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還在中國大陸訪問,他說他等了36年才有機會到大陸去訪問。36年,馬是從1987年底蔣經國開放台灣人到大陸返鄉探親算起,他感覺等了非常久。筆者只比他小幾歲,同樣是所謂的外省人,頗能體會他的心情。對比於馬,我可算是幸福多了,1998年就初次造訪大陸。
馬的訪陸展現了他承襲自父母的中國情,我的中國情也類似,來自於我的父母。父母年輕時正逢抗日戰爭,在戰爭期間結縭。母親在婚前參加了國軍藝工隊(後因結婚而離開),時常演出愛國話劇和幫士兵讀寫家書(當時的士兵多半不識字),以鼓舞官兵士氣。父親曾報名參加「十萬青年十萬軍」,由於他已在鹽務局任職,屬於公務人員,因此被軍方婉拒。抗日戰爭使全民團結,並激發出全民的中國情,尤其我的父母相當程度參與了抗戰。來台後,父母自然把他們的中國情傳給我,譬如母親在我幼稚園時就教我唱岳飛的《滿江紅》!我至今不忘。
中國大陸自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到1990年代後期經濟狀況已有些改善,於是開始追求學術研究的提升。當時中國政府認為派遣大量學者到國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所費不貲,不如在大陸國內舉辦國際學術會議,並廣邀國外學者參加,還能收入一些外滙,因此大陸舉辦了不少國際學術會議,使任職於中研院的我有幸多次參加,並藉機在開會地點附近旅遊。
我第一次登陸是到杭州的浙江大學,參加學術會議,隔年則到南京的南京大學,因此我的登陸初體驗都在杭州、南京、上海三地。我的祖籍是上海,雖然不會說上海話,在上海也無近親可去拜訪,我聽到上海話還是覺得非常親切,因為小時候(在台灣過世的)爺爺奶奶都說上海話。南京大學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之前名為「中央大學」,而我畢業於台灣的中央大學,是南京的中央大學的在台復校。兩岸真有太多各式各樣的連繫!
杭州是建立於西湖周圍的美好城市,是我到過最多次的大陸城市。杭州氣候溫和,很熱和很冷的時間很少,因此幾乎全年都適合旅遊。西湖內有山、有堤、有島,各種景觀非常豐富,我曾按圖索驥找到所有的「西湖十景」,不僅風景優美,又有很多歷史人物留下的古蹟、故事,如蘇東坡、白居易、岳飛、于謙、秋瑾、白蛇傳等等。無怪乎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名。對我這種喜歡中國歷史文化的人,杭州是永遠樂於造訪的城市。
我在南京第一次看到長江,真是好寬好長的一條河,台灣不可能有這樣的大河,台灣的河流少有船隻航行,有也是很小的小舟,長江卻有好大的江輪航行其上。難怪民歌《龍的傳人》裡有「雖不曾看見長江美,夢裡常神遊長江水」的名句。我想多感受長江的壯觀,一個人從跨江大橋的南端徒步走到其北端,走了半個多小時。跨江大橋上來往的車輛很多,包括公交車(公共汽車),一般人都乘車來往於江南江北,像我這樣徒步過橋的只有少數看來像是農民工的窮人。我徒步過橋,自得其樂,圓了我的長江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