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桃園市每年的預算在1,300億左右,8年共有1兆以上的年度預算,另外據吳嘉和議員等指出桃園市實質舉債達1,500億,而變賣價值不斐的市府公有地還不算在內。換句話說,過去8年鄭文燦花了1兆2,000億左右,但是,他兩次市長所提的政見,有幾項兌現了?
別的不說,光是鐵路地下化一項,除了原先已完成近8成的鐵路高架化工程費近700億化為烏有。鐵路地下化要1,200多億,市府要負擔300多億,鄭文燦競選時拍胸脯保證在任內完工,但是這項工程完工遙遙無期。在當議員時批評航空城徵收範圍過大,有圖利土地開發商之嫌,鄭文燦當市長以後,航空城的徵收範圍是變大還是變小,大家不妨去查查看!
不過,桃園市民幾乎都稱讚鄭文燦,認為他有做事。到底他做了甚麼事呢?無非是透過各局處、區公所辦活動,而活動幾乎無日無之,或者透過補助社團辦活動,每年花十幾、二十億辦地景節、農業博覽會、花彩節,除了熱鬧一陣,到底是為地方創造了經濟利益抑或肥了廠商?這些錢若用在協助弱勢族群,其實質意義絕對大於煙花式的活動。
無黨籍的中壢區市議員參選人毛嘉慶就指出,明年要舉辦的世界客家博覽會,客委會舉債12億,桃園市政府再配合3億,共15億元,辦一個與改善桃園市民生活無關的活動。
若是,將15億拿其中9.5億,可以讓全市19.1萬中小學生免費吃一年的營養午餐,其餘的6億元,若拿來補助到外地工作的通勤族當交通津貼,相信會得到大部分是年輕人的通勤族的歡迎,這便是實質的改善市民生活。何況每年1,300億預算,若能撥出其中100億來處理民生所需,桃園市絕對可以成為全台最幸福的城市。
桃園市過去8年1兆多的預算,花到哪裡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