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我載內人和一位九十五歲的父執長輩前往納骨塔園區。除了提前祭拜先父母外,同時也應長輩要求,帶他檢視一下他們之前買的夫妻長生位,因為隔條窄道就在我父母塔位正對面。
他們夫婦和我父母都是年輕時期就熟識的好友。這位長輩,老家山西,解放前家族是晉商大賈。雖不姓喬,也是深宅大院,門第世家。他是看我長大的。我和他頗有話聊,聊兩岸,聊歷史,諸多共鳴。
近些年,長輩都在整理一生的回憶錄。晚上睡不著就起來修改遺囑,梳理資料。儘管腿腳略顯蹣跚,猶耳聰目明。安排身後事,可謂鉅細靡遺,事必躬親。過了九十以後,他對生命的急迫感愈發強烈。三年多前,他參加先父告別式。看到我為先父做的紀念視頻與文案後,更希望屆時自己的也能呈現如此效果,但因不理解圖像影片運作流程,偶爾與我討論。
長輩有兩男一女,長公子五十多歲,尚未娶妻,也是我們資訊同業。長輩或許認為他子女們可能無法忠實表達他希望的告別形式,希望我來操刀。這著實讓我犯難。我勸他說,先父離世前也完全沒有與我討論過相關話題,但我盡所能完成了,而且一生點滴完整呈現。身為子女不談論父母身後事,不見得沒有想法,重點是必須子女親力親為方是可貴。
我們父母那一輩隨蔣軍來臺的外省人和子女間,因為年齡差距與軍人威嚴。生活中難免齟齬。但相信做子女的都還是非常關愛父母的。一定會將父母最完美的部分呈現於眾親友間,並且傳承陽世子孫的。
在協助長輩與園方溝通一些細節後,長輩表示要增購一單間長生塔位,為他尚未成家的長公子購置的。我聽到一陣鼻酸。平常再嚴肅的老父,不僅在意自己的身後事,更怕獨身的長子未來無人送終,無所埋骨,也怕增加其他子女負擔,於是先行安排,就近照看。
天下父母心啊!他們這一代外省人,少年顛沛流離,及長多數從軍,晚年又為子女費心。自己省吃儉用,沒能享受幾天舒心日子,卻已暮年,垂垂老矣,尚且張羅自己的身後事,令人潸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