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電視上看過有關陳吉仲的紀錄片,片中除了有陳吉仲的訪談,也有同事、好友對陳吉仲不為人知的一面的公開。坦白說,我看過以後,對陳吉仲苦學出身,任中興大學教授多年,還需要向教授同事借錢周轉這一段,印象極為深刻。因為,表示陳吉仲清廉、樸實,這在當代的政治人物當中稀有到令人想要膜拜。
陳吉仲從副主委升任主委後,我對他寄以厚望,因為他是一位對農業政策有傑出研究成果的學者,且常為臺灣農民發聲爭取權益;主委的身分,恰好可以將所學化為實務,提出好的農政,造福農民及消費者。沒想到,如此一位學術性格高於一切的學者,一旦當了官,便走樣了。他不但對農產品的滯銷或生產過剩,提不出一個治本的解決方法,卻推出一連串花錢卻荒腔走板,解決不了問題的辦法,還推責給中共。真是找罵!
如今,選戰正熾,國民黨把林智堅的抄襲事實曝光後,導致蔡英文欽點的愛將黯然退選,為了在抄襲這件事上與國民黨戰成平手,民進黨四處出征,希望用同樣手法能還治國民黨。張善政首當其衝,國家機器是無孔不入的,他們竟然找到一份農委會十幾年前委託宏碁的研究案,說張善政是抄襲者,並涉嫌貪汙,不但應該負法律責任,還要追回5736萬的委託研究費。如此罔顧事實與法律的指控,明顯地是要誤導選民認知罷了。
寫過論文或者承攬過政府委託案的人,都知道論文與委託案兩者之間的差異。前者著重創見,後者係以既有材料做比對、分析。但是,一般人是不會了解這麼透徹的。抹黑是民進黨擅長且慣用的選舉招式,讓不了解的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後,事後要洗白便難上加難。釐清真相,向來就不是民進黨想要的。
張善政基於合約保密條款無法公布事實,陳吉仲用模糊的應答方式說沒有保密條款,黃瑋翰公布當年合約,明明白白地揭示有保密條款,陳吉仲則說沒有保密的必要,農委會則配合選戰布局,說六部分有疑義。請問,農委會與宏碁是合約兩造,張善政只是被指派的計劃主持人,實際計劃執行另有他人,縱使有疑義,法律上也是宏碁要負責,卻針對張善政猛烈攻擊,不是為了選舉為哪樁?
陳吉仲的學者風骨被綠蛆啃食光了?還是自甘墮落了!以後回學校教書要如何面對台下的學生與隔壁研究室的教授同事呢?
學者陳吉仲而今安在?

