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戰走向五四的一段平民歷史 | Friedrich Wang

望穿秋水,幾經波折,終於拿到書了。

這本書寫作的草稿才剛剛結束,就碰上了嚴重的疫情,導致整個出版計劃全部延後。中間又還有各種的問題,但總算能夠逐步解決,今天拿到書了。雖然距離所訂購的還相當遠,剩下的部分未來會逐步寄過來。

這本書的寫作,是筆者從事歷史學研究以來的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試圖自我突破。過去所研究的,無論是戰爭、制度、思想、甚至於部分外交的議題,基本上都還是屬於上層結構的歷史。也就是傳統史學當中公侯將相的歷史。無論是抗日戰爭、中國內戰、或者中外軍事合作,基本上都屬於這個大結構之中。

但是這本書,《現代中國的序幕-從一戰走向五四》,裡面所著重的相當大一部分,卻是平民的歷史,是一群平凡的小人物。他們面孔模糊,甚至許多根本沒有姓名留下,就是跟我們所有一般人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他們更是在亂世中掙扎圖存。可是這些人確實是實實在在生活在歷史的舞台上,貢獻了自己的勞力、血汗,群策群力推動了中國歷史向前邁進,也對人類世界後來的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所以我們不會知道超過40萬人的中國勞工在歐洲大地上擔負運補、挖掘壕溝、甚至於擔任兵工生產等等任務,對協約國的勝利產生重大貢獻,因為我們無法考證他們的名字。我們也很難知道西伯利亞的捷克兵團,他們輾轉流離在各個戰場奮勇作戰,甚至參與了俄國革命。中國的五四運動,並不是光鮮亮麗的人所可以主導的,而是有許許多多中國各行各業的知識分子、勞工、商人、甚至於各省的軍人,他們群起覺醒,將國家帶往下一個階段。這是小歷史,但積沙成塔,滴水穿石,造成的波瀾壯闊卻一點也不小。

這本書能夠完成,還該感謝第二作者余浩然先生。他是香港文物界著名的收藏家,因為他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文物的大量收集、解讀、保存,甚至足跡遠赴歐洲各地,才使得如今的歷史寫作可以脫離過去純文字的表達方式,用第一手的文物與圖像來做更清楚的說明。20世紀已經是攝影非常發達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忽略圖像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筆者還會繼續耕耘、奮鬥,永遠只相信知識就是真理,而在知識上努力精進是一個學者該盡的本分。一個人,一個背包,一台筆電,一雙腿,不拉幫結派,只靠自己!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