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估不得了 | 譚台明

評估(assessment)、評估、再評估。不斷評估。然後提改善對策。再評估,再改善,要不斷精進…這是要幹嘛?打造精品手機?不是。太空計畫?不是。是我們的教育。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教育界不知請來了那一尊大神,全面展開了「教學評估」。教學有沒有成效?達到預期目標了沒?要評估。怎麼評?要設計。評了之後?提改善教學方法。然後?再評估成效。如此循環往復,沒完沒了,而且,一定要「精進」,要進步,還要解釋每一科的教學目標與學校的總體目標有什麼關係。(要不要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小目標對大目標的「貢獻度」?這樣聽起來豈不更厲害?對,所以真的要!關聯性,至少寫個百分比吧!)

要越教越好,成果要量化,要看得見。教育成果要看得見?對,沒錯,不要懷疑。國家肯定是帥哥美女越來越多,個個才華外露,一表人才都看得見。人才越來越多啦!人民越來越優質啦!教育越來越有成效啦!大家雀躍歡呼︰萬歲!萬歲!

每一門課,都該有教學目標。說得通。成效如何,要評估。奇怪了,考試不就是評估嗎?那不行。那是學生的成績,現在是要評估老師你的教學成效。(有不同嗎?媽呀!這思維層次太高了吧。)於是,考試之外,再多一個考試,叫做評估,也叫做「檢核機制」(多麼高大上的名字?一聽就覺得自慚形穢)。

評估完了,你的教學成效要改進,不是嗎?所以呢?所以學生成績要越來越好啊!你教學都改進了,學生成績還是一樣,你改進個屁?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不是嗎?於是學生成績年年提高。(媽呀!學生每年都換一批,你不知道嗎?而且少子化,念大學越來越容易,學生程度肯定是下降的,你卻要我教出來的「成果」是越來越好?)如果學生學習「成果」不佳,就是你教學有問題啊!(奇了!不是因為學生不用功嗎?)學生學習成效不佳是老師教得不好!說真的,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存不存在自由意志?還有沒有一個東西叫做「用功」?

分析、畫圖、交叉分析、搞IR、SWOT、雷達圖、KPI…還要大數據,什麼流行來什麼,來吧!你要什麼,我給什麼。張飛戰岳飛,戰的滿天飛。叫你戰來你就戰,你要是不戰,他們不管飯。

年年評,校校評,有聽說那一個學校績效是下降的?奇了,真來到神人之國了。真是舉世滔滔的幸福之地,大家都在不斷精進,年年創新,處處提高。真他…的快要高到天上去了。啊!天國臨近了,阿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