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來,最難看的一齣拖棚戲,非閣揆之去留莫屬。如今雖已底定,但,正如聯合報社論所說的,閣揆不管是誰,都是執行蔡英文之旨意,所以換了誰來當,其結果都一樣。
幾年來,用心觀察執政黨的所做所為,最驚訝是這個帶著817萬人期望的政黨,竟然可以墮落到如今這般地步。至於在野的國民黨、民眾黨、新黨、社民黨、時代力量、基進黨、無黨籍者,雖不如執政黨的腐敗、顢頇,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中華民國在李登輝透過民選擔任總統之後,所走的政治路線率都以美、日為範,而美、日的所謂民主政治,其實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這套制度其實是為資本家和智識分子服務,真正照顧到老百姓的很少。這可以由從政者不是資本家便是智識份子,而他們所關注的是透過制度性的法律,保障其權益和掠奪屬於大眾的資源,得到證明。其中知識分子甘心當資本家的犬馬,尤其令人失望。
從歷次的選舉中,我們可以完全明白,當今的政治人物和政黨所關注的不是如何福國利民,而是如何贏得選舉,以保住權、利和如何壯大政黨及掌握下次的勝選資源。當臺澎金馬陷入兵凶戰危的險境時,我們的政府,不但沒能凝聚民心、激勵士氣,卻依然勤於選舉輸贏的政治算計。不禁令人想起《戰國策,齊策六》裡的田單。
田單曾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餘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因為在攻燕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故能贏。攻打狄城時,「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攻不下來。
如今,島內似乎無視中共的軍事威脅,依然紛擾不斷,街頭民調,年輕人十之八九,不願也不敢一戰。在這種狀況下,執政當局卻仍一味配合美國,撩弄中共,不知一旦兵臨城下,將何去何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