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戰為上?两岸和中美競爭如何? | 郭譽申

中國人幾乎都知道《孫子兵法》的這句話:「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500多年前的孫子就有「慎戰」思想,到現代還成立嗎?中、美在全面競爭,台灣有統獨爭議,從慎戰角度如何看两岸和中美競爭?

古代雖然有水戰,如赤壁之戰,但是無疑是以陸戰為主。現代除了陸軍,還有海、空軍、火箭軍等多軍種,比陸軍有遠距離使用的優勢。然而陸軍仍然是最重要的,單只使用海、空軍、火箭軍等很少能讓敵國完全屈服,只有陸軍能占領土地、讓敵國完全屈服及奪取實質的資源和利益。因此陸軍和陸戰是最重要的,現代和古代並無不同;不同的是現代的海、空軍、火箭軍等能夠協助陸軍作戰,增加陸軍的戰力。

簡單說,國家需要慎戰,因為戰爭有很多的未知數和不確定性。《孫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被有些人誤傳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百戰百勝」是過分的樂觀和武斷,而「不殆」只表示「沒有失敗的危險」。其實「知彼知己」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因此「百戰不殆」都不容易達成。譬如:美國在越南奮戰15年後放棄,在阿富汗纏鬥20年後狼狽撤軍,而蘇聯也在阿富汗纏鬥10年後鎩羽而歸。假使美、蘇真能「知彼知己」,就不會打這些戰爭。

現代戰爭先進的武器很重要,先進的武器憑藉高科技,由武器的功能參數就大致知道其戰力,因此還比較容易「知彼知己」。海、空軍、火箭軍等就屬於這一類,然而最重要的陸軍卻不是如此。先進的武器對於陸軍和陸戰也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卻是戰鬥意志。一支萬人的部隊若沒有戰鬥意志,可能稍受挫折就立刻崩潰投降;反之,若他們不怕死,散開來打遊擊戰,即使你有先進的武器,也很難迅速殲滅他們。戰鬥意志是抽象的,是難以評估的,使陸軍的戰力不容易「知彼知己」。

由於「知彼知己」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戰爭有很多的未知數和不確定性,因此國家必須「料敵從寬」及慎戰。除了極小的邊境衝突,中國大陸已經40多年沒打仗,很符合慎戰的要義,因此能夠持續的崛起,而大陸不急於統一台灣,也是符合慎戰的明智之舉。

中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美國,美國已經在很多方面,如內政、經濟等,逐漸走下坡,唯有軍事力量仍很強大,卻又涉入俄烏戰爭。中國自然應該避實擊虛,避免與美國發生戰爭,如台海戰爭,而在其他方面逐漸超越美國,最後實現不戰而屈美國之兵。這樣對中、美、台和世界都是好事。不過美國若刻意製造台灣分裂出中國的事件,超過中國忍耐的底線,則另當別論了。但願美國不要太莾撞逼中國動武。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