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俄烏戰爭新聞:普丁宣佈「局部動員令」,立即徵兵30萬準備投入對烏克蘭的戰爭。隨後許多俄羅斯人試圖逃出國躲避徵召,使邊境排起了長長的逃離車隊,而離境飛機的機票不是售罄,就是價格飆升。
上述的前一條是真新聞,後一條就很難說,至少是沒意義的誇大新聞,只是為了打擊俄方的軍民士氣,及提振反俄方的軍民士氣。假使兩岸即將開戰,是不是很多台灣人會出逃躲避徵召?人們怕死躲避上戰場,幾乎是天經地義的,這算什麼新聞?筆者1970年代底留學美國時,就遇到過不只一個逃避越戰徵召的美國人。
另一個明顯的假新聞是,烏軍展開反攻,進展順利,奪回了不少被俄軍占領的領土,而俄軍大敗,抱頭鼠竄,幾乎沒有招架之力。實情是:俄羅斯自2月底開戰以來,只花了不到3個月就攻占了烏東、烏南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部份地區原來已有親俄民兵出沒;而澤倫斯基2、3個月前就一再聲稱要收復失土,現在卻僅收復了不到1萬平方公里的失土,包括一個城市伊久姆。烏軍反攻的進展速度,遠比不上當初俄軍的進攻速度。如何能說,烏軍的反攻進展順利,而俄軍大敗,抱頭鼠竄?
平心而論,烏軍能夠展開反攻,收復少部份的失土,標誌戰爭的重大轉折,表示双方的軍力拉近,逐漸勢均力敵了,而俄羅斯甚至有可能落居下風。不過,只剩1個多月即將迎來不宜作戰的嚴寒冬季,以烏軍遲緩的反攻進展速度,烏克蘭今年大約不會再有多大進展,須等明年春天了。
烏克蘭為何能夠扭轉戰局,轉守為攻?首要的當然是美歐的大量軍經援助。其次,烏軍比俄軍有數量上的大幅優勢。烏克蘭在2月底戰爭剛爆發時就發佈了全國動員令,徵召大量的烏克蘭人入伍備戰,這些預備部隊經過幾個月至半年的訓練,必定已經能夠逐漸送上前線擔任作戰任務。加上這些生力軍,目前烏軍應該遠比俄軍多。
普丁也清楚俄軍數量不足,而現在徵兵正是時候,可以趁冬季戰爭規模較小時訓練新兵,等明年開春後,新兵訓練完成就能投入戰場。明年的戰爭規模恐怕更大於今年!
俄羅斯的人口雖然是烏克蘭的3倍多,俄羅斯徵兵多半不如烏克蘭容易。很多烏克蘭人的家園和工作場所都被戰火所毀,他們幾乎別無選擇只有從軍;而俄羅斯人則除了從軍,還可有很多其他的人生選擇,因此逃避徵召並不稀奇。最後俄、烏能夠徵召多少兵還是看財力,養兵很昂貴,美歐是比俄羅斯富裕,就看美歐在此經濟走弱時願意拿出多少錢幫烏克蘭養兵。
戰爭新聞大多是造假或以偏蓋全而不可信的,因為報導宣傳的目的是,提振我方軍民的士氣,打擊對方軍民的士氣,並且使其他的國家和人民同情支持我方。不過對照前後的新聞,多一些思考,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真相。現在烏軍比俄軍有數量上的優勢,因此能夠逐漸扭轉戰局,轉守為攻,但進展有限。嚴寒的冬季即將來臨,俄、烏的決戰看來須等到明年開春之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