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發生首都動亂:觀察和感想 | 郭譽申

巴西新任總統魯拉1月1日才上任,然而前任總統波索納洛的支持者卻質疑去年10月的選舉有弊,頻頻舉行抗議活動,並在8日突破警方路障,闖入首都巴西利亞的國會大廈、總統府和最高法院,警方在3小時後才奪回控制權,驅散鬧事群眾。巴西是人口2億多的南美第一大國,其首都動亂對世界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台灣媒體卻報導的很少,讓我們檢視此事件的各方面意涵。

巴西的首都動亂顯然很像2021年的美國國會山莊暴動事件,甚至可能是鬧事群眾的刻意模仿,不過前者恐怕更嚴重一些。後者的發生多少是受到前任總統川普隱約的鼓動,但是前者發生時前任總統波索納洛已不在國內,群眾不須波索納洛的鼓動就能製造動亂,顯示他們似乎更激進。巴西利亞的政府首長羅查已被暫停職務接受調查,是否玩忽職守或是與鬧事群眾沆瀣一氣,這表示可能有支持波索納洛的高官涉入動亂事件。支持波索納洛的群眾一再呼籲首都附近的軍隊起事推翻魯拉新政府,幸而軍隊不為所動,但仍顯示有軍事政變的風險。

巴西首都動亂的原因幾乎是顯而易見的,台灣人絕不陌生。魯拉領導的左派和波索納洛領導的右派激烈競爭,互相妖魔化,而選舉結果差距不到2%,輸的一方自然不服氣不認輸,因此選後鬧了幾個月不停止。這是選舉民主制度的重大弊病之一,若双方的勢力很接近,選輸的一方難免不服氣,不願接受選舉的結果;若双方的勢力差距大,則很可能形成一黨獨大的假民主、真獨裁。很多所謂的民主國家都逃不出這兩種狀況。

巴西是中南美的第一大國,也是中南美政經狀況較好的國家,它的政治不穩定很可能影響及擴散到其他的中南美國家。現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消退,而高通膨幾乎橫掃全球,使中南美國家普遍都不好過。這些國家多半像巴西一樣也有選舉民主下黨派對立的難題,因此局面多不容樂觀。上個月祕魯總統面對國會的彈劾,試圖解散國會、實施宵禁、並建立緊急政府,結果被國會罷黜。祕魯的政治動盪大約與巴西的首都動亂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兩者的發生讓人感覺一葉知秋啊!

巴西和中南美國家的狀況凸顯了中國大陸的政經優點,尤其中、巴都是發展中的金磚大國,很有可比性。巴西早在1889年就已成為共和國,卻長期經歷軍人獨裁統治,1930年代開始工業化,直到1985年成為正常的選舉民主國家,與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時間相近。經過將近40年的發展,根據維基百科,巴西現在的人均GDP是8,857美元,而中國的人均GDP是12,970美元,比巴西多出46%。看來巴西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多年,而中國即將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升級為已開發國家。

比較巴西和中國,我們幾乎可以結論:對於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的政經制度明顯優於選舉民主制度。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