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Piketty以《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成名,他的結論或許很多人不盡認同,但是他是經濟大數據的專家,應屬無庸置疑。2017年Piketty發表 [1],以經濟大數據比較法、德、美、英、義等先進國家的生產力和經濟狀況,重點在討論法國與德國。
作者定義「生產力」為每小時勞動的平均產出,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就是將其GDP(國內生產毛額)除以總投入工時(包含受雇者與自營工作者)。圖一呈現各國自1970年到2015年的生產力,2015年法國、德國與美國的生產力都達到約55歐元,而英國和義大利只有約42歐元。(這些數字皆經購買力平價調整並以2015年的歐元標示)

圖一
法國、德國與美國55歐元的生產力可說是領先全球的,除了一些特例,如少數的產油國和避稅天堂。法國的失業率一向高於德、美,其高生產力是排除了較多的低生產力的失業者所導致的結果,是其缺點。
比較各國的人均GDP。如圖二,2015年法、德的人均GDP都是35,000歐元左右,而英國也差不多,都比不上美國的人均GDP約45,000歐元。這主要是因為法、德的勞工年工作時數低於美、英,如圖三,使美國的人均GDP超過法、德,雖然它們的勞工生產力差不多;而英國以高於法、德的勞工工作時數彌補了它低於法、德的勞工生產力。

圖二

圖三
圖四呈現各國出口額與進口額占GDP的百分比。最特別的是德國,本世紀以來有大幅的順差(出口額減進口額),2015年的順差占GDP接近8%。(中國的順差絕對值雖然很大,占GDP不超過3%。)德國這樣的大幅順差,屬於不均衡的經濟,不是好事。

很多討論喜歡談國家的競爭力,但競爭力是相當鬆散的概念,一般需要專家的主觀評判。生產力卻來自客觀的大數據,因此更有說服力。
法國與德國的生產力與美國不相上下,而法、德幾乎是歐盟和歐洲的首善之區,因此歐盟和歐洲整體的生產力是比不上法、德的,也比不上美國。歐盟比不上美國,至少部份原因在於它只是鬆散的聯盟而不是一個國家。
法、德的勞工年工作時數低於美、英。雖然減少工時,以及增加個人的休閒和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是人們歡迎和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現在仍是非常競爭的時代,法、德的減少工時,恐怕很不利於它們的國際競爭。
[1] Thomas Piketty《論法國與德國的生產力》出自《社會主義快來吧!皮凱提的二十一世紀問答》衛城出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