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災難世界競爭,誰有優勢? | 郭譽申

筆者是退休老人,根據多年的體驗和觀察,近年的世界比較過去真是多災多難,而且這樣的災難世界看來仍將持續相當久。

Covid-19瘟疫肆虐兩年後,原以為今年會逐漸消退,但只是重症和死亡減少,其傳播力甚至更強,看來疫情還會跨入明年,繼續製造很多「長新冠」的後遺症。Covid-19瘟疫尚未結束,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疫情又逐漸蔓延,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道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樣的病毒?

科學家早已提出溫室效應和極端氣候的警告,這兩年是完全應驗了。歐洲、亞洲、美國、澳洲都有異常的水災和高溫氣候,最特別的是中國大陸,長江流域的夏季一般是汛期,常有水災,今年卻發生高溫的旱災。有些研究指出,極端氣候有助於病毒的滋生。若屬實,則瘟疫的頻發更不可免。

天災之外,還有人禍。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造成双方至少數萬人的死傷,數百萬烏克蘭人流亡到歐洲各國,以及美歐與俄羅斯的互相制裁,導致全球能源和糧食的一時短缺。烏克蘭的分裂就像中國的分裂、韓國的分裂,不可能短期解決,又由於烏克蘭沒有台灣海峽,也沒有38度線,因此戰爭勢必長期化而起起伏伏。

瘟疫、水旱災和兵災,造成全球的高死亡率、高通膨和經濟衰退,以及部份國家的政治動盪,這些困境看來幾年內都不會改善。美國卻在此時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等,企圖全面壓制中國的崛起,逼得中國不得不奮起應戰。中、美兩大國在這災難世界激烈競爭(譬如經貿脫鉤),勢必進一步損害世界經濟,就像在大火上澆油,其奈蒼生何!

中、美在災難世界裡互相競爭,誰較有優勢?美國獨霸世界多年,當然有些優勢,參見《不可忽視的美國優勢》。不過,災難世界賦與中國一些獨特的優勢。首先,中國經濟的普遍改善不過一二十年,但美國已富裕很久,因此美國人多半不像中國人那麼能適應災難世界較克難的生活。

其次,美國文化非常強調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現代中國雖然相當程度接受了個人和自由主義,卻仍保有較強的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在承平時代,個人和自由主義頗能激發個人的潛能和生產力,但在災難時代,人們也需要集體和社會主義的團結和互助。

其三,在災難時代,防災和救災很需要迅速的調動全國的各種資源。中國的政治體制近於中央集權、黨政合一,比美國的地方分權、兩黨對立政治體制,更能夠迅速調動全國的資源投入防災和救災。

美國在災難時代挑起對中國的激烈競爭,對世界是雪上加霜,很不好過。然而美國的生活習慣、文化和政治體制並不利於防災和救災,因此不利於它與中國的競爭。Covid-19疫情造成美國百萬人染疫死亡和高通膨,就是例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