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應該放棄動態清零,準備與病毒共存 | 郭譽申

COVID-19病毒在全世界已經肆虐接近三年,就染疫人數占比和染疫死亡人數占比來看,中國大陸無疑是抗疫最成功的國家。

最近世界各國大多逐漸解除各種抗疫限制,恢復正常生活;然而唯獨中國仍在封控抗疫,追求「動態清零」,導致部份城市的群眾,主要是學生,聚集抗議政府的封控措施。這些聚集抗議立刻成為國際媒體的聳動新聞。中國應該繼續追求動態清零嗎?還是應該改弦易轍,逐漸放鬆抗疫,轉向與病毒共存?

COVID-19病毒就像流感是不會滅絕的,而會一直變異。其各種變異的毒性和致死率一般會逐漸降低,而傳播力則會逐漸增強。三年來我們已能確定這現象,因此人類終將與COVID-19病毒共存。問題是何時應該開始放鬆抗疫,轉向與病毒共存?

動態清零是什麼?執行大量和經常的篩檢,以便及早發現染疫者,同時對染疫地區實行嚴格的封控,以便迅速達到染疫地區的病毒清零,並且避免疫情擴散到其他的未染疫地區。染疫地區被嚴格封控,但願(卻未必)是短時間,居民生活當然不好過,經濟也受重創,但卻能保護其他的未染疫地區。

動態清零過去的成效很好,因為染疫者和染疫地區都是少數,即能夠因犧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反之,若染疫者和染疫地區相當多,動態清零讓大量居民受苦,就未必值得了。這兩天大陸每天的染疫人數已接近4萬例的新高,而北京、廣州、重慶、成都等大城市都有不少病例,要嚴格封控這麼多地方,已經不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幾乎是大家都犧牲了。

動態清零過去可以成功,現在卻不行,因為病毒已經變異了。病毒的傳播力增強,必定增加清零抗疫的困難度,譬如需要很長時間的嚴格封控才能清零一個染疫地區(如半年前的上海);而病毒的毒性和致死率降低,使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害怕染疫,因此不再願意忍受嚴格的封控措施。此外,大陸已封控抗疫三年,人們確實抗疫疲乏、耐不住了。這些就導致媒體新聞所呈現的,部份城市的群眾聚集抗議政府的封控抗疫措施。

中共也知道人民抗疫疲乏、耐不住了,因此推出《優化防疫20條》,以避免過分嚴格的封控。然而這樣的效果並不大,只要抗疫仍以動態清零為目標,地方官員就難免會執行嚴格的封控,造成深重的民怨。另一方面,由於病毒的傳播力增強,動態清零其實是難以達成的。結果大陸會兩頭都落空,動態清零既做不到,而民怨又深重。認清這些,大陸是應該放棄動態清零,而準備與病毒共存了。也或許大陸不必公開宣佈,但實質上放棄動態清零。

曾有防疫專家評估,若大陸開始與病毒共存,將會有約150萬人染疫死亡(筆者贊同這評估)。這數字看來蠻大,但不過占全人口的約0.1%。就染疫死亡人數占比來看,大陸仍會是抗疫數一數二成功的國家。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