他。那些神仙都這麼無能,又憑什麼不能讓這隻猴子出頭?但最後他必須要拋下所有的個性,完全消滅自我,變成像一個僕人一樣跟隨平庸的唐三藏,一路上受盡委屈,面對一個又一個強敵,幾次差點丟掉性命,成全了師父西天取經的願望。其他路途上所碰到的那一些所謂的妖怪,實際上跟孫悟空的狀況差不多,都是為了成全唐僧的任務而犧牲了。那最後孫悟空得到什麼?沒錯好像成佛了,但是只能從此絕塵於五界之外。

《紅樓夢》所要說的,一個大家族窮途末路的悲劇。賈府在開場時的金碧輝煌,卻在小說前言當中作者藉著幾個人的對話而透露早就已經外強中乾。這個大家族的男丁幾乎都不成材,淫亂放蕩,一擲千金。男主角賈寶玉早就已經知道整個家族在走下坡,本該承擔發憤圖強的責任,但是卻每天只知道與那些女孩們廝混,甚至於淫樂。他或許真心愛林黛玉,可是其他為他已經獻身的女孩怎麼辦?薛寶釵機關算盡,花襲人陰險狡猾,元、迎、探、昔四個賈寶玉的姊妹,其實就是「原應嘆息」,不是含恨而走,就是看破紅塵。其他的那些聰明絕頂的女孩,在賈家被抄家之後,有的淪落風塵,有的不知下落,有的年紀輕輕就病死。能夠有好下場的,實在沒幾個。那些青年男女的情愛,就只能成為一場紅樓夢。

其實這五本小說在探討的都是人性:我們面對各種的因緣、七情六慾、爾虞我詐,要如何安定我們自己的心,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平靜生活的方法?因為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所有的恩情關愛往往瞬間失去,甚至於反目成仇。智慧高超的如諸葛亮,能力強大的如孫悟空,慾望強大的如西門慶,武藝高強的如武松,家世富貴的如賈寶玉,最終這些人都跟一般人是一樣的,同樣要面對上面這些問題。

一個民族如何看待人生的悲劇,就代表這個民族的文化如何對每個人的生存價值來加以定義,可以看出這個民族在文化上的深度。看懂了這五本書,其實也就看懂了傳統中國人對於生命與生存價值的看法。

正史的劉備與三國演義裡有何不同 | Friedrich Wang

歷史上的劉備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其實有頗大的差距。劉備,漢景帝的後裔,一個標準的落魄皇族,其祖父劉雄尚且還當個縣令,然而其父劉弗就只能是個小吏,而且還不幸早亡,留下年幼的劉備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織履販席維生。

然而,這個孩子卻生得機警、靈巧,據說不愛讀書,卻能結交江湖弟兄,整日鬥雞、走狗,喜好華麗的服裝,與幽州涿郡內的豪強相友善,在動盪的年歲中深受地方父老的看重。當時他組織地方勢力,對來往的商旅、馬販收取稅賦,還親自帶隊剿滅盜匪,維護治安,展現出一個少年英雄的梗概。

後來,劉備得到同宗長輩劉子敬、劉元啟等人的資助,拜在了大儒盧植的門下,與公孫讚友善,並且結為至交。身長七尺五,相當於今日的185公分左右,大耳如扇,雙臂過膝,擅長騎射,並且很有領袖魅力,到哪裡都能與當地人打成一片,贏得信任。可見,出身不好的劉備,卻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而這種魅力,後來成為其建立基業,贏得全國性聲望的重要原因。

黃巾亂起,他招募義勇軍,與異姓兄弟關羽、張飛等人共同起兵,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一生。所以,說起來劉備算是起於行伍之中,簡單說就是一個當兵的,這在亂世中是再簡單不過的。由於演義中將其描述成一位德優於才的仁者,所以棒打督郵這件事必須要由張飛來擔任,殺掉車冑也得由關羽來背鍋。事實上,這些果決的事件,都是劉備一手完成,正史上與關、張二人還真的是無關。

早年顛沛流離,還先後投靠過陶謙、呂布、袁紹、曹操、劉表等人。據說孫權長於書法,曹操的散文詩詞更不待言,而劉備卻很少有讓人關注的作品傳世。在那個注重門閥的時代,劉備只是一個老兵出身,所以他的奮鬥歷程格外艱辛。

早期他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但是機會一到,其機敏果決,甚至具備軍事上的統帥之才,在兩場大戰中就展露無遺。一場是漢獻帝建安七年(西元202年)的博望坡戰役。此役劉備第一次指揮大兵團作戰,也是向劉表展現自己值得信任,可以守住新野。他先故意燒掉營寨與部分輜重,好像一副懼怕夏侯惇的樣子,誘敵深入。待夏侯惇上當,輕裝追擊,他立即親率主力殺了一記回馬槍,大敗曹軍。若不是李典穩重,在後方壓陣並且全力幫助夏侯惇突圍,曹軍可能會全軍覆沒。

這場戰役,我們受演義的影響,都以為是諸葛軍師的功勞。其實,這時候尚未三顧茅廬,根本還沒有軍師孔明。

其次,20幾年後的漢中之戰,又是劉備親自統帥大軍上陣北伐。劉備此時麾下已經是人才濟濟,包括法正、黃權、張飛、黃忠、魏延、吳蘭、吳懿…..等等。這場大戰打了整整兩年,最後於定軍山戰役採取奇襲戰術,一舉斬下了曹軍大將夏侯淵的人頭,打下了漢中,這是自赤壁之後曹操的又一次大敗。這使得劉備集團的勢力達到頂點,匡復中原似乎有了希望。

這個老行伍,好像真的有希望復興漢室,如當年的老祖宗劉秀一般。但是,只能說是天命吧,先是不久之後關羽被殺,全軍覆沒,荊州丟失,然後又被陸遜大敗於彝陵,10萬大軍再度全軍覆沒,當年從荊州一路帶出來的老兵也消耗大半,而且中生代的將領折損殆盡。最後,必須靠諸葛亮方能收拾殘局,暫時穩住陣腳。這個老人,也就在不久後於白帝城撒手人寰,到此結束了傳奇又充滿艱辛起伏的一生。

劉備,一代梟雄,才幹不下於曹操,又能博取仁義的名聲,實在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