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百年,苦難輝煌。
探索、苦鬥、犧牲的中國前人們出現的各種觀點、主意、辦法、旗幟、名號,一切歷史性記憶,其來有自。
有因、有據,有用、有效,有成、有挫,有得、有失,有徒、有眾,有情、有感,有至今尚存的民意情感的一定空間。
馬英九近日的歷史之旅且得到兩岸絕大多數民眾正面反響就是證明。
只要不阻礙統一、不反動復興,我們大可不必“不要、拋棄、取消、清除”。反倒可以容留、保存、吸收、昇華,使之成為求同化異、融合和合的人民共和選擇。
名號、旗幟,不是統一的必要件、最關鍵、急要事。
統一的最大敵人是台獨、是幫獨。
統一的最急事、起碼件:兩個排除。
一是排除台獨、獨台、一切分族裂國的可能性;
二是排除台奸,即引著外人整國人的島內帶路犬。
兩個排除即為統,任爾實行啥子制。
基本制度都可選擇,歷史記憶、民眾情懷、習俗稱謂,自然可以保留、容讓、吸收,直至共同昇華!
名號、旗幟之爭,主要在國際上,在兩岸官對官場合。主要原因是防止出現任何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的任何一絲一毫空間。也就是說出門(國際)只有一國,沒有各表。
而進屋(國內、兩岸),一個中國內,啥亊好商量。尤其是老百姓,尤其是對經過多年不當導向而有較多“被統感”的島內同胞的歷史記憶、榮譽、尊嚴、情懷,自當有特殊的考慮、尊重。
人民(當然包括島內同胞),主人、當家人、真正的英雄、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我們全心全意完全徹底的服務物件,愛叫啥就叫啥吧,只要是中國、只要助統一、只要利復興。
我欽佩王建瑄老先生促統高義。以獻曝之誠和之!
願兩岸統者尤其是居高位能廣言者思之!!!


岛内, 八十高龄的王建煊老先生奋然参选,提出去“号”、去“旗”,两岸统一,
岛内民众接受度够么?
将去旗、号作为竞选主轴、作为统一的先致、必备内容,至少在策略上思虑周全么?
我以为,统一的关键事、最急处、先达件,不在旗帜、名号。
讚讚
这一点,需要向岛内民众讲清楚,说明白。
《两岸不能相互承认对方为国》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既是历史,也是现状、更是未来。是大陆的底线,台海火药桶的爆点,甚至是地狱天堂的门槛。
认对岸为“国”。
不包含自己岸。自然成“两国”,这是显独。
包含自己岸。有对岸为国,何又自谓国?没事找事扯烂筋,这会滞统。
以己岸为国。
不包含对岸,是为“明独”
包含对岸。却不言统、求统,疑似隐独。
自以为国,对岸属国。
各自表述,虽伤和气,实属无奈。
这是历史、是现实。
这才有两岸反独、求统的动因与依凭,才是外人不容置喙的“内政”。
“相互承认”,看似公允,实则以退为进、似予实取,瞒天过海、暗渡“两国”。
陆胞兄岂不警惕?
台胞弟能怨寡情?
要不,哪怕你自称“国”,我仍为“匪”,回头几十年,再演个“山城会”?
只要坐下来,“什么都可谈”,“什么都好商量”!
两岸分别、隔绝、对峙、猜忌、隔阂、争斗、及至战争,源于一个中国内部的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政治分歧。
且不说这两个部分,都以“民(人民)”为旗帜,都喊着民族独立、中华复兴的口号,都曾有同一堑壕、共倒内贼、共御外侮的荣光,都在近几十年修正得越来越大致相同相像。
就这两个党的部分歧见,几十年的些许不愉快,干十多亿国人、五千年中国何事?
两岸者,一个中国的两个面也。
两岸相处,两面、两岸、两区、两方、两党、两军、两会,两地、两当局、两先生,哪怕“两山头”都可以,就是不能“两国”。
胡连会示范后。还有所谓“对等”、“尊严”说?
实际是“麻台湾人、要大陆价”的假议题,只会彰显胡“主席”、胡“先生”、“老胡哥”有海量,马“总统”、马“先生”、“小马哥”太鸡肠。
海峡,不是国与国界。
统一,不是国与国统。
扯国号何干?
两岸统一。不过政治对立的结束或正常化。
就以“完全统一的中国”为标的,就以“两面”、“两方”作称谓,放手开谈可矣。
老说合法非法,总提先生后生,蛮扯嫡正偏庶,是不是“小心眼”、是不是没以“人民为大”?
统一后中国的法律、制度、称谓、中央政府、领袖生成,自然是谈中之议、谈妥后事。
没开谈先嚷嚷。
抢占先机?
漫天要价?
先喴先赢?
还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找牛角钻”,“只挑忌讳说”,以至“干脆闹翻不能谈”!
中国的政治人,有不少的算计、固执、争斗。
中国的老百姓,有太多的无奈、苦痛、牺牲。
中国已延误了不少时间。
中华民族再也不能内耗、折腾。
抛弃只以己是、总以人非的固执,非白即黑、你死我活的极端,党同伐异、不问是非的狭昧,整碗全端、颗粒不让的小气,多一点谦恭、厚道、宽容、大度,装一点糊涂吧!
少一点“算计”、多一点宽让。
少一点权谋,多一点厚道。
少一点争斗、多一点共和。
两岸才有双赢。
和平才会久长。
统一才会速来。
中国才会更好。
世界才会更好!!!
2011-9
讚讚
旧貼重发、缘由人们深陷“各表”泥潭 、无谓虚耗。
“各表”扯了二十多年,現今王毅“憲法”主題引出的“兩憲”不知又要玩多久。
其實皆是假議題,爭的私利益。
《海峡之间,“各表”是个假议题》
除了“只是台湾人、决离中国去”的极端台独死硬者外,两岸中国人在地理、文化、历史、血缘、法律上对“一个中国”完全一致。只是在政治上谁是、谁能、谁该“代表”有各自表述。
粗略看来,这种“各表”,在一个中国内部、在两岸之间:
不争才怪事。
血火相拼,生死过节的怨恨,哪能轻易烟消云散;
几代人隔绝、几十年固持、哪有不开价、议价直接生意成交;
老习惯改口,总要个说道、总需要时日。
在成交OK之前,争,都是必然的、正常的,只要不挥拳头、动刀枪,只要不掀桌子、不掀了桌子不再坐拢来。
争争也无妨。
谁能代表?
谁终代表?
凭实力、凭路线、凭贡献。
最根本、最终结的是凭老百姓喜怒哀乐。
两岸都唱“全心全意 “人民最大”。自当不怕人民选择、裁决;自该心虚分族裂国、坏和引战、贻祸家国,青史要留骂名。
何况,谁就定论不会、不能“共同”代表?
争争或有益。
比较才有鉴别,竞争产生活力。
两拨孝子贤孙,争相比好,乐的当然是老祖先人,赢的最终是“沉默的大多数”兄弟姐妹。
一国下和平理性的“争”,再争一甲子,还是一个中国。
简言之,争争无所谓,吵吵无大妨,等等许会好起来。姑且待之也罢。
然而,生活总不让人太简单,
有人似乎在把“各表”当成“不接触”的由头;
在用“各表”抓紧掘进两岸间的鸿沟;
在用“各表”姑息、纵容、掩护“表独”的坐大;
在用“各表”葬送国人“同表”的希望。
这就要求人们对这“各表”予以警惕、进行深究、正本清源。
四九年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各表”在国际间原本没有大问题。
两岸都坚持自己是同一个中国且为西方世界以及美国承认、尊重并在中美联合公报等中宣示。
毛泽东为了“只有一个中国”硬在联合国大门外等待、坚持了二十多年。
“两蒋”宁忍孤独,至死牢守一中、冷酷制独。
这种争执,只是信仰、主义的碰撞、颇有血性、尊严的坚持,而没有族分国裂的危情,不见权谋、机巧的自私。
七一年,潮起潮落时、花谢花开中,被压制、孤立二十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终于登上联合国讲台,中华民国国际法地位宣告终结,历史情景剧翻转一个面继续表演。
“蒋介石集团”人还在、心未死、理难输,凄风苦雨中自谓不变、旗帜不倒,返联之声未断。
蒋经国们励精图治、竟将危如累卵、病若游絲之地建得政治开放、经济腾飞、获“四小龙”美誉、如马英九所谓之“新生”。坚持“所表”的蒋经国仍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推手孙运璇还想“以台湾经济起飞经验引领大陆”。
这时候,台湾的“各表”,势所必然、其情堪悯,所争一中、倒无大碍、且让敬佩。
只是近些年。台湾的那一“表”有点变味、变质。
在李登辉“一边一国论”、陈水扁“公投入联”、“去中国化”大动作,菜英文“我是台湾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公开大挑战背景下,马英九“不独”,却常常让独、纵独,“不统”,倒真是实实在在的畏统、避统。其所“表”的中华民国常常与2300万混淆、等同。
不见大陆这一块,不说统一这码事的“中华民国”与“台湾国”何异?多远?
这时、这种“各表”,在国际上喊声越大、同气越多,真相越乱、误会越深、独焰越炽、和统越难。
难道真的要搞到兵戎相见、搞得恩断情绝,搞得各方都下不了台?
大陆当然不能漠然视之。
针锋相对外交仗,坚持自己所“表”,否定台湾所“表”,是有点损伤台人面子、会增加离心的情绪,然而又是必然、必须的无奈、来不得半点含糊、犹豫、温情的选择。
在维护“一中”的大情怀与照顾面子的“小思量”之间,大陆当然难以两全、不会两全。
当各表之争,从原来一国内两个政治极端面的象征符号之争,异化为两国、一中一台,两岸同属的一中与“就是台湾的中华民国”的争执后, “各表”在在一个中国之外部,在国际上的大多场合具有了实质的意义与尖锐的对立。
在一个中国内部,这种“各表”,深究起来,却是个假议题。
在台湾,
马当局自表一中,却避谈统一、不干统事,能算代表?
马英九提互相承认,且慢说其或许瞒天过海、暗渡“两国”,既然承认北京,当知自己方尚未、也不能够“代表”整个中国。
台湾当局把“各自表述”喊得震天响,其实很缺“代表”的真心与底气。
在大陆,
“和平统一”取代“战争解放”(当然,“不武”,这仅是对非台独而言)后,大陆自然不会、不能、也没有理由与办法再把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这种政治异类当成消灭的对象。
“坐下来”、“好商量”,“什么都可谈”,绝非客套话,而是郑重的政治宣示。
“胡连会”两主席平等尊严具体示范后,人们更没有理由不把台湾视为中国政治的一个方面、统一大业的一个方面。
在和平统一最急要两岸同心互动时,在两岸由冷渐热、将信将疑时,在台独钻缝觅洞,伺机破坏、开倒车时,老想“唯一”、只唱“合法”,是没找对地方,是没事找事,有点不懂音乐,有点给台独势力攻击统派、维持现状派提供炮弹与口实。
在一个中国内部,谁代表中国,确实不是政治家自己说了算,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各表”了算,不是现在就说了算,而是全民决定、是双方努力、是坐下谈后的结果。
谈的双方,凭的是天地正气,为的是公众利益,扯的是逻辑道理,仲裁者是全体国人,天然就平等,哪里需要垫高板凳、抬高身姿、装成神圣。
扛着中华民国的大招牌,你想干什么?
戡乱、剿匪,开玩笑吧?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谈,那不就是两国论?
在国门之内,屋檐之下,动辄“唯一合法”、心念“中央政府”,有啥作用。
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
是要“奉天承运”、“南面受降”、“一个吃掉另一个”?
是要国对省谈,姑且不说现实否,逻辑上也怪怪的。
海峡,不是国与国界。统一,不是国与国统。扯国号何干?
两岸分隔,源起政治面、政治家的对立,两岸统一,不过政治对立亦或政治家对立的结束或正常化。
就以“完全统一的中国”为标的,就以“两面”、“两方”为称谓,放手开谈可矣。
老说合法非法,总提先生后生,蛮扯嫡正偏庶,是不是“小心眼”、是不是没以“人民为大”?
怨偶再聚,总摆尊卑之谱,有助于鸳梦重温?
兄弟重和,先枪祖宗牌位,这算是兄友弟恭?
一国以内、两岸中间、谈判之前,扯名号、扯正宗。不仅无益,只能有害。
扯“各表”者,莫要忘了,你那“一表”中,包含对岸之部分,该将其利益、期望“表”出来。你自己也在对岸“一表”中。两个“各表”对加起来等于零,谁也无法占便宜,只是一场口水战、只让世人看笑话。
扯“各表”者,真在意“所表”?
如此,依你所表吧,我仍“共匪”,待你王师北伐,邀我山城相会,再来北平和谈?
拿个“一中”样儿看看。
怎把统一当成了忌讳?
扯“各表”者,意岂在名号、招牌,在华丽袈裟下之偏安私利、政党私利、选举私利、政客私利。
然而,这诸多利益与统一后中国的法律、制度、称谓、中央政府、领袖生成等等,自然是谈中之议、谈妥后事。
岂能在“不统”中保障。
岂能在“不接触”、“不谈判”中收获?
台民何辜。
陆人何暇。
复兴何急!
争个空名耗光阴、误大业、祸子孙,岂是中山信徒之所为,民主自由之真谛、中华复兴之急需?
莫再假了。
先坐下来再说吧!
裁判亦或上帝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天人合一 2011-10
讚讚
《台湾,中国政治上的一个“面”》
地理上,台湾是中国(即使“各表”)的一个省,政治上台湾是中国一个“面”。
她既是历史中国的一段过去,又是现实中国政治的一个方面。
尽管面有大小,势有强弱。但1与99都不是100。1加上99才是100。合为100后,再没有了1或99,只有100中之1与100中之99。
政治面的“强弱”,要看趋势、看发展、而非简单的枪炮多寡、票子长短、声音大小。
简单地以人多人少、地广地窄、看两岸关系,是幼稚。
和平统一是“两面”共和,尊重是起码的,互让是必须的,互变是必然的,糊涂是聪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心虚是可笑的,小家子气是可悲、可气的。
统一,主要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地理问题。将台湾简单视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糊涂、僵化、可笑、痴人说梦、滞碍统一、危害民族!
无论何种思想、主义,无论多数亦或少数,无论长期还是久远,都在历史中形成、完善、接受历史的检验和扬弃;
是与非不应由一家说了算,不宜匆忙下结论,不必要一次就弄明白;
不同的路线、主义、模式、观点、应该允许共存、试验、比较、竞争甚至碰撞;
解决社会矛盾,斗争不是唯一形式,战争只是无奈的手段,协商、容忍、宽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让亦是基本选择。
和平统一,
不是简单的地理整合、海峡再通,
不是“胜王败寇”,
不是“卖台”或“卖共”,而是不同信仰、主义、观念、好恶、种族、党派的人儿在“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理念下的“和谐”、“共生”、“共和”、“共建”,
不是解放、收复、纳降(当然对“台湾国”另当别论,只有以武力去解放去收复)。
“共和”才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是起点、也是终点
解决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们如何理性相处、斗争、协调、竞争、共和、共荣,是中国人一直没处理好的问题。
当年国共内战如此,
几十年大陆“继续革命”如此,
两岸长期敌对如此,
当今台湾岛内蓝绿恶斗依然如此,
两岸只经不政、经热政冷、政治上至今无交集、难交集仍是因于此。
统一需要共和主义,
中国长治久安需要共和主义,
中华复兴腾飞需要共和主义。
马英九要求下属不以"中国"以"大陆"称对岸。实质上就是一国两岸、两面论。
这较“两国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有质的区别。
应当肯定。
2009年10月
讚讚
《中國內部,兩岸之間,總扯國號、憲法,就是扯爛筋》
四川有方言,“扯爛筋”。
扯皮之扯,腐爛之爛,牛筋之筋,大概指爭論不休、爭執不下、爭況慘烈、而所爭無謂、無果、無解、有誤、有損、有害,且有明知無理、扯之不勝而偏偏要“無理也要扯三分”之別有用心者也。
當下、台灣,諱議一中,拒言統一,只說2300萬,卻在“國號”、“憲法”,“各自表述”上彎彎繞,當然是假議題、就叫作扯爛筋。
對此,在下建議以 “兩岸,中國政治的兩個個方面”化解。
以下為正文:
有ETtoday新聞雲:【不再提一中同表 洪秀柱:要讓對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
國民黨主席補選進行中,呼聲高的洪秀柱被問到「一中同表」議題表示,「很多政治人物喜歡用簡化形容詞扣帽子」,強調未來若成為主席將不強調一中同表,把重點放在「讓對岸正視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
天人合一點評:
民的國,人民的國,兩個字義完全相同的詞,卻紛擾、對立國人幾十年。
其實有點小誤會,
其實為人巧利用
其實是個假議題,
其實在爭私利益,
其實是在釀災禍,
其實是在害蒼生,
其實是在誤後人。
何不,“兩岸,中國政治的兩個個方面”???
倒勝過無數表述,
省卻一切麻煩,
少扯無量爛筋,
化解種種糾紛,
容納最多方面,
拆穿隱獨畫皮,
壓縮急獨空間
消停列強嘮叨
方便各式統一。”
理由見附帖:
『台灣,中國政治的一個方面』
『兩岸之間,“各表”扯個假議題』
『两岸,不能相互承认对方为国』
『“一國兩名”,待商榷』
『从争“各表”的扯烂筋回归到“两个政治面共和”』
讚讚
《“一国两名”待商榷》
总体赞成燕谷山人2《两岸问题的实质与解决途径一文。
唯“一国两名”待商榷。
一国各表,是争议。争一万年,争的是一国;撂置再甲子,一国自存在。
一国两名,不是撂置,而是解决:不为“一”争,变为两存。既已两名,何再、凭啥一名?
进门(国内)缓争其名,默认各名、宽容各名、糊涂各名,可也。各名实为一名。
出门(国际)不争各名,公认两名,两名并存、两名对立, 错也,两名或真两名。
先有一名,再有两名,可也。一名下之两名,非两体各名、实为一体内两面之名。
先要两名,回避一名,错也。两名极易冷落一名、替代一名,两名难再一名。
先有接触、协商、谈判,有条件、有范围,有时限、有方向,两名可也。两名实为一名之各表、前奏、过渡。
不接触、不提一中、不向统一,没有一名保障之两名,非也。两名实为己名,两名搪塞一名,两名终难一名。
真怀一名,何必两名、何需两名。一名下之两面、两方、两岸、两先生、两代表、两山头,同样可站红地毯。
非要两名、非要己名,当配一名。
站在一名的角度,拿出一名的心胸,使出一名的手段。
让你独占一名,我仍为匪类,回到四六年,再来个山城会?
还是为了一名。
一名、两名, 名实非名。
权也、利也、私也。
抛弃私利与权谋,跳出名号之纠缠,破解不谈之僵局、实现两名合一名,原来其实很简单。
2012-8
讚讚
《 统一后的中国宜径称“中华共和国”》
筆者在《共和主義統一中國綱要》、《以一綱四目共和統一觀踐行胡六點》等文中主張“統一后的中國為中華共和國。有遠方朋友問:《中华共和国》英文正确译名应该是-Republic of China而台湾-中华民国正确英译名同样是-Republic of China。如果從深层政治角度分析《中华共和国》就是等同《中华民国》。请问天人合一先生是否采用回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创建的老国号《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
其實很抱歉,我不懂英文,不知英文里“中华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竟只是同一个词汇。我主张的“中华共和国”既非“中华民国”,亦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甚至可以说应该有着相同的DNA、某种意义上也可说“中华共和国”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是“中华民国”。
称谓并不重要,定论有赖协商,根本在一个中国,关键在历史认知,难点在各方摆平,急要的是开启未来,途径在超越私利、超越党派、超越历史。
统一后的中国不宜称中华民国
我,相信还有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万分尊崇中山伟人,尊崇辛亥先贤。中华民国是中华民族觉醒、奋斗、复兴征程上的第一块丰碑,应受世人景仰。辛亥至今,波澜壮阔,风雷激荡,然百年不过一瞬,皆属中华民族由蒙昧到觉醒、由分散到团结、由专制到民主、由闭塞到开放、由贫弱到富强,由落伍到进步、由屈辱到尊荣的伟大复兴期,在这段历史长河里,一切进步的弄潮儿,都是在继续、坚持、宏扬中山先辈们开创的事业。尽管我们(两岸四地)有了长足进步与傲人成就,但“复兴期”的大背景未变,总任务依然。因此,统一后的中国国号,回顾历史起点,亦有一定的理由和可能。至少可以回避两岸对毛、蒋们的争议、纠缠。但细斟慢酌后又觉其合理性不足,可行性较差。
一, 未能正视历史
中华民国虽有草创时的辉煌与抗战胜利的丰功,但中山先生后军阀割据的内战、袁世凯窃国的荒唐,老蒋时期的专横腐败给人们、给历史留下了不好的观感。国民党因自身的腐败和无能而弄砸了中华民国的金字招牌(此论有蒋老先生的检讨为证),绝对多数的国人选择、认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铁定的历史事实。49年以后,两岸经历了长期、激烈的军事对峙和外交斗争,形势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绝对多数的世人认可,成为法理上的中国,这也是铁定的历史事实。近30年来,大陆改革开放成为了世界经济引擎,大陆强力制独、坚守一个中国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守护,大陆持续发展、和谐稳定、志存高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引领者和主力军,这还是铁定的历史事实。所以,尽管天佑民国,海峡天险、易守难攻、保留了不同观点不被斩草除根,保留了另一种生存发展模式用以竞争、比较,保留了一种另类呈现出多样性才是世界本质;尽管国民党据台后痛定思痛、改造、改革,致台湾有了“四小龙”美誉;尽管台湾在东西方文化、制度交流上比大陆先行一步;尽管百万台商是大陆经济发展功勋卓著、不可或缺的方面大军,统一后的中国径称“中华民国”,仍有点对历史不客观、对世界不严肃、对统一有倒忙、对未来有局限。
二,难以摆平现在
虽然中共以“暴力”取天下,但确实是当年国民党丧尽了民心,国军兵败如山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心所归,依法而立。虽然中共党人49年后做了些傻事,走过一些弯路,人民跟着也吃了一些苦头,但中共大节是好的,总旗帜、总路线是对的,成就也是卓然而然、有目共睹的。虽然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尖锐矛盾、复杂问题、巨大困难,但民心是凝聚的、政权是稳固的、信心是高昂的、前景是美好的。虽然大陆无论官民皆备同胞之情、手足之爱,和平之诚,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胡锦涛“什么都可谈”;笔者亦主张两岸代表了中国政治差异的两个方面,统一是共建、共生、共和,不是解放、收复、纳降,两端共和、两端变是必然的,“谁带领谁?不一定、不重要、不着急、不要言之过旱,主张“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包括国号、国名、国都、国旗以及中央政府组织形式、什么都可谈、什么都可变,主张以最大诚意亮出统一底线、让到无可再让时,但“共和”毕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体谅。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一个正在闪光耀眼、受国际尊重、为大陆人骄傲的光荣称号,为了尊重台湾人民,避免“矮化”、“投降”、“征服”、“并吞”的误解,为了台海的永久和平,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大利,大陆官方“两岸同属一中”、“对等协商”、“什么都可谈”,以及笔者“两岸四地五方共建共和”、为了和平统一“什么都可变”以及将国号完善的建议,应该是至真至诚、到了无可再让了。如果还要回到“中华民国”,不啻是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定十多亿人几十年的业绩、自信和荣光,不啻是开国际社会大玩笑,不啻是在大陆平静的家园中扔炸弹。台湾要尊严、要对等,要不否定、不矮化,大陆何尝不如是!台湾有人较敏感、好冲动、有激情,大陆何尝不如是!不要以为大陆人在台湾问题上从不上街,少有争吵,君不见十年文革,几亿人激动、火烧大使馆、揪斗刘少奇,远比台北围攻陈云林宏大,远超台南推倒七十多岁老人张铭清的豪情。中东、南亚之乱,殷鉴在目,惊心动魄,理智的政治人物应当体察民情、平衡利害、防患未然、规避冲突、维系安定。跳出民国、人民共和国的纠缠,少回头,向前看,方能引领中华民族柳暗花明、一览众山小。
三,不能大利于将来
历史往往循否定之否定发展、做螺旋式上升,简单地回应过去,当前难以息争,很可能不利于将来。中国人可以也应当总结百年、更上层楼。
字面上讲,民国,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几近相同:老百姓、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为老百姓、人民服务、谋利益的国家;老百姓、人民和平、和睦、和谐的国家。联结历史背景,她们各有特色与局限:民国相对的是帝国、是皇帝、是皇权;人民共和国相对的是“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国中的民是否包括皇帝、皇族,是否等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我未加考证,人民共和国中的人民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将一部分公民排出在外的,这恐怕是大陆几十年极左路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宪政源头。这里产生了几个问题:1,两个国号中民(人民)的对立面已经消失,民有无保留、强调、自诩的必要;2,若保留,内涵为何?范围多大?官民何处?如何防范极端主义以民的名义分化人民、撕裂族群、对立官民。3,统一后国号中的民(人民)取自海峡东还是海峡西,还是就此争它一万年。
(未完待续)
讚讚
我的意见是统一后的中国径称“中华共和国”。理由如下:
1, 统一是共和
两岸分隔是中国人民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因以国共两党为突出代表的政治路线激烈分歧、斗争、冲突而形成的历史负债。两岸代表了中国政治差异的两个方面,和平统一,是共建、共生、共和,不是解放、收复、纳降(当然对“台湾国”自然要另当别论,只有以武力去解放去收复)。统一后的中国应是两岸四地加海外华人五方共襄盛举。两端共和,不是大吃小,不是历史的复印,不是简单的地理拼合,两端变是必然的、让是必需的、含糊是合理的,与其争持不休,不如另辟蹊径。
2,统一应体现时代发展
民国和人民共和国肇建之际,均系社会矛盾异常尖锐、阶级冲突异常激烈、斗争形式异常火爆的时期,各个社会阵营无不以“民”为旗帜号召追随、以“非民”为指称斗争异类。故在两个国号中的民(人民)都有着浓烈的时代烙印。斗换星移,在新、旧民主革命的对象已经消失,和平、建设、改革、开放、发展、替代了斗争、对立、革命、抵抗、战争,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代,民或人民当然应该和现代意义的公民趋同。民或人民的地位、作用、国体性质,如主权在民、人民最大、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等政治原则可以通过宪法表述和确定,但不一定、不必要、或许不应该在国号中成为共和、或国的定语,因为共和需要宽泛、包容和开放的意境,如区域、族群、阶级、官民、党间、国际、贫富、不同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对立面的共和。最不应该的是在统一中,两岸为民或人民两个同义各表的用语扯皮内耗。
3,统一要为万世开太平
我主张径称中华共和国,不只是要为两岸僵局解套,更在于寻求中国政治伦理、政治文明的超越。
中国有太多斗争。
几千年里,意志的施行、利益的取守、政权的更迭、声名的毁誉,无不遵循实力(主要是枪杆子)原则,采取斗争形式。而斗争的绝对性、排他性、暴烈性、非理性,往往使人、哪怕是善良的人直至圣贤,也变成了利器,丧失良知和理性,表现得“春秋无义战”:党同伐异、不问是非;成王败寇、不择手段;睚眦必报、不讲宽容;斩草除根、不留余地;唯我正确、不知反省;党利至上、不顾百姓;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就算当年同以反对封建专制为根本任务的国共党人,也是不自觉践行旧的潜规则,将分歧扩大化、斗争绝对化、自我神圣化、对手妖魔化,都以“东风压倒西风”为能势,以致兄弟成仇、战友反目,走上极端对立的道路。就算几十年来,历史已经证明,台湾能出经验,港澳能出奇迹,大陆也能现辉煌,两岸四地的黑猫白猫花猫们,在各自旗帜的集合下可以生存在同一片蓝天;当年主义、路线、制度的争论本应当稍息,国裂、家破、人离的殇痛本应以弥合,但两岸的政治家仍难跳出是非对错、多错少错、名分、传承、老大、老二的纠缠,不能坐下来什么都谈。遗憾的是,部份台湾政客,以民主为旗帜,却不尊重大陆同胞和海外华人的情感,非要闭关、锁岛闹独立;以爱台湾为口号,却肆意挑畔大陆、制造麻烦、把玩战争引信、置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以清廉自诩,却贪污腐败、弊案重重、吃相难看;以进步为名号,却处处表现得党派利益至上:不计是非、不管黑白、不计后果、活脱脱一付文革造反派的小家子样。
中国独缺少共和。
千年专制,缺共和;近代战争,缺共和;49年以后,台海对峙、文革十年、蓝绿恶斗,缺共和;至今,你低我高、你错我对、不统、不独、不武、不谈,一触一中便撒娇、发泼、缺的还是共和。在一些政治人物的思维里,自己总是正确的,别人总是错误的,自己的利益、意志、自由、生命才是宝贵的,别人的是不重要的;捍卫己见、已利是神圣的,斗争、讨伐、消灭异己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往往以已利、已见判别是非、区分敌友,然后以“人有亡斧者”的眼光把世界一分兩半、看敌友一成不变。于是乎,“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见了;于是乎,“费厄泼赖应當缓行”,第三条道路、第二种选择、另一類雜音没有了;于是乎,“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错放一个”,“民”的自由、权利、生命不重要了;于是乎,贪腐可因台独而脱羞,不认罪的老子可以共犯儿子的认罪而公然自豪,人最基本的是非、廉耻丢尽了; 于是乎,至今还有人在高论“以民主对抗共产主义”,时空象已停滞,八十年、六十年前那两场争论還需要繼續,几百万亡灵的遗恨、近千万离散人儿的情愁、十五、六亿华人复兴的热望,還不足以填補意識形態的差異、對競爭對手的缺乏了解甚或是权力的沟壑,“生活方式”的差距大得比台湾海峡还要宽;“优质的民主”神圣得可以置民族国家的分裂于不顾了。
共和,是出路、是旗帜。
历史在前进、人会变聪明。反省当年,人们会思考是否斗得太凶、分得太急、也许还有另一种选择。历史启迪我们:人类正进入地球村的时代,人口、资源、环境、气候、疾病、灾害、对未知世界的无尽探索、对可持续增长的无量追求,正在将人类结成不可分割的生命、利益共同体;保持人群个性、竞争和活力,同时又防范自我耗损、戕害和毁灭,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人类的共同价值需要维护,其主要途径是民主,民主有多样实现形式;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全体人价值的有机融合,不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制”,不是一个地域的人们对另一地域的人们的拒隔;在采纳主流意见的同时,要尊重、保护少数人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人类共同价值在历史中形成、完善,接受历史的检验和扬弃,是与非不应由一家说了算,不宜匆忙下结论,不必要一次就弄明白;不同的路线、主义、模式、观点、应该允许共存、试验、比较、竞争甚至碰撞;解决社会矛盾,斗争不是唯一形式,战争只是无奈的手段,协商、容忍、宽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让才是基本选择;人们的政治活动,不应该以任何理由、那怕是崇高的理由颠倒是非、欺骗民众、撕裂族群、煽动民粹、挑动战争、分裂国土;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对立不能縮小对立,无论小家庭还是大社会,矛盾、冲突往往是斗出来、斗大了的;“和”方能养生、齐家、谐众、利国民。当年孙中山提五族共和,毛泽东称人民共和,共和曾經是革命的旗帜。在皇权被打倒、外侮已消除,民(人民)的国度建立,民(人民)的观念普及,民(人民)的宪政基本搭建的今天,革命、斗争已成为过去式,改革、发展、和谐是为主旋律,共和自然是建設的旗帜、是立国之本。就两岸而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人或已嫌老,“共产主义统一中国”,大陆人或许要笑,“共和统一”或许正好。“共和”的思想、主义应是两岸统一的政治基础。就世界而言,兩岸共和统一,不仅仅解决中国统一、消弥台海战祸,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不同思想、主义、观点、制度、族群的人们和平共处、和解共生、共求发展的示范,为全世界化解地区、文化、宗教冲突、贫富矛盾、经济生态危机、历史种族仇恨,寻求到出路,给人类大同带来曙光。“共和”成為統一后中国国號的主旨、精髓,是中華民族復興、發展、升華的必然,是人類社會進化、世間滄桑的的正道。
愿新春的祥瑞、共和的光輝、統一的民意、復興的熱望,驅散海峽的愁云,涌動統一的風帆,高揚崛起騰飛的翅膀!!!
2009元月
讚讚
《急要的是开启未来》
称谓并不重要,定论有赖协商,根本在一个中国,关键在历史认知,难点在各方摆平,急要的是开启未来,途径在超越己见、超越私利、超越党派、超越历史。
看《统一后的中国宜径称“中华共和国”》这篇文章:
不要只看标题。要把全文读完。
不要只关注“国名”。要多思考怎样才能缩小两岸距离,促进不同的政治面统一。
不要太拘泥历史的定见。我们本就在消化前人的债务。要有一点反思、回味、与时俱进的思考。
不要只考虑己方的愿望、感受、面子。和平统一是两岸、两面共和。要设身处地、体谅对手,为对方主动搭下台阶。
不要只停留在过去或是现在。过去和现在都百分之百?要想想怎样才能形成“不那么激荡”、“不那么专制”、“不那么愚昧”、“不那么耗损社会成本和牺牲无辜生命”的“相对合理的”政治斗争模式,为万世开太平。不要先入为主,把笔者划归国民党,然后“两个凡是”。要是则是、非则非,真理莫问出处。
不要动辄开骂。骂不倒敌人、骂得跑朋友、骂不来统一。要有点儿君子风度、要注意同胞亲情与和统气氛。
不要以为我只是在说大陆、拉偏架。我是站在海峡的中点与百年苦斗复兴期的当口。海那边的朋友不要“只以东边亮,专认西岸非”,还要少一点儿骄傲、少一点儿怨气、少一点儿异想、多一点儿自省、多一点儿清醒、多一点儿大气、多一点儿紧迫。
历史在磋跎中飞逝,再回首又是百年身!
中国人,中国人,不应在己利、己见、一方为主、自己最好的迷误中再对峙、贻误、耗下去了!抛弃只以己是、总以人非的固执,非白即黑、你死我活的极端,党同伐异、不问是非的狭昧,整碗全端、颗粒不让的小气,多一点谦恭、厚道、宽容、大度,装一点糊涂吧!少一点吵吵,多一点共和,统一才会速来,中国才会更好,世界才会更好!!!
2009-11-9于凤凰论坛
讚讚
為何不是、不可以、不能夠以“完全統一後的中國”超越民國、超越人民國? 且听在下有言:
《 以“三阶段中国论”破解“卖台”魔咒,照现滞统者、隐独者原形》
在凤凰论坛,
“白兰花”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赞成,因其让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c20080321”呼“和平统一后的中国万岁”!我赞成,因其是中国人最期待与最大利。只是不能或现在还看不出来应当放弃“非和平”统一。所以我更主张径呼“统一后的中国万岁”!
两位记住了中国的现在与未来。我提醒不应忘记中国的过去。因此还要呼一声“推翻封建帝制、肇建共和的中华民国”万岁!
中国人说万岁,主要指精神长存,并不是非得一万年。
中国人说未来,离不开现在,也丢不开过去。
这三个“万岁”结合在一起,正是我主张、希望的“‘三阶段中国’统一论”。
以“伟大复兴期”觀點解开台海和平统一的“九连环”
近百年来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中华民族由蒙昧到觉醒、由分散到团结、由专制到民主、由闭塞到开放、由贫弱到富强,由落伍到进步、由屈辱到尊荣的的伟大复兴期。
在这个艰苦卓绝、伟大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两党创下了殊勋,也有过重大冲突,犯过歷史性错误。历史呼唤两党及中国的一切政治党派和政治人物以天下为公、和谐中国、复兴民族、和平万世为理念,抛弃封建主义党争旧习、抛弃冷战思维、抛弃极端主义、撂置历史纠缠,共和息争。
中华民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第一块丰碑。她结束了千年帝制,结束了军阀割据,击败了日本侵略者,光复了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的第二个伟大丰碑。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解决了十三亿人民的温饱,尤其是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可以谈论崛起,构思崛起,走向崛起的时代。大陆坚守一个中国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守护,大陆持续发展、和谐稳定、志存高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引领和主力。
完全统一后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三块最伟大的丰碑,她标志着中华民族统一、复兴使命初步完成,并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贤们的理想,进入下一个全新、富强、和谐、高度文明的盛世时代。
完全统一后的中国以人民为皈依、共和为旗帜、民主为制度、宪政为保障,是两岸四地五方(加全球华人)共生、共存、共建、共和,共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曾经引领中国人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信资”、“信社”泾渭分明的极左的年代,开创改革开放发展的三十年。
“伟大复兴期”观点或可化解国共情仇、两岸隔阂,解开台海和平统一的“九连环”,敲开中华民族最终统一复兴的历史大门。
以“三阶段中国论”破解“卖台”魔咒,照现滞统者、隐独者原形
以上“三阶段中国论”或“三个里程碑”说,意在准确地反映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体现人类社会继承、发展、扬弃、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展现“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都可谈”的大度和诚意,真诚地尊重台湾人民,有效地破解“矮化”、“投降”、“征服”、“并吞”、“卖台”的魔咒,为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提供空间,以“什么都可谈、什么都可变、什么都可让,让到无可再让”的胸襟和气魄,将滞统者、隐独者照现原形、无可推诿,将真独者逼成少数、逼进死角,将国际阻力降至最低、消于无形。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