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幅升息,把其高通膨分攤到全世界。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是美國很大的優勢。這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共識。另一方面,[1] 指出美元也是美國的弱點,卻很少有人提及。這主張不算是該書的主要重點,但筆者卻認為這大約是書中最值得的部份。
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貨幣,使美國幾乎能掌控全球的金融業,長臂管轄所有的金融機構,並且對敵對的國家實行金融制裁。任何兩個國家的國際貿易,即使與美國無關也要換滙美元才能交易,等於被美國課徵了交易稅。美國擁有美元的發行權,因此金融操作的空間非常大,幾乎不用操心償還不了債務,也不用操心沒有美元無法購買外國的商品。美元的價值在世人心中已相當根深蒂固,有助於世人接受美國霸權。因此美元是美國的巨大優勢。
美元也是美國的弱點,因為世界各國,包括政府和個人,都買入大量的美國金融商品,如債劵、股票、共同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等。這聽來有些奇怪。大部份的國家都很歡迎外資,最歡迎外資投資於實體經濟,如生產事業,也歡迎外資投資於金融商品。為何外國大買美國的金融商品,反而成為美國的弱點?簡單說,一般的國家都是資金不足,因此外資的投資是助益。然而湧入美國購買金融商品的外資卻是太多太多了,讓美國難以承受。
各國政府大買美國的金融商品,主要是為了保留外滙存底,有美元才能進口外國的商品及償還外債。各國的個人大買美國的金融商品則是因為,如上述,美元的價值在世人心中已根深蒂固。這兩者構成強大的美元需求。
美國對世界,尤其中國,長期有貿易逆差,照理美元會自然貶值以增加出口、減少進口,而逐漸達成外貿的平衡,然而由於上述強大的美元需求,美元並不貶值,因此使貿易逆差長期持續。這導致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低廉,而大部份的美國製造業無利可圖而外移;加上外資對美國金融商品的強大需求,使美國的金融業一枝獨秀,排擠其他產業,美國的實體經濟於是幾乎被淘空了。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是美國金融業過分興旺的結果。美國金融業為了滿足内外資對美國金融商品的強大需求,降低了金融商品的安全標準,終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而購買了很多美國金融商品的歐洲隨後爆發歐債危機。現在美國的金融商品是安全多了,但美元的需求仍然強勁,因此美國的貿易逆差仍將持續,而製造業是難以回流的。
作為唯一的世界貨幣,美元是美國很大的優勢。然而世事有一好、沒兩好,美元也是美國的弱點。美國政客因為牽就華爾街的巨大勢力,對其美元和金融業的弱點幾乎始終因循苟且、無能為力。看來這弱點還會長期糾纒美國,成為美國的沈重負擔。
[1] Matthew C. Klein, Michael Pettis《貿易戰就是階級戰:日益惡化的階級不平等,如何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引發國際衝突》(Trade Wars Are Class Wars: How Rising Inequality Distorts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reatens International Peace,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